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東萊太史慈

第二部天下第四章 京亂(上)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0  作者:碧水龍吟
待太史慈送走曹豹和陳登兩人后,已經是萬家燈火的時分。

這兩人倒是沒有跟自己找什么麻煩,只是一般的探望,曹豹的態度很勉強,帶著一種故作姿態地囂張氣焰,令人很不舒服。

陳登卻比原來更加熱情,不過這卻反而令人心寒,因為這代表著陳登有著更加銳利的眼光。

找來趙云等人,先是聽說了李傕郭汜帶著賈詡出長安城的消息,太史慈知道,包括自己在內,很多人都樂于聽到這個消息。

醫治好肚餓,宮中傳來消息:明日,皇帝接見各地使者。

太史慈心中大喜,知道長安之行終于到了水落石出的一天。

第二日,皇宮。

長安的皇宮雖然年久失修,但是自有一股恢弘之氣縈繞其間,若是和洛陽的皇宮比起來,自然結構沒有那么復雜,更沒有那么強烈的神話氣息,但是卻一掃洛陽宮廷那種神秘的頹廢感,一種英雄起于草莽間的睥睨天下的感覺。

以太史慈的深沉和趙云的豪情蓋天,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再看看其他地方的使者,個個臉上莊嚴肅穆,顯然也被這其中的氣勢懾服。

趙云低聲道:“主上,我站在這里怎么有一種渺小的感覺?”

太史慈的嘴角逸出一絲微笑,道:“這或許就是高祖皇帝的胸懷所在吧?”

大風起兮云飛揚!

趙云的雙眼登時一亮。

大丈夫當如是!

正在這時,一個小黃門走了出來,用陰柔的嗓音唱喏道:“皇上有旨,各地使者請上殿。”

于是眾人紛紛整理自己的衣帽,在那小黃門的帶領下,昂然步入皇宮。

太史慈的心中卻沒有半點慌張,這許多年后,終于再一次見到了漢獻帝。

半晌過后,眾人來到了悄無聲息的宮殿之上。

在小黃門的唱諾聲中,眾人紛紛下拜。

太史慈偷偷抬眼看去,卻見漢獻帝端坐在皇位上。

他長大了。

這漢獻帝的臉上明顯帶著者年齡的小孩所沒有的成熟,一雙眼睛目光閃爍,竟然令太史慈都生出看不透之感。

長時間的殘酷政治斗爭已經讓這孩子深深明白了沒有可以真正相信的道理,每個人都在拿他當號令天下的工具。

而且這工具還有隨時被人丟掉的可能性。

太史慈看得心中一凜,這樣的孩子只怕比成年人還難對付。

他比誰都知道權力的重要性,也比所有人都渴望權力,這才是最可怕的,因為他沒有掌管過權力,所以為了權力他可以不擇手段,而權力到手后,他又因為權力太大而變得揮霍無度。

絕對不可以把權力交給這種人。

正想著,漢獻帝招呼眾人平身。

然后是一連串的乏味禮節,漢獻帝沒有半點表情,就好像木偶一般。

太史慈知道,漢獻帝現在生活在監視中,做什么事情根本就是全無自由,在董卓的陰影下,不管越雷池半步。

這漢獻帝只是禮節上慰問了幾句,對太史慈并無額外的表示。

倒是在眾人走之后,不出太史慈意料的把劉備留了下來。

才出宮門,趙云就不知道從哪里冒了出來。

太史慈之道趙云去找史阿了,招呼趙云來到身邊,對超云沉聲道:“子龍,事情怎么樣了?”

趙云皺眉道:“我聽史阿說,這兩天劉和頻頻到宮中來,由于皇上視史阿為心腹,而且逃跑出行當然離不開史阿的幫助,所以一切計劃史阿都已經知道。”

太史慈大喜道:“如此最好。”旋即看到趙云的臉色不大好看,奇道:“子龍,有什么不對嗎?”

趙云點頭道:“我聽史阿說,原本皇上對是否跟隨劉備出逃下不定決心,因為劉備在途中遇襲的事情皇上已經知道,他在擔心劉備根本就沒有保護自己的力量,而史阿也曾暗示過要皇上依靠一些強力諸侯出逃。但是皇上卻認為那和落在董卓的手中沒有什么不同,只不過是生活會好一些,但是自己還是沒有權力。倒是皇族的人可以信任。尤其是這個劉虞。”

頓了一頓,趙云又道:“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劉和和劉備始終受到別人的監視。”

太史慈眼眉一挑,疑問道:“難道是王允的人?”

趙云搖頭道:“不是,據說是一些形跡可疑的西涼士兵。我看這是他們的錯覺,董卓若是懷疑他們的話,早就把劉備他們抓起來了,還監視什么?”

太史慈的表情鄭重起來道:“這事情沒有那么簡單,你不要忘記,西涼兵不是只有董卓才有。”

趙云聞言,馬上恍然道:“主上是說馬騰?”

