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大漢帝國

第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1-03-29  作者:殷揚
第九十八章張騫出使

干掉羅馬帝國,就是從源頭上阻斷了隱患,不會再有兩千年后的屈辱歷史,這前景實在是太美妙了,周陽很是興奮,聲音有些高。

漢武帝、李廣、程不識他們不明白周陽興奮的原委,可是,他們也知道,若是能把羅馬帝國干掉,對漢朝會帶來莫大的好處。別的不說,光是這人口、財富就會急劇增加。對這種美事,不會有人拒絕的。

最讓漢武帝他們歡喜的是,周陽是漢朝最有權威的將領,他有成算,這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個個裂著嘴大笑。

“皇上,此事固然是好事,可是,羅馬帝國離大漢太過遙遠,這風土人情,一定要查明。哪里可以駐軍,哪里可以籌集糧草,皆要做到心中有數。”張辟彊深通兵道之人,深知掌握這些情報對漢朝的重要性。

“說得沒錯,這些事不能光聽馬胡說。”漢武帝打量著馬胡,眼里露出欣賞之色:“馬胡固然熟悉沿途的情形,可是西域之西太過廣闊,光靠他一個人是不可能了解得很清楚的。大漢得派人去,把沿途的情形摸清楚。”

“皇上,臣愿往”一直沒有說話的張騫,上前一步,大聲請命。

“張騫,你去?”漢武帝有些意外,打量著這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同伴。

“皇上,臣愿去”張騫一臉的堅毅之色:“若不明曉西方的情形,大軍西征,很可能遇到天大的麻煩。雖然西域以西,大漢少有人去,艱險異常,可是,臣愿為大漢灑一腔熱血”

他的聲音并不高,卻是字字透著堅毅,讓人不敢有絲毫置疑。

打量著年青的張騫,漢武帝眼里熱淚滾來滾去,想說話,喉頭給什么東西堵住了似的。

最驚訝的莫過于周陽了。張騫出使西域,開啟了絲綢之路,影響世界,長達兩千多年。張騫出使一事,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美談,倍受世人贊譽。

按理說,周陽來到漢朝,扇動蝴蝶翅膀,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張騫不用再出使了。要知道,張騫出使西域的初衷,并非是為了開啟絲綢之路,而是這了改變漢朝的戰略態勢。漢武帝從胡商嘴里知道,西域的大月氏與匈奴是死仇,大月氏王的頭顱成了單于的酒器,考慮到匈奴勢大,光靠漢朝,這會讓漢朝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所以決定派使臣出使西域,與大月氏結盟,共同對付匈奴。

在當時,西域是絕域,再加上去西域必然要經過匈奴國境,危險重重,沒有人愿去。漢武帝就招帖告示,向全國招驀,張騫應驀,率領一支人數不多的隊伍,踏上了去西域的道路。

這一去就是十幾年,經歷了千辛萬苦。途中,給匈奴抓住了,關押好幾年,再逃出去,接著出使西域。與張騫一道出發的那些人,回來的不過十幾個,余者全部死于途中。

張騫之所以能活著回來,在于他有一個家人,是胡人出身,很是忠心。此人箭術非凡,每當張騫他們又饑又餓的時候,他就打些野味,張騫他們才沒有餓死。

因為周陽的到來,漢朝的戰略態勢大為不同,根本不需要西域的配合,就把匈奴給擊破了,周陽原本以為張騫出使不會再發生,沒想到,張騫請命了。

若漢武帝準了的話,張騫所面臨的困難,比起歷史上出使西域更大。在歷史上,雖有匈奴阻隔,畢竟西域離漢朝不算太遠,還能到達。漢朝要準備往羅馬打,那是在萬里之外,其艱難險阻可想而知,比起歷史上的出使更加困難

“張騫,你好樣的朕準了”漢武帝在張騫肩頭輕拍幾下,極是贊許:“不愧是朕的伴讀,有膽,有識”

“謝皇上夸獎”張騫大喜,一張嘴哪里合得攏,仿佛他要面對的不是不測之淵,而是一條康莊大道似的。

周陽看在眼里,大是贊許,怪不得歷史上的張騫能開啟絲綢之路,他有一顆堅毅的心正是因為張騫有如此堅毅的心,才能克服千難萬險,開啟絲綢之路,名垂青史

“少年人吶銳氣正盛大有可為”眾人不住贊揚。

衛綰最是歡喜,不住拈胡須。作為漢武帝和張騫的老師,還有比這更讓他歡喜的么?

