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造車

第一百三十四章 赴美攻略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9-06-02  作者:榕之子
在韓皓入主沃爾沃后召開首次董事會不久,就有一個來自沃爾沃技術專家團隊抵達江州,他們身上肩負著一個十分重要的特殊任務。

為了讓沃爾沃今后能跟中華集團協同發展,韓皓提出了一個新設想,就是希望沃爾沃的spa平臺能跟中華集團的盤古平臺打通,將來新建立的生產線可以將兩家企業的產品實現共線生產。

引發此項設想的直接根源就是中華集團準備進入美國市場,因此在北美當地建廠是必然之舉。將來沃爾沃和中華汽車都能在同一家工廠共線生產,這將極大降低成本,節省巨額投資。另外,共線生產的話,實際上韓皓利用了沃爾沃技術來為新亮相的中華汽車背書,讓美國人民更容易接受來自中國的汽車產品。

當然沃爾沃也不會只被吸血透支品牌,中華汽車將和其在美國乃至歐洲地區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經營分享利潤。

雙方選出精兵強將團隊開始協作建立一個共享機制,將數據和流程等領域打通,解決共線生產的技術難題,為未來的新工廠建設做好研發籌備工作。

要進入美國這樣成熟的汽車市場馬上成為主流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大眾、標致雪鐵龍等歐洲車企努力了幾十年卻郁郁不得志,中華集團作為新來者可謂壓力巨大。

不過韓皓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中華集團并不需要馬上成為主流,而是先開始小范圍蠶食陷入低潮的美系、實力相近的韓系低端車型領域,再慢慢往上發展進步對壘日系品牌。

伴隨沃爾沃新一代車型xc60落地還要2年時間,意味著新工廠建設也必須等待較長時間。

韓皓打算現在趁美國汽車市場混亂就進入,他必須還得另外想辦法。

共線生產可是一個好主意,除了沃爾沃之外,韓皓還想到另一個合作伙伴就是特斯拉。

現在有不少中華集團的新能源技術工程師正跟特斯拉協作開發s型新轎車,而特斯拉也在發愁新工廠建設,韓皓找到了合適時機向對方提出了共線生產的方案。

沒有工廠,特斯拉就是空中樓閣,被人視為騙子。

趁現在特斯拉s型轎車研發之際,中華集團愿意出資聯合建設新工廠,將來可以為特斯拉代工,也能和特斯拉合作共線生產。

特斯拉老總馬斯克現在一心想要上市募資套現,能跟在中華集團合作興建工廠對他來說也是雙贏,畢竟有中國本土第一大汽車企業供其背書,也方便他向投資者講述美好的企業前景。

因此,韓皓跟馬斯克約定,他將定向投資1億美金用于特斯拉新工廠的前期建設,條件就是將中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生產線放在其中。

中華集團的汽車技術實力怎么樣?

應該還過得去,有了進入美國成熟市場的資格。

但要讓美國人民在茫茫多汽車品牌之中,選擇來自中國的新汽車,必須拉虎皮做大旗,借助沃爾沃和特斯拉的名氣來站臺。

按照韓皓的時間表,在特斯拉新車型s公布后,中華集團也將推出在美國的第一款產品,和特斯拉共線生產的純電動家用汽車。

為了和特斯拉的s轎車新品區別,中華集團將推出的是suv車型。這款車主要是展示中華集團擁有一流的新能源技術,屬于展示企業形象,讓更多美國人民知道有這個中國品牌。

隨后將利用美國汽車進口關稅2.5的政策,從中國小規模出口汽車銷往美國,主打產品將會是混合動力車型,搶占美國這個細分市場,繼續保持中國汽車擁有新能源技術的形象。

另外還將利用鯤鵬新能源大巴的技術優勢以及國外興起的環保理念,將中國公交車銷售到美國市場,繼續奠定中華集團的領先形象。

當上述兩大步驟完成之后,美國的銷售網絡逐步建立起來,接下來就是中華集團燃油版汽車大規模利用美國低關稅政府出口登陸,繼續搶占美國汽車市場份額。

按照日韓汽車出口經驗,待來自中國的進口汽車數量高達一定程度,美國政府必將要求對中國汽車進行限制,極有可能引發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這個時候,到北美自貿區建廠投資就順水推舟成行,中華集團開始真正落地扎根北美市場。

