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大唐農圣

第300章 大動作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8-06-04  作者:愛吃魚的胖子
對于趙幕春這樣的求告,孫享福不得不幫,產出少,有產出少的問題。產出多了,也有產出多了的問題,今后,只怕還有不少這樣的問題要冒出來。

“這樣,渭南新城即將開工建設了,你上奏皇后,到時候在新城開設一個食品加工作坊,現在,你就可以加緊招募人手,距離桃子成熟,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你先帶著人完成前面的幾個項目······”

桃花可以釀酒,亦可以制作香精,做香水,桃膠是中藥,水溶之后可以食用,有清血脂,緩解壓力,抗皺嫩膚的功效,還能做印染,給工藝品上色等,幸福村的琉璃制作作坊,已經在使用這種原料了。

而大片的桃林,一定會吸引成群的蜜蜂,古人早已對采蜂蜜有一套辦法,善陽開始種花之后,孫享福讓人對采蜜方面又做了新研究,已經有了一套更加高效的辦法,孫享福會讓人傳授給趙幕春。

這些,已經是桃樹在果子之外產生的經濟效益了,然之后,就是對果子的處理,各類果干,果脯,這個時期也有,價格還不低,不過幸福村早已燒制出了帶螺紋口的陶瓷,和這個時期窖藏酒水一樣,封蓋之后,用少許泥,就可以解決密封問題,也就是說,制作果肉罐頭的技術已經成熟,所以,果肉罐頭今后就是這個食品加工作坊的主打產品。

花費了好半天的時間,孫享福給趙幕春口述了一個發展計劃,能不能落實好,就看他的能力了,林業司牧監雖然是皇帝家臣,但現在所掌管的業務,涉及的經濟價值越來越大,光一個皇庭家私,一年的流水都是數十萬貫,就是拿一個上的縣令跟趙幕春換,他也未必舍得換,所以,他還是比較珍惜自己現在的地位的。

等趙幕春走后,孫享福才想起,自己剛才貌似叫他招募人手來著,這個事情在當下,確實有些難辦。

原因無它,世家子們對于人手的需求太迫切了,誰叫他們當初讓自家的佃戶跑出來扮災民的,到了春耕時期,房玄齡的釜底抽薪計發揮了作用,他們才知道把人手控制在手上有多重要。

現在,關中各地的自耕農基本在幸福村的指導下,將作物種下了,世家子們,卻是在發愁,怎么把自己手中數量龐大的田地都種上,因為除了被皇帝收編走的佃戶,他們自家的農奴,也大多數被弄到善陽那邊去了。

“縣令大人,情況有些不妙啊!咱么之前準備動手的那些村落的百姓都不見了。”

武功縣衙,一個衙役班頭拱手向端坐在案幾后面面帶憂慮的縣令李本堂稟報道。

沒有人手,就想辦法弄人手,這些是世家子慣用的手段,然而,這種老的套路,卻是出現了新的問題。

“不見了?他們都到哪里去了?”縣令李本堂詫異的看向衙役問道。

“這個,據里長匯報,他們被陛下征調到渭南建新城去了。”

“什么?陛下征調他們到渭南建城?此事本官怎么不知?”

不光是他不知,其它好多個縣的縣令也不知道,李世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已經秘將這些貧困村落的百姓全部遷移到了渭南,而正當像李本堂這樣的縣令在發愁的時候,朝廷的公文來了。

公文中要求,關中之地,公民制度,官員俸祿制度,在三月底之前,全面實行,所有官員的職田,全部上繳,所有勛貴的封地食邑全部撤除,然后,李本堂看到了公文上,自己今后的俸祿。

七品縣令,月奉居然高達三百貫,那么,一年,豈不是有三千六百貫的俸祿可拿?

這數字,可是他以往的各種俸祿加起來也達不到的,也就是說,朝廷的俸祿改革,并沒有減少他的俸祿,還增加了,而且,幅度不小,達到了三四成以上。

不僅如此,他以后也不用負擔屬下的薪俸開支了,縣衙里,上至他這個縣令,縣尉,功曹,書吏,下至捕頭衙役,甚至負責灑掃的下人,做飯的廚工,都有一整套的薪俸制度。

這就叫李本堂有些不懂了,然而,結合起朝廷要在關中之地施行的公民制度一起來看的話,李本堂就懂了。

朝廷這是要一下子,提升所有非犯人,戰俘之類的百姓的權利,細看之下,普通平民竟然可以跟以往的士人差不多了。

他們可以憑自己的戶籍自由的外出,不受大唐律法以外的任何鄉法管制,也就是說,朝廷否定了鄉法能夠制裁百姓,百姓的生殺大權在皇帝,在唐律,任何沒有司法權的人要對二等公民作出處罰或傷害,公民都可以反抗。而且,重大刑事案件的審理判罰必須要經過三審,再由刑部裁決,如果罪犯是必死之刑的話,還需要皇帝鉤決。

難怪要給灑掃的雜役,做飯的廚工都定下薪俸,原來,這些人,以后的身份地位只比當官的人低了,即便李本堂是一縣主官,也是不能隨便能處置他人的生死。

他搞不懂的是,朝廷為什么一下子,搞這么大的動作,因為,將整個人員編制,薪俸制度看完之后,李本堂稍微算了一下,光他這個縣衙,朝廷每月就要支出近千貫的開支,一年下來,就是一萬貫,大唐有數百州,一千多個縣,如果全部依此執行,每年光這些俸祿,就要支出一千多萬貫,這還不算長安那些大佬們,朝廷那來這么多錢?

