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第五部 尚書省內 第一章 此地舊長安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五部尚書省內第一章此地舊長安

第一章此地舊長安

黃龍五年春(771年),三月,丁晉攜妻、子,及隨從凌淮、丁翼,前往長安城聽候朝廷新的工作安排。ΖuiLu.

凌淮本是丁晉“親吏”,雖沒有正式入編吏部檔案,也算胥吏中的一員,不同于“半個仆人”身份的丁翼,他可以留在文裕縣署繼續擔任“政府辦事人員”,可是,丁晉愛惜他才華,勸導他說,一次考試失敗算不得什么,如果真有雄心抱負,自己可以資助他繼續參加考試,希望他能慎重考慮其中得失。

凌淮自然知道如果自己選擇留下來,那么,以后沒有長官庇護的情況下,他想在縣署繼續工作,就必須向吏部申報編入“胥吏管理檔案”,就如同表哥溫靜和全天下成千上萬個“吏員”一樣,在身上打上“刀筆吏”的印記,從此絕了科舉仕進之途,以后如果沒有特別功勞的話,想升成正式官員,難如登天。

于是,凌懷沒有多猶豫,回家向二老稟明實情后,毅然決定跟隨丁大人前往長安。

不僅是凌懷需要向家中辭別,啟程前的幾日,丁晉也整日忙于和上司、同僚、下屬應酬告別,“并州刺史”歸登來專程設宴為丁晉送行,酒宴上,歸登來惋惜地說:“不能和青云結為兒女之親,實為老夫之大遺憾啊!”言辭切切,似非虛語。此時。歸登來已明白丁晉這樣地人物,并不是自己可掌握得了的,既然對方無意接受自己的“好意”,他也不想和對方多生矛盾,成不了朋友也不要做敵人。畢竟這次丁晉上京侯職。很多人都看好這位政績突出的年輕縣令很可能會被朝廷委以厚任。

文裕縣署的同僚們,也為縣令大人地離任,籌備了盛大地送別宴。當向丁晉敬酒的時候,眾人知道離別在即,都頗為傷感。“縣丞”索秀玉更為夸張。當場痛哭流涕。幾乎哽咽至無法言語,半響,方控制住失控的情緒。泣道:“就此一別,不知何日再能相見。每當想起大人平日忠正嚴慈之態、淳淳教導之情,秀玉實無法控制黯然心傷,大人,大人以后還請多多保重。”

這是昨晚他和妻子商量了整整一晚上,定下的策略,他的妻子王眉說丁縣令是個聰明之人,只怕其他辦法都無法打動于他,唯有動之以情,或可使他感動,如有一日其身居高位,必然不會忘記咱們。索秀玉認為妻子言之有理,于是借酒勁上涌,半真半假地演了一出好戲。

丁晉聞言后,果然很感動,溫和地勸慰著依然哭泣地索秀玉,待看到幾個平日受過自己恩惠地小吏也被感染得淚濕衣襟,不禁觸景傷情,這些面目親切的下屬和待了整整三年多的官署,以后只怕再沒有機會見到了。

丁晉淚眼模糊,端起酒杯,鄭重地向各位同僚敬上自己最真摯地祝福。

當離開的那一天,文裕縣地百姓們聽說縣令大人要走,全城而出,就連偏遠的鄉村,都有農戶陸續趕來,人們夾道相送,痛哭失聲,丁晉在此地為官三年,聲名清正,秉公辦事,勤勉守職,百姓稱之為“慈父”。

“慈父”既走,不知這一方水土,何時才能再迎來一位真心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爺。

拜別文裕父老,丁晉等人以官驛車馬為交通工具,百里一換,因為有家眷在內,所以并沒有急于趕路,大約行了半個月,才進入關內道京兆府境內。

京兆府,原名雍州,下轄萬年、長安、涇陽、藍田、咸陽、三原等二十三個縣,負責包括京城長安在內的地方事務,朝廷設正四品府尹以理府事。

進入京兆府境內后,再向西行,便是龍首高原,長安城便坐立在此高原,左有崤山,函谷關之險,右有關隴,巴蜀之固,自古為四塞之地,號為金湯之固,時有得關中者得天下之語,正是建都的必然之選。

“太乙接天都,連山到海隅。”

