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大漢帝國

第十七章 喜悅無邊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12-05  作者:殷揚
數十年來,騎兵短少,一直是漢朝心頭的痛。()騎射、馬上砍殺,是騎兵的看家本領,匈奴自小生長在馬背上,于此道最是精通,漢軍騎兵要想在此道上與匈奴爭雄,還真不容易。

漢軍騎兵是用裝備優勢取勝。還是憑借嫻熟的射術、犀利的砍殺獲勝。其意義是不同的。

漢朝地大物博,擁有先進的文明,發達的科技,能制造出匈奴望塵莫及的武器。擁有先進的武器,是戰爭獲勝的重要因素。可是,光有此點小還不行。

若漢軍的騎射、砍殺不如匈奴。只能靠精良的裝備取勝,實際上這是一種失敗。

匈奴有著高昂的斗志,嫻熟的騎射,不錯的砍殺。若漢軍能在騎射砍殺上戰而勝之,那么,漢軍的騎兵才真正稱得上是精銳之師,具備攻入大漠的實力。

對這支騎兵,周陽花費了不少心血。寄予了厚望。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得靠真刀真槍來檢驗,臨到頭來,不由得一陣緊張。

熱切、期盼,而又緊張,正是周陽、李廣他們此時心情的寫照。

兩軍對馳,很快就進入了射程。仍是漢軍威。之所以仍是漢軍先下手,不在于別的,在于漢軍的弓比匈奴的弓射程更遠。這也是周陽特別要求,經過工匠的努力。給漢軍創造的優勢。

在戰場上,射程越遠,越早對敵人下手,越是有優勢,一把好弓對漢軍非常重要。“咻咻!”

破空聲響成一片,不計其數的箭矢。織成一張矢網,對著匈奴罩去。

匈奴慘叫聲不斷,中箭落馬者不少。

“不錯!不錯!”李廣晃著碩大的頭顱,不住贊賞。

“這要看匈奴的了。”周陽眼睛瞪大了。雖說與匈奴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不少,可是,匈奴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匈奴了,還真讓人期待。

“咻咻!”周陽話音一落,只見匈奴彎弓搭箭,不計其數的箭矢對著漢軍射去。

“車叮叮!”

一陣密集如炒豆的聲響傳來,匈奴的箭矢射在漢軍身上,不外濺出一篷篷火光,就滑到一邊去了,根本就破不了漢軍的防。

只有極不走運的漢軍,給射中了眼睛、手、腳,發出一陣慘叫聲。

同樣是箭矢對射;其結果卻大不相同,漢軍的傷亡低得可憐,而匈奴的傷亡很大。漢軍一輪射殺。匈奴就死傷數百。而漢軍不過數十個不走運的人受傷罷了。射中眼睛的是重傷,射中手腳的那是輕傷。

“好!太好了!我們的騎射不在匈奴之平!”

周陽他們大聲贊好,眼里閃著淚花。

自從漢朝創建以來,騎兵短少,不能對匈奴進行反擊。漢朝并非不知道騎兵的重要性,而是沒有那實力打造得出來,馬匹太少,要想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騎兵,那是不可能的。

擁有一支精銳騎兵,這一直是漢朝數十年的夢想。可是,一直沒有實現。直到今日今時,漢朝方才擁有了一支騎兵,還是騎射不在匈奴之下的騎兵,這對漢朝來說,意義太過重大了,要周陽他們不激動都不行。

最激動的,莫過于李廣了。他是邊關名將,與匈奴大大小小的戰役,沒有一百,也有數十。他深知缺少騎兵的苦衷,騎兵不足,漢軍只能靠兩條腿,行動遲緩,拿來去如風的匈奴沒辦法。擁有一支騎兵。一直是李廣的夢,他不知多少回盼望過,卻是一直沒得到。

并非漢軍沒有騎兵,并非李廣沒有統領過騎兵,而是那時的漢朝騎兵。一是數量少,二是裝備不行,三是刮練不夠,與匈奴不是一個級別。騎射砍殺比起匈奴,大為不如。

而眼下的騎兵,騎術、箭術都不在匈奴之下。匈奴的騎術和箭術。那是名聞天下,漢軍騎兵不需要超過匈奴,只需要不在其下,便可立于不敗之地。因為漢軍還有裝備優勢,還有兵種之間的配合與協調,優勢全部發揮出來的話。一定能打敗匈奴。

