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科技霸權

第一百四十四章 產業格局大變在即,令人頭疼的對手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9-02-03  作者:秒速九光年
這天晚上,星辰科技的高管們,在羅佳辦公室里喝了些啤酒,也說了很多掏心窩子的話。

和軟件部門不同,軟件部門搞操作系統,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把谷歌的安卓打掉。

而硬件部搞電池和電控,面臨的卻是一個亂攤子。

洪濤好奇問道:“羅總,電動汽車好是好,但咱們的動作是不是也太小了點?比亞迪加長城,再加上吉利,一共才多點產能?”

羅佳想了想,“吉利排名國內第五,加上沃爾沃亞太的產能,大概一百五十萬輛,長城排名國內第百萬輛左右。”

“至于比亞迪就比較小了,國內排名第十九,總產量不足五十萬,我們之所以拉比亞迪入局,主要是因為他們擁有巨大的電池產能,既能造電池也能造車,屬于國內很特殊的存在。”

羅佳說完站起身,從辦公桌上拿出幾張打印紙,遞給在座的人。

“你們自己看吧,我國竟然有接近一百家汽車企業,市場真的太亂了,我給你們報幾個數字你們就會明白,局面到底有多么復雜。”

“目前國內排名第一的是上汽大眾,賣了兩百多萬輛大眾牌汽車,而排名第八十四的電咖汽車,只賣了一百零九輛,排名八十二的福汽新龍馬,賣了兩千九百七十二輛,排名七十七的長安標志雪鐵龍,賣了五千八百四十七輛。”

聽完羅佳的話,洪濤嚷嚷了起來,“這都是什么鬼?怎么還有一年賣一百多輛車的企業?標志雪鐵龍不是法國大牌子嗎,他們才賣了五千多輛?”

李默然說,“因為傲慢的法國人被干翻了唄,汽車行業的競爭一直都是這么激烈,現在國內的情況是,車企多如牛毛,真正做大的企業,全都是合資的。”

羅佳點了點頭,“是啊,我也想擴大產能,但目前這種狀況下,我怎么拉他們入局?”

“國內最大的三家廠子,分別是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一汽大眾,我要是把他們拉進來,造出的汽車到底是叫一汽還是叫大眾?”

“要知道,霓虹三巨頭,豐田年銷量八百萬,極限產能超過一千兩百萬,本田年銷量五百萬,極限產能七百萬,日產年銷量五百萬,極限產能也是七百萬。”

“這還是沒算雷克薩斯,英菲尼迪,鈴木,馬自達這類子公司和小牌子的情況下。”

“德國情況也差不多,大眾加奧迪和斯柯達,每年能賣一千一百萬,極限產能一千五百萬,連高檔廠牌寶馬和奔馳,也有四百萬的產能。”

“這些對手都是巨頭,地球上最牛叉最強的巨頭!”

“回到國內來說,大家都喊著五菱神車五菱神車,但他們的全名叫上汽通用五菱,里面有通用集團百分之四十四的股份,上汽百分之五十點一,而五菱自己的股份,才百分之四點九。”

羅佳是一個擅長做市場調研的人,老話說得好,知己知彼嘛。

可當羅佳調研到汽車產業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了。

這是什么情況?

國內車廠和境外巨頭,搞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他簡直是在矬子里拔將軍,拔出了吉利,長城,比亞迪這三家,規模雖然不太大,但血統還算比較純正的企業。

事實上國內還有一家,長安,排名第七,年產能一百多萬。

但長安的大股東是兵裝集團,后臺太硬,除非他們自己主動,否則羅佳想拉攏他們也拉不動。

再往下數的話,上汽的自主品牌排名第十四,廣汽的自主品牌排名第十五,東風的自主品牌排名第三十九。

一汽的自主品牌最有趣,排名第三十八,年產能才十萬輛,要知道,那可是堂堂的華夏第一汽車啊,當年創建一汽的那幫老人家,知道如今這情況,會不會氣的從墳墓里爬出來?

羅佳頓了一頓,認真的說,“不過你們也不用擔心,歐陽教授從我們這里離開之后,一直和我保持著聯系,他老人家透露說,最近可能會有些改變。”

東京,霓虹產業革新機構,簡稱INCJ。

很多國內民眾并不知道它的存在,但事實上,霓虹產業革新機構的地位無比重要,必然將在二十一世紀留下深刻的一筆。

霓虹產業革新機構是干什么的呢?