“皇上,張騫雖然堅毅,能吃苦。可是,臣以為,此行應當再派一人協助張騫。”周陽出聲提醒漢武帝:“此去萬里之遙,多個副使可以做更多的事。”

“對對對”漢武帝不住贊同,眼睛在眾人中一掃,還沒有說話,就有人請命。

“皇上,臣愿隨張騫前去”不是別人,正是聶壹。

“聶壹,你要去?”漢武帝有些意外:“你可是萬戶侯不在家里過好日子了?”

萬戶侯,在漢朝是高高在上的貴族,多少人仰視,聶壹身為萬戶侯,可以說功成名就了,用不著再去冒奇險,漢武帝雖然精明過人,仍是很意外。

“皇上,臣愿去”聶壹的聲音并不高,卻是透著不容置疑:“皇上,臣這萬戶侯,說來有些慚愧臣不能象飛將軍、程將軍他們一樣馳騁疆場之上,更不能象大帥那樣運籌幃幄,決勝千里,唯有探聽消息這一樣長處。若是此時不去,就再也沒有機會了錯失此等良機,豈不可惜?”

在以前,漢朝以擊破匈奴為戰略任務,如今,匈奴已破,漢朝即將四境安寧,沒有什么仗可打了。若不是漢武帝要解決羅馬帝國這個隱患,聶壹無所事事了。萬里之外用兵,華夏歷史上的第一遭,堪稱盛事,若是不參與其中,誰都會把腸子悔青。

“好朕準了”漢武帝大聲而言,不住擊掌,贊賞不已:“大漢不僅猛士如云,更有你們這等謀國不顧身的壯士,大漢何愁不興?羅馬何愁不滅?”

“大漢萬歲”張騫、聶壹二人的舉動很是振奮人心,李廣他們齊聲歡呼。

聶壹的間諜才能舉世無雙,這在龍城大戰中就得到全面體現。他和張騫此去,一定會建功,周陽大是欣慰。

“你們先準備準備,和馬胡學些胡語,這出使才能方便。”漢武帝很是振奮的一晃拳頭。

“皇上,不用準備了。胡語嘛,臣還能對付。”聶壹笑著言道。

“你能說胡語?”不僅漢武帝驚訝,就是周陽也感到不可思議。

“皇上,要打探敵人的消息,就得不時換換樣子,在打探匈奴消息的這些年里,臣有時也探作西域的胡商,學了些胡語。”聶壹老老實實的回答。

“馬胡,你考考聶壹。”漢武帝扭頭看著馬胡。

“你能說我們的語言?不會吧?”馬胡也是不信,質疑一完,就是一長串嘰哩咕嚕的話,很是饒口,讓人聽不明白。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聶壹想也沒有想,嘴里冒出一長串古怪的話語,非常熟練,竟然不在馬胡之下。

“這不可能不可能”馬胡的眼睛睜得老大,難以置信的打量著聶壹,突然,一個健步上去,把聶壹擁在懷里,大笑著向漢武帝道:“皇上,聶壹不是你們漢朝人,是在下的兄弟我們的話,他講得太好了”

“呵呵”沒有比馬胡的舉動對聶壹更好的認可了,眾人歡笑不已。

“張騫,那你就跟著聶壹,在路上邊走邊學。”真沒想到聶壹對胡語如此精通,漢武帝欣慰不已:“再給你們挑選一批身強力壯、身手矯健、意志堅韌的兵士護衛你們。還要,這畫工是少不了的,要他們畫下沿途的山川地理,記下風土人情。”

