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大漢霸主

第三百零七章 都在發展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05-16  作者:一級煙槍王
劉顯在楊氏縣、柳林村的發展自不須細表,事至今日,各項事務也早有安排,只需按步就班一一去執行實行便可。

總體來說,就是賺錢,廣積糧等待時機。同時,拓展自己的商路,以楊氏縣、柳林村為中心,向四周的縣城鋪設更多的商鋪客棧,再通過這些營生,收集各地的消息情報。做這些動作,也是為了將來劉顯可以順勢的將那些縣城收歸自己的勢力之內。只需要情報到位,那么就能夠對這些地方的情況一清二楚。

就在劉顯在楊氏縣、柳林村埋頭發展,開展修建城堡的時候,大漢各地其實也都是處于一個暗潮洶涌的情況。歷經黃巾之亂,順勢而為的各路英雄,這個時期,亦處于一個埋頭發展的階段。

董卓、曹操、孫堅等等,他們都有著各自的際遇,但是有一點卻是一樣的,那就是他們都不是那種甘于平凡的人物,他們此時此刻,也同樣是等于在一邊發展一邊等待時機。

早在黃巾起義之前,民間便有了許多的流言,比如什么的天下將亂,什么的大漢氣數將盡的流言。

這些流言,或者對于一般人來說,的確就只是流言,大部份的百姓,他們的內心深處,依然還是心向大漢,并不認可這些流言的。

但也只限于一般的人吧。實際上,只要有一定見識、目光遠見的人,他們都看得出如今大漢的弊端,看得出如今大漢大廈將傾的危勢。

有道是以史為鑒,只需要對歷朝歷代的歷史有一定研究的人,他們都可以看得出如今的大漢跟歷朝歷代的敗亡時的情況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何況大漢本身就是一個多事多秋的朝代,其間起起落落,盛盛衰衰。又或是印證那一句話,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吧。

大漢如今皇帝放浪形骸,奢靡荒淫,寵信宦官,倚重外戚,皇權旁落,朝綱不振。而天下本就接連天災連連,地震天災,旱災、水災、蟲災等等,早已經把大漢天下百姓弄得民不聊生,這黃巾暴亂,也就等于是在這枯殘的大樹下再點起了一把火,使得這大樹隨時都會轟然敗倒。

在這樣的局面形勢之下,其實還是有許多臣子是想力挽狂瀾,想要挽救這將傾的大廈。可惜,經過許多人的努力,到最后卻是難以挽救,無力扶持這傾側的大廈。

沒有辦法,忠臣不是沒有,可是,如今的大漢朝廷,一般人根本就難以在皇帝的面前說得上話。皇帝不理朝政,完全被宮中的常侍把持。而皇宮外的大漢朝廷軍馬的兵權,又已經完全落在外戚的手上。其中,還有一些深謀老算,奸滑的權臣作梗。

一般的朝臣,或是地方大員,他們就自有千萬種治國良方,都不可能直達天聽,不可能獲得看重實行。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些少壯派,又具備雄才大略的人,他們對大漢朝廷失望之余,自然而然的就滋生了野心,或說是野望。

董卓就是最先看穿大漢大廈將傾的人,也是早早就產生了野望的人。

他在討代黃巾軍的過程當中,他就并非是單純的想要剿滅黃巾軍,只是想利用這次動亂來壯大自己的實力,又或者說是提升自己在大漢的聲望。

他最初的想法,估計是想利用這次的動亂,掌握更多的兵權,然后可以直入朝堂,在大漢朝廷當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希望可以跟朝廷中的那些宦官、外戚‘權臣分廷抗禮,成就自己的人生巔峰。

但可惜,通過這次動亂,他也實在是看清楚了朝廷嘴臉,使他明白,在朝廷當中,他很立足。那些宦官、權臣都是看不起他這樣的粗鄙武夫的,無論他在戰場上立下多大的功勞,但那些人根本就不會正眼看他一眼。在朝廷當中,他顯得那么的人言輕微,甚至,就算是他的生死,亦有可能是在那些宦官、權臣的一念之間。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更明白了如果想要發展,那么就必須要在外,要手握兵權。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覺悟,他欣然的接受了朝廷的解職,接受了被貶回隴西的事。

