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官路風流

第八百一十章 調研(下)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9-14  作者:小橋老樹
這章有些農村村民的實際生活情況,原本還想針對農村一戶人家的收入做更詳盡的分析,又怕羅嗦,就簡略了。

張家水庫的魚向來是粗糙聞名,從水庫將魚釣起,現場宰殺,取幾瓢井水,拍爛幾塊姜,煮好以后,放一點鹽,最多再放些一些長在周邊田野里的魚鮮草。

這是侯衛東在張家水庫一直未變過的吃法,向來是被認為最環保最衛生的,只是省委常委周昌全要在這里吃飯,侯衛東就親自喝了幾口井水,魚湯煮好以后,他首先嘗了幾口。一切正常,這才道:“周省長,魚好了。”

周昌全站水邊,背著手,來回踱著步,他身材削瘦,背影略略有些佝,微白的頭發在風中微微飄動。他根本沒有想到侯衛東還有以身試井水的行為,端起侯衛東遞過來的魚湯,噢了噢,贊道:“真香啊。”喝了兩碗魚湯,他卻不肯吃魚肉。只是吃著魚鮮草。

他看見水庫邊有一位打草的老農,放下碗,取了一枝煙,走到了老農身邊,先將煙遞了過去,然后道:“老鄉,過來歇會,我們擺一擺農門陣。”

龍門陣本是巴渝熟允的流行語,這十來年隨著兩地的交往頻繁,此語也在嶺西民間流行,那老農顯然聽明白了,他接過香煙,美美地抽了一口,眨巴著眼睛,問:“擺農門陣?看你的樣子,應該是干部,想問啥子嘛。”

周昌全笑了起來,道:“隨便擺一擺農門陣,你吃飯沒有,過來一起喝魚湯。”

水庫喝魚湯是平常事,在周昌全的全力邀請下,老農放下背兜,在衣服上擦了擦手,坐在了周昌全旁邊,他對魚湯不太感興趣,第一筷子就伸向了炒豬頭肉。這個鹵豬頭肉是水庫主人嫌菜不夠豐富,特意從灶頭取下的老肉。

“老劉,農業稅取消以后,你們的日子應該過得不錯。”

老劉腦袋搖了搖,一臉苦相,道:“農業稅和三提五統都取消了。我們不從包包里頭拿錢出去,但是包包里面就沒有幾個錢,還是不富裕,吃得起飯,得不起病,上不起學。”

“你們村里有好多人?”

“我們這里張家水庫村”功人,我們村人口多,土少,人均有四畝水田,還有一分地,這點田土只夠吃飯,找不到錢。”

周昌全對這話題很感興趣,他取出筆記本,道:“我們來談具體點。”他一邊說,一邊給老劉夾了亮晶晶的肥肉,道:“你別客氣,整一塊帶勁的。”

侯衛東見到如此肥的肉,想在流在嘴里的油,心里覺得悶得慌,而那位老劉吃得挺香,黑瘦的身材、滿臉的紋路與亮晶晶肥肉構成了奇異的對比。

周昌全開始刨根問到底,道:“你今年打了好多谷子。”

“我打了八千多斤谷子,自己吃個二三千斤。今年谷子只有八角多一點,有四千多塊的收入。

除去肥料一千五百多塊,還有人工,一年種谷子沒有什么搞頭。”

“包谷收了多少?”

“包谷收了四千多斤,主要用來喂豬。”

“油菜和其他蔬菜沒有?”

“有一些,是自己吃。”

“喂豬沒有?”

在一旁沒有說話的張家水庫老板道:“老劉是養豬大戶,這兩年有些搞頭。”

老劉道:“養豬也是空搞燈,今年我喂一頭母豬,下了舊頭。扣除了養豬的電費和燃料費,以及玉米的錢,養豬最大的好處就是一堆豬糞。”

“你娃兒沒有在家嗎?”

“我家娃兒都在外面打工,每年匯些錢回來,否則家里更窮。”

周昌全根據老劉的話,仔細算了帳,對侯衛東道:“老劉家庭應該還算好的,他們家里沒有讀書娃。如果有一個讀大學的娃,老劉勞作一年,還是欠錢。”

侯衛東道:“這就是典型的讀書致貧。更嚴重的則是因病致貧,讀書致貧還是希望,而因病致貧只能讓一個農戶陷入絕境。”

“靠著人均不到一畝的田土,想從土地上致富,很難。”周昌全將此事接到了自己的調研內容,道:“現在全省的失業人口沒有包括農村的剩余人口,一家人只有這么點田和土,老兩口就做完了,年輕人就應該算作失業人口。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還是從工業入手。這也是調研的重要內容。”