長安城南面橫亙著秦嶺山脈。秦嶺山脈在長安城附近這一段被稱為終南山、太乙山。山是那種雄渾大氣的山,重巒翠障,連天接地。山谷中流出的溪水匯成河流滋潤著長安的土地,山上的柴木成為長安人生活的必需品,山中的藥材為長安人免除病痛的困擾。秦嶺腳下的關中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稱,長安城就座落在關中平原中部,站立在南山之上向下俯瞰,“秦川如平掌”,渭河如帶飄過長安城北,涇、灃、、灞、、澇、之水環繞城周,白鹿原、少陵原、神禾原、細柳原蜿蜒城外,龍首渠、黃渠、永安渠、清明渠、漕渠這幾條人工開鑿的渠道將源頭活水引入城中。西周灃、兩京在城之西南,漢長安城在城之西,秦朝都城在咸陽原上隔河與長安城相望。“秦中自古帝王都”。

一路走馬觀花,心情大好的丁晉抱著兒子意哥,馬鞭不時揮點,向第一次到來的妻子和兩個隨從,講解著這名川大山的風物典故。寬闊的官道上不時有路人經過,偶然一瞥間,看到這意氣風發的年輕士子坐在馬上神采飛揚,稚兒在懷中歡叫,兩名隨從臉上帶著陶醉和敬佩的神色,恭敬地環侍左右,后面還跟著一輛馬車,老車夫揚鞭呼嘯,車廂中探出一個年輕女人幸福的笑臉。

駿馬歡嘶著,劈破清晨的薄霧,向前奔跑著,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遠處露出模糊輪廓的龐大城市走去。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旁一處高大的石碑上,書著“新豐”兩字,原來已經來到了長安城外的“新豐鎮”。

“新豐鎮”位于通往長安城的官道旁,是個非常熱鬧的地方,傳說曾經是漢朝開國天子劉邦,為其父仿照家鄉一景一物修建而成,以解老父思鄉之情。從新豐一直到長安城的東城門,沿著官道兩旁都有賣酒的攤點,這些賣酒人都是沿途村莊的村民,那些趕路的人隨到隨喝,付錢多的多喝,付錢少的少喝,人們把這種飲酒方式叫做歇馬杯”。運氣好的時候,行人們還會遇上“免費贈飲”。有詩這樣描寫新豐:“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義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清晨的陽光開始普照大地,霧慢慢散了,遠處顯現出一座石柱墩橋,白色的橋面已風吹雨打失掉顏色,隨著離橋越近,可以看到它上面斑駁的痕跡顯示著歲月的滄桑。

灞橋到了!

曾記得數年前,自己和幾位友人正是在這里依依惜別,時間飛逝,上千個日子,不見舊時容顏,只靠書信傳鴻,聯系著難忘的友情,不知道他們現在可都好?

灞橋邊,設有驛站,居住在長安城的人們,凡送別親人與好友東去,多在這里分手,有的還折柳相贈,因此,這橋也叫“銷魂橋”,大概是取“黯然銷魂者,唯別也”的意思。

到了橋邊,不見一處人影,丁晉勒馬停步不前,眼神迷蒙地看著路邊的柳樹,柳樹依舊,故人依舊乎?

“大人?為何不前了?”凌淮疑慮地小聲問著,丁大人剛還興致挺高,怎么突然沉默不語了?

丁晉搖搖頭,也許仲宣兄是錯過時辰了吧。不來也好,他公務繁忙,自己本就不應該寫信告知他行程的。

雖如此想,畢竟見摯交好友沒有出現有些失望,丁晉輕聲道:“走吧,不入驛站歇息了,咱們直接進長安城。”

一揮馬鞭,正要趕馬上橋,只見路邊的驛舍中急急鉆出一位三旬年紀的紅袍人來,大笑道:“三郎啊三郎,某家早已侯你多時,為何這般遲遲才來?”

此人身材中等,相貌亦屬尋常,不過氣度穩重,目光自信,頭戴“進德冠”,身穿紅色竹紋官袍,腰系絲織品制成的腰帶,舉止溫文儒雅,不是丁晉剛剛念叨的韓泰韓仲宣還有誰?

不過,兩人畢竟四年多沒有見面,昔日翩翩的韓氏高弟,已經步入中年,多年官場生涯的潛移默化,也讓他深沉含蓄了許多,除了外貌沒有多大變化外,無論是氣度還是風儀,都已和曾經的韓泰大不一樣,丁晉暗道,大概自己的變化比仲宣兄還要大一些吧。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