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奉系江山

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投入 大發展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4-03-24  作者:青史盡成灰
中國并不是一個盛產金銀的國家,因此經常出現錢荒,也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這對于經濟來說,并不是好事情,在健康的財政之中,應該保持適度的通膨,這樣就能促使人們增加消費和投資,要不然把錢留在手中,只能看著貶值。

“在以往,金融沒有統一的時候,如果奉票大舉貶值,老百姓就會轉而用其他的貨幣,甚至直接持有外幣保值。可是現在金融統一之后,市面上只準流通華元,我們搞通膨就會由所有老百姓買單,造成貨幣貶值的狀況。”

“岷源兄,這么做恐怕不合適吧!”唐紹儀一聽在討論貨幣的問題,也忍不住湊了過來,皺著眉頭說道:“老百姓手里頭本來沒有多少錢,要是在貶值,他們豈不是活不下去了!”

王永江擺了擺手:“少川兄,這個帳頭兒不能這么算,當然老百姓會受到一點損失,但是那些有巨額存款的人,他們損失更多,這樣就迫使他們不得不把資金拿出來,進行投資。投資就需要雇傭工人,就需要采購物資,這些資金還是會流回老百姓手中。只要保持百姓收入增加的速度,稍微超過通膨率,那么老百姓的收入還是不斷的增加,怎么能算是盤剝百姓呢!”

唐紹儀一聽,也微微點頭:“岷源兄果然是理財高手,見識就是不一樣。”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張廷蘭也補充說道:“還有一點,廢兩改元之后。一定要盡快杜絕市場上的金銀直接交易。我聽說中原和西北有很多地主,他們把攢下的金銀全都埋在了地下。這是守財奴,對國家一點用處都沒有!”

“嗯。”唐紹儀也說道:“統一的貨幣的時候,附加一條規定,在一定期限之內,主動把金銀換掉,可以多得一成的資金,如果逾期,就要按七折兌換。”

“這個辦法好。”張廷蘭笑道:“以后制定政策也要有點彈性。不要只是死硬的命令,必須交,不交就殺頭,這樣的話少說。政府要善于利用利益杠桿,聽話就有糖吃,不聽話就挨板子。”

幾個人說著都哈哈大笑起來,這時候閻錫山已經吃完了。他也到了這張桌子前面。

“副總統,總理,岷源先生,我這有點難題,還想請你們給指條明路啊?”

“百川客氣了,有什么話就直說吧。”

“我和楚參議在河南土改的時候。接觸了不少的地主,有些人的確有心投資工商,也曾經試圖進軍實業。但是他們對現代的經營一竅不通,機器啊,財務啊。金融啊,市場啊。這些完全都是陌生的。就算是有心,也不敢投資,因此大多

量也有限,無法把所有資本都利用起來,這也讓人為難啊。”

閻錫山和張廷蘭他們討論的問題正好是兩個方面,張廷蘭他們想要用通貨膨脹,迫使那些不想投資的人去投資。但是閻錫山考慮的正是想要投資的人如何去找到市場,有了想法,還要有方向,有路子才行。

唐紹儀忍不住說道:“政府不是開辦了培訓班么,難道沒有效果?”

閻錫山忍不住苦笑道:“要說沒有,那是扯淡,但是說實話,效果真的有限。我們抽調的授課人員有些是企業家,有些只是眼界開闊一些的老師。各地辦廠條件不一樣,想要很快把找到路子,難度不小,另外那些干脆不懂經營,胡說八道,恐怕只能幫倒忙。”

張廷蘭一聽,臉色也有點不好看,閻錫山的話讓張廷蘭想起了后世的一種現象。教別人成功,你就成功了;教別人發財,你就發財了。

雖然張廷蘭提出要辦培訓班,但是靠著一幫本身就稀里糊涂的人,怎么能指出一條明路?從小農經濟,到市場經濟,這中間天差地別,想要一步就跨過去,難度還是太大了,不是一蹴而就的。

王永江也忍不住說道:“的確這是一個要緊的問題,我們一面缺乏資金投入,一面卻又找不到投資渠道,就好像血管被堵住了一樣,循環不暢,可是要命啊。”

“但是企業家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出來的,那要靠著自己去拼,去闖,去找路子。”唐紹儀也忍不住說道:“政府能幫一點忙,但是主要還是靠自己。”

大家都忍不住低頭思索,一時還沒有主意。張廷蘭沉吟半晌,突然笑道:“我倒是又一個辦法了,既然自己沒有合適的,那不妨就從外面引進!”

