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漢闕

第223章 第三極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01-27  作者:七月新番
趙充國是典型的六郡良家子,他家原本在隴西上邽縣,但在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便響應國家號召,遷徙到新設置的河西令居縣(甘肅永登縣)去了。令居位于青藏高原邊緣的令居山高水長,天地廣闊,風光與中原大異。

誰知才遷過去三年,就遇上了第一次漢羌戰爭,西羌眾十萬人反,與匈奴通使,圍攻令居等地。當時才25歲的趙充國便參與了守城戰,在諸羌的圍困下堅持了幾個月,稍后漢將李息對湟中諸羌的征討,趙充國也作為騎吏出戰,有所斬獲。

戰爭結束后,羌人消停了一段時間,與小月氏、漢人在令居縣雜處,這讓趙充國知曉了四夷之事。到了今天,他已從少年良家子變為滿身是傷的六旬老將,要論對羌人的了解,朝中無人能出其右。

“西安侯可知道,西羌與匈奴皆為游牧行國,但其最根本的區別是什么?”在去上林三官的路上,趙充國對任弘拋了這樣一個問題。

任弘最先想到的是經濟上的差異:“羌人在游牧之余也兼顧農耕,而匈奴幾乎純以游牧狩獵為生?”

兩者的相似與差異,就好比一千多年后,生活在同一地域的藏與蒙古。

趙充國卻搖頭:“不,最大的區別是,匈奴有君,而西羌無君。”

對統于一君的漢人來說,無君的詞意近于野蠻,不文明,因此漢朝尊重草原上統于單于的匈奴,認為他們是夏禹之后,同為炎黃子孫,對西域的諸多小邦也視為可以教化交往,連同有君的滇國、夜郎亦高看一眼。

卻對無君的西羌十分鄙夷。

“西羌國無鰥寡,種類繁熾。不立君臣,無相長一,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為雄。數十萬羌人,一共分成了十幾個大種類,數百個小種類。”

趙充國在令居生活多年,能將典屬國官吏都記不住的河湟西羌種類,背得七八不離十。

“什么先零羌、燒當羌、封養種、牢姐種,彼此之間為了爭奪可以在春夏耕作的河谷,戰和不定,他們的血親、聯姻、仇怨,每一年都會發生變化,連自己都不清楚根源,漢官就更不明白了。”

他隨意指著沿途路上被馬蹄車輪彈飛的小石頭道:“西域諸邦像這路邊的小石子,很容易便能一顆顆拾起來。”

“匈奴如同不散不實的土壤,需要的是時間和利器慢慢挖,而非一蹴而就。所以桑弘羊才比喻說,匈奴之事譬如為山,未成一簣。二十四部至少都在單于統領下,盯著單于和左右賢王挖,雖然費時費力,但遲早有一天能將這大山移走。”

“唯獨西羌,別看他們乃是鄙地小夷,卻像散沙一樣,一巴掌抓下去,卻沒法全部抓起來的,若貿然涉足,反而會讓自己陷進去……西安侯在西域爬過流沙吧,不管多強壯的人,陷入進去后越是掙扎,就越是難以抽身。”

“后將軍所言甚妙。”

這三個比喻,真是讓任弘眼前一亮,難怪蘇武盛贊趙充國通曉四夷之事,不論西域、匈奴、西羌,無不說到了關鍵上。

“西羌之事如此復雜,可我大漢派去處理羌事的官吏卻不明白此道理。前些時日在一次宴饗上,有位大夫更曾對我說,對付羌人最好的手段,便是效仿李廣,將羌人首腦騙來統統殺死,他認為這樣就會叫羌人大亂,剩下的種落可以盡數歸附大漢,擴地千里至西海。”

趙充國沒有點名是誰,卻反問任弘:

“那位大夫自以為這是妙計,西安侯認為如何?”

任弘笑道:”我曾讀太史公書,見李將軍傳中提及,李將軍晚年反思為何不能封侯,一一歷數后悔之事,他做隴西郡守時,邊境羌人反叛,李將軍誘騙他們投降,說既往不咎,結果卻將投降的八百余人在一日間統統殺了!結果西羌復叛,從此再不信任朝廷,寧可遠遁也不愿再投降。”

老李這件事是夠蠢的,但大漢官員最擅長的就是一刀切,省時省力賺功績,八百多顆斬首輕松到手,再多砍一千多說不定都能封侯了。

任弘道:“如今故技重施,恐怕不妥,先前后將軍也說過,西羌種類繁雜,自有豪長,數相攻擊,而大漢若將其豪長不分良莠全部殺害,反而會讓西羌放下仇怨,解仇結盟,合力反叛,甚至與匈奴勾結啊。”

趙充國頷首:“過去三十年間,西羌背畔犯塞,攻城邑,殺長史,多是那些想要開疆擴土以求封侯的護羌校尉招惹出來的。”

“難怪后將軍說,就怕護羌校尉欲有作為。”

任弘還想說“我已封侯,不求此名”,但忽然想起趙充國雖然功勛卓著,為大漢奮斗了一輩子,但因為全勝的大仗只打過一場,斬首不足,竟才是一個關內侯,連忙將這話咽了回去。

趙充國又道:“若真有所為,能找到對付羌人的萬全之策也就罷了,可有些人,只擅長故意欺壓羌人,開啟邊釁,卻為大漢招致數年兵災。別看與西羌作戰,很容易殺得他們一種殆盡,但那只是牧民分散,往高處遷徙求生的假象,幾年后又會集結在一起,卷土重來。而漢軍卻無法窮追深入,西安侯可知為何?”

