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第十一章 就是要把事情搞大(下)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十一章就是要把事情搞大(下)

天漸漸亮了,一夜的喧鬧散去。隨著縣署大門的開啟,官吏們陸續來上班。雖然他們此時依然對昨夜發生的大事懵然無知,但這些積年老吏們只從一點點蛛絲馬跡中,便感覺到署內氣氛的不同尋常。

這世界上是沒有秘密可言的,隨著時間流逝任何東西都會付出水面,何況大局已定后,也沒有了隱瞞的必要,很快,孫回因襲擊縣令被仗死及丁大人要處置孫派中人的消息,便一傳十,十傳百地被縣署所有人知悉。

此時,孫回的主要爪牙雖然都已不在縣城,但平日和他來往密切的官吏為數不少,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和孫回的罪行有些牽連,不能說同流合污,也是虛以委蛇、附和巴結,如果真要細糾,說你是孫派之人你便是,在這上面根本沒得道理講,所以心中不免很是惶惶。

不過,很快這些人便松了口氣。因為,丁大人似乎也知悉了大家的顧慮和擔心,馬上發下通告:除王大虎、崔九等重要人員外,其他和孫回有關聯的人,考慮到長期受孫的淫威逼迫,但有所行不法之事,也是實屬無奈,只要危害不大,一律既往不咎;但是如果要戴罪立功,必須立刻揭發孫回的罪狀。

以“戶曹”張忠為首的諸人,原先還緊張惶然,此時看到這番通告,心中便大定,嘿嘿,原來丁縣令也害怕“眾怒難擋”呀!試問這些年在孫回地強勢下。縣署中人有幾個沒有巴結他奉承他,沒有在他的威逼和利誘下,做一些違法之事?如果真要查辦所有人,他丁大人能承受得起嗎?不過既然說了既往不咎,不觸及自己的切身利益。那在這個時候。自己等人還是旁觀看戲為佳,至于什么檢舉揭發,大家又不是傻子,誰會去主動干那蠢事?

可惜,張忠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縣署眾人集齊后。丁晉立馬升堂開縣政府大會。首先由索秀玉講述了孫案的經過。義憤填膺地“譴責”了孫回地猖狂霸道;再由王三稱述昨晚在孫回家中,共發現盔甲刀具等違禁武器一百余副,金銀財物數不勝數。該犯擁有明顯地不軌意圖;最后由崔斯立說明,經過半夜的突擊整理審查。在縣尉廳檔案中,共發現三十多處,涉及到孫回等人的貪污、舞弊、違法事例。

這些不法之事中,除了王大虎等人參與外,還有一人在其中表現很活躍,為孫回提供了種種便利條件,這人便是“戶曹”張忠。

臉如死灰的張忠被當堂抓捕下獄,丁晉在眾人惶惶的情緒中,再一次嚴肅地強調,“既往不咎”指得是所行之事并不嚴重之人,有罪行極大者,必須盡快向本縣坦白罪行,檢舉揭發孫回罪狀,來取得戴罪立功地機會;如果心存僥幸,來日被其他人檢舉而出,必定嚴懲不貸。

眾官吏地心情,便這樣被丁晉搞得忽上忽下,緊張不已,早忘了這位新縣令現在也還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心中只是想著自己以前所行地那些事到底是否嚴重,是否要向丁大人坦白從寬。

“報!”一名壯班衙役從堂外疾步而入,向高高端坐堂上的丁晉報道:“稟告大人,城門口圍堵了眾多百姓,要求開啟城門自由出入,王頭兒讓小的回來請示大人。”

丁晉臉色沉了下來,命令道:“回去告訴王五,沒有本縣命令,任何人不得開啟城門;并傳告百姓,縣衙正在抓捕大案要犯,為防對方出逃,城門暫時關閉,開啟時間另行通知。”