太史慈點頭道:“正是如此,我一直在懷疑楊彪和王允之間有密議,可是卻苦無證據,現在劉備受到監視的消息則證明了這一點。”

趙云點頭,他自然明白太史慈的意思,馬騰聽命于楊彪,而楊彪則和王允有秘密聯系,王允從袁紹那里得知了劉虞要營救漢獻帝的行動,但是又苦無證據,更無法監視劉備,更不可能把這事情告訴董卓,否則連他自己的大事都會泡湯,所以才通過楊彪命令馬騰全面監視劉備和劉和的行動。

因為馬騰方面的人乃是西涼人,不容易引起劉備方面的懷疑,而即便是引起了懷疑,劉備等人也只會聯想到董卓身上去,認為是董卓在暗中監視他們,因為從表面上看,馬騰根本沒有見識劉備的理由。

看來劉備故布疑陣蓄意接近張任也是在蒙騙監視他的人。

太史慈疑問道:“可是皇帝為何突然下定決心和劉備走了呢?”

趙云沉聲道:“史阿說那是因為劉和已經向皇帝保證,參加此次行動的還有益州刺史張任。主上這事情……”

太史慈一擺手,斷然道:“子龍不必放在心上,張任絕對不上能參與此事,劉備應該知道若是有張任參與其中的話,事情只怕會更糟糕。”

趙云點頭道:“主上的意思我明白,劉焉乃是由野心之人,劉備曾經在劉焉的手下做事,自然知道劉焉是什么樣子的人,和張任合作無疑是與虎謀皮。”

頓了一頓道:“現在問題的關鍵是皇上認為有張任的參與,這件事情成功的把握極大,所以史阿失去了進言的機會,沒有辦法向皇上說明主上的意圖。”

太史慈沒有想到是這種局面,倒吸了一口冷氣道:“幸好他沒有說,否則皇上現在馬上就會把這消息告訴給劉備和劉和,以劉備的智商,肯定會意識到我們這支使者隊伍有問題。”

趙云點了點頭,忍不住問道:“可是我們要怎樣才可令皇上心甘情愿地跟我們走呢?”

太史慈冷冷一笑道:“原本沒有辦法但是現在卻又辦法了。”

趙云聞言一愕,看向太史慈,太史慈沉聲道:“子龍,你去通知史阿,要他盡量把劉備救援皇帝的日子拖到王允行動的那一天。”

趙云先是一愣,有點明白了。

太史慈心中長長嘆了口氣,看來沒有時間再作周全的準備了,兵行險著。

但在這之前,太史慈只能作觀其變。

長安,山雨欲來風滿樓。

三日后。外人只看見:

張濟的夫人鄒氏接到了王允夫人的“邀請”,到王允府中作客。

王允卻到丞相府去“辦公”。

沒有多長的時間,董卓的車駕就趕到了王允府。

一個時辰過后,張繡怒氣沖沖而來,看見停在王允府門前的董卓的車駕,張繡雙目噴火,上前砸門,董卓的手下哪里是張繡的對手?一個個被打得東倒西歪。

不多時,董卓滿臉故作沉著的走出了王允府,上了馬車,匆匆離開王允府。

隨后,張繡滿臉憤怒地帶著自己的嬸子鄒氏離開。

這消息很快便傳得長安盡人皆知。不過這事情只能不了了之,董卓是理虧,張繡卻是對對方無可奈何。

但太史慈等人知道,王允已經準備好了一切。

隨后又有一個消息傳了出來,說是董卓回到丞相府后,卻發現曹玲小姐正和呂布坐在鳳儀亭中談天,言笑甚歡,情意綿綿,董卓看了勃然大怒,但是卻沒有沖這兩人發火。

呂布則匆匆忙忙逃走。

這件事情同樣是不了了之,因為董卓前些日子才向呂布道過歉,現在在對呂布如何的話,實在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董卓唯有忍下怒火,倒霉的卻是李儒,董卓認為是李儒出的主意令他和呂布兩人關系尷尬起來。

李儒被疏遠了很多。

而王允卻趁機開始親近董卓,為董卓辦了許多事情。因其在長安城的聲望,所以辦起事情來自己順風順水,贏得了許多人的贊譽,更令董卓開始倚重他。

李儒卻涂沒奈何。

不過太史慈等人卻知道王允贏得董卓信任的最大原因乃是因為王允讓董卓得償夙愿,令董卓和鄒夫人有了一夕歡好。

這拉皮條的生意王允做得實在是太好了。

隨后,蔡府門前多了很多形跡可疑之人,太史慈心知肚明這乃是曹操和劉備等人弄出來的疑兵之計。

果然,劉備和曹操再次登門拜訪,勸太史慈盡快離開長安。

太史慈當然如他們所愿了。向漢獻帝和董卓正式提出了離開長安的請求,漢獻帝當然全無意見,董卓這段時間只覺得心力交瘁,畢竟長安的事情太多了,而且這個虞翻前一段被人行刺,到現在還不知道兇手是誰,弄得董卓很沒有面子,現在這個虞翻主動要求離開長安,董卓只覺得這乃是求之不得的事情,當然十分痛快的放行了。