這時候黎元洪也湊了過來,忍不住說道:“這恐怕不行吧,要是讓那些洋人都進來,豈不是開門揖盜么?”

“當然不是洋人了。”

“那還有誰?”唐紹儀也皺起了眉頭,然后眼前一亮:“拙言,你是說用海外華人么?”

“沒錯。”張廷蘭笑著說道:“南洋華人幾百年前就背井離鄉,前去闖蕩,很多人已經經營了幾代人。在那種條件之下,他們很多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工廠,種植園,成為了南洋的富商。國內要是能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讓這些人回國投資,我敢肯定,一定會快速見效。有了他們作為榜樣,就能帶動更多的人!”

利用華僑華人,來投資辦廠,這可是后世的成熟經驗,開放初期,就是這些華商回國投資的。

而且現在還有一個很好的契機,張廷蘭在背后策動了南洋華人,造成了沖突越來越嚴重,不管是英國還是荷蘭,都對華商有嚴重的不信任,經常審查,到處找麻煩。很多華商的經營空間越來越小,這時候國內給們開了一扇大門。這些人多半會踴躍回國。

聽到張廷蘭說出了這個設想,王永江就忍不住揶揄的說道:“拙言也讀過厚黑學不成。我怎么感覺有點像補鍋法的味道啊!”

張廷蘭一想,這話也有道理,南洋的事情是自己鬧出來的,結果又開放大門,把華商弄回來,和故意擴大裂痕的補鍋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管怎么說,只要能做到皆大歡喜,那就是好辦法。”張廷蘭道:“讓華僑回國投資。也有一點問題,那就是他們多半都是廣東福建的人,就算投資,也多半會投在家鄉。”

王永江笑道:“那就要看引導了,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要把基礎設施跟上去,粵漢鐵路一定要加快修通。另外從杭州南下,到福州,再到廣州的沿海鐵路也要修出來,這樣東南各省也就連接到了一起了!”

一聊到鐵路的問題,唐紹儀急忙說道:“趕快回會議室吧,正好部署一下第一個五年計劃。”

眾人再度聚集到了一起。王永江編制過東三省的發展規劃,雖然完整執行一個五年,就因為全國統一,而不得不進行調整,但是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按照新計劃。從1924年開始,一直到1928年結束。作為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在這個時期當中,中國要讓主要工業品翻番加倍,其中鋼鐵產量要達到500萬噸,在23年,東三省的鋼鐵產量達到了65萬噸,比起預計的還要多將近10萬噸。

加上國內其他地區的產量,總計也只有80萬噸左右,要達到500萬噸,就要增長4倍還多,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

量,不過張廷蘭對這個目標還是很有信心的。

自從入關以來,張廷蘭就在北京,唐山等地著手建立鋼鐵廠,另外對漢陽鐵廠的擴建工作也在進行,河南完成土改之后,也有了大筆資金,因此也在建造鋼鐵廠。

這些鋼鐵廠基本上在三年之內,陸續都會完工,到時候中國鋼鐵產量就能達到200萬噸左右。

而且由于茂山鐵礦的開發,中國和意大利簽署了一項協議,中意合作,在中國建造粗鋼生產基地,然后將鋼錠運到歐洲銷售。

同時德國也加入進來,中國要引入德國技術,全面提升東三省的鋼鐵企業,如果順利完成,鞍鋼一家的產量就會超過100萬噸,加上本溪,再加上其他的鋼鐵廠,光是東三省,在5年之內,也能超過300萬噸的產量。