“謝皇上”張騫和聶壹齊聲道謝。

“你們,也別閑著,跟馬胡好好學胡語。”漢武帝的目光從周陽、張辟彊、李廣他們身上掠過。未來大軍西征,這語言非常重要,事先學習有好處。

對這提議,眾人不會有異議,齊聲領命。

張騫和聶壹他們是說到就干,準備完成后,不管年關將近,帶上人手就離開長安,向西域進發。

周陽他們就跟著馬胡學習胡語。馬胡到過的地方多,會的語言不少,羅馬語、亞細亞語,他都懂得不少,周陽聽在耳里,撫著額頭,暗自想到,不知道英語在這時有沒有用處?說到英語,周陽還是過了六級的,雖然和專家級別有差距,至少也能應付,若是有用的話,這語言一關的難處就少多了。

“大帥,你想什么呢?”馬胡坐到周陽對面,打量著周陽,大拇指一豎,贊道:“大帥,我給不少人講過胡語,就沒有你們領悟這么快的了不得了不得”

周陽、張辟彊、申公、主父偃、李廣、程不識、衛青他們哪一個不是才智過人,記人極好之輩?語言這一關,當然難不住他們。

“馬胡,我給說一句話,你能不能聽懂?”周陽眼珠一轉,立時有了主意。

“大帥,你說,你說。”馬胡有些好奇:“你要說什么話?西方的胡語,我也懂好幾種呢。”

“Whatis誘rname?”周陽突然來了一句英語。

“你說什么?大帥,你這話好怪”馬胡眨巴著眼睛,不明所以,不住搔額頭:“我懂好幾種胡語,就沒有聽過如此怪異的話。”

周陽搖搖頭,原來西方世界還沒有流行英語了。周陽的歷史不夠好,哪里知道英語的起源,以及其普及歷史。

英語,是兩千年后才流行的語種,兩千年前的馬胡不懂也在情理中,周陽倒不驚奇。

“哦”就在周陽以為此事結束了的時候,馬胡卻是突然身子前傾,一把抓住周陽肩頭,一雙眼睛瞪得比牛眼睛還要大,吃驚萬分的打量著周陽:“大帥,你會說日耳曼語?那可是野蠻人的話呢?”

“日耳曼語?野蠻人?”周陽的眼睛一下子變得不比馬胡的小,盯著馬胡。要不是證實馬胡是正常人,周陽一定會以為馬胡脖子后面的筋沒搭對界。

英語,世界上最為流行的語種,西方人的驕傲,西方人認為這是他們文明的標志。在馬胡嘴里,這是野蠻人的語言,這太難以讓人置信了。若是在現代社會,有人如此說的話,一定會被口誅筆伐,會給口水淹死。

“大帥,你是怎么會講的?”馬胡的驚奇之色更濃,死盯著周陽:“我在羅馬,在奴隸市場上聽野蠻的日耳曼奴隸講過。就是這樣的哦,有些不對,好象發音不一樣。”

馬胡越說越糊涂,不住搔額頭,滿眼的迷離之色。

“日耳曼奴隸?”周陽只覺日耳曼這個詞很熟悉,似在哪里聽過,不由得轉著眼珠,思索起來。這個詞太熟悉了,絕對聽過。

“啪”周陽重重一下拍在自己大腿上,恍然大悟:“原來是元首的祖先沒搞錯吧,元首信奉血統純粹,日耳曼是最高貴的民族,其他民族只配做日耳曼人的奴仆,還為此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元首太能扯了吧?若是他知道他的祖先在兩千年前,給人稱為野蠻人,他會作何感想?”

周陽猛搖頭,否決了這想法,元首被追隨者贊為“偉大人物”,他的知識必然極為豐富,當然知道他的祖先在兩千年前過的是什么樣的生活,他那么說,不過是鼓舞人心的籍口罷了。

“大帥,你沒見日耳曼奴隸,不知道他們有多野蠻。”馬胡的眼里掠過一抹笑意,是嘲笑:“在你們眼里,匈奴是野蠻人,是不開化民族。在羅馬人眼里,日耳曼人同樣是未開化的野蠻人,他們的野蠻比起匈奴更勝一籌。這么給你說吧,他們穿的是皮裘、樹衣,沒有制作衣衫的技藝,往往是袒胸露背,就是匈奴也有裘衣皮帽呢”

周陽把自身上的曲裾深衣看看,做工不錯,極精致,比起匈奴的裘衣皮帽好得太多了。匈奴的衣衫比起日耳曼人大為不如,是夠野蠻的。

“還有,日耳曼人的武器是什么?沒法和匈奴比”馬胡是個健談之人,他的話匣子打開了,就是沒完沒了:“匈奴主要用的是彎刀、弓箭,日耳曼人也有刀箭,可是不多,更多的武器是石塊、木棒,你說,他們是不是野蠻人?”

