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大漢帝國

第一0一章 喜悅滿堂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0-09-19  作者:殷揚
兵十送來摯墨,周陽提鬈在年。略沉思。寫了起心引“后。交給李廣他們看過,叫人送往長安。

“哈哈!”李廣開心不已,端著酒杯,美滋滋的喝著:“我們終于有事做了。”

“干!”程不識學起了李廣,高喉嚨大嗓子,吆喝起來。

眾人興致不錯,舉杯共飲。

如此美事,景帝焉能不準?一定是欣然同意。周陽他們等著出兵就走了。

如今,匈奴新敗,若是漢軍趁機出兵,河套之地很有可能拿下來。河套之地的重要性,已經不需要多說。一旦漢朝拿下河套之地,漢朝無異于把利刃對準了匈奴的胸膛,出兵漠北只是時間間題。

前景如此之廣闊,要周陽他們興致不高都難,人人高聲叫嚷著。酒到杯干,痛快淋漓。

未央宮,養心殿。

景帝一身燕居之服,跪坐在矮幾上,一臉的喜意,仿佛叫化子幸運的給餡餅砸進嘴里般歡喜,大嘴裂著,雙眼瞇著,一雙手放在短案上,不時輕敲著,發出輕輕的碰撞聲。

春陀侍立在側,眼里全是喜意。一張嘴緊抿著,時不時瞄一眼怡然自得的景帝。

追隨景帝這么多年,很少,不,從來沒有見過景帝如此歡喜,就是平定七國之亂后,景帝也沒有如此輕松自在。

“哼哼啊啊!”

景帝腦袋竟然微微晃動,搖搖晃晃的。哼起了曲子。春陀差點笑出聲來。忙以手捂嘴,卻是一臉的笑意。

“臣竇嬰拜見皇上!”竇嬰進來,向景帝施禮。

景帝的腦袋不再搖晃,微瞇的眼睛猛的睜開,精光四射:“寰愛卿。快上前來,與聯說說邊關情由!”

并沒有要竇嬰平身,而是半唱半說,這是景帝為帝這么多年的第一遭。

“這”箕嬰乍聞之下,給弄糊涂了。景帝為何如此歡喜?心情如此不錯?

“快!”景帝聳促起來。

“諾!”竇嬰領旨,來到景帝身前,景帝一招手,要他坐下來。

竇嬰跪坐下來,問道:“皇上何事歡喜?”

“還不是周陽!”景帝未語先笑:“他太會逗人歡喜了。”

逗人歡喜,在漢朝那應該是徘優類似于現在的笑星,只不過有丑的意思。周陽身為大將,怎能是徘優?

“窒嬰,你是知道的,匈奴一直是懸在大漢頭上的巨石,什么時間砸下來,誰也說不清。周陽這一仗。搬掉了這塊石頭,你說,聯能不歡喜嗎?”景帝笑呵呵的解釋起來。

略一停頓道:“長城大捷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可是,聯的喜悅并沒有減弱,反到是越想越歡喜。不僅僅是周陽這一仗長了華夏的志氣。還在于,聯在九泉之下見著高祖。終于有臉相見了。竇嬰,你知道高祖血詔的事嗎?”

“高祖血詔?”簧嬰眉頭一挑。一臉的迷茫。

“你不知曉,那也很正常。”寄嬰微一點頭:“高祖平城之圍后。不能雪此仇,心情一直不佳。以致后來箭創發作,本來可治,高祖氣怒難平,沒有治,最終駕崩。”

劉邦平定英布叛亂時,為流矢所中,因此得病。呂太后找來良醫。劉邦問可不可以治,良醫說可以治。劉邦不僅沒有治。反倒是破口大罵“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拒絕治療。