“因為冷瘴作祟。”

任弘頷首:“在西域時,我曾兩度翻越雪山。”

高原反應的滋味他可還記得呢,青藏高原被稱為第三極,是獨特的戰場。羌人的遷徙不是像匈奴那樣大范圍的移動,而是從谷地到高原,各部落聚集的隴南青海地區,谷地、盆地海拔都有兩三千米,高處的草場能到四千米。

一旦戰場到了三千米,漢人戰斗力便會大打折扣,韓敢當在平地上能以一敵五,可高反時,一個羌人小孩都能輕松將刀劍捅入他肚子里。

加上地域廣袤,漢軍幾萬人扔進去都不能起個水花,羌人打不過,往高處遷徙就是了。他們能耐風雪寒冷,靠著牦牛奶和狩獵也能熬幾年,漢軍在缺少補給,高反嚴重的情況下,又能熬多久?投入無限而獲益為零,這種戰爭毫無意義。

趙充國之所以愿意說這么多,也在告誡已確定為護羌校尉的任弘:

想要打敗羌人很容易。

但想要滅亡羌人,可比收西域、滅匈奴更遙遙無期。

而且這時代青海頭確實沒太大利益,隴右和河西真不缺鹽、馬,在大漢要集中力量對付匈奴,經營西域,甚至還得平定烏桓反叛的情況下,就別在羌中鬧大新聞給國家添亂了。

任弘從善如流:“多謝后將軍指點,弘絕不會為了功業和虛名,輕啟戰端,不過后將軍,既然羌人不可戰取,計定如何?”

“像西安侯在西域收復若羌人,羈縻鄯善國、粟特人那樣?”

趙充國雖然與任弘沒見過幾面,卻對他在西域的作為十分關注,笑道:“計定也不易啊,西安侯用糧食換取若羌協助漢軍,可在河湟形勢不同,賈糧與諸羌是資敵,萬萬做不得。”

“至于粟特人與西域諸國喜好絲綢,鄯善王仰慕漢制禮樂、農具,在羌人那也行不通。羌人對大漢無所求,他們不曾要求開關市,不曾要求和親,絲綢不如牦牛織的粗布暖和。”

確實,任弘在西域羈縻諸邦,利用粟特人的老套路在河湟是用不上的。

“后將軍有治羌周全之法,還望教我!”

他虛心向趙充國求問,這時候車馬停了,任弘才發現,他們已經繞到了昆明池的另一頭,一片廣闊的工坊集中在此,明明是深秋,卻熱氣騰騰,數不清的官隸和工匠在此忙碌,白色的蒸汽和奇異的氣味直沖云霄。

這便是眼下大漢唯一出產法定貨幣的地方:上林三官。

任弘知道,漢武帝折騰了幾次貨幣改革后,于元鼎四年最終確立下來,廢除了赤仄錢,又悉禁郡國鑄錢之權,專令水衡都尉于上林三

官鑄錢,天下非三官錢不得通行。

三官之中,技巧負責辨別銅料,制定銅錫配比。鐘官負責制作陶制的錢范,冶鑄五銖錢,大廄專門負責將新鮮出爐的三官五銖運輸到天下各地。

難怪水衡都尉一年能獲利十萬萬錢,鑄幣可是暴利啊。

趙充國拿起一板剛剛鑄造出來,還連在一起沒有切割開的五銖錢,親自剪下來一枚,將還微微發燙的銅錢,放到了任弘的掌心里。

“花錢,這就是治羌最簡單,也最省錢的辦法。”

當然了,不是給羌人送歲幣。

趙充國道:“朝廷每年會讓水衡都尉撥款一千萬交給金城郡,金城郡在秋后隴西武威谷賤時買一百萬石糧食囤積,足夠三萬人吃三年。”

“如此便能在金城郡維持五千人的駐軍,一旦羌中有事,隨時能調撥兩萬余人入金城郡,此有備無患也。”

嘶,這辦法真是樸實無華,很有趙充國的風格,雖然笨,卻還真挺有用,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那護羌校尉……”

趙充國卻笑道:“就如我所說,護羌校尉什么都不必做,無為即可。”

“西安侯只需要不輕易向羌地開疆拓土,不無故欺辱羌豪,約束好邊郡軍民,減少漢人與羌人的接觸沖突。再盯好南邊日夜不忘回到湟水的先零羌,以及北邊臨近敦煌,經常接待匈奴使者的狼何羌,其余羌人就不敢輕易反叛。”

他的話說完了,也不留任弘,舉手送客:“大將軍也對西安侯說過了罷,值此多事之秋,羌地不求有功,但求無事。之所以用西安侯護羌,就是希望憑借你的名聲和多智,壓制住渴望立功的邊郡官吏。烏桓已經出事了,羌地一亂,若匈奴再在西域挑釁,大漢雖強,卻也騰不出手來,同時打贏三場硬仗。”

這是朝中對當下局面的分析,任弘聽了趙充國的話后,心中卻松了口氣。

讓他輕松的不是什么都不必做,而是趙充國雖然知曉四夷事,行事穩健,對西羌十分了解,但也未能超越時代啊。

趙充國分析的羌人不可戰服,任弘同意,羌人背靠青藏高原,注定了他們永遠有一條退路,東漢沒看透這點,便陷入流沙中難以自拔。

哪怕再過一千年,也不要對第三極產生征服欲,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但趙充國說,羌對漢無所求,故難以控制馴服,我卻不認同。”

“過去沒有,不代表現在沒有,往后沒有!”

任弘出了上林苑后上了馬車,讓打瞌睡的游熊貓立刻出發。

“君侯,回府邸還是去未央宮?”

“都不是。”

從趙充國處取完經,任弘對自己的新差事多了許多信心,不開邊釁,不代表什么都不做啊,他笑道:

“去長安市中,找盧九舌!”

上一章  |  漢闕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漢闕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