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漢魏文魁

第二十九章、何者為君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5-08-19  作者:赤軍
孔門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賢——其實那七十二個未見得都是優質學生,其間被孔子直接罵過“朽木”、“小人”的大有人在,估計就這七十二個是正式收列門墻的,其他兩千多則只是混過大課而已。..最快更新

而在是勛門下,要說正經行過拜師禮,師徒名分牢不可破的,其實還不超過十人,大師兄當然就是司馬仲達啊,二師兄諸葛孔明,三師兄郭伯濟,再下面還有一群將成年或未成年的小孩子。所有弟子基本上全都是是勛親自招收過來的,還沒有光靠親友推薦便得列門墻的哪。

正如同“君擇臣”一般,是勛也向來“師擇徒”,親自挑選弟子,只是其間標準,外人很難洞悉。真要是逐一分析,仲達為河內顯宦,又曾跟隨是勛鎮撫關中,那么是勛通過長期的考察后選擇了他,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相比起來,諸葛孔明和郭伯濟的出身就比較低啦,而且貌似相處時間并不算長,便得入門……

是勛心說那都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不但于史書上單獨有傳,且都是我前世即所敬重之人,故此收而教之——但這個理由,我會告訴你們嗎?

至于那些小孩子,或者為親眷之子(如陳均),或者為門生故吏之親(如張緝、司馬邕、秦朗),或者乃是勛相中的女婿(夏侯威),也就田彭祖的身份略微特殊一些,估計為是勛鎮守幽州之時,經過長期觀察才收列門墻的。周不疑倘若僅僅靠著舅舅劉先的關系,完全沒法跟這些小孩子相提并論(再說他也已經冠禮了。成年了,得跟司馬懿他們比),所以才只能走曹沖的路子啦。

是勛心說你直接報名上門來便可,說不定我當場就收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周不疑雖有神童之名。可是才剛成年就掛了,真沒做出過什么大事兒來(所謂攻柳城出十策,真有人會信嗎?),若非把你跟曹沖擺在一起,我還真未必能夠回想得起來……

他本已有收納周不疑之意,但還想考較考較這孩子。乃云:“欲入我室,不易矣。”你究竟有什么本事,或者有什么超群的秉賦,可以使得我樂意收你為徒呢?

周不疑始終沒有返回座位上去,就這么正面著是勛。當即拱手開言:“不疑少長南州,未識天下俊才,即昔日劉牧(劉表)幕府中,所見亦皆庸碌,不愿與之為伍,故人既贊之為敏,亦皆目之為狂也。舍舅曾致書劉子初(劉巴),請以教愚。而子初辭之……”

劉巴也是零陵人,乃荊州數一數二的名士,劉先曾經寫信給劉巴。請他幫忙教育自己這個天才外甥,然而劉巴卻答書道:“昔游荊北,時涉師門,記問之學,不足紀名。內無楊朱守靜之術,外無墨翟務時之風。猶天之南箕,虛而不用。賜書乃欲令賢甥摧鸞鳳之艷。游燕雀之宇,將何以啟明之哉?愧于‘有若無。實若虛’,何以堪之。”意思是你那外甥太聰明啦,如同人中鸞鳳,而我這兒只是“燕雀之宇”,實在教不了啊。

周不疑說了,這不僅僅是因為自己聰明,也因為自己少年狂妄,目無余子,所以劉巴才不敢教我。

既然連劉巴都是這種態度,周不疑從此自視更高,一直到跟隨舅舅劉先北上,先后抵達許都和安邑,才開始琢磨曹操手底下能人異士無數,中原名家,泰半匯聚,有沒有夠資格當我老師的人呢?

“初入太學,受許仁篤(許慈)之教,以為鄭康成之嫡傳,必不同于世間腐儒也,然亦不過爾爾。乃嘆康成先生既歿,吾乃無可得而為師者也……”可惜鄭玄死了,估計再沒誰夠資格來教我啦——“至抵安邑,始得瞻是公之文,并因緣聽講,方知井蛙而不識海者也,慚愧無地……”

是勛聽到這里,心說你丫不是狂生,整個兒一馬屁精。這一套話說的,先抑而后揚,說自己少年聰敏,而又狂妄,就連劉巴都不敢教,就連許慈都不在他眼中,簡直要起鄭玄于地下,才有資格教授他這俊逸之才了;然后突然作一轉折,說只有是公您才是真正的學問大家啊,我讀了您的書,又來蹭了幾堂大課,才明白自己從前不過井底之蛙,只見著小小一方藍天罷了。

只有您才真正得受鄭玄的衣缽,為當世經學魁首。你比劉巴可厲害多啦,那么劉巴不敢教我,你一定敢教——你要是不收我,就表明學問和心眼兒還沒有劉巴大!

