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1255再鑄鼎

第59章 食品工業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06-20  作者:修改兩次
1257年,五月初十,半島區,東海食品廠。

林成才看了看放在桌子上的手表,在紙上記錄下時間,然后舀起一小勺黃泥水,小心地抖入旁邊一個玻璃漏斗中。

之后,他把這個過程重復了幾次,在五個錐度依次變化的漏斗中加入黃泥水,等待結果。

這些玻璃漏斗是工業部非金屬組制造的。經過多次改進,雖然現在的玻璃還帶著明顯的綠色,但至少已經足夠透明,能夠用作實驗儀器了。

漏斗中是過飽和紅糖水與固態紅糖混合而成的膏狀物,漏斗底部的玻璃管用宣紙塞住,防止糖水一下子全漏出來。

隨著黃泥水的加入,上層的紅糖逐漸變白起來,然后隨著黃泥向下沉淀,白色在紅糖中“擴散”開來。林成才看著五個漏斗,因為錐度不同,所以顏色的擴散情況也不同。他一邊等待著,一邊記錄著實驗數據,一段時間后,他拿起中間的三號漏斗,說:“就是這個了。”

林成才穿越前是骨科醫生,改制大會后就一直在衛生后勤部工作。雖說現在醫生們因為缺少藥品和器材做不了什么,不過他這個骨科醫生還是非常忙碌的,畢竟現在東海商社重體力勞動非常多,跌打損傷是常見工傷。

直到今年,林醫生帶的幾個學徒勉強出師了,他才有了些空閑,為了換換口味,就接了衛生后勤部發布的提取白糖的研發任務。

第一艦隊從明州拉了五百石紅糖回來,這讓衛生后勤部非常興奮。食品方面的工作都是他們負責的,之前為了制造蒸餾酒還在半島區設立了一個工坊,現在提煉白糖正是他們的對口業務。

衛生后勤部一直默默在幕后付出,從部長岳秀到普通員工都沒什么存在感,這次終于能揚眉吐氣了。這一袋袋的不是糖,是錢啊!

但是上手開始提煉的時候,這些二把刀們就抓瞎了。“黃泥法制白糖”這五個字說起來很簡單,不就是往紅糖里加黃泥嗎?但實際上該怎么操作?

黃泥是什么樣的泥?應該用干泥還是用泥水?每次該加多少?

紅糖應該裝在什么樣的容器里?糖里用不用加水?加多少水?

泥水和紅糖該怎么混合?用不用攪拌?提煉出的雜質該怎么分離?

看,隨隨便便就是一堆問題。他們一開始試著做了一斗,果不其然失敗了,于是只能一點點摸索起工藝來。

林成才等人實驗了兩個月,才能穩定地制取出白糖來,之后就一直在優化工藝,以達到最大的生產效率。到了今天,終于差不多得出了結果。

林成才拔掉三號漏斗下面塞的宣紙,一股黑水流了出來,流干之后,又慢慢流出一些粘稠的紅糖,之后顏色逐漸變淺,最后變成了黃白色,后面似乎是堵住了,不再流出來。

他點點頭,對此很滿意,拿了一個小勺過來,把糖從漏斗里舀到一個水杯里,攪拌溶解,濾除雜質,又架到火爐上煮了起來。

隨著水分的蒸發,糖分逐漸結晶凝結出來,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冰糖狀。林成才從中夾出一塊,稍稍吹涼就迫不及待地放進了嘴里。

“嗯,很好,濃烈、綿長……明天可以去試試量產了。”

……

第二天,在后勤部十幾人的注視下,林成才從一鍋煮過的黃泥中舀了一勺,又緊張地倒在一個草編的漏斗里,然后等待起結果來。

他當然該緊張,雖說本次量產實驗使用了實驗室測試出來的最佳工藝參數,但從實驗室到量產一向是會有很多奇怪問題的,誰知道這次會不會搞砸呢?

不過還好,隨著黃泥水的滲透,漏斗表層的紅糖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白起來,林成才舒了一口氣。

這個草編漏斗是昨天才編出來的,形狀和實驗室里的三號漏斗一致,容積正好是一斗,也就是1/10石。

說起來“石”這個古代單位真是很有意思,它既是重量單位,又是容積單位。一石等于十斗,同時又等于120斤,不仔細區分會產生很多困擾。但實際上120斤谷子的容積正好是十斗,這種把體積單位和質量單位通過一種物質聯系起來的思路,說起來和公制單位的一噸水正好是一立方米有些像。后世見了可能還會稱贊一句“勞動人民的智慧”,但現在這種粗糙的聯系帶來了大量的誤差,習慣了精確描述的東海人對此只想吐槽。