也難怪朝廷目前只是在關中實行這個制度,否則,只怕不到一年,財政就會玩脫。

李本堂只以為這是朝廷給關中官員的福利了,因為,此后,他不需要去管什么職田,佃戶之類的事情了,只要在縣衙里坐堂當官,就能拿三百貫的月奉。

而且,很多像他這樣世家出身的官員也這么想,因為李世民正好在他們找不到佃戶幫自己種地的時候推行的這個制度,是以,當所有朝臣收到這個命令的時候,雖然震驚,但反彈卻并不是很大,畢竟,朝廷是給他們加俸祿了,而且,還幫他們省事了。

高薪養廉,是孫享福提出來的,擺平了這些官員,百姓全部成為自耕農,產出和收入才會大大的增加,至于給官員花的這些錢,會從商品交易上,慢慢找補回來。

當這些官員用什么東西,都需要自己花錢買的時候,他們才會知道,其實,每個月三百貫的俸祿,也就是那個樣,一年到頭剩下來的,未必比他們原來多多少,因為,什么都需要靠買之后,市場的交易量大了,很多東西就會漲價,這種漲價,會讓農民的收益增加,會讓官府的稅收增加,出血的,自然是這些拿高俸祿花錢的人了。

而一旦俸祿成為了官員唯一的收入,他們可就要珍惜自己的官位了,因為一旦被罷官,他可能連小老百姓都不如,他可是不會種地的啊!

貞觀三年,朝廷的改革就這么突然之間拉開了大幕,接到了公文,官府就必須馬上辦事,因為長安現在有通往關中所有縣城的水泥路,御史,督察,從長安出發,一日之內,可到地方。

筆直好走的水泥路可不只是經濟命脈,還能讓中央的運轉更加高效,管理地方起來更加得心應手,皇權,自然也就大大的集中了。

所以,關中之地開始了大面積的戶籍重錄,土地回收,和再分配等工作,李世民,和一干朝臣,忙的是不亦樂乎。

而這時,孫享福卻收到了一封來自善陽的急信。

“大都督,不好了,善陽出事了。”

“什么?善陽出事了?蘇定方受封之后,不是馬上趕回去了么?”

張軻跑過來之后,抖著信紙道,“海上抓回來的那些俘虜造反了,他們從煤炭作坊引火,引燃了草料庫。”

“什么?燒了草料庫?”

聞言,孫享福只覺一股火氣直沖腦門,草料倉庫要是被燒了,那么,對于所有將牛羊集中到善陽的牧民來說,都是毀滅性的災難,牛羊全部餓死,什么經濟發展,什么民族融合,全部都會泡湯,到時候,抓狂的牧民們,會別無選擇的沖向朔州,沖向關內。

“不過,幸好咱們善陽的積雪很厚,咱們的草料庫房又都是磚瓦結構,沒有全面過火,只是被燒了兩個庫的草料。”

見到孫享福血灌瞳仁的樣子,張軻馬上解釋道。

“嗨,說話你就一口氣說完,只是兩個庫,那就還有挽回的余地。”

善陽儲備草料的大倉庫足有十個,每個庫都可以儲存千萬石以上的干草,一個庫的草料,就足夠善陽的牛羊一個月以上的消耗,入冬以來,用掉了差不多五個庫的草料,如果被燒掉兩個,那么還有三個庫的可以用,而離關外化雪,新草長起來,最多還有一兩個月時間,剩余的草料,倒是足夠應付。

“負責城防的郭將軍發現火情之后第一時間封住了城門,帶兵捉拿叛賊,殺了一千多,生擒了三千多,無一逃脫,只是,干草庫起火,很難撲滅,許多自發救火的百姓,被煙嗆暈,還死了幾十個百姓和士兵,后來郭將軍不得不下令停止救火,任大火全部燃盡了,才開始清理。”

“死了幾十個百姓?”

聞言,孫享福又惱了,咬了咬牙道,“即刻飛鴿傳書給郭破,讓他把擒下來的那些矮子全部斬首,用人頭祭奠死去的百姓,我這就進宮將此事稟報陛下。”

孫享福對那些矮子從來就沒有什么好感,都成了自己手下的俘虜,還敢跳出來搞事情,真以為大唐就只有仁慈的一面了么?

以孫享福的品級,現在進宮根本無需通傳,他直接就來到了李世民的御書房,而此時,李世民也剛剛收到了密衛系統傳過來的消息。

“陛下······”

“不必行禮了,坐吧!善陽的事情朕已經知道了,并不簡單,玄齡和藥師馬上就會到。”

聽李世民說不簡單,孫享福頓時一愣,也不多說,安靜的等李世民分析他手中的一些情報。

不一會,李靖和房玄齡一起到來,李世民將桌上的情報紙條往他們一推道,“高句麗不想看到我們將北方經營的鐵板一塊,出來搞事情了。”

孫享福聞言,卻是眉頭一皺,情況不對啊!

高句麗固然不想大唐把北方經營的鐵板一塊,然而,他們自己的情況現在應該不算好吧!為何敢挑釁大唐?

突然,孫享福想到了善陽燒的是兩個草料庫,那可是五千多人級別的叛亂,真的只能夠燒兩個草料庫嗎?

這里面,有太多陰謀的味道,而且,孫享福已經大致猜到,這是王浩的手筆,他認為大唐此時應該進軍高句麗了,而且,給了大唐一個進軍的借口。

“陛下,臣有一言要奏······”

李世民收到的總總情報,都指向了高句麗,正當李靖要開始對高句麗做戰略分析的時候,孫享福打斷道。

上一章  |  大唐農圣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唐農圣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