緊接著,劉邦就安排后事,蕭何死后曹參可代為相,曹參之后王陵可為相,王陵性直需要陳平輔之,陳平情格稍弱,需要周勃輔助。呂后問陳平之后誰為相。劉邦說他不知道了。

后來的歷史發展完全和他的預料相冉,呂后死后,陳平周勃聯手誅殺呂氏一脈,重安劉氏,才有漢文帝登基。

這事,朝野皆知,沒想到竟是和匈奴有關,竇嬰大是意外。

景帝打量他一眼道:“高祖起于細微,誅滅暴秦,平定天下,雖屢敗于項王之手,高祖性豁如,也未放在心上。獨對平城之恥放之不下,一直引以為恨。高祖曾言,自趙武靈王起,華夏對匈奴作戰,趙武靈王、李牧、蒙恬,無不是打得匈奴大敗而逃,獨高祖被圍平城,差點為冒頓所擒,豈不是遺臭千年的笑柄?高祖每每思之,難以釋懷,氣怒難已之下,不治箭創而崩。高祖駕崩前,用指血寫下一詔,傳于惠帝。惠帝之后呂后得之,誅呂之后先帝的之。先帝駕崩前傳于聯。”

說到此處,略一停頓,一臉肅穆:“聯從先帝那里繼承的不僅僅是江山社稷,還有仇恨和恥辱。如今,長城大捷,平城之恥終于洗刷,高祖在天之靈有知,必將大慰。”

匈奴和中國是世仇,打了數百年,中國處于上風。唯有漢朝初期屈居下風,最倒霉的就要算劉邦了。差點成了冒頓的俘虜。

劉邦性格通達之人,性豁如。一生的敗仗很多,韓信譏笑他不善將兵。只善將將,對此事也是耿耿于懷,這的確是人生莫大的恥辱。千年

若不是漢武帝擊破匈奴,洗刷了平城之恥,劉郭真的會成為千年笑柄。會遺臭萬年。

對于皇帝來說,遺臭萬年,是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比。,萬比

;,是以,依劉邦那么豁達的性格,也是不能“皇上,臣可得觀否?”竇嬰懷然心動。

“要是在以前,這只能是皇帝知道的事兒,如今,平城之恥已雪,可以昭告天下了。”景帝沖春陀示意。春陀送來錦盒,景帝打開,取出一束絹帛。遞給竇嬰。

竇嬰跪,以大禮接過,展開一瞧之下,雙手一顫。絹帛差點掉。驚愕萬分,結結巴巴的道:“這這過

景帝濃眉一挑,一把奪過來,一雙虎目盯著絹帛,猛的瞪圓了,結巴道:“這這這”聯在高廟時,不是這樣的。那時的字跡鮮活如血,雖然數十年過去了,卻如初寫之時。如今,竟然暗淡了。”

血詔上的字跡依然在只是色彩與那日在高廟所見大為不同。那時的血詔,字字如血,仿若剛剛寫就。如今,有些發黑,早已不再是那般奪目。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竇嬰沖景帝叩頭。

“哦!”景帝微覺奇怪。

“皇上,必是高祖在天之靈知曉平城之恥已雪。先前字跡鮮活如血。那是高祖精氣所化,如今,平城之恥已雪,高祖了無遺恨,字跡當復舊觀。”簧嬰解釋起來。

用鮮血寫字,過一段時間就會發黑。眼下字跡才是正常的。景帝先是一愕,繼而就是歡喜不已,笑道:“簧嬰起來吧。”

竇嬰謝過恩。跪坐下來。道:“高祖至死不忘平城之恥,留此血詔,大漢若是不能破匈奴,必成千古笑柄!”

“這話極是!”景帝臉色一行,道:“箕嬰,你到邊關,把你所見所聞說與聯知道。雖然周陽的奏章里寫了。可是,哪能與你親眼所見相比呢。”

奏章再好,文辭再漂亮,也是及不上親眼所見那般生動、翔實。

竇嬰應一聲,略思路。開始說起來。這一說就是好長時間。吃了好幾盞茶,方才說完。他口才好,一一道來,娓娓動聽,讓人如臨其境。

景帝聽到高興處,忍不住叫好;聽到悲傷處,熱淚盈眶;聽到激奮處,緊握著拳頭,,

“竟然如此悲壯!如此悲壯!”景帝含著熱淚,緊握著雙手用力過度,手背發青:“這個周陽也是,怎么不在奏章里說呢?要不是窒嬰你說與聯知。聯哪里知道將士們是如此的舍生忘死。

“皇上,奏章只能寫重要的事情。這些事哪能寫在上面呢。”冀嬰為周陽開脫。

景帝的埋怨實在沒有道理,不過,那些熱血事跡很能震憾人心。不期然就埋怨上了。微一沉吟,景帝道:“寰嬰。長城大捷,數十年未有。聯決心,要好好慶賀一番。對周陽、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馮敬、秦無悔這些有功將士大加封賞!”