“是夠野蠻的”周陽不得不點頭贊同。馬胡沒必要夸大其詞,他的話不離十。

在兩千多年前的羅馬時期,羅馬帝國最大的威脅就是來自北方的野蠻人,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就是現在德國人的祖先。在當時,被羅馬帝國視為最為野蠻的民族。事實上,日耳曼人在當時的確是野蠻人,他們和匈奴一樣,最善長破壞,卻不善長建設。

歐洲之所以陷入中世紀的黑暗,這和日耳曼人毀滅了羅馬文明有很大的關系。當然,日耳曼人是跟在匈奴領袖阿提拉的后面進入意大利,毀滅羅馬文明的。

“在羅馬,可以看到很多野蠻人,不僅有日耳曼人,還有亞述人、還有亞細亞人、非洲的黑人,在這之外,還有高盧人。”馬胡的興致極高,扳著手指頭,一一道來,意味無窮。

“高盧人?”周陽的眼睛再次睜大了,這不是有“高盧雄雞”之稱的法國么?他們怎么又成了野蠻人?周陽的興趣也來了,問道:“馬胡,說說高盧人。”

“大帥,你對高盧人感興趣?我就說。”馬胡健談之人,最愛說這些軼聞,眼睛放光,大聲道來:“這高盧人雖是野蠻人,比起日耳曼人稍好些。他們所在的地方,緊鄰羅馬帝國,處于羅馬帝國和日耳曼人之間。羅馬帝國屢次對高盧用兵,想征服高盧,都沒有成功,高盧人不是那么好打。”

高盧?高盧不是愷撒征服的么?這么說來,愷撒還沒出生,還是沒有取得大權?周陽的歷史實在不夠好。

“馬胡,你聽過愷撒么?”周陽眉頭一挑,還是決定問詢一下。

“愷撒?大帥,你知道愷撒家族?”馬胡的眼睛一翻,有些難以置信。

“我聽說過這個家族,就是不太明白,這個家族有沒有出現很了不起的人物?”周陽很技巧性的問。

“這是個貴族家族,卻沒出什么了不得的人物。”馬胡當然不知道周陽是現代人,在兩千多年后聽過愷撒的事跡,老老實實的回答:“這個家族雖是沒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可是,他們挺有手腕的。馬略,就是這個家族的女婿。”

微一停頓,接著為周陽講解:“在如今的羅馬,一共有四個人最有權勢,第一個是小西庇阿,他是名將,戰功昭著,倍受羅馬人尊敬。另外三個是后起之秀,是馬略、蘇拉、秦那。”

“蘇拉?秦那?”周陽的歷史不怎么樣,卻是對愷撒的事跡有不少了解,心頭猛的一跳:“就是說,如今的愷撒還沒有得勢?或沒有出生?”

蘇拉是愷撒的死對頭,他數次三番想弄死愷撒,卻沒有成功。秦那,是愷撒的岳父。馬略是愷撒的姑父,愷撒之所以能在羅馬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兩人的勢力。

愷撒這些偉大的人物還沒有出現,羅馬還不是鐵板一塊,還沒有形成羅馬文明,正是滅亡羅馬的好時機,絕對不能錯過周陽狠狠一握拳,決心把這事做成

“大帥,你還沒說你是如何會日耳曼語的?”馬胡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

“我是聽人說的,就學了幾句。”周陽滿嘴胡縐,心里卻是在想,英語怎么和日耳曼語有關系?

周陽的歷史不夠好,要不然他一定會知道,在英國歷史上,多次遭到處敵入侵,多次亡國滅種。最近的一次亡國,就是日耳曼人的入侵,帶去了日耳曼語,經過演變,就是現在的英語。是以,英語和德語同屬日耳曼語系,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德語和英語在寫法上有些近似,卻是發音、意思不同,那是歷史演變的結果。

上一章  |  大漢帝國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漢帝國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