是勛心說老子才不吃你這套!老子有幾斤幾兩,自己心里面清楚得很,若論真才實學,別說劉巴、許慈了,我連孫乾都未必比得上。近十年來,隨著名聲逐漸響亮,地位也逐漸攀升,各路馬屁哪天不吃上十個八個的?我若就此飄飄然起來,那文抄公的真相早就露餡啦!小子,馬屁無用,你還是說點兒實在的吧——

于是捻須而輕笑不語,只是注目周不疑,意味悠長。

周不疑見是勛不答,既不領受,也不謙退,便又說道:“是公所論,非獨紹述康成先生也,乃自出今古文之上,而別立一家。不疑所涉尚淺,且未得恭聆教誨,止略管窺一二耳,是公可愿聽否?”

是勛聽了這話,眉頭不禁微微一皺,但隨即卻又舒展開來。他到處販賣、鼓吹的理念,不但是借了古文、鄭學的旗幟,簡直就是披了儒學的虎皮,去闡發自己一家之言,可是當面斷然喝破的,也就周不疑一人而已,所以一開始多少有點兒驚悚。可是再想一想,難道天下士人、學者就全都是瞎的嗎?肯定早就有人瞧出來啦,只是礙于自己的聲望、地位,而不便或不敢明言罷了。

徒弟打出拳來跟老師父不同,倘若這徒弟沒啥地位,就會被人責為異端,罵是壞了宗法、家法,而若這徒弟有地位呢?恐怕人人都會說,此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發其先師未嘗明言之意也。

所以周不疑說什么“自出今古文之上,而別立一家”,恐怕也未必是直言自己的理念與先人不合,只是繼續拍馬屁,說自己總先賢之所長,足夠自立門戶罷了。好吧,那我就來聽聽,你小子所言究竟是哪一種意思呢?我的理念你究竟能夠明白多少——“元直可直言不諱。”

周不疑點點頭,略抬一抬手,就此開始侃侃而談:“不疑以為,是公之學,要在有三。其一則總古文之說,訓詁經典而不拘泥經典,敬慕圣人而不盲從圣人,因時因勢,闡前人未發之語……”今文派迷信讖緯,目孔子為先圣,相對比較教條;古文派反對讖緯,目孔子為先師,所繼承的乃是“周公”之道,然而周公之言并無明確記載,所以古文遵循的是籠統的儒家理念而非某一兩個人的具體言行,思路相對開闊一些。是勛自然更不用說了,他干脆“六經注我”,拿經典當幌子來闡述自家理念。

周不疑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說白了:是勛不迷信,不僵化,懂得因時因地而制宜,講究“與時俱進”。

繼而——“其二,重于實利而不言虛妄,要在為國,故圣所言不合于時者,皆可摒棄之,不諱言人之私欲,而乃從私欲而通乎天道也。”這話就說得再明白不過啦,是勛所鼓吹的理念,實用主義味道濃厚,從不拋開治國之道而空鉆故紙堆。

其實純把儒學當作一種哲學和倫理學思想來研究,不把它跟實際社會相聯系,無論今文、古文,都有類似傾向,此乃漢儒之通病也,后來虛妄怪誕的玄學之所以得以產生,也含有這方面的因素。周不疑說啦,您不諱言利,不作虛語,所闡述的理念都是依附著治國的需要。

“其三,興孟子之學,雜霸王道而用之,明君輕民重之旨。乃知天生圣人,非教民也,為化民也,天生君主,非馭民也,為養民也……”

他所說的前面兩點,是勛都聽得津津有味,頗有被搔著癢處之感——老子篡改經典那么多年,終于不再明珠投暗,而出來一個識貨人啦——可是聽到這第三點,卻不禁悚然而驚,當即雙眉一豎,打斷周不疑的話:“且休道吾之所言,但以元直觀之,何者為君?”君主究竟是何等存在,說說你自己的想法吧。

周不疑精神陡然一振,張嘴便答:“民之各有所欲,所欲相沖,必生紛爭,是以乃舉其君,以統合之。君之于民,如牧之于吏,將之于卒,有上下之別而無尊卑之分。牧不知其吏之所欲,必敗;將不得其卒之愛,必覆師亡身。此君之所以輕于民也。”

是勛眉頭緊鎖:“此元直之所思乎?抑吾講中之義耶?”

周不疑答道:“不疑淺陋,乃私揣是公之論,此雖非是公所言,然意旨略可通也。不疑以為,是公有所顧忌,故不敢明言耳。”這既是我的想法,也是你的意思,只是你大概有所顧慮,沒敢把話說得那么明白罷了。

是勛輕輕一拍桌案:“元直,此非吾之意也。言不可極,行不可疾,言極必毀,行疾必蹶,要在中庸,為學者非可以馳騁縱想,而超乎于當世矣!”

周不疑趕緊拜倒:“是公教諱,不疑恭聆。”

是勛雙目一眨不眨地緊盯著周不疑的表情,心說這是你小子的真心話嗎?我可算知道曹操為什么要殺你啦!(

上一章  |  漢魏文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漢魏文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