崔斯立站出來道:“大人,這樣或會影響大人清譽,鄉中百姓無知,私下如詆毀大人。。

“無妨,只管下去行令便是。”丁晉沉穩地道。

過了大概有一炷香時間,衙役回來再報:“稟告大人,張貼告示后,百姓知悉孫回被大人仗殺,無不歡喜雀躍,大呼青天之名;并均稱為配合大人抓捕案犯之舉,眾人也會自發在全城搜索王大虎等賊蹤跡,一經發現,必會配合公人抓捕其歸案。”“好!”丁晉點點頭,笑道:“民心可用!再張貼一份通告,本縣從即日起開堂審案,凡與孫回之輩有牽扯之案件,皆可無用狀紙,直接呈報于縣署,本縣當堂辦案;如有揭發孫之罪狀者,更有重獎待之。”

隨后,丁晉又迅速發布幾條命令,崔斯立、索秀玉、王三還有各部門書吏、承辦吏,一一接受任務,各自退下行事。

天已大亮,丁晉在簽押房接見了幾位心中忐忑地小吏,聽取了他們的檢舉和揭發后,還待召見下一位“污點證人”,有皂班衙役回來報告說,王三等人找到了王大虎。

人是找到了,卻是死人,王大虎被人殺死在一處小胡同外地排水溝里。

丁晉率領幾個衙役很快趕到現場,案發地已經被王三劃成隔離區,遠遠的有幾名膽大的百姓駐足觀望。

這處小胡同離城門很近,從王大虎尸體旁散落的衣物包裹和錢銀可看出,他本來是要攜帶細軟逃出縣城的,結果可能是發現城門關閉,無奈下只能躲避在這處偏僻的胡同中,另覓出城時機,但沒想到卻被人殺死在此地。

偵案不是丁晉的強項,幸好,他的優點是知人善用,既然自己不懂,那就交給信得過的專業人員來處理。丁晉吩咐王三全權處理現場。

王三領著衙役們忙碌了半頓茶的功夫后,回來向丁晉躬身行禮,然后匯報道:“王大虎的死亡時間應該是在早上。身上共中了三箭,分別是在右小腿、肩部、和背部;弓箭乃是西山獵人常用地棗木弓,箭也是尋常的銳木箭,殺傷力并不大,因此王大虎的致命傷并不是此三處箭傷。”

王三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在王大虎尸體上比劃著:“死者的致命傷是在咽喉。據屬下判斷,王大虎在被獵弓射了三箭后倒地,失去抵抗能力,然后被對方用小刀隔斷喉嚨而死;兇器沒有找到,但應該是把鈍刀。死者是被慢慢割斷咽喉而死。殺人者對王大虎肯定懷有很深刻的恨意。”

丁晉聽到這里。頗有意味地看了王三一眼,很深刻地恨意?王氏兄弟倒是頗符合這個條件,從他們下狠死孫回便可看出那份隱藏在心中地仇恨有多深刻。不過王大虎畢竟和他們沒有直接的仇恨沖突,要說是為他們所殺。動機畢竟有些牽強,而且王三、王五身邊一直有其他衙役跟隨,他們應該沒有什么出手的機會才是。

但要不是王氏兄弟下的手,那又是何人要置王大虎死地呢?

丁晉想到了孫回背后之人,難道是殺人滅口?那這人的神通也太大了一些,他難道能事先得知自己要拿孫回等人開刀,于是安排了殺手致王大虎死命?想想實在不太可能,如果這人真有如此神通,只怕安排殺手要殺地目標,只會是自己這個“絆腳石”才對。

莫非是王大虎地仇家所為?從其殘殺王大虎地手段來看,這人很符合仇家的身份,但事情碰得也有點太巧合了。要知縣城中實現的是宵禁政策,沒有點身份地位地人,在夜晚只能待在坊門關閉的家中睡覺,又怎么可能在城中自由行動;而且這個人除非是一直監視著王大虎地日常活動,否則不可能正好在其出逃時,下手殺死對方。但是有什么人可以監控“地頭蛇”、“土皇帝”的行動呢?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縣署中還有獨立于孫回等人的“黑手”,或許此人和孫回屬于同一個背后之人的掌控,但平日并不和孫回親近,秘密隱藏起自己的身份,待得遇到這種特殊時機,便下狠手,搶先殺死有可能暴露秘密的孫、王。如果是這樣的話,丁晉要懷疑的目標范圍就小了很多,因為當天晚上,知悉抓捕王大虎行動的人,就那么幾個,崔斯立和四五個值班小吏,及王氏兄弟手下的一批衙役。

不過這種可能性或許是最小的,小小的文裕縣有什么東西值得對方費盡如此心機來層層防護?