擴建之后漢陽鐵廠產量也會超過50萬噸,實際上對于鋼鐵行業來講,并不是5年增長這么多,而是7年,投資從22開始,就已經在增加了,只是這5年到了收獲期。

根據記載,蘇聯在1930年鋼鐵產量是576.4萬噸,同期日本是228.9萬噸。這兩個國家是中國目前最主要的威脅,如果28年中國鋼鐵產量達到了500萬噸,就基本和蘇聯持平,是日本的兩倍多。

現在戰爭就是鋼鐵的較量,基本上都是鋼鐵多的,勝過鋼鐵少的,有了這些鋼鐵之后,面對蘇聯,中國就有了充足的底氣,也可以說日本也徹底失去了擊敗中國的可能。

而且以目前的情況來計算,中國在二戰之前,應該能完成三個五年計劃,到時候鋼鐵產量至少能突破2000萬噸,換句話說,中國就能成為和蘇德比肩的大國,當然比起美國還有很大差距。

但是中國也有足夠的實力,至少能有力量享受勝利果實,如果發展能再快一些,甚至可以改變世界走向。

這個世界不能總讓盎格魯撒克遜人主導,君臨天下幾千年的古老帝國,在打了一個盹之后,要重新回到世界的巔峰。

除了鋼鐵之外,煤炭要超過一億噸,發電量要超過300億度。在石油方面,要把延長礦和玉門礦徹底開發出來,保證石油自給率達到7成。另外還要加強尋找石油的力度,實現自給自足。

除了這些主要工業品之外,張廷蘭還要求每年化肥產量要增加30萬噸,保證農業增產穩產。

在交通運輸方面,要建成粵漢鐵和武漢長江大橋,這樣等于是京廣鐵路徹底貫通,南北之間,就多了一條最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同時要修成川漢,寧漢鐵路,沿著長江,修出一條并列的鐵路。在加上東南沿海的鐵路,以及蘭新鐵路,縱貫中國南北的鐵路網要初具端倪。中國的鐵路里程要超過3萬公里,主要省會城市基本同火車。

在農業方面,以中原土改為契機,要大修農田水利設施,建立水庫,灌溉溝渠,多打深井,這些工作都盡量發動有地農民出義工。畢竟政府的資金有限,沒法投入太多的錢,就只能利用農民的無償勞動了。

在教育方面,要基本建立起三年義務教育,后世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目前的財政實在是承受不起,因此只能限定在三年,也就是保證學生完成初小。

林林總總,一共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會議連續開了三天,才把各項任務明確下來。不過除了這些明面上的東西之外,張廷蘭還有兩項秘密的目標,第一是徹底解決西南和兩廣,將全國統一起來。第二則是打造出第一個航母戰斗群,使中國擁有海上干預力量。

一個統一的中國,再擁有了一定的海上力量,就可以放手在南洋進行經營,甚至可以支持徐樹錚他們直接打出造反的旗號,而不用向現在一樣躲躲藏藏。

眼下的時代還算是大有可為,畢竟沒有了核武的限制,中國有四億多的人口,兵源幾乎不會枯竭,就算和北極熊比起來,也有四倍的優勢。

只要是接壤的地區,就絕對無法阻擋中國的滾滾洪流,五年時間,苦練內功,然后就是恢復中國勢力范圍的時候,張廷蘭已經暗暗下定了決心。

第一個五年計劃終于編制完成,在議會當中也得到了通過。五年時間,中央財政計劃累計投資15億元,加上地方資金以及私人資本,總計會有投入50億以上。

這還沒有算上農民的義務勞動,總的投資金額絕對是空前的。不過要想實現這么大的投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央政府平均一年要拿出3億元。

在北洋時代,政府一年財政收入才8000萬而已,目前中國收回了各種權力,又進行土改,增加稅源,再加上工商發展起來,每年貢獻了大量的稅收,但是財政收入的總額也不過6億元左右,5年之后,能達到10億元已經很勉強了,想要拿出3億進行投資,絕對不可能。

“拙言,為今之計,就只有舉債,向國內發行債券,最好也能在歐美發行,借錢搞建設!”

王永江,唐紹儀,以及剛剛出任央行行長的王樹翰共同提出了這個建議。(

上一章  |  奉系江山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奉系江山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