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宦海風流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三十二章 君前問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天堂發言人
第四部虎膽縣令第六部吏部外郎第三十二章君前問

第三十二章君前問

丁晉跟著小黃門何進來到麟德殿附近的馬球場。ZuiLu.NET在這里。皇帝正在觀看一場精彩激烈的擊鞠比賽。

擊鞠又稱擊球、打球。擊毛求。是一種騎在馬上持杖擊球的體育運動。擊鞠最初由吐蕃傳入。其打法是在寬廣平整的球場上。參加者分為兩隊進行比賽。球場上設有球門。出場者一人騎一馬。手持一杖。共爭一球。以入門為得籌。以得籌多少定贏輸。

擊球是大周帝國非常流行的競技運動。宮廷、京都及各大城市均建有馬球場。君臣士庶嗜之若狂。就連許多豪爽的婦女也參加了進來。使得這項運動高潮迭起。歷久不衰。

此時。場上比賽的雙方是皇帝的親軍—射生左廂。身穿白色球衣;另一方是由宦官統領的武裝—左右監門衛的軍士。身穿黑色球衣。對于擊球。丁晉雖然不是狂熱愛好者。也有一定常識。看雙方爭搶的毛球涂以紅色顏色。表示這不是一場和和氣氣的友誼賽。而是關乎榮譽和獎賞的正規比賽。也代表著激烈和殘酷。

皇帝的御仗設置在北面高高的看臺上。宮廷教坊樂隊在高臺下分列左右。奏節奏明快奔放的龜茲樂以助興。還有一群宦官、宮女充當拉拉隊。比賽激烈或進球時。便鼓掌喝彩。這有個專門的稱呼叫“唱何進領著丁晉一路穿行。到了高臺下后。小碎步跑到大太監——“內飛龍使”李靜忠面前。媚笑道:“忠公。丁大人奉召面圣。小人將他帶來

丁晉拱手笑道:“李大人。”

李靜忠尖著嗓子道:“嘿嘿。丁大人。數月不見。英風不減當日啊。丁大人。隨某來吧。”說完。頭前帶路。順著臺階上了看臺。

丁晉向小宦官何進頷首為謝。隨即跟著李靜忠上了高臺。臺上。慧帝看到比賽精彩處。手舞足蹈。大聲歡呼。幾位近侍官員相伴左右。也是大聲鼓彩。李靜忠趨步上前。跪倒在地小聲喚道:“大家。大家。老奴有事相報。”

連喚數聲。小皇帝才聽到。他的雅興被打擾。顯得很不高興。眉頭皺成一團抱怨道:“你個老殺才。專門搗亂的東西。沒看到朕在忙嗎?”

李靜忠跪伏在地。諛笑道:“奴婢該死。奴婢罪該該死。不過知道大家心里急著想見到丁大人。所以斗膽稟報。即便被主子責罰。老奴也是心甘情愿。”

“哦。丁卿來了?”小皇帝眼前一亮。急聲道:“人呢。人在哪里。快讓他上來見朕。”

丁晉忙從下面站立的人群中出列。恭聲道:“皇上萬歲。臣在此。”這群人。一部分是宦官中有地位者。一部分是皇帝地近侍官員。都是陪著皇帝看比賽的。丁晉剛才隨李靜忠上來后。不敢直面龍顏。于是站到人群后面。等待傳喚。這時他突然出列應答。倒把前面站立的幾位官員嚇了一跳。

翰林待詔、起居舍人楊如月笑道:“皇上。原來丁大人早已站候多時了。”

慧帝忙從寬大的龍椅上起身。邁步而下。拉著丁晉地手臂扶他起來。親切地道:“哎。勞丁卿辛苦了。”

丁晉惶恐。恭聲道:“陛下降旨傳喚。臣跋步前來。是為臣之道。不敢稱辛苦。”

慧帝頷首。對丁晉的舉止有度。更是欣賞。贊道:“卿素有賢名。朕聞之早矣。苦無機會執臂相談。甚是遺憾。今日。召卿來。一是解此夙愿。二是有事相詢。”

“陛下請說。臣知無不言。”

慧帝笑道:“聽說卿上本政事堂。建議將洛陽則天皇帝故明堂頂層標志改為天珠。可有此事”

天珠也就是一顆巨大的圓球形珠子。常用來作為皇家高層建筑上的裝飾物。象征天子的尊貴。上文提到。原來武則天明堂地頂部是一只展翅鳳凰。結果被殷保素修繕的時候。連頂部一起給削掉了。御史鐵良辰便彈劾他犯了“不。殷保素急慌慌地尋了自己的朋友們。商議對策。等他找到丁晉說此事時。丁晉心有所動。想到了一個既能幫助殷保素度過難關。又能幫自己緩和一下和竇剛之間矛盾的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在現在的明堂頂部。建造一個圓球型物體。這樣。配合支撐巨木上的九條飛龍。便巧妙地形成了九龍戲珠的樣式。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對于高層建筑頂端的裝飾物來說。珠這種園形地東西終究要比金鳳的造型經得起風吹雨打;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政治上的意義—九龍捧鳳。那是則天皇帝時期。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為了迎合女皇心思。才制造出來的。但是無論是天下臣民的認同感。還是正統禮儀規范。都是不太妥當的。更何況。女皇之后。皆為男主掌國。這個不和諧地建筑。如果不是遠在洛陽。只怕早已成為歷代皇帝的心病而被拆毀。