于是,虞翻在盛大的歡送隊伍中,一臉黯然德離開了長安。

太史慈的離開就如同賈詡的離開同樣令許多人松了一口氣。

可是卻沒有人知道,那個離開的“虞翻”并非是太史慈,乃是一名特種精英裝扮而成的。

同時離開的人還有蔡邕父女和徐庶,以及常在暗處、一起離開的何琳。

蔡邕要走的理由十分充分,因為這兩年青州學術繁榮,稷下學宮乃是天下學術精英聚集的地方,所以身為當代文壇領袖的蔡邕若是沒有去過稷下學宮的話,實在是說不過去。

更何況,在名義上,蔡文姬乃是太史慈的妻子,這門婚事已經拖了三年,今次青州使者虞翻來到長安的任務之一就是請蔡文姬到青州去完婚,所以蔡文姬的離開也是順理成章的,送女兒出嫁,則是蔡邕離開長安的另外一個理由。

蔡邕答應董卓,待蔡文姬完婚后,馬上就從青州返回。

董卓不愿意為這件事情得罪太史慈,不過董卓自己他的如意算盤,要知道蔡邕雖然是文壇領袖,但是這兩年的學術之首乃在于青州,說學問必談新“五德終始說”。

蔡邕、王允、楊彪等人的風頭已經漸漸地被太史慈等新銳蓋過,董卓之所以養著蔡邕,就是為了借助蔡邕的名聲,現在蔡邕到青州去,那等于讓蔡邕在學術聲望上獲得了一次新生,而且太史慈乃是蔡邕的女婿,有這層關系,太史慈怎么也得給自己的老丈人一個面子吧。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蔡邕到青州去,對于董卓來說倒是一件好事,至于他會不會來,董卓反倒不放在心上,反正蔡邕本身就是一個守信用的人,人家蔡邕說得很清楚,“董丞相在長安,我蔡邕是一定要回去的。”

故此,蔡邕和蔡文姬的離開十分順利,沒有受到絲毫的阻攔,唯有王允等人在暗中暗叫可惜,因為他們失去了整治蔡邕的機會。

至于王允送給太史慈的那個惜柔自然也在車架中,這些天太史慈當然沒有碰她,因為他還沒有想好到底怎么收拾她。

現在這個惜柔的作用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若是在長安之亂中,王允最后像歷史一樣死于非命的話,這個惜柔就是全無作用。

若是王允活下來的話,那么這個惜柔的作用可就大了。

當日去送行的人,當然包括了曹操、劉備等人。

何琳則裝扮成了蔡文姬的貼身侍女,坐在馬車上,順利離開。

因為一切準備妥當,所以徐庶自然不必留在城中,趙云許褚等人當然一樣隨行。

而駐扎在城外的青州大軍則在趙云的帶領下一起開走。

在隨后的幾天內,徐盛和武安國帶著二百特種精英悄悄地潛回了長安,和太史慈會合。

太史慈知道,王允要創造一個董卓外出的機會,這樣才可以殺掉董卓。

理由是什么呢?由于時間已經和歷史不同,所以王允利用的機會肯定不是歷史上的機會。

又過了幾天,答案出來了。

董卓大婚,王允的意見是這場婚禮要大辦特辦,整個長安城都要為之慶賀才對,更何況各地使者才朝見過天子,所以更應該把婚禮辦得隆重些,以求雙喜臨門。

而且正好除了青州使者之外,其他使者仍然留在長安,這機會千載難逢。

董卓大喜,自然照辦。

太史慈等人知道最后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清晨,長安城內便開始在大司徒王允的組織下懸掛各種喜慶之物,董卓的行程也被王允安排妥當,由于徐州遠在千里,所以王允建議長安城作為曹玲的娘家之地。而董卓母親居住的地方則作為婆家,所以王允請董卓在大婚的前一天晚上道在董卓的母親家中居住。

到了第二天,再有董卓親自前往長安迎娶曹玲。

至于董卓的隨行人員,王允安排的是呂布和李肅,不問可知,這李肅也早已經被王允所收買。

隨行的部隊當然是張繡所帶領的城衛軍。

董卓當然沒有異議,因為呂布放在長安城里他實在是不放心,誰知道一個晚上呂布和曹玲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

至于張繡,則是王允極力舉薦的,認為這是兩者緩和關系的絕好機會。董卓一直覺得心中有鬼,那當然馬上同意了。

此時董卓早就已經對王允言聽計從。自然是無不答應。

不過這件事情也令太史慈非常奇怪,不明白為何董卓這么輕易地就相信了王允的話。

這其中一定還有其他原因。

太史慈和徐盛、武安國兩人此時正靜靜地守在皇宮之外的隱蔽處。至于長安城的其他動向自然有人負責。

看看時間,董卓的婚慶大典馬上就要開始了。

長安城各方面的勢力在這張燈結彩中各個劍拔弩張,要斬獲自己心中最大的戰果。

卻沒有人注意到在長安城這巍峨皇宮外,這只毫不起眼的小小隊伍。

上一章  |  東萊太史慈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東萊太史慈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