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還得意洋洋的安邦彥一怔,有沒回過神來似的呆呆地望著那哨騎,問道:“敵軍?什么敵軍?”
“明軍的軍隊!小人觀其旌旗漫天,隊伍綿延一里有余,估摸在三千到五千人之間,甚至更多!”
“什么?!從哪里憑空冒出來如此這幾千人?!”
安邦彥不敢置信地喊道。
“自,自東邊來....他們皆乘快馬,兩刻鐘前在十里外,現在離成都府恐怕只剩不到五里地了!”
徐鴻儒走到沙盤前凝眉苦思了一會兒,忽然指向一處地方,說道:“施洲衛,既然明軍是從東邊來,能以如此速度數千兵力趕到成都府的話,他們定是施洲衛的兵。”
說到這里,徐鴻儒撇向那前來報信的哨騎,問道:“你可看的真切,確定是數千人馬?”
那哨騎想了想,點頭道:“千真萬確,哨騎探馬皆以軍旗數量來判斷行軍人數,小人除了勘測軍旗數量外,還留心了他們的隊伍,雖然天色昏暗,但他們用馬車拉著布士,騎兵在兩側快行,瞧樣子是要急著趕來成都府,小人不敢耽擱軍情,立刻來報。”
徐鴻儒面色漸漸凝重下來,安邦彥和奢崇明兩人臉色也不好看,眼看著他們就要拿下西城了,只要再兩個時辰,不,一個時辰足矣,只要拿下了西城,剩下的兵馬沖到東城內外合圍,敵軍必敗,到時候就算朝廷援軍趕到,將城門一關,他們又能奈何?
早不來晚不來,為何是如此緊急關頭朝廷來了援兵?
早來一天他們都不會選擇攻城,肯定會退守廣寧重慶等地,晚來一天則大勢已定,再來幾萬人馬也是徒勞無用,在這個節骨眼上來了幾千援兵,如果不是有人成心算計的話,那就真的是天意了。
“如果讓這幾千人馬趕到了成都府,咱們東城的將士可就危險了,前后夾擊下必定陣型紊亂,軍心渙散,大軍必敗,到時候就算咱們攻下了西城也沒有用處,再說城中尚有孱弱之兵數萬,今日之局....”
徐鴻儒剩下的話并未說出來,但安邦彥和奢崇明都知道他的意思。
安邦彥一拳砸在案上,不甘心的罵道:“這成都府就在眼前,唾手可得!難道咱們就非得退兵嗎?徐將軍你計謀多,可有辦法能攔住那數千明軍?”
“方才哨騎的探報你們也都聽到了,這股援軍明顯是沖著成都府來的,丁點兒人手不過是送命罷了,根本拖不住他們的腳步,若想拖住他們,少說也得兵力相當才行。”
徐鴻儒搖了搖頭,嘆了口氣,看向安邦彥和奢崇明問道:“現在還有誰能拿出來幾千兵力?”
“哪里還有多余的兵力啊,全都派去攻城了,要不咱們從東城門調些出來?”
“東城門好不容易大開,此時你將司馬靖國的人手調走,跟要了他小命有什么區別?西城上的將士也不能輕易調遣,本就是靠著數量上的優勢才占了上風,若是被明軍看到咱們退兵,定會軍心大振,到時候再想奪下西城就難了,沒有兵,如何能拖住東邊的援軍?”
“那咱們就要白白將到手的城池丟了嗎?!”
不僅是安邦彥不愿意,奢崇明也是不同意就此退兵,畢竟拿下整個川地的最好機會就在眼前,就此拱手讓人,安邦彥奢崇明實在是忍受不了,錯失了此等良機,可想而知待到明年開春,他們將會遭到明軍怎樣的報復,乘勝追擊占來的那些城池,都得白白拱手讓出去。
若此時退了,他們這些日子的仗可就白打了。
其實徐鴻儒對這股援軍也是有些不敢相信,施洲衛乃糧道重鎮,豈會如此輕易就將里面的守兵派遣出來?難道明廷就不怕他們轉過頭去攻打施洲衛嗎?
一旦被他們拿下了施洲衛,便可斷絕川地的糧草供應,大軍渡河北望,繞道松潘,可徹底將川地包圍起來,但如果這么做,需要出動他們手中所有的兵力,也相當于變相的殊死一搏。
明廷是算準了他們不敢冒這個風險。
徐鴻儒用兵,喜用奇兵,但性格沉穩,善守,他面對這種情況,定是退兵廣寧保存實力再徐徐圖之,絕不會如安邦彥奢崇明這般冒險。
問題的關鍵在于,如果援軍真的有數千之眾,安邦彥和奢崇明必敗。
有道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士氣對于將士們的影響尤為重要,一支沒有戰意的軍隊,可能連不足他十分之一兵力的敵人都打不過,如果被將士們知曉明軍的援兵到來,慌亂之下定會想著逃走,只要如此一想,士氣就散了。
“二位將軍,聽徐某一言,眼下撤兵是最穩妥的選擇,咱們此次攻城,已是折損了明廷大部分的臉面,明年便會有許多人來投,到時候咱們兵力壯大,背靠云南黔地,足以跟明軍正面相斗,何必在成都府跟他們拼個你死我活呢?”
“咱們這次就算拿下了成都府,也是慘勝,城中還有數萬孱弱之兵,他們若是奮起反抗,二位將軍一定能保證敵得過嗎?若是沒有信心,那當如何對待他們?招降還是放走?招降的話無疑是在大軍中留下隱患,放走的話便是放虎歸山,若是想殺之不留后患,咱們也須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夠不夠,咱們若現在退兵,便已相當于勝利,若是死戰不退,恐不能長久。”
徐鴻儒說的甚是委婉,安邦彥和奢崇明兩人一聽便明白了意思,沉默了好半晌后,安邦彥才問奢崇明道:“奢將軍,徐將軍主張退兵,你怎么看?”
奢崇明見安邦彥將這燙手山藥拋給自己,不免翻了個白眼道:“還是聽安將軍的吧,不過徐將軍所言不差,咱們若是現在退兵,不僅可以保存兵力,也能大大折損明廷的臉面,到時候各地有心抗明之士便會紛紛站起,與咱們遙相呼應。”
安邦彥點了點頭,頷首道:“既然二位都同意退兵,那便退兵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