現在。鐵良臣彈劾殷保素有罪。雖然確實難挑毛病。但是如果任其彈劾成功。那么。金鳳凰還該不該再修繕完好?如果修繕。那么皇帝和宰臣們又如何自處?

因此。丁晉的這個建議。妙就妙在能另辟途徑。繞開鳳凰之事不提。從能使建筑保持更長久、更實用的方面出發。認為“天珠”是最為合適之。這也是無可挑剔的。

丁晉的建議。還有一份暗藏的深意。既然竇相不希望殷保素獲罪。那屬下就得為他分憂。想辦法不讓殷保素被朝廷責罰或者減輕責罰。而殷保素是建造“龍戲珠”、“龍吞珠”之物地大行家。沒有他的參與。洛陽明堂頂層的天珠工程。可能就無法盡善盡美地完工。這樣一來。戴罪立功就是他的使命了。

話歸正題。且說小皇帝問及天珠之議。是否為丁晉提出。丁晉老實答道:“回陛下。此確為臣所提。不過。臣愚鈍。又不善土木之法。竊膽提出。也許徒惹人笑話。”

“那卿為何還要提出來?不怕被諸位相公訓責嗎?”小皇帝相信了丁晉的謙虛之語。很好奇地問道。

“這?”丁晉稍一沉吟。鄭重回答道:“臣不敢欺瞞陛下。殷保素與臣有舊誼。臣不忍見他因一時疏忽而遭橫禍。再者。其人有大才。前次獻連堡之計。助武帥屢獲大捷。朝廷未有賞賜。如再以罪相責。恐寒天下有志者之心。”

慧帝聽了。目光炯炯地盯著丁晉。半響。才贊嘆道:“朕常聽人說丁三郎有君子之德。雖思盼一見。心中未嘗沒有懷疑之心。今日相談。卻是見面更勝聞名。卿不避嫌疑。敢為友人仗義執言。是為一德;為國拳拳之心。思慮周。不卑。不亢。不菲薄。不夸大。猶如古賢之操守。是為再德。卿有此三德。實為真正大才。聽聞竇、盧二位相公言殷保素有宰相之能。而朕認為。丁卿之德、之能。也足為宰相。”

此話說出。在場眾人臉上皆變色。慧帝雖未親政。但也是名義上的一國之君。君無戲言。所以再昏庸無能的皇帝。一般也要注意自己在臣子面前地言行。他既然說丁晉能做宰相。那就是十分看重地意思。只要保持這份欣賞看重。那丁晉做宰相。應該也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何況。按照慧帝地年齡。最遲一到兩年。就要執掌大柄。到時候。丁晉憑著這份天恩。前程那還用得著多想

楊如月臉色變幻莫測。一種復雜的情緒籠罩在心頭——自己為丁晉鋪路。到底是做對還是做錯了?

不管其他人想法如何。事件的主角—丁晉。卻毫無喜悅可言。

皇帝越是夸贊得過分。丁晉越感惶恐緊張。就如芒刺在背十分不自在。這不是因為矯情。老實說。丁晉這類官員。誰不盼望得到皇帝的贊美和欣賞。誰不希望得到帝國之主的看重和提拔。但不是這個時候。也不是這個場合。

丁晉敢打保票。皇帝的這一席話。很快就會傳到竇剛的耳中。而依他的剛愎性格。兩但是他對此毫無辦法。丁晉所面臨的問題是一個死循環的邏輯:他如果作出有利于緩解和竇剛矛盾的言行和表示。則勢必得罪于皇帝—君主的威嚴和尊貴。甚至不允許自己欣賞的人不接受自己的欣賞;而如果他接受皇帝的贊許。默認兩者之間的良好關系。則勢必激怒竇剛。

平心而論。丁晉更傾向于接受皇帝的示好。他雖然不是個傳統的士大夫。但還是被士大夫的思想所熏陶——忠君愛國。這是做大臣的本分。皇帝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國之主。而是權力的正統。

可是。小皇帝現在的實力太弱小了。何況他還沒有親政。冒然卷入權臣和皇帝的糾葛中。像丁晉這樣的中低級官員。很容易就會成為政治角力的犧牲品。而且還死得無聲無息、毫無價值。甚至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該何去何從呢?(。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章節更多。

上一章  |  宦海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宦海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