這是應該的,箕嬰沒有異議。

“你熟知典章禮儀,就由你來操辦。”景帝濃眉一軒。

“諾!”如此盛事,那是莫大的榮幸,簧嬰興奮不已。

未央宮,宣室殿。

群臣肅立,竇嬰、張鷗、莊青翟、許昌這些重臣站在前列。其余大臣站在他們身后,濟濟一堂,卻沒有往日那般的肅穆氣氛。

大臣們臉上帶著喜色,不論文臣還是武將,總是笑呵呵的,胸膛挺起,頭顱昂著。

這都是長城大捷鬧的。漢朝在匈奴面前,數十載抬不起頭,一提到匈奴二字,群臣總不免氣矮三分。象如今這般,昂頭挺胸,笑臉相向。還是頭一遭。

勝利的滋味不品不知道,一品忘不了!

竟是如此的讓人難以忘卻!

雖然長城大捷過了一段時間了。群臣仍是沉浸在喜悅當中。

就是莊青翟,他對周陽很是忌恨。也是高昂著頭顱,挺起了胸脯,喜悅的滋味如此悠長,耐人品啊!

莊青翟是萬分慶幸,他沒有莽撞。沒有跟許昌一道去彈劾周陽,算是明智之舉。許昌撞到南墻上了。在朝中威望大降,他就失去了一個對手。這相位離自己更近一步了。他是喜上加喜,一張嘴裂成了荷花。

唯一不爽的就是許昌了,長城大捷讓他威信掃地不說,去了一趟邊關。丟盡了臉面。當著那么多將士的臉面磕頭認錯,這是人生的恥辱啊。跳進黃河也是洗不清了。

一想起這事。他就恨不得地上有條縫鉆了進去,可是,置身在群臣皆安的朝堂之上,他只有把不爽暫抑,陪起笑臉。他笑得非常親切好象他彈劾周陽、在邊關丟人的事情根本就沒發生過似的。

“皇上駕到,列位臣工早朝!”

春陀尖細的聲音響起。

景帝身著皇袍,頭戴通天冠。大袖飄飄而來。腳步輕盈如風,瞧景帝走路那架勢,那不是在走,是在飄,好象風一般輕快,就飄到了御。

景帝站定,面朝群臣,一雙虎目在群臣身上掃過。

,正琺比北

“參見皇上!”群臣見禮。

“平身!”景帝右手一揮,袍袖生風,呼呼作響,極有威勢。

“謝皇上!”群臣謝過恩,站了起來。

“都坐下吧!”景帝站著,并沒有坐。他不坐。群臣也不敢坐。他開了金口,

群臣跪坐在矮幾上,打量著景帝。只見景帝與以往大不相同,渾身透著一股輕松勁頭,長城大捷的喜悅仍在。

“聯看,你們人人帶著笑臉,一張嘴樂呵呵的,跟那盛開的百花差不多景帝調侃起來了,話里透著輕松。

“時呵!”群臣一陣轟笑。

“這都是周陽鬧的吧?”景帝盯著群臣,笑道:“打了勝仗與打了敗仗,就是不一樣。以往,一聽到匈奴犯邊,擄掠屠戮,你們一個個的,臉就白了。張口閉口,說什么匈奴來去如風,今日在東,明日在西。”

文臣們不由自主的低下了頭,而武將們卻是高昂著頭顱。

“你們中還有人說,與匈奴作戰。就是與影子作戰。即使大漢壯如牛,能打得著影子嗎?”景帝的目光似有意似無意,在許昌身上一掃而過:“今日。你們還有誰這么認為的?說呀!”

文臣們的目光匯聚在許昌身上,而武將們卻是笑道:“匈奴不是影子嘛!”