他又道:“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國家實行的土地國有制和集休制兩種形式,給了廣大農民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如果實行土地私有制。必然會發展成舊根并。尖去十地的農民將是社會的亂源六”

吃過午飯,周昌全也沒有休息,帶著侯衛東幕著青林山開去。

長期住在青林山,并不感受到其美麗,離開青林山以后,再次回來,眼前的風景就會讓人心動。侯衛東是上青林公路的始作俑者,此時行走在盤山路上,他心中即有成就感也有懷舊之感。

風景一路往上行,轉眼到了芬網石場,這是侯衛東和曾憲網開辦的第一個石場,這個。石場是上青林首個大型石場,開了行業之先,為侯衛東和曾憲才提供了第一桶金。

石場經過多年開采,蓋山被揭得差不多了,表面幾乎全部裸露出來,黃色的土色就如美女臉上的傷疤,破壞了整體的協調。

從張家水庫出發以后,侯衛東就坐上了周昌全的小車,一路介紹基本情況,到了芬剛石場之時,他道:“周省長,這個石場是芬網石場,上青林最早的一家石場,為上青林安展建設做出了貢獻。”

周昌全很有興趣地道:“我們先去青林的第一家石場這是上青林的小崗村。”

聽了周昌金如此評價,侯衛東覺得有些汗顏,這個石場是帶了風氣之先,可是也為侯與曾帶來了豐厚收入,似乎在道德上并不高明。他謙虛地道:“周書記,這就是一個普通的石場,與小崗位的石破天驚差得太遠。”

毒到芬網石場前面,侯衛東看見一位頭戴安全帽的人正在對著一輛貨車大喊大叫,雖然隔得遠,他還是一眼就認出這是獨石村的民兵連長楊炳網。他一直在幫芬網石場做事,芬網石場賣給曾憲網以后,仍然在這里。

芬網石場這個地址選得很好,整個山都很厚,雖然開采了十年,半邊山都開采了,肉眼都能看出這個山的石頭儲量仍然很豐厚。

侯衛東走近之時,楊炳剛才認出他,道:“瘋子,是你嗎?你怎么想到這兒來了?侯衛東上前給楊炳網肩膀一拳“楊炳網,好多年沒有見你了,你怎么沒有變化。”

楊炳網嘿嘿地笑出一口白牙:“怎么沒有變?你看我曬得多黑?”

楊炳網抬頭看到周昌全,吃了一驚。周昌全以前是沙州的市委書記,經常在電視上露臉,大家都很熟悉,雖然后來到了嶺西,也時不時在電視上露臉,因此楊炳網對周昌全的相貌記得特別清楚,他結結巴巴地道:“周書記,你好。”

侯衛東介紹道:“這是獨石村的民兵連長楊炳網”他回頭又問了楊炳網:“你還是民兵連長嗎?”楊炳網摸摸后腦,憨厚地道:“我還是提拔了一級,從民兵連長干到了村委會副主任,”

侯衛東笑道:“那村支書是誰?”

“村支書是江上山,村主任是何紅富。”

侯衛東就向周昌全介紹道:“獨石村的村長叫江上山,十幾年前我在獨石村當干部的時候他就是村長,現在當了村支書。”

周昌全的注意力很快被這個石場吸引了,石場被開成一個大大的梯田,雖然很高很壯觀,但是一梯一梯梯形開采,逐級后退,看上去并不危險。他背著手來到了布滿灰塵的管理房,里面就看見了芬網石場安全規則,這個安全規則已經十分陳舊了,可是由于是封在玻璃鏡框里,里面的字跡還能看的清楚。

在守則最下面還有侯衛東三個字,時間標注為舊咕年。

看到這個安全守則,周昌全道:“衛東,這個安全守則是你制訂的吧”

侯衛東對這個守則相當有感情,當年為了制訂守則,小佳從建委帶了不少資料回來,但是,最精華部分還是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的。他道:“當時石場遍地開花,接連出了兩個大的安全事故,為了安全起見,我結合實際經驗和一些規范制定了這個安全守則。”

他扭頭對楊炳網道:“這個守則用了快十年了吧,現在出來許多新技術,怎么還不換掉?”

楊炳網由衷地道:“這個守則定得好,我們上青林都在用這個守則,只要執行這個守則的礦山都沒有出事故,現在縣安監局將這個守則略作修改,發給各個礦山。”

他又笑道:“瘋子,我們村里迷信的老人家都說你是天上的什么星星下凡,用了你制定的這些東西都不會出事?現在村里還有人把守則掛在墻上辟邪。”

周昌全聽到這個說法,聞聲大笑“侯衛東,你和鐘旭一樣,都可以捉鬼了。”

第八百一十章完

上一章  |  官路風流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官路風流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