“大人。”王三的匯報打斷了丁晉的沉思:“剛才兄弟們又有了新發現,在死者的身上,發現了幾個不太明顯的腳印,根據測量,腳印乃是女子繡鞋踐踏而成,應該是王大虎倒地后,欲想掙扎反抗,但被對方踹在身上留下的印跡。”

“女人?”丁晉吃驚地看向王三,王三肯定地點點頭道:“兇手應該是女子,屬下還測了一下箭傷深度,表明拉弓之人臂力很弱,所以弓箭才無法致王大虎死命。”

什么女人會如此殘忍?丁晉有些懷疑地看看王大虎滿身血污的尸體,因為是被小刀慢慢割死,大量流出的鮮血幾乎將他身體下的地面都浸成一片暗紅,再配上王大虎死不瞑目的猙獰表情,不要說是女人,即便自己等見慣兇殺場面的官吏,都有些不忍目睹,何況是那些印象中嬌軟柔弱的女子?

“再搜索一下遠處地方,最好能找到相同的足跡。”丁晉腦中忽然冒出一個“足跡追尋”的古怪念頭,趕快吩咐衙役們。

現代偵察辦案的足跡搜尋,需要非常精密的分辨儀器,丁晉臨時想出的注意,在缺乏偵察工具的古代,當然不可能有什么效果,王三領著手下搜遍了附近之地,回來報告說沒有任何發現。

丁晉尷尬地笑笑,不敢再胡亂指揮,由著王三行事。

王三帶著衙役們配合兩名經驗老道的仵作又檢查了一遍現場,可惜再沒有其他收獲,丁晉于是下令眾人收拾尸體箭矢等物,回轉縣署。

路上,王三抽個空擋,悄悄對丁晉道:“大人。給孫回定罪地那些武器,俺連屠戶用的殺豬刀都湊上份了,您看會不會出問題?”

丁晉笑了一下,低聲道:“無妨,只從搜出來的幾十副盔甲兵器便能定其大罪。多湊些武器。不過是想讓朝廷更為重視一下罷了。”

王三敬佩地看著丁晉道:“大人真是神機妙算,竟然能猜到孫王八家中有大逆之物,屬下實在佩服。”

丁晉臉紅了一下,這事可真是誤打誤撞,他讓王三連夜突襲孫回府第。原本只是想得到孫回的一些犯罪證據。但卻沒想到竟能抄出軍用的武器、盔甲、弓箭。雖然份量不多,但要認真查辦起來,也是大罪。先前還擔心對孫回控罪地證據不多,這下算是大大地吃了一顆定心丸。

王三又道:“大人。孫回私藏這些兵器干啥用呢,您覺得他真有那么大膽子要造反嗎?”

王三這個人和他弟弟王五又自不同,雖然平時看起來一樣地冷漠嚴肅,但你要是和他親近熟悉起來,才會發現這個人面冷心熱,十足是個唆的“話簍子”。

丁晉聞言笑了笑,孫回怎么可能造反,先不說他有沒有那想法,就是有些心思謀反,憑著幾十副破舊的盔甲,又能成了什么事?他私藏這么多兵器,最大的可能應該還是炫耀和囂張的毛病作怪。說起來自己還真該好好感謝孫回猖狂地性子,要不然,自己私自仗死朝廷命官,如果不能抓到對方大把柄,恐怕以后也不好收場呢。

