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1255再鑄鼎

第100章 捅了馬蜂窩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06-20  作者:修改兩次
1258年,9月23日,膠西城。

城內西門處,排出了長長的隊伍,最前面的一輛馬車上下來一人,交給守門的義勇隊員一小塊白銀,后者又拿給后面小桌旁的會計。

會計打量了一下成色,又拿起一個小秤稱了稱,抬頭說道:“五兩一錢,足夠了,放行吧。”

與明清時期白銀大量流入的情況不同,如今白銀價貴,這五兩多白銀差不多相當于二十貫銅錢。膠州周邊有白銀產出,還不算最貴,現在南宋東南一帶由于臨戰的恐慌情緒,銀價已經漲到每兩75貫會子,折合六貫銅錢了。

說完,會計又拿出一張條子,在上面寫了寫,遞給了義勇隊員。義勇隊員把條子交給馬車上的人,大聲說道:“你可以走了,不用緊張,膠州城以后還能做生意,等這陣風頭過去了,歡迎再來!”

馬車上的人唯唯諾諾應了一聲,但手上可不含糊,趕著馬車,風一般地逃離了這個是非之地。

此時,距離義勇隊“百里奇襲”奪下膠西城,已經過了四天。雖然成功完成了營救烏文成的作戰計劃,但接下來的事態如何處理無疑成了一件麻煩的事情,而這個膠西城更是一個燙手山芋。

好不容易奪下一個貿易城市,就這么放棄退回去,似乎有點不甘心;但是如果就這么占領下去,東海商社在占領區應當是怎樣一種存在?民眾如何安撫和治理?如果姜家或者李璮知道了膠州淪陷的消息,發大軍討伐怎么辦?該如何布置防御措施?從膠西到即墨這么長的戰線如何維持?

這四天里,股東們為這些令人頭痛的問題吵翻了天,至今還未做出最終決定。但這邊也不能放著不管,為了維持秩序,管委會向膠西城派來了一支主要由商務部人士組成的工作隊,負責統計戰利品、與本地人打交道,并且進行城市管理。

工作隊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心問題。大部分膠州的居民和商人顯然對這個勞什子“東海商社”很不感冒,只當是又不知道哪來的悍匪,紛紛想要逃離。不過后來這些“賊人”沒沖進家門搶劫,還殺了不少趁亂產生的劫匪,讓他們稍稍安心了一些。義勇隊在大街上貼滿了安民告示,又排著隊宣傳著東海人的好政策,總算讓市面上安定了下來。

不過安定下來的結果就是,不少人大著膽子向東海人提出想出城。這樣的人一多,工作隊也不勝其煩,只好頒布了出城辦法:一個人出城不要錢,帶一個包袱或箱子收一貫,一輛車收二十貫。

說來奇怪,之前還人心惶惶的,等到明碼標價收出城費了,市民們反倒立刻放心了下來,收拾好大包小包,紛紛涌出城去。膠州多年商貿繁盛,居民大多是有些積蓄的,這點出城費對他們而言不算什么。這幾天下來,工作隊足足收了四千多貫的出城費,城內也清凈了不少。

這筆錢不少,但相比其它收獲,又不多了。膠西城中儲存著最近才收上來的全州秋糧,足有八萬多石;從州庫、縣庫中,也抄出了三千多貫的財物。不過比起從姜家起獲的巨額財富,這些都是小巫見大巫了。光是金銀銅等貴金屬,就至少價值十多萬貫,更別說還有大量的古董、字畫、瓷器和各種工藝品了。

光一個姜家就這么有錢,膠西城中這么多大戶,若是全抄了,想必能得到一筆天文數字的財富。不過情況尚未到最危急的時候,東海人自然不會這么喪心病狂,實際上,他們不但沒有威脅這些大戶,反而盡可能安撫他們,連助餉都沒開始要。對于李應家這樣的重要人物,更是從即墨把陳一成請了過來,做中人上門說和。

……

此時,李應府中。

“……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們東海商社打到膠州,只是因為姜家欺人太甚,我們為了救回自己人,才上門討個公道而已。”史若云微笑著對著上首的李應如此說道。

她的旁邊,坐著王泊棠、李夏兩個工作組的成員。對面的座位上,陳一成正陪著笑坐著。

李應端起手中的茶,察覺已經涼了一些,又放了下去,只好面帶微笑,看著史若云等人。

前幾天東海人打了進來,當初他是很驚慌的——這年頭,賊人奪了城池,不都是將財物洗劫一空,然后把民眾都裹挾進軍營的嗎?當初他叔叔李全起家就是這么干的啊!

不過他提心吊膽等了一天,東海人也沒搶上門。前天,陳山家的小子提了重禮上門,說是東海人想與他一見,他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個機會,于是在家和門客整理了一番東海人的情報,今天才正式“接見”他們。

今天東海人來了一女二男,這奇裝異服的女人的才是首領,而兩個男的只是隨從,這讓他感到有些別扭。不過李家人是不敢說什么“牡雞司晨”之類的話的,因為他們的上任家主楊妙真就是一位女中豪杰,山東地面上誰聽說了都佩服。所以李應至少在表面上是不敢做出歧視女性的姿態的。

李應裝腔作勢拿捏了一會兒,開口說道:“這自然是情理之中,姜家那幾個小子也忒過分了,著實可惡!你們進了膠州,秋毫無犯,我也是看到眼里了。不過既然如此,諸位準備什么時候撤軍呢?”

史若云也笑道:“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研究了,不過姜家人隨時可能反撲,一旦他們沖過來了,對膠西城可不會像我們這般客氣。所以為了膠州的安危,我們還得在這里留一段日子,您說呢?”

李應并不意外,他也沒指望三言兩語就把他們趕走,想了一會兒,又問:“那在這期間,你們準備如何行事?”