西涼是他的發跡之地,是他的福地,返回西涼,這就等于是豬籠入水,龍歸大海。

結果,西涼異族叛亂,異族叛軍聲勢浩大,大漢政權面臨被推翻的危機。如此,董卓再被重用,重遷中郎將,拜破虜將軍,率軍抵抗西涼叛軍。

董卓在西涼再有威名,在西涼一呼百應,除了早前所擁有的軍馬之外,大軍激增至十萬人馬。

事實上,在這個時候,以董卓及其帳下大將,是完全可以更早更快擊敗西涼叛軍,平定西涼的。

但是,董卓卻有意拖延,不理會督軍的司空張溫,還有執金吾袁滂、蕩寇將軍周慎等的督促,只顧埋頭練軍,積蓄力量。這是董卓要養寇自重,借朝廷軍餉為自己養軍練軍。

這也是為什么董卓在黃巾暴亂其間,實力并不見得比孫堅、曹操更強,但是事隔三、四年之后,其實力一下子就達破了天際,憑空可得二十萬西涼騎軍進駐京師洛陽的主要原因。

這一切,其實也都在董卓的掌握當中,這個時候,也正是董卓確定了自己的發展目標的時候。他這樣直接利用朝廷為其養軍練軍,且他的起點的確也比別人高一些,所以得了先天之利。用不著如劉顯這樣只能暗暗發展,他是公然的招兵買馬,且軍馬的糧餉,還是朝廷調撥的。

如此,也難怪他可以率先成為大漢實力最強大的諸侯,最有機會奪取大漢江山的諸侯。

再說孫堅。

孫堅早年少揚名,少年時代的孫堅,的確也滿懷熱血激情,一心扶持大漢。

可是,身在官場,看透了如今大漢衰弱的本質。因而也產生了野望。

孫堅身處東吳,離大漢政權中心的確有些遠,他其實早就看到,如果他可以據江東的話,那么大漢亂起之后,他就事有可為。

當然,他官職并不算高,他也跟劉顯一樣,很清楚明白在大漢沒有真正大亂的時候,他是絕對不可以當出頭鳥的,也就是說,只能暗暗的積蓄自己的實力。

黃巾暴亂時,尤其是朝廷號令天下義士共抗黃巾軍之時,孫堅就覺得機會來了。他馬上返回鄉里,召集鄉勇成立了義軍。

當然,孫堅也同樣是獲得了先天之利,因為他本身就有官職在身,又被舉薦為為佐軍司馬。另外,還有不少江東商賈的資助,使得孫堅的起點也是比較高的,這一開始,孫堅便號召了上千軍馬相隨。

但是,孫堅性子較急,打敗黃巾軍后,他被任為別部司馬,可他還是不太滿足。恰好司空張溫進入西涼督軍董卓,邀請孫堅率軍進入西涼,一起攻擊西涼叛軍。

孫堅立功心切,見董卓遲遲不愿意出兵攻打叛軍,便私下進擊。

董卓原本就是打算養寇自重的,而孫堅武勇非凡,能征善戰,萬一被孫堅率軍打敗了那些西涼叛軍,他又如何發展自己的實力?如何能夠讓朝廷調撥糧草給他養軍?