周陽激動得胸口急劇起伏,臉上泛著紅光。漢軍的騎兵,那是他的心血,如個,已經得到驗證,在騎射上不比匈奴差,周陽無比的欣慰。為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所包裹。

數十年來,漢朝人才輩出。韓信、張良、周勃、蕭何、陳平、賈誼、晃錯,哪一個不是精通兵道之人?可是,他們沒有打造出漢朝最需要的騎兵,而周陽做到了,無比的自豪。

匈奴雖然死傷慘重,仍是悍不畏死。潑風般朝漢軍沖去,邊沖邊射箭。盡管他們的箭矢對漢軍沒什么威脅。

而漢軍射出的箭矢,對匈奴的威脅非常大,每一輪箭矢過后,地上就會多出很多尸體。

很快的,兩軍就沖到近戰范圍了,不約而同的收了弓箭,漢軍抄起長矛,匈奴綽起木棒,一場長矛對木棒的大對決上演了。

兩萬多枝木棒和上萬枝長矛指著對方,就象數萬條毒蛇即使展開腥風血雨的廝殺,堪稱奇觀。

周陽當初給漢軍裝備長矛,并不指望要捅死多少,而是在于要給匈奴制造混亂,為接下來的砍殺創造更大的優勢。

自從漢軍實行這種戰術以來,匈奴吃足了苦頭。

而匈奴卻一直沒有用此法進行反擊。今天,匈奴終于要施之于漢軍。這次碰撞必將精彩萬分,周陽他們的眼睛瞪圓了。

“烏特拉!”

漢軍端著長矛,眼里閃著熾烈的光芒。斗志高昂,兒漢顧的對著匈奴沖尖;匈奴端著木棒,雙眼赤紅。好象緣凹洲詐狼。朝著漢軍撲來。

兩支大軍對沖,就象兩座大山,迅速靠近,轟然相撞!

迸濺出了無數的鮮血,一地的尸體!

臨死前的慘叫聲,戰馬的悲鳴聲,沖天的戰號聲匯聚在一起,奏出了一曲雄渾的戰歌!

這次撞擊,墜馬者很多,不計其數,不僅有匈奴,也有漢軍。

漢軍的長矛銳利異常,遠非匈奴的皮甲所能抵擋,這點,早就在數年前一而再,再而三的驗證過了。沒有絲毫的懸念,匈奴死傷無數。

匈奴手端木棒。高速沖來,沖擊力驚人,雖然木棒無法穿透漢軍的盔甲。可是,把漢軍撞下來馬,不是問題。漢軍的盔甲往往給木棒捅得變形,出現一個坑,在如此巨力面前,漢軍要想不墜馬都不行。在相撞的這一刻,兩軍都出現了混亂。匈奴的混亂,是建立在死,亡基礎上的。給長矛刺中,往往是透體而出,難有活命的希望。

而漢軍的混亂,是建立在墜馬的基礎上,傷亡并不大,只需爬起來。重新上馬便可。當然,在這期間,漢軍還得承受頭暈腦昏,以及墜馬的疼痛。

長矛對木棒后,兩軍扔掉長兵器,匈奴拔出彎刀,漢軍拔出環首刀。開始砍殺起來。

匈奴自小生長在馬背上,一把彎刀自掄得動刀就在使用,其刀法非常精湛,砍殺犀利有力。可是,他們面對的是漢軍,防護力好到夸張的漢軍,盡管他們很賣力,悍不畏死。彎刀砍在漢軍身上,不外一篷火星罷了,要想傷到漢軍非常難。

漢軍手中的環首刀,刀法犀利,砍殺起來毫不留情,哪里是匈奴的皮甲所能抵擋的,凡給漢軍砍中,那是實打實的,不是死便是傷。

慘叫聲響成一片,此起彼伏。匈奴接紛紛墜馬。

若說騎射、刀法,漢軍并不比匈奴遜色,可是,也不占優,即使有優勢,也不大。在這點上。漢軍耍想戰勝匈奴。希望并不大。一旦有了良好的防護,漢軍就無后顧之憂,只管拼命砍殺便是。

匈奴就沒有這般幸運,沒有漢軍的鐵甲,在環首刀的砍殺面前,要想不受傷,要想不死亡慘重都不行。

往往是漢軍砍翻三五個,才會有一個被劈落馬下。

這是在匈奴的戰力發揮到最佳。匈奴擁有三倍兵力優勢的情況下取得,漢軍足以自豪了!