這之后就很無聊了,過了大概四個小時,林成才看看表,等了片刻之后,拔掉了漏斗底部的草塞子,黑水流到下面的木桶中。等到黑水流完,又流出一些紅糖,他趕緊換了一個桶接住。

隨著流出的紅糖逐漸變白,最后成為黃白色的糖霜,圍觀群眾禁不住鼓起掌來。

林成才有些得意,又等了一會兒。等過了工藝規定的靜置時間,他拿起一個干凈的勺子,從漏斗中央開始,依次把白糖舀到旁邊準備好的按螺旋線排列的玻璃碗里。

最中央是純凈的白糖,雖然不如后世白砂糖那樣潔白,但以這個時代的標準來說幾乎可以評價為“似雪”了。舀到后面顏色越來越黃,但即使是最外側顏色最黃的那一部分,也比現在市面上的糖霜要好得多。

等到林成才舀完,把空漏斗抬起來展示給周圍人看,大家忍不住歡呼起來。

“等等,別急,”林成才止住歡呼,又拿了一個玻璃瓶子,裝滿水,取了一些最外側的黃白糖加進去。糖溶解在水里,過了一會兒,有一點點泥土沉淀下來。“相比歷史上的黃泥法,我們應該有所突破,把最后提煉出的白糖再溶解煮干提純一遍,既能除去殘留的泥土,又能消毒。”

聽了這番話,眾人又佩服地鼓起掌來。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成功提煉出優質白糖,林成才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在林成才的指導下,食品廠以每天兩石的速度不緊不慢地生產著白糖。這個產能擴充起來很容易,不過紅糖儲量有限,沒必要生產那么急,反正銷售也需要時間。

由于北方不產蔗糖,所以紅糖在膠州的價格比在明州還要貴一倍,達到了50文一斤。不過糖霜市價也就200文一斤,只比明州貴了一半,或許是因為豪富沒江南那么多。

商務部給白糖分了四個等級,顏色泛黃的第四等賣199文一斤,而最白的第一等賣到了兩貫一斤。這些白糖一出現在市面上立刻引起了轟動,如此高價依然供不應求。算下來,一石糖盈利竟達到了50貫,這五百石糖如果全賣出去,能賺的錢比一整船貨物都多!

不過商務部不敢太張揚,分別和幾家店鋪談好了交易,控制了交易量,一次只出幾石。而且還與商家約定時間,讓他們自己到即墨城取貨,生怕引來有心人覬覦。

……

民以食為天,食品工業是東海商社事業中的重中之重,東海食品廠的業務當然不止白糖一個。

現在,食品廠擁有獨立的水車工坊,用以磨面粉和榨油。面粉原料主要來自于自種的小麥,空閑時也幫附近的村民磨一些。榨油原料則大多是收購的大豆,自己種的比較少。可以預見,這之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業的發展,對大豆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所以農業組正在大面積種植大豆。

除此之外,食品廠還有釀造車間,在有釀酒經驗的勞工指導下生產土酒和醋。最初土酒的品質不太好,后來衛生后勤部介入,標準化了釀酒工藝,開始一點點改善。不過釀酒的周期比較長,現在也沒迭代幾次,產出的酒口味仍然不太好,在外面沒什么銷路,只能放在居住區的小賣部里賣給勞工們。

最后,食品廠還有理論上的拳頭產品——蒸餾酒。蒸餾酒的制備其實不難,當初管委會關照過這個項目,衛生后勤部買了一些本地酒回來試了一下,用簡陋的陶器就做出了一些大約30度的白酒。不過因為器械太過簡陋,所以產出比不是很理想。

直到前不久,非金屬組的玻璃加工工藝有了些突破,做出了一套蒸餾器具,才能比較高效地生產出蒸餾酒。

不過,這些烈酒在周邊的銷路不是太好。高檔的青樓、酒肆等等嫌它太沖,不太愿意進貨,倒是在平民中頗受歡迎,可他們消費力又不是很強。

此時普通土酒大約賣15文一升(一石=100升),東海商社在墨水湖市場和即墨城辦事處賣這些烈酒,得賣99文一升才能有個可接受的利潤率。雖然獨特的口味確實吸引了一些死忠,但大多數消費者還是理性的,總體銷量不是很大。

這項利潤其實是很薄的,因為得3-5升普通酒才能蒸餾出1升烈酒,這幾個月蒸餾酒賺的錢說不定還沒那套蒸餾酒具貴,這就很尷尬了。

倒是高度酒可以拿去消毒,給衛生部提供了一種新的醫療手段,人命無價,也算是收之桑榆了。

上一章  |  1255再鑄鼎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1255再鑄鼎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