幸災樂禍之意非常濃烈了,許昌恨不得出現一條地縫,立時鉆了進去。以前。聽別人引用自己這話來論戰,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可是。如今聽來,卻是讓人刺耳,讓人羞愧。讓人無地自容”

景帝略一停頓,接著道:“你們樂也樂了,歡喜也歡喜了。你們也該做點事了。你們所知道的勝利,不過是奏章上的,不過是鴻翎急報上的,與實戰相差太遠。今日。我們君臣不說他事,專言此戰之悲壯。竇嬰!”

“臣在!”箕嬰應道。

“你把你在邊關看到的。聽到的,都說給他們知道。”景帝大手一揮,坐了下來。

“諾!”竇嬰應一聲,輕咳一聲,略思路,開始講說在邊關的所見所聞。

他才思敏捷,口齒便給,一一道來,動聽之極,讓人如處戰場,仿佛參與當日之戰似的。

景帝已經聽過一次了,再次聽到,依然動容,情緒隨著竇嬰的講解而變化。或喜或悲,變化不定。

群臣的反應就各不相同了,武將聽得熱血如沸,緊緊的握著拳頭,眼里含著淚花,胸膛急劇起伏,恨不得立時殺上戰場。

而文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有人搖頭嘆息,有人不住喃喃低語,有人擺出一副慘不忍睹之樣,有人以手捂面,表情之豐富,堪稱表情大匯聚了。

,正泣比北

竇嬰見到的當日情景浮現在眼前。越說越激動,等到說完,已是淚流滿面,泣下沾襟。

他說完,宣室殿里沉默了,沒有人說話。

“許昌。簧嬰所言是否屬實?”久久之后,還是景帝率先打破沉默。

許昌心頭一跳,景帝如此問。那是要拿他出丑,忙道:“卓皇上。魏其侯所言屬實,大戰之后。邊關慘象,讓人不忍卒睹。”

不是不忍卒睹,是他膽兒嚇得躲到一旁,不敢象竇嬰那般四下里察看。可是,他好意思說出來嗎?

“你們或搖首嘆息,或喃喃低語。或掩面而泣,或憤憤然,聯就知道你們是怎么想的。”景帝的目光落在一眾文臣身上:“你們一定是在想,打仗這么慘。殺這么多人,真是殘暴不仁。聯有沒有說錯?”

漢朝破擊匈奴,是天經地義的一場戰爭。可是,在當時,就有不少讀書人搖唇鼓舌,說那是殘暴不仁,對匈奴應當施以王道教化。漢武帝曾把一個頑固的讀書人派去守邊,要他去教化匈奴。這個讀書人信心滿滿。滿以為可以大施王道教化。結果卻是沒多久就給匈奴砍了腦袋。成為千古笑柄。

朝中大臣就有不少人如此想。一聞是言,驚疑不定,不知景帝如此說話有何用意。

“你們的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當匈奴砍百姓人頭的時候,你們怎么不說殘暴不仁期”景帝的聲調有些高,眉梢兒一揚:“誰要是還以為這是殘暴不仁,那好啊。匈奴還多的是,還龜縮在漠北呢。聯就派他去大施王道教化,教化匈奴。你們誰愿去?”

王道教化不過是好聽的屁話。對匈奴,刀劍才是最管用的,文臣哪里敢應承,個個乖覺的閉嘴,低眉順眼。

以往,一聽提起匈奴,這些文臣就說匈奴如何如何了得,不可戰勝,象今天這鴉雀無聲,還是第一遭,景帝打壓了他們的氣焰,大是欣慰:“聯意已決。要大肆封賞有功將士。傳旨給周陽。要他兩月后。率領有功將士返回長安受封!”

虎目中精光閃爍二臉上泛著特有的光輝:“傳旨給各郡國:各郡太守、各封國的劉姓王爺、徹侯、關內侯。務必在兩月之內趕到長安。參與大漢盛事!”

長城大捷,漢朝從未有過之事,景帝自然是要大操夫辦了,把各地太守、王爺、侯召到長安,這是很大的手筆了。

也只有這樣,才對得起漢朝創建以來最大的勝仗!

當然,漢朝幅員遼闊,各地郡守、王爺、侯趕到長安需要些時間,花費兩個同時間籌備,那是必須的。

上一章  |  大漢帝國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大漢帝國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