“膠西城的事歸膠西人,膠西城之外的事歸我們。”史若云看著他,一字一頓地說。

李應眼前一亮,問:“膠西城的事是什么事,膠西城之外又何解?”

史若云組織著語言:“膠西城的事便是商人的事。商人往來膠西城,自然是為了貿易,對此我們絕不干涉,甚至還加以鼓勵,只要商人們也不給我們惹事就行了。而膠西城之外的事,就是膠州三縣的防御和農稅,必須由我們負責。當然,我們所收的稅不會超過往年的水平,也不會行劫掠之事。”

李應心里盤算了一會兒,覺得有點意思,又問:“你們說商人的事不加干涉,空口無憑,如何作保?這滕知縣和孫知州都被你們綁了去,膠西城又如何治理?”

史若云思考了好一會兒,才慢慢地開口說:“膠州城內外這么多商人,其中定然不乏威望人脈皆出眾者,可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商會,膠西城的日常事務由商會自行募人處理。至于這費用如何出,如何收取,也由商會自行決定,不管是大商出資捐助,還是要按人頭收費,我們都不干涉。”

其實全體大會并沒有做出如何治理膠州的決定,史若云自然也沒得到什么授權,這些都是她先斬后奏現編的。王泊棠、李夏兩人強忍住叫出來的沖動,驚訝看著她。

她好不容易才把這段話說完,看了看李應,又低聲補充了一句:“自然,我們人生地不熟,這商會的組織,還要請李公多幫忙……另外,大沽河口的稅關,我們不太熟悉,也請李公一并接管了過去。”

李應得意地摸了摸胡子,這獨占稅關可是他多年以來夢寐以求的事,現在終于達成了。另外那勞什子商會,雖然奇怪,似乎也有點門道可鉆。但天上掉餡餅未必是好事,這東海人畢竟是賊,他們這番讓利,到底有何所求呢?我若順水推舟接了去,會不會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想到這里,他又問道:“史東家,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們所求的,恐怕不止于此吧?”

“果然瞞不住李公,”史若云笑道,“好教李公知道,我們雖然跟姜家打了一仗,但并無心跟朝廷對抗,更……無心跟益都李相公對抗。還請李公跟李相公說和一下,我們愿接受招安,投入李相公旗下,從此惟李相公馬首是瞻!”

李相公指的自然就是李璮了。這年頭“相公”一詞還不是妻子對丈夫的稱呼,而是對宰相的尊稱,進而演化成對位高權重者的稱呼,山東地面上通常都以“李相公”來稱呼李璮。李應是李璮的堂兄,東海人想跟李璮搭上關系,當然得求到他頭上。

李應點點頭,他已經猜到東海人會有這么個想法,畢竟不求招安,難道等著大軍過來討伐嗎?但他也不想立刻答應,好拿捏他們一下,便回答說:“你們占了膠州,雖說是有苦衷的,但畢竟捅了天大的簍子,恐怕汗廷都要震動,想求招安,著實有些難啊……”

“呵呵,”見李應故意做出一副為難的表情,史若云心里暗罵,但臉上仍然做出微笑的表情,壓低聲音說:“但是若對相公的大業有幫助,相公想讓膠州再亂一陣子,我們也是可以配合相公‘亂’的……”

“胡說甚么!”李應聽了,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連忙呵斥道:“李相公對汗廷忠心耿耿,休要胡說!”

雖然李璮從未對外泄露過反意,但李應作為他的堂兄弟,自然是嗅到了一點味道的。現在東海人居然好像已經知道了此事一般,他們是怎么聽到風聲的?

想到這里,他不禁冷汗直冒,這可是造反的大事啊,稍有不慎,那可真是要掉腦袋的。若是主客易位,說不得他現在就想著殺人滅口了,但現在刀子在人家手上,即使撕破臉出去宣揚,他也拿他們沒什么辦法。

他看了看幾個東海人的表情,又思慮了一會兒,還是覺得此事過于重大,自己扛不起,還是讓李相公自己頭疼去吧。

于是,他正起身子來:“罷了,我幫你們說和一下吧。但我也沒甚把握,李相公能不能答應,就看你們的造化了。唔,對了,你們今天送的幾樣物什都不錯,再多備幾件過來,我幫忙給李相公送過去,或許他高興了,就允了你們呢?”

史若云等人見狀,知道有戲了,高興地說:“那有勞李公了!”

他們還有一堆事情要忙,談完正事,又虛情假意寒暄了一會兒,便起身告辭了。

出門上了馬車,李夏剛一坐定,便忍不住問道:“大姐,你真想在這地方搞個商人自治出來?這不是把我們辛辛苦苦搶來的東西拱手送給李家嗎?”

史若云白了他一眼,說道:“注意一點兒,你的邏輯已經和蒙古人差不多了!吃到嘴里的才是我們的,膠西城這塊肉雖然看起來肥,但要是消化不了,那是會噎死的!膠西城不只是簡單一個小縣城,整個山東乃至北方不知道有多少富商權貴在這里有代理人。這人脈關系太復雜,以我們商社現在這點體量,根本處理不了,強行介入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事端。現在先丟給他們自己處理,等我們把軍事問題解決了,倒時候也就不是問題了。”

李夏聳聳肩:“好吧,你是老大,你說的對。”

這時候王泊棠插嘴道:“其實我跟大姐想的一樣。不過,大姐啊,我說,你這么一搞,肯定會有不少人指責你賣國,哦不對,賣社的。這對你將來競選首席很不利啊。”

史若云踢了他一腳,說:“得了吧,大不了我就多占幾屆商務部長的位子,某些人不用想了!”

上一章  |  1255再鑄鼎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1255再鑄鼎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