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利涅首先將論文從頭到尾大概瀏覽了一遍,隨后,他抬起頭,對莫爾斯·艾迪道:“艾迪,你先出去吧,我慢慢看!”
“哦,好!”
艾迪楞了一下,轉身退出德利涅的辦公室,悄悄關上了門。
德利涅沉下心,開始將論文重新打開,從第一頁開始研究起來。
很快,德利涅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1637年,法國數學家費馬提出費馬猜想,即當整數n>2時,關于x,y,z的方程xnynzn沒有正整數解。
自此之后,費馬猜想便成了全球數學家心中的最高峰之一。
從十七世紀費馬在筆記中給出了n4時的定理證明,到1985年,美國數學家羅瑟用大型計算機證明了n<41000000時費馬猜想成立。
國際數學界一直在如何將n推廣到無窮大上打轉。
直到1986年,德國數學家格哈德·弗雷提出如果證明了谷山-志村猜想,就間接證明了費馬猜想。
數學家們才意識到,費馬猜想可以將其轉化為橢圓曲線方程形式進行研究。
最近七年,包括德利涅的同事安德魯·懷爾斯在內,一直試圖從谷山-志村猜想,去證明費馬猜想。
德利涅甚至隱約聽懷爾斯提起過,對方在這條路上,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但這篇論文完全不一樣。
這篇論文的作者,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理論框架,去解決費馬猜想。
在這一理論框架內,德利涅甚至隱約看到了自己導師格羅滕迪克曾經提出的遠阿貝爾幾何的影子。
但這一理論卻又沒有遠阿貝爾幾何那么抽象與復雜,其邏輯體系,非常簡潔有力。
“有意思!”
德利涅喃喃自語,繼續看了下去。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一小時……
兩小時……
三小時……
也不知過了多久,等德利涅把這三十多頁的論文全部翻看完畢,已經到了下午兩點多。
但德利涅并沒有多少疲憊的感覺,與之相反,高強度的思考,依舊讓他的大腦神經保持高度興奮狀態。
這是一種久違的感覺。
德利涅在這篇論文中,仿佛觸摸到了數學知識的邊界。
那種整個大腦浸潤在真理中的舒爽感,德利涅也就是當年證明韋伊猜想的時候才體驗過。
這篇論文所展現的簡潔思路以及如堅冰般冷峻的邏輯,是德利涅從未見到過的。
特別是論文中提出的全新理論框架,讓他隱隱看到了新數學的影子。
這是真正的大師之作!
“真是沒想到,時隔三百五十年,費馬猜想竟然被一位來自中國的數學家解決了!”
德利涅喃喃自語道。
目前在國際數學界,最知名的中國數學家無疑是陳景潤,他在1973年發表的《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是大篩法理論的光輝巔峰。
但龐學林關于費馬猜想的證明,比陳景潤的成果要重要得多。
即使放在整個二十世紀,費馬猜想的證明也是數學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德利涅杵著下巴沉吟了片刻,拿起辦公桌上的電話撥了出去。
很快,電話被人接起。
德利涅道:“懷爾斯,在家不?”
“在的,怎么了?”
“老伙計,給我準備點吃的,我現在過去找你,另外,有件事我提前通知你一下,費馬猜想,有可能被人證明了!”
“什么?!”
電話那頭,傳來懷爾斯失態的聲音。
德利涅搖了搖頭,對于懷爾斯的失態可以理解。
這些年安德魯·懷爾斯一直致力于費馬猜想的研究。
到現在雖然還沒有成功,但已經接近了終點。
這個時候突然有人宣稱證明了費馬猜想,無疑代表著懷爾斯過去七年的研究徹底白費了。
不過在學術界,這種事并不罕見。
數學相對還好一些,其他學科領域,不同研究小組之間的競爭,要激烈得多。
二十分鐘后,德利涅準時出現在安德魯·懷爾斯的家中。
“皮埃爾,到底怎么回事,誰證明了費馬猜想?”
剛一見面,懷爾斯便迫不及待道。
德利涅將論文遞給懷爾斯道:“你先看論文,家里有吃的嗎?”
“有披薩,艾米正在廚房做呢!”
“行,那我先吃東西,你先看吧!”
二十分鐘后,吃飽喝足的德利涅走進了安德魯·懷爾斯的閣樓。
懷爾斯正在快速翻閱龐學林的論文。
德利涅也不著急,耐心地在一旁等待著。
一直到下午五點,懷爾斯才將論文合上,抬起頭,仿佛有些遺憾,又仿佛松了口氣道:“皮埃爾,我輸了!不過能看到這樣一篇精彩絕倫的論文,也算是輸得心服口服了!”
事實上,經過了七年的研究,懷爾斯隱隱感覺到自己已經觸摸到了證明費馬猜想的邊緣。
但龐學林的這篇論文,給了他當頭一棒。
相比于他的證明方法,這篇論文簡潔地不可思議。
可是其邏輯體系,又異常嚴謹。
特別是這篇論文中隱約體現出的全新框架,讓懷爾斯自己也不由得為之嘆服。
“對了,這篇論文作者是誰?”
懷爾斯道。
德利涅搖了搖頭道:“我也不認識,叫學林·龐,一個陌生的中國數學家,不過我想過不了多久,這位中國數學家的大名,將響徹整個世界。”
懷爾斯點點頭道:“這篇論文的審稿人你現在確定了嗎?”
德利涅道:“你算一個,我自己算一個,另外我還打算找彼得·薩奈克、尼克·凱茨還有劍橋的約翰·科茨、理查德·泰勒做審稿人,如果都覺得沒問題的話,直接上下月的《數學年刊》……”
懷爾斯點頭道:“可以。”
彼得·薩奈克就不用說了,同樣是來自普林斯頓的頂級數學家,尼克·凱茨、約翰·科茨、理查德·泰勒同樣都是數論領域大名鼎鼎的人物。
如果能取得這些人的認可,這篇論文篇論文基本上就沒什么問題了。
德利涅道:“另外,我還準備發一份邀請函,邀請龐來我們普林斯頓做一次報告,畢竟這么重要的成果,單單一篇論文肯定不夠的,而且這篇論文中所使用的全新理論框架,我感覺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