匈奴雖然行價高昂,在侯產兒的指揮下。毫不退縮,與漢軍硬撼。

漢軍在衛青的指揮下,熱血奔涌,戰意高熾,雖是兵力不占優。絲毫不懼,奮勇砍殺。

“烏特拉”。

兩軍各自吼著自己的戰號,奮勇沖殺,戰號聲此起彼伏,誰也壓不

馬鳴蕭蕭,慘叫連天,戰號不歇,交匯出一首戰地壯歌!

地上的尸體越積越多,斷裂的肢體。破碎的內臟,涌動的鮮血。翻滾的兵士,受傷的戰馬,彌漫的血腥氣,勾繪出古戰場的悲壯!

望著兩軍沖殺,周陽雙手緊握,很是激動。仗打到這份上,漢軍騎兵所有的技巧全部經歷過了考驗,沒有一樣比匈奴差,這是天大的喜訊。周陽為一股巨大的幸福感所包圍,真想放聲高歌一曲。

騎兵,一直是漢朝的心病。是漢軍的短板,從此以后,不再是短板,是優勢了。

雖然漢軍在騎射、砍殺上并不戰多大優勢,可是,說到底,戰爭之勝負不僅僅在于這些,還要在于裝備、戰術、謀略。

匈奴沒有先進的文明,發達的科技,在裝備、戰術、謀略上遠遠不如漢軍,這點根本沒法比。

可是,騎射二砍殺,是騎兵的基本技能,若是漢軍過不了關。再好的裝備、再先進的戰術、再奇妙的謀略,都不過是紙上談兵。唯有在騎射、砍殺上達到相當的水準,裝備、戰術、謀略的優勢才能全部發揮

漢軍在騎射、砍殺上不遜色于匈奴。完全達到了要求。

從此以后,漢軍才是真正的精銳之師,具備了縱橫大漠的實力!

從此以后,強漢大軍可以縱橫在大漠之上了!

這是新的篇章!

漢朝奉行了數十年的防守戰略被徹底終結!

自從平城之圍后,劉邦改弦易轍。行和親之策,漢朝奉行本土防御戰略,連長城都很少越過。不是漢朝不想改變這一尷尬的境地,是沒有一支能征善戰的大軍,沒有一支能縱橫于大漠的精銳之師。

要想追入大漠,騎兵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若是騎兵戰力不行,先靠陌刀和弩陣,漢軍也許會贏,其戰果并不大,會勝得很艱難。

精銳騎兵有了,陌刀與弩陣的威力就能全面發揮,是時候終結漢朝的本土防御戰略了!

匈奴的傷亡越來越大,可是。侯產兒不想就此退出戰場。他給周陽留書惹怒了。更別說。袖還有三倍的兵力優勢。若是就此退走,那不是笑話嗎?

在他的命令下,匈奴鼓起余勇,吼著“烏特拉”兇悍的砍殺。

漢軍雖然兵力不占優,可是。他們的裝備完全占有壓倒性的優勢,威力全部發揮出來,絲毫不落下風。

一時間,戰局處于膠著狀態,一時三刻難以分出勝負。

周陽并沒有派援軍,因為這是在考驗漢軍。一支優秀的軍隊,不僅僅要有精良的裝備,嚴格的…。不懼生死的勇與,更要有曳韌的真志!

這也是漢軍必須要經歷的考驗!

足足打了一個時辰,戰局仍是處于膠著。沒有分出勝負。可是。一個時辰之后,勝負已經很明顯了。勝利的天平在向漢軍傾斜。

不是漢軍更加勇猛,而是匈奴傷亡過大。兵力的優勢不再明顯。打到現在,匈奴已經傷亡上萬人,原本三打一的兵力優勢已經變成兩打一了。匈奴沒有良好的防護力,之所以能撐到現在,就是因為匈奴有兵力優勢,一旦兵力優勢不再,不得不處于下風。

