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東萊太史慈

第二部天下第四章 逃命(中)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8-30  作者:碧水龍吟
清晨,一聲遼遠的雞鳴,清脆、豁亮。

太史慈悠悠轉醒,清晨柔和的陽光從破舊小屋的門縫和窗縫中露了出來。懶洋洋的令太史慈不想睜開眼睛。

太史慈暗暗運氣,發現經過一個晚上的回氣,自己的內傷已經好了大半,只是自己的肩頭還是有隱隱的麻痹感,不過看樣子沒有關系,相信不用多長時間自己就可以完全的復原。

太史慈心知自己又多了一份逃命的把握。

窗外傳來了鳥鳴和流水的聲音,天籟祥和,好似云端。光是這種聲音就已經讓人流連忘返,不想離開。

太史慈卻知道自己不可以在這里停留太多的時候。

眼前的平靜安詳事不過是個虛假現象而已。

大自然和人類的社會是不同的。

大自然的進化總是恰到好處地照顧到萬事萬物的生死明滅,而人類則選擇了一種相對的真理來推動社會的發展。

自以為是實在是人類最大的悲哀,發明了汽車,就有人認為城市里沒有了馬蹄嗒嗒聲的噪音,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汽車的轟鳴聲卻在嚴重地困擾著人類,二氧化碳更導致了溫室效應,南極的冰山開始融化,可是令人類面臨著滅頂之災。

為何人類總是會顧此失彼呢?到底有多少的經驗教訓還要等著我們去吸取?

太史慈的感慨并非是無緣無故,實在是一種心底潛意識的自責。

只要想一想昨天發生的事情,一種強烈的自責和悔恨便涌上心頭。

雖然現在還不知道武安國等人的消息,而且太史慈心知肚明自己的那一擊絕對不會令呂不好過就是了,呂布肯定是受傷在身,故此太史慈的心中還有一絲希望,但是太史慈自己都知道自己是在癡心妄想。

呂布是何許人也?即便是被自己擊傷,但是絕對不會像自己這般如此嚴重,只要不是自己這個級別的高手,以呂布之能要想獲勝還是輕而易舉地。

還是沒有繞開歷史,武安國終于和呂布交手了。

不過這錯誤卻在自己,若是自己思慮再周全一些的話,昨天的事情完全可以避免。

不過心中卻沒有半點怨恨呂布的意思。

在戰場上,大家各為其主,呂布至少沒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要說到恨意的話不,太史慈也會想起張任,這個卑鄙小人實在是在可惡之極。

對于呂布,拋開他在做人方面的缺陷,太史慈對其出神入化的武功始終都有一種深深的敬意。尤其是在經過了昨天和呂不的一場惡戰之后。

自己和呂布的差距已經不再是招數又或者力量強弱的問題了。

坦白而言,呂布的用“力”技巧實在高明,非自己所能比擬。

自己的用力技巧無非就是帶有前推力量的螺旋力而已。帶有著極強的規律,但是太史慈和別人交手時卻可輕易獲勝的原因在于即便是敵人已經知道了自己武功的特點也沒有辦法化解。

即便是以趙云的本領,趙云也僅僅只能做到利用自己的玄奧槍法如他大地般的承受自己的沖擊。

但是呂布則完全不同,方天畫戟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

太史慈突然想起了后世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筆下變幻莫測的“獨孤九劍”。但是呂布的可怕處并不僅僅在于呂布方天畫戟外在的招數,而是呂布本身的力量技巧難以捉摸。故此速度也是無法估量的。

自己若是想勝過呂布,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學習呂布的用力技巧,用更加變幻莫測的力量和速度去戰勝呂布。不過這種辦法等于改弦更張,放棄他自己武功應有的特色而去學習別人。

這條道路只要想一想就令太史慈望而卻步,武功到了太史慈這個境界,對于武學的追求已經不再是一般意義上恃強硬碰,而使轉為對人世間萬事萬物的一種本源認識。

在對敵的一瞬間內看穿敵人武功的內在與外在規律并且加以破解乃是太史慈這等高手孜孜以求的夢想。

這就等于那些物理學家皓首窮經地去追求宇宙間的內在規律一般,漫長、繁瑣、艱辛、寂寞,甚至會錯誤重重,更多的時候是前功盡棄。

萬事萬物皆有規律。

太史慈的武功已經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了許久,而亦只有在這條個人闖出來的道路繼續堅持下去,才會獲得更大的突破,否則若受他物影響,又或心有外求,功力將大幅減退,得不償失。

這就比如說讓呂布放棄方天畫戟拿起自己的銀槍學習自己的槍法一樣般不切實際。

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再矯健的飛鳥也不可能在水中游,再光滑的游魚也不可能在天空飛。