不過,這份心思當然不可能對王三明言了,丁晉神情換為嚴肅,低聲道:“孫回私藏朝廷禁令武器乃是百死大罪,至于他有沒有作亂造反地意圖,本縣既要明察秋毫避免無辜,但也要細細追究查辦,防止任何不利于朝廷安定地事情發生。不過,從搜出的這些禁物和巨量錢物來看,此輩確有不軌之心。”

“大人所言甚是!”王三笑道。

回到縣署,公布王大虎的死訊后,眾官吏更加惶惶,一些人見孫回、王大虎已死,張忠也被抓拿下獄,孫派事實上已完全垮掉,而幾個主動向縣令坦白往日不法行為并揭發孫回罪狀之人,絲毫沒有被丁大人責罰,反而嘉獎幾句,其中兩名干吏甚至立刻被委以重任。于是,眾人紛紛醒悟過來,迫不及待地向丁晉檢舉揭發孫派累累罪行,然后把自己以往過錯,統統加到孫回等人地威逼上。

墻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對于這些長期處于下層的小吏們來說,他們根本就不會考慮也考慮不到大局深層次方面地東西,他們只知道現在孫回倒了,丁縣令掌握了優勢和大權,自己等人最好的選擇便是順從,另立墻頭。至于以后丁晉是否會被朝廷處置,自己等人到時又該如何,他們不會去想。

這種心思,自有其獨到的優點,那就是穩妥第一,不管以后如何,我現在先保證自身的安全再說;如果是換成那些冒險的投資者,或許會背地做些什么來行險一搏。富貴險中求,索秀玉之所以冒著大風險投靠丁晉,便是此類人物的代表。

在縣署官吏們忙于揭發孫派罪行的同時,百姓的告狀訴訟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相對于有些謹慎的官吏們來說,老百姓在這方面表現得更為大膽踴躍,如果孫回沒死,畏懼他的淫威,或許眾人還有些忌憚;現在孫回、王大虎已經死翹翹,而尋常老百姓又無法得知孫回背后牽扯的那些可怕糾葛,既然比孫八王都要大好幾級的青天大老爺丁大人要大家揭發孫回的罪狀,大家還有什么害怕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告他娘的吧!

長期積累的怨氣和仇恨,一旦有了發泄的突破口,那種爆發出來的威力是非常可怕的,短短兩天,來縣署告狀并矛頭直接指向孫回的百姓便有五百多人次,即便是利用“速接、速斷、速定”的手段,最后丁晉也實在忙不過來,只好委任崔斯立、溫靜等幾名書吏來分管幾批苦主,這才大大減輕了工作量。

而在這種仇恨的大爆發中,孫回一伙無法無天肆虐百姓的罪狀被一一立成鐵案定死,種種血淚斑斑的訴控和譴責,竟然為孫回制定了以謀逆為首的七十多項罪名,這還是不包括那些危害不重、影響不大的罪行,如果算上那些尋常的不法行徑,孫回有望取得吉尼斯世界記錄罪行最多者的桂冠。

七十多項罪名,有的證據充足,有的只有人證沒有物證,有的只有物證沒有人證,還有的只有苦主的血淚控訴,因為年代久遠,人證物證都不可考。但這些都不重要,丁晉需要的,正是百姓對孫回的仇恨大譴責,孫回所犯下的罪行,只要一條,便能足足定其死罪;之所以要搞這么大,定這么多罪名,無非便是要將事情搞得轟轟烈烈,不僅要定其鐵罪,還要借其機會將孫回囂張猖狂的形象在所有人心中打下烙印:孫回有罪,而且是萬惡不赦之罪。

這樣的話,如果來日朝廷要治自己之罪,便要思量下輿論的反應:為一個如此罪惡滔天之人,竟然要處置親自拿下此惡徒之清官,讓當地百姓怎么想?讓其他有心做好官的官員怎么想?朝廷一向宣揚的“忠義正直”思想又怎么講得下去?

所以,事情搞得越轟動,對丁晉反而越有利,現在他的心理是:不怕搞大,只怕搞不大。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