如果可以選擇,墨西哥和加拿大都是投資建廠的理想國度,要知道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活活被強大的工會組織拖垮,就知道在美國投資并不是首選。不過也要感謝次貸危機,讓強勢的汽車工會組織做出了大幅度讓步,將來不得不真正進入美國投資的待遇應該比之前要好。

按照美國汽車銷量保持在1500萬輛規模,韓皓希望在未來十年內,中華集團能占據100萬輛份額,跟其他國際巨頭水平相當。如何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并取得一定成績,將是他未來十年工作的重點之一。

當然上述方案都屬于中華集團的高度機密,就算在首長面前韓皓也不會詳細告之,而是簡化了言語說會將領先一步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到美國,利用中國便宜的成本來搶占當地市場。

將汽車出口到美國,可是真正證明中國汽車工業實力的壯舉,國內諸多汽車企業為此已經瞎嚷嚷了十幾年卻一事無成,現在中華集團能否實現零的突破可是舉國上下都極為關注的熱點。

如果真的在美國汽車市場站穩,獲得一定市場份額,那么就不會再有人質疑中華集團的跨國汽車巨頭身份。

“砰”的一聲,一輛suv唐進行了特殊的碰撞試驗。

只見其車頭以駕駛員位置前面四分之一的面積位置高速沖擊到試驗墻之上,整個發動機艙立即潰爛下沉,輪胎爆裂散開,但a柱卻絲毫沒有變形,伴隨安全氣囊及時彈出假人沒有受到傷害。

相比歐洲encap的40正面碰撞標準,這次四分之一即25的碰撞面積更加考驗汽車的安全強度。

要進入美國市場,必須接受號稱全球最苛刻的兩大汽車碰撞標準nhtsa和iihs的考驗。其中nhtsa由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組織實施,相當于代表政府方面的官方認證。而iihs卻是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領銜組織,由于汽車出了事故都要保險公司理賠,因此保險公司內部對汽車安全質量更為重視,組建行業協會第三方碰撞機構,屬于從市場方面的官方認證。

兩者相比較的話,iihs的碰撞標準要更高一些,公信力更高,因為他們只購買最低配置的車型進行測試,并公布最低配的碰撞成績。意思是在所有車型之中,iihs只選擇木桶中最短的木板測試,從而往上延伸得知其他木板成績。

從消費者安全角度,這是最佳的選擇,最低配置安全系數足夠的話,購買高配置就更不用發愁。

但從主機廠角度出發,對iihs真是恨得牙癢癢。本來低配就是為了削減成本要在許多配置上做減法,像中國國內最低配許多只有一個氣囊甚至沒有。當前為了通過iihs的測試,不得不增加安全氣囊數量以及其他安全設施投入,大大增加了成本。

成熟的美國汽車市場,如果沒有iihs成績參考,消費者就不會選擇購買該品牌汽車,因此主機廠只能增加成本讓最低配置車型通過iihs的各項考核。

看得出來,中國的cncap跟iihs相比,就是小學生角色。在中國考了一百分,可能到美國連及格線都沒過,這就是擺在各國汽車業前的無形門檻。

此次25的碰撞測試,暫時沒有列入iihs的考核范圍,他們現在和歐洲一樣只是40的碰撞測試。不過已經在媒體上吹風要實行更嚴格標準,25就是他們倡導的新標桿,畢竟發生許多傷亡事故的撞擊點都要小于40碰撞面積。

純電動的“唐”將會是第一輛登上美國國土的中國量產汽車,而它現在就在努力復習,以超前安全標準來要求自己,爭取將來能在iihs的碰撞測試中考出好成績。

作為探路先鋒,韓皓最終還是選擇了“唐”這張王牌出馬,利用suv火熱的大潮完成搶灘登陸的作戰方案。

看上去碰撞測試取得了成功,這輛純電動的“唐”經過了全新改進,尤其在前防撞梁左側駕駛位前面進行了重新加固設計,并利用電腦模擬將其和車身整體結構整合,經受住了25的碰撞面積考驗。

中華集團已經開始跟iihs接觸,希望能將“唐”作為第一輛自愿進行25碰撞面積測試的車輛,顯示出對自己產品的極大信心。

按照特斯拉s型號轎車的開發進度,其將可能在年底前亮相并公布量產計劃,屆時純電動的“唐”也將以特斯拉表親身份登陸美國市場,明年第一季度就會開啟中國汽車反攻北美市場的新篇章。

上一章  |  造車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造車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