另外一種辦法則是在自己的道路上繼續的走下去。

這條道路看似是一種比第一種更不可能實現的絕路,在外人看來,太史慈已經達到了槍法的巔峰,再難有寸進。

但是太史慈卻寧愿選擇這一條道路。

那并非是因為太史慈的貪心令太史慈放不下現在的武功成就,而是因為太史慈知道槍法和萬事萬物的規律一般永遠真正的沒有窮盡。

那就好像巨大的物體都是由一個個微小的分子和原子組合成的,而分子和原子可以再分為原子核和電子一般。

的確,在二十一世紀時,原子核和電子還沒有辦法再往下分,但是只要是對科學有常識的人就絕不會妄下斷言說原子核已經不可再分。

宏觀世界“波”是“波”、“粒”是“粒”,但是光卻可以有波粒二象性。

人的認識總是有狹窄的地方,越是在看似沒有出路的地方,越是人類即將要面臨突破有巨大發現的地方。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個道理,太史慈實在是再清楚不過了。自己又怎么可以說自己在槍法上已經走到窮盡了呢?

太史慈不想學牛頓,在“宇宙”觀念上一有自己想不明白的問題就說是上帝干的。怨天尤人絕對不是太史慈的風格。

想到這里,太史慈精神不由得振奮起來,更強迫自己不去想武安國等人的生死,拋開一切雜念站起身來,拿起自己的銀槍這在自己生命中最忠誠的朋友,緩緩地推開這間小屋的破舊柴門。

驀地,一片陽光照射到了太史慈的身上,

在這光輝中,太史慈背影閃著金黃,威武如同天神。

舉目望去,太史慈歷史被外面的美好所傾倒。他的耳際首先傳來山泉流淌的“叮咚”聲,其中夾雜著蟬嗚鳥唱,四周一片寧謐。只見左方一條山泉由這小村子背后的小山處奔流而下,流水在石頭上歡呼雀躍,石頭上激越水花翻卷如銀,而在一旁的清幽小潭因為有這股山泉注入,所以在狹小的入水口處白浪翻滾如雪,在陽光下回旋激濺,美麗異常。

再環目四顧,這小村四處群山環伺,野樹盤恨錯節,奇異層出不窮。

盤虬臥龍,清風liu水,清潭小山,在眩目的陽光里飄渺得一片金黃,美若世外桃源仙境。

而因為清風吹拂小潭而撲面而來的春意盎然的清寒,使太史慈的靈臺驀地一片清爽,更感覺自己和這小山村已經融為一體,自己的精神不斷地飛旋上升,就像這山中小村已經超然于塵俗之上。不再是人間所有了。

在清風陽光中,太史慈的心聲一片空靈,就好似佛祖座下的蓮花靈臺,不會染上一絲塵埃。

無數個關于自己槍法和人生的明悟紛至沓來,好似萬道清泉歡快的流過自己的自己疲憊不堪的心底,那晨風的清新令自己好似焦灼大地的心靈再一次活了過來。

太史慈深吸一口氣,后過頭來留戀地看了一眼這間自己昨晚避難的殘破小屋,然后迅速而又堅定地回過頭來,向門外的那個新鮮世界走去。

過去只是一種人生經歷,而非是沉重負擔。

有時忘記乃是最好的記憶。

化悲痛為力量正是人類生命勃勃向上的本能。

提槍、上馬、出村。

太史慈此時已經戴上了特種精英為自己精心制作的面具。

多年的特種兵生活使得太史慈早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多種偽裝的技巧。而且太史慈身上本身也帶著一些偽裝時的必備工具。

比如現在,太史慈已經化身為一個虎背熊腰的大漢。自己的肩頭和腰間已經墊上了一些不影響自己行動的墊子。

至于嘴巴上則帶上了假胡須,額頭則出現了一些假皺紋,眉毛加粗了一些,鬢角頭發都染得花白一些,看來年紀大上十年左右。

自己胯下的那匹戰馬則已經被太史慈有特殊的染料弄成了黃白相間戰馬,手中的銀槍則被分成了諒解,藏在了馬匹的身上。

身上的武器從表面上看只有一把普通的長劍。不過那又如何?什么武器到了太史慈的手中不是殺人的利器?

可以說太史慈現在的形象再普通不過。

太史慈當然知道現在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什么,第一要保命,第二就是找回漢獻帝。

問題是現在太史慈失去了自己一向最引以為豪的情報來源。

在以往的日子里,太史慈早就已經習慣了謀定而后動行動方式,來自后世特種軍隊的太史慈比這時代的任何人明白情報的重要性。故此太史慈才在青州建立了這時代強大無比的情報系統。

可是現在太史慈卻幾乎已經和外界隔絕了,沒有半點消息來源。

在戰爭這等風云變化的期間,一個晚上會發生很多的事情。

自己雖然已經化過妝了,但是自己卻沒有辦法向別人詢問長安城外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因為一般的百姓根本不可能知道這件事情,若是尋問官兵的話,立時就會引起別人的懷疑。