侯產兒濃眉一挑,虎目中精光暴射,他是萬分不甘心,可是,匈奴沒有漢軍那樣的防護力,他想扭轉戰局都不能。

傷亡上萬,對于手握二十萬雄兵的侯產兒來說,根本就不算什么,只能是一點小傷。可是,這是氣勢之仗。是長城大戰之后,漢匈兩國的第一次大交兵,對軍心士氣的影響非常大。

更別說,漢軍還是以一萬對三萬。一旦匈奴失利,對匈奴的影響就更大了。

匈奴的兵士就會想,以前的漢朝騎兵根本就是匈奴的對手,如今卻能以一敵三,還打敗了匈奴,漢軍太強悍了,就會嚇破他們的膽。

軍心、士氣、膽略,是戰場決勝的條作。這一戰失敗,匈奴的軍心士氣膽略全輸,侯產兒有心想撤出戰場,卻又很不甘心。

就在他猶豫之際。漢軍的營門大開。兩支騎兵潑風般沖了出來。對著匈奴后路抄略而去。

仗打到這份上,漢軍完全經受住了考驗,沒必要再打下去了周陽命令一萬騎兵從左右兩翼抄到匈奴的后路上去。

這是明擺著要全殲侯產兒的軍隊,若是再不撤,一旦漢軍合攏。匈奴就是插翅難逃。

侯產兒雖是萬分不愿,也是不得不當機立斷,大手一揮,喝道:“撤!”

如今的匈奴雖然已經具有不錯的號令。約束嚴明多了,可是。打了半天,早就累了疲了,巴不得早點撤退。侯產兒的命令一傳下,匈奴撥馬便走。

匈奴撤退,漢軍的士氣高昂,吼著戰號,從后追殺過來。

匈奴撤,漢軍追擊,一路追殺。四條腿對四條腿,漢軍要追上也難。追了數十里后,周陽下令撤退。

“大漢萬歲!”

周陽的撤軍命令一下,漢軍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人人喜悅滿臉。

這一仗的意義非凡,用騎兵與匈奴硬撼,還取得勝利,這在漢朝歷史上是第一次!

即使數年前的大戰,漢軍大敗匈奴,也沒有用騎兵硬撼打敗過的奴。

那一戰,周陽曾用三千建章軍打得伊稚斜五千精銳無還手之力。可是,那是建章軍打的,漢朝有幾千萬人口,才不過數千建章軍。那是精銳中的精銳,這沒法比。

眼下的漢軍騎兵,是普通騎兵。周陽社練的騎兵,隨便拉一支出來。都是這樣的。用普通的騎兵與匈奴硬撼。還是在以一敵三的情況下。打敗了匈奴,那是何等的激動人心。

“嗚嗚!”李廣捂著臉,忍不住飲泣起來。他雖是在哭泣,臉上卻盡是歡笑。仿佛有天大的喜事似的。

周陽抹著眼淚,揮著胳膊。大嗥起來:“大漢萬歲!”

“大漢萬歲!”漢軍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

周陽的激情無盡,嗥得更響了。

沖天的戰號,震得大地都的顫抖,無盡的喜悅,彌漫在天地之間!

歡呼聲足足持續了半個時辰。這才稍稍止歇。

漢軍在周陽的率領下。向營地開去。

周陽騎在追風駒上,打量著漢軍。只見漢軍的盔甲上密布著刀痕。密密麻麻,少則三二十道,多則數十道。要是沒有良好的防護,他們早就給匈奴大解八塊了。可是,他們仍是歡蹦亂跳,揮著胳膊。歡呼

回到營地,只見漢軍正在打掃戰場。清點傷亡。

當傷亡的數字報上來,周陽的眼睛瞪圓了:“有沒有搞錯?”

“大帥,這能錯嗎?”公孫賀一張嘴直接裂到耳朵了,眼里全是美妙的星星:“匈奴遺尸八千四百六十二具。我們戰殞才五百二十九人。我們一個,就要換匈奴十六個。”

這傷亡比,太夸張了,夸張得周陽都有些難以置信了。

數年前的那一戰。匈奴雖是死傷數十萬,漢軍的傷亡也是極高,不過是一比四的傷亡比。這才幾年過去,漢軍就能創造一比十六的傷亡比。

這還是只動用了騎兵這一個兵種的情況下,要是出動陌刀、弩陣,這傷亡比又該是多少呢?肯定會高的多。

當然,算上受傷的,漢軍此戰共有三千多人受傷或戰死。饒是如此。能有如此驚人的傷亡比,仍是了不起的成就!

這只是戰死的,要是算上受傷的,匈奴的代價會更高。

“大帥,這沒什么好奇怪的,看看將士們身上的盔甲就明白了!”李廣笑得鼻子眼睛作了一家人。

“嗯!”周陽想起漢軍盔甲上的刀痕,一切疑問不復存在了。

漢朝全盛之際,傷亡比是一比二十,唐朝全盛的時候,傷亡比在三四十,比起漢朝更大,漢軍正在朝這一輝煌邁進!

上一章  |  大漢帝國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漢帝國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