簡單來說,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力挽狂瀾于既倒。

當索尼,日立,東芝,這些顯示面板企業,被華夏和韓國打的即將崩潰之時。

是產業革新機構站了出來,出資組建霓虹規模最大的顯示面板企業,JDI,整合各方力量,重新加入戰爭。

當東芝因為收購北美西屋核電,導致巨額虧損,眼看就要破產,不得不賣出旗下最賺錢的存儲芯片業務時候。

華夏這邊,由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出面,組建了一個財團,開出比競爭對手高百分之四十的價格,準備全力以赴,收購東芝存儲。

如果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本應該是誰出價最高賣給誰。

可這時候,又是產業革新委員會站了出來,阻止鴻海收購,也把三星為首的韓國財團擋在門外,以低價,將東芝存儲賣給了華爾街。

由此便不難理解,這個霓虹產業革新委員會的使命,是救助陷入困境的霓虹企業,同時竭盡全力打擊韓國和華夏的競爭對手。

而且他們干的很不錯,華夏一直想從霓虹買些高精尖技術,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怎么成功過。

比較成功的例子,大概要算鴻海收購夏普了吧,但那也并不是霓虹的核心技術。

再例如海信,他們只從東芝買到了日落西山的電視業務,真正核心技術和業務,霓虹是不會賣給華夏的。

現在,星辰科技這個可怕的敵人,開始試圖挑戰霓虹的根基,汽車產業了。

雖然目前看來,星辰科技的合作伙伴,只是全球汽車領域的小玩家。

吉利,長城,比亞迪,三家全部加起來,也才不到三百萬輛的產能,而全球汽車年銷量,足足有九千萬到一億輛之多。

但他們畢竟是星辰科技啊,產業革新機構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特意把相關企業召集起來,商量對策。

除了兩大電池巨頭松下和索尼,還有豐田,本田,日產為首的汽車廠家,更有以霓虹電裝為首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眾所周知,汽車是地球上最大的產業,但整個汽車產業,其實又分為兩大類,即整車和零部件。

零部件每年的銷售額,是整車的一點五倍之多,而霓虹有足足二十六家企業,位列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不僅遠遠超過我國的八家,同時也超過排名第二的北美,以及排名第三的德國。

在會上,全球排名第一的電池玩家松下,排名第一的汽車企業豐田,和排名第一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霓虹電裝,都代表各自行業,發表了講話。

產業革新機構的社長能見公一,在聽完各大巨頭的講話之后,眉頭緊鎖了起來。

“難道星辰科技的技術,真就這么難以超越嗎?”

“不是技術的問題。”松下總裁長榮周作說,“真正可怕的是平衡,要說電池的話,我們也能做300WH等級的產品,甚至更高的400WH等級產品。”

“但我們完全無法做到同樣的價格,華夏的18650電池,出廠價格還不到十元一顆,成本價僅有八元,而我們的產品要貴至少一倍。”

聽了這話,各大汽車廠家紛紛沉默不語,價格真是個致命的問題啊,一輛電動汽車的最重要成本就是電池,占到一輛車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更別提星辰科技還有全球最好的電控技術。

其實何止是霓虹,另外兩個主要競爭對手,德國和北美,現在也是一片雞飛狗跳,星辰科技做出了擁有超級性價比的電動汽車,這帶給他們的挑戰實在太大了。

市場規律早就告訴我們,最成功的產品,其實未必是最好的,而往往是性價比最高,最討消費者喜歡的。

“我有一種感覺。”長榮周作十分嚴肅的說,“華夏的情況正在迅速發生改變。”

“過去,他們曾經千方百計,購買我們的技術。”

“但是自從星辰科技橫空出世以來,他們似乎對我們的技術失去了興趣,開始更多依靠自主研發的力量。”

長榮周作目光冷冷的掃過在場所有人,“趁著我們現在還有能力阻止他們,諸君,請努力吧!”

有一點長榮周作算是說對了,星辰科技是純正的研發型企業,所以到任何時候,他們的目標都是圍繞研發展開的。

電動汽車發布會之后,羅佳每天忙到爆肝的苦日子又一次開始了。

他是給星辰科技畫藍圖的那個人,而羅佳的藍圖,總是一環扣著一環。

就拿軟件部來說吧,操作系統成功之后,羅佳下達了開發工業軟件的指令,而工業軟件的有兩個目地,一個是解決國內沒有自主工業軟件的困境,以后不要再被列強卡脖子。

而另外一個目標就厲害了,工業軟件只在星辰系統上運行,你想用星辰科技的工業軟件,就請先把星辰系統裝好,可不是裝在手機上哦,而是要裝在電腦上!

也就是說,工業軟件是現在的目標,而工業軟件的下一步,就要沖著微軟干過去了!

硬件部門也是一樣,有了電池和電控,星辰科技順理成章的邁入了汽車領域,為了滿足電動汽車的耗電問題,硬件部門又要開始向能源領域挺進。

至于霓虹,北美和德國的對手是不是焦頭爛額,羅佳完全不在乎。

到任何時候,星辰科技的研發進度,都永不止步。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上一章  |  科技霸權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科技霸權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