不知道為什么,太史慈有一種直覺,那就是史阿一定會把漢獻帝安全的帶出來,絕對不會令漢獻帝再一次落在王允的手里。

若是漢獻帝落到了王允的手里的話,只怕王允立刻就會以皇帝的名義宣布自己是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到那時,在這個注重聲望的時代,不要說自己失去了獲得“皇命”的機會和資格,只怕天下的諸侯都會趁勢攻擊自己。

漢獻帝是個無能為的人,而且絕對不會把任何人放在心上,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姓名和皇位,他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來,這一點在逃亡的路上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了。

所以王允若是找到漢獻帝,只怕不用王允威脅,他自己就會主動向天下宣布自己是叛逆了。

歷史上的王允不就是在李傕和郭汜攻打長安的時候遭受到了這樣的待遇嗎?

漢獻帝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長期的宮廷生活已經讓這個原本大有前途和希望的孩子變得猥瑣不堪。所以這樣的人絕對不可以落到別人的手里成為打擊自己的工具。

趙云那里也令太史慈擔心,太史慈現在無法肯定趙云到底在干什么,自己這么長時間沒有消息,趙云肯定已經知道發生什么事情了,若是趙云夠聰明的話就不應該回去救援自己。

只要一天王允不抓住自己,找不到漢獻帝,青州方面就可以把自己劫走漢獻帝這件事情推得一干二凈。反正死無對證。

若是趙云回兵救援的話,那等于不打自招。

不過太史慈對趙云深具信心,知道這三國有名的智將絕對不會令自己失望,在歷史上,劉備要興兵為關羽報仇,趙云就進言阻止,可惜劉備卻沒有聽。所以太史慈知道趙云一定會分析清楚眼前的形勢,知道自己應該何去何從。

幸好帶兵的是趙云,若是換了許褚那個莽漢的話,現在只怕早已經回兵不知死活地去攻打長安城了。

所以說來說去,只要自己不死,還有漢獻帝在手,這場戰爭就算是勝利了。

才出了村子,就碰上了一隊官兵,那是一對裝備精良的騎兵,看穿著打扮和武器裝備便可知道乃是長安城中派來的軍隊。不問可知,他們的目標就是自己。

太史慈當然不會把這幾個蝦兵蟹將放在心上,問題是太史慈現在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收拾完這群官兵自己將要奔向何方都是一個問題。

還有自己在這小山村中相安無事的過了一夜,可是這群尋找自己的官兵一早就已經到了這里,臉上談不上風塵仆仆,看來長安城里這里并不遙遠,想到這里,太史慈心中不由得暗自警覺。

莫要因為自己露了馬腳,一個不小心引來了呂布這個瘟神,把自己回青州的大計可就變得更加困難重重了。

看著逐漸接近的官兵,太史慈連忙裝出因為迷路而焦急的樣子,迎向了這隊官兵,快到近前時,更從馬上下來,快步向前,裝出驚喜的樣子,喊道:“天,可算是遇見人了,要不俺都不知道怎么辦好了。”

太史慈這個彪形大漢的突然出現當然引起了這群官兵的注意,原本個個暗自戒備,結果卻看見太史慈下得馬來,這才稍微放松了一下警惕。

為首的一名騎兵打著十足的官腔道:“前面的人給我停下來,否則我便要下令放箭了!”

到哪里都有拍馬屁的,這個小頭領才一發話,他的身后就有一人縱馬上前,立馬拉弓,還裝腔作勢地搭上了弓箭。

太史慈心中大罵:居然敢在老子面前裝腔作勢,簡直就是魯班門前弄大斧,不知死活。

表面上卻裝出驚慌失措的樣子,一下子停了下來,還把身上的佩劍從腰間解下,用顫抖的聲音道:“官老爺饒命。”

一眾官兵見到他這般模樣更是放下心來,紛紛縱馬來到他的身邊。看是凝神觀察眼前這個滿臉胡須的漢子。不一會兒便紛紛搖頭,表示失望。

太史慈暗暗運氣,準備隨時動手,但是身體從外面看卻是極為的放松。

那名官兵的首領神氣十足地看著太史慈,提著自己的聲調、慢條斯理道:“你是什么人?要到哪里去?”

太史慈連忙把自己早已經準備好的答案老老實實奉上,裝出誠惶誠恐的樣子道:“回老爺,小人乃是汝南人,因為家鄉日子太苦,所以就出來謀生路,可是因為沒有出過遠門,來到這里迷路了,這里又沒有人煙,正沒有法子時,您老人家就到了,您可帶給我指一條明路啊!”

太史慈的樣子笨拙滑稽,引得眾官兵為之莞爾。

看著裝的似模似樣的太史慈,那官兵的首領突然瞪起了眼睛,喝道:“你到底是什么人?還不從實招來!”

太史慈大吃一驚,不知道自己那里露出了馬腳。

上一章  |  東萊太史慈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東萊太史慈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