結果,便使計陰了孫堅一次,使得孫堅損兵拆將,孫堅惱怒,欲刺殺董卓,但被張溫勸阻,如此,孫堅也只得含恨而歸。

這孫堅與董卓的仇怨就是這樣結下了,以后孫堅勇為討董先鋒,也有報仇心切的原因。

孫堅返回江東,利用原來的義軍班底,沉下心來發展,等待再次起兵的時機。

至于曹操,他早在180年時便已經是朝廷儀郎。黃巾起義暴發后,他被拜為騎都尉。此時,曹操的確還沒有太大的野心。

這么說吧,曹操本就是宦官之后,他想要入朝為官,并不需要如一般人那樣那么的曲折,有關系有人脈。另曹操的曹家家財頗豐,亦不需要太為錢財的事而操勞。

不過,曹操的確也具備雄才,自小便有過人之處。

同時,也是在朝廷為儀郎其間,讓他看透了朝廷的衰弱,慢慢的也產生了一些別樣的心思。

在打敗了黃巾軍之后,曹操就被朝廷封為濟南相,治理一方,治下十余縣之多。

其實濟南離劉顯這里的楊氏縣也不算是太遠,從楊氏縣往東南方向,抵達黃河,渡過黃河不遠,便是濟南地區了,處于泰山的西北面。

濟南在曹操的治理之下,很快就肅清其地的政行,使得一郡清平,百姓擁戴。

曹操的才能自是不用說了,也不得不讓人佩服。不過,相比起董卓在借助朝廷的錢糧招兵買馬發展自己的勢力,而孫堅返回江東發展,還有劉顯在暗暗的發展的情況而已。

這曹操在這個時候,應該還是有著幾分憤青的特質的。他為濟南相的其間,曹操對于朝廷的黑暗,對于買官賣官的制度極為不滿,不肯迎合朝中權貴,居然辭官歸家歸隱了。

不過,也別以為曹操的品性是這么的高尚。

實在,其中也有一些隱情的。

曹操嘛,其父本性夏侯。后拜宮中宦官曹騰為父,然后才有了曹操。

也就是說,曹操本是宦官之后。他的政治身份,是屬于宦官的勢力。

可以說,曹操跟如今朝中掌握權柄的宦官十常侍等等是一伙的。

這個是事實,曹操的出身就已經注定了他是屬于那一個陣營的人。曹家的關系,亦有這一個陣營。

這樣的情況,其實也造成了曹操在朝廷是不待見的。朝中的權臣、外戚等等,都是看不起曹操的出身的。

而朝中的宦官呢,他們已經不太滿足于只是掌握了朝廷皇宮中的權柄,他們有意把手伸到外面去。

比如,在黃巾動亂其間,盧植率軍攻打張角的時候,宮中宦官來督軍,向盧植索賄,其實這就是一個試探。想讓他們的權力伸出到皇宮之外,插入到大漢軍隊當中。

但是這并不容易,因為大漢軍馬當中,沒有誰會當真的愿意聽眾那些宦官的命令,更不會愿意充當他們的打手。反正,他們的命令,出了皇宮之后就沒有太大的作用了。

當然,這只是指在軍隊當中。事實上,他們這些閹官,狐假虎威,在地方還是有較大的權柄的。

反正,宮中的宦官,他們就是想要掌握一支軍隊。

而曹操,卻是最適合為他們在外掌控一支軍隊的人。

所以,自然就是威逼利誘,希望曹操可以向他們投效,希望曹操可以跟他們同流合污。如果曹操愿意投效他們,那么曹操馬上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晉升,先會成為一郡之守,然后再慢慢的提升。

可以說,用不了多久,曹操就可以成為可掌握更多軍馬,擁有更多兵權的將軍。

曹操怎么愿意受人控制?他本來一直都想擺脫宦官出身的身份,更加不愿意跟宮中的宦官同流合污了。

不過,曹操自然很清楚,如果他不愿意報效那些宦官的話,那么跟著下來就是被那些宦官給他小鞋穿的時候。如果一個不好,就會獲罪,被莫須有的罪名抓捕。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曹操干脆就自行辭了官,返回鄉里。

這個,與其說曹操看不慣那些黑暗而辭官的話,還不如說曹操是為了避禍。

但是,回到家鄉,曹操也不是當真的只是在家念念書,他同樣是在暗暗的招兵買馬,在積累實力,在等待起兵的機會。

反正,還有袁紹、袁術等將來成為一方諸侯的人物,他們在這個時候都沒有閑著,都在暗暗的積蓄著力量。

此時的大漢,的確已經暗潮洶涌,隨時都會掀起滔天巨浪。

有些人,是有意而為,而有些人,則是隨波逐流,但是,隨著發展,總會被推上浪頭的時候。

而這時,黑山黃巾軍的情況,已經有快報上報了朝廷。

另外,平原王府馬貴人收了劉顯為義子的事,亦有奏表送到了當今皇帝的案卓上。

一起的,還有劉顯的情況。

馬貴人收劉顯為義子的事,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是小事。尤其是在這大漢風雨飄搖的時候,平原王府馬貴人突然收了一個義子是為哪般?

上一章  |  大漢霸主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漢霸主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