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鼎明

第427章 陜西安定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02-18  作者:戍邊銘東
陜西是大省,恢復秩序并不是喊喊口號便可以了。

不僅需要實際上的物資墊底,更需要大量的文人士子的參與和統籌規劃。

好在山西學府如今已經遍地開花,每年畢業的學生都有數千人上下。

這些人也許放在高位上還因為經歷不足而不能勝任,但是放在地方作一個小吏負責基層的運轉,卻是完全足夠了。

陜西這次清洗,帶給潞州軍的不僅僅是錢糧,更有大批受到牽連的官員,地方吏員,這些人李開莫眼都不眨一下的便全部收拾,騰出來的大量的位置給予山西來的學生。

陜西省這次清洗中,一共有四個知府,三十余位縣令或殺或囚,底下的世代小吏之家,被收拾的更是數不勝數。

若是李自成,面對著這種情況根本就是束手無策,但是李征卻不一樣,他手中能夠勝任這工作的人數多的是。

而想當官的更是排著隊等著,更可怕的是,每年就有更多被鍛煉出來的學生有足夠的能力管理一縣。

對于官吏空缺,李開莫根本就沒有任何壓力,無論有多少空缺,他都可以迅速安排人員上崗。

而且這些潞州軍系統培訓出來的官吏,與自己配合起來,默契程度更是遠遠超過這些舊官吏。

對于如何賑濟災民,如何恢復生產,這更是潞州軍的拿手好戲。

從修筑灌井開始,再到修茸水利,這些工程都是需要無數的人力,而在這個世道,人力卻是最便宜的。

只要有一口吃的,災民們都會聞風而至。

西安府的工程數量極多,無論躲的多遠的百姓,一旦聽說有這種以工代賑的事情,都會蜂涌而至。

哪怕是一些疑心極重,對官府已經沒有一點信任感的百姓,也會陸續在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從躲藏中的深山中自行出來加入,根本就無須人員前去宣傳。

施行以工代賑的工程進行之時,并行而動的是對多如牛毛一般的山匪路霸的嚴打行動。

在這場嚴打行動之中,無數的官兵中的兵油子也被戰場給剔除出來,這些作戰不力卻搶功積極的家伙們,因為如今陜西人力短缺,倒是沒有被就地正法,而是大部分都被送入各個礦井之中,開采急需的各種資源。

通過一個多月的軍事圍剿,西安府的大小毛賊死的死,搬家的搬家,地方的治安開始迅速的好轉。

在穩定了西安府這個陜西行政中心的秩序之后,靠著以工代賑修茸出來的一些水利設施,大規模的佃田還家行動也陸續展開。

這些田地已經一掃之前李征剛起步時還掛在他名下的暗地作法,而是明明白白的宣布一年免征,第二年畝征收三斗的政策,十年后田地便歸耕種人所有的法令。

當這些田地開始陸續分配給原本只是來混口飯吃的災民之后,頓時人群歡聲雷動,人人都在感謝上蒼終于降下一個為民作主的好官。

畝征三斗的賦稅,比起大明朝廷明面上的賦稅那是高上一倍有余,但是在官府保證不再征收任何其他雜稅之后,這賦稅卻完全不值一提。

就算一畝的收成不多,但是戶均高達三十畝的田地基數下,繳完賦稅后,剩下的也足夠一家老小吃喝了。

更重要的是,原本賣苦力吃口飯的苦役,如今卻成了自己田地收成的保證,這等于是自己為自己在修茸水利,官府卻是花了錢。

這種官府之前別說見過,聽也沒聽過。

不過這些惠民措施想要落到實處,卻是需要通過官僚們的手,潞州軍是新興勢力,不僅內部清廉遠勝于大明朝廷,更因為無處不在的隨風組織,這個潞州軍內部的錦衣衛在暗中窺視和監督,官吏們都還不敢太過于放肆。

三個月的時間,在李悅率領大軍回返西安府后,西安府已經與三月前完全不一樣了,雖然還算不上繁華,但整個西安府精神面貌完全煥然一新,充滿著生機和朝氣。

當李悅近三萬新舊軍回到西安府,李開莫有了強援之后,更是大刀闊斧將整個新政推向全陜。

而與他預料中的不一樣,陜西各地并沒有出現什么大規模的動亂,甚至小規模的騷亂也沒有出現幾例。

讓李開莫空有殺人的心思,卻是完全找不到殺人的理由。

有了西安府的例子在前,更是看到數萬大軍已經磨刀霍霍,甚至本地官軍看向他們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樣的情況下。

這些縉紳、官吏們十分明智的選擇交出自己侵吞的大量田產,更是在號令傳達各地的第一時間,便早早將已經準備好的錢糧自行送至官府衙門,完全一副乖寶寶的模樣。

在各地縉紳們完全棄械投降之下,最為失望的當屬各地的駐軍們,他們大多都是舊官兵出身,更是經常被拖欠糧餉的存在,原本還指望這次能夠發一筆財,最后卻是一無所獲。

不過他們并沒有失望多久,西安府便派出了一隊隊的督查隊伍,進駐了各個府。

在縉紳們如臨大敵之下,這些督查隊伍并沒有再想其他由頭對他們動手,而是在各府措辭極為嚴厲的召集各縣所有官軍,全部前去府城接受核查。

當百般不愿的各地官兵匯聚而來之后,他們驚奇的發現,這些督查隊伍并不是來找他們麻煩的,而是來給他們發放軍餉的。

這些官兵有一個算一個,每人都是足額發放了一年的糧餉,這些錢糧都是當地的縉紳們剛剛交納的錢糧,根本不怕錢糧不足。

在這些官兵們滿心歡喜的拿著糧餉歡呼萬歲之后,督查組終于露出他們的獠牙,開始清理軍隊之中老弱病殘,只留下青壯,并且重新登記造冊。

淘汰出來的老弱也并沒有就此不管,而是一次性補發一年軍餉,便讓他們就地解散。

各府官兵被裁汰之后,許多人的官職都是開始一連串的下降,有的游擊,參將一類的,所部經過裁汰之后,最后只剩下百多個家丁,幾乎直接成為了光桿司令。

這些人統統都被降職處理,有的甚至直接被清退,可謂嚴厲之極。

有清退的,自然有提升的,其中有一個叫林山會的小千總,便是直接被提拔為一府游擊,只因所部一百余人,俱為青壯,在一眾喝兵血,吃空餉的將領之中,完全可堪稱奇跡。

各府之中,開始設立武備處,主管各府軍餉發放以及軍隊訓練、物資儲存補充之職,獨立于地方行政之外,由省府巡撫下設一武備司直接管轄。

這是一次嘗試,也是李征對軍政分離的一次改革。

武人之所以一直被文官所壓制,就是因為后勤、訓練、糧餉、升遷甚至指揮都全被文官操持,完全沒有自己的獨立性。

雖然李征也認為文官統國才是正道,畢竟無論過去還是未來,軍人當政的國家,基本上都是窮兵牘武,戰亂不斷,百姓們活的都極為艱難。而文官治理的國家,最差的至少還能國家安定。

但是軍人卻需要一定的獨立性,至少不能什么事都是文人說了算,尤其是明末這些基本上沒什么底線的文人,絕大多數就是老鼠屎。

加上這么一個武備司,讓各地軍人獨立于地方行政之外,而且也不是省級一把手直轄,只是受其管轄。

看起來似乎多了一個部門,但是卻是形成文武相治相依,軍人在文官的控制之下,但文官卻又不能直接插手其中。

經過一個多月的核查造冊,全陜除了榆林之外,裁汰后的軍隊人數在三萬一千余,其中潞州軍近萬并不是常駐軍,實際兵力二萬二千。

其中寧夏兵力七千,甘肅鎮兵力五千六百,陜西腹地的軍隊只有不足一萬人,而且還是分散于各地。

軍隊經過打散重編,更是在潞州軍教官為期兩個月的突擊訓練中再次摔打了一番,無論軍容還是戰力,都得到了明顯的增長。

崇禎十二年的臘月,陜西再一次開始出現大動作。

全省統一對各地的山賊,小股流寇進行全省聯動進剿。

在潞州軍壓陣之下,各府陜西兵開始對各自轄地展開地毯式的清剿。

這一次,不再是如之前大明朝廷那般以殺為主,而是以撫為主。

只要在規定期限內下山自首者,其罪概不追究,并且官府還予以分田借糧,讓他們能有一條活路。

畢竟事實上也根本無法追究,在這個人吃人的時代,不殺人,不搶人根本就在陜西這地界活不下去。

半個月時間,各地下山的山賊絡繹不絕,而各地在督查隊的監督下,也開始宣讀政策,分發田地安置他們。

對于這些下山的盜賊們,各地并不敢大意,不僅打亂他們的社會關系,更是重新啟用并實施了已經荒廢多年的保甲制度,以連坐的重典方法,來讓社會秩序更快的恢復過來。

而拒不下山的流寇,盜賊,則是開始被逐個清理。

如今陜西這些官兵已經不是之前的官兵,他們不僅訓練有素,武器裝備和糧餉更是有了保障,無論軍心士氣還是戰斗力都已經與這些之前糾纏已久的老‘朋友’撇開了巨大的距離。

只用了不足十天,各府聯動之下,各處積年老匪就大部被剿,零星的清理過程并非短期內能夠完成,不過已經無須再動用軍隊,地方上的衙役就能夠完成收尾工作。

在崇禎十一年年底之時,陜西整體局勢已經完全安定下來。

而開封城的局勢,卻是到了極為危急的關頭。

上一章  |  鼎明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鼎明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