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貞觀俗人

第792章 冊封越王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11-10  作者:木子藍色
 
“承乾,你覺得太上皇所言?”

出大明宮,路上李世民一直在思考剛才太上皇的話。

“老師曾教導我,凡事有利有弊,不可能有盡善盡美之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制度政策更是如此,只能是根據國情制訂更符合時情的,然后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圣人所定世封之制,于當今來說,便是利遠大于弊,太上皇所說的弊端確實有,但也許得二三百年之后才會顯現出來,但兒臣以為,二三百年間,局勢變化,只要后人能夠與時俱進的調整,那么便不用擔憂。”

李世民笑笑。

“其實朕又豈不知道,王朝不可能真正的千秋萬代,朕所盼的,但愿能有周王朝八百年天下便不錯了,若是如兩漢四百年天下也是極好的。朕所慮者,是如秦二世,隋二世。”

李世民讀史,研究各朝各代,發現實行分封制的王朝,雖然最后都不免會有藩鎮之禍,但卻反而比完全中央制的王朝要久遠強盛的多。

至于個中原因,研究者很多,李世民也有些心得,認為中央集權制的王朝,在開國之初還好,到了后期,各種積弊日久后,朝廷不可避免的出現各種問題,尤其是對地方的控制力不足。

所以更容易崩潰,而行分封制的王朝,到了中后期,反而能夠憑借著地方自治的慣性,能夠幫朝廷繼續維持很久。

說到底,這就是大朝廷和小朝廷的區分。

他甚至從史書中得出一個結論,越是中央集權化程度高的王朝過了開國初期后,其實開拓力越發不足,因為主要防著內卷。

“朕想要大唐遠邁秦漢。”李世民的話霸氣無比。

“兒臣明白父皇雄心,兒臣將來定會繼承父親理想,開疆拓土,讓大唐超越秦漢,成為華夏第一帝國。”

李世民龍心甚慰。

太上皇的思維終究還是有些保守短見了,他又如何能理解他李世民的理想功業呢。

如果他僅是滿足于現狀,那他確實沒必要行分封之制,就如楊堅楊廣父子一樣,興科舉,壓關隴,抑士族便是了,打壓門閥士族,扶庶族地主,用官僚代替門閥,加強中央集權,朝廷短期內確實強,也能防范對皇朝的威脅。

可朝廷一旦如此做,就會雄心不再,整天只盯著內部,如何走的更遠?

或者換句話說,如果大唐君王一心防著勛戚貴族官員們,那豈不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楊廣為何會敗,就因為苛刻寡恩,連爵位都只保留了公侯伯三等,高官顯職輕易不授,實封食邑輕易不給,這樣做,誰愿意為朝廷賣命?

利益。

利益均沾,共享天下,這才可能久遠。

回到甘露殿,李世民看到御案上又堆了許多奏折。

左邊是通過銀臺進奏的奏章,是經過了政事堂宰相們的,政事堂宰相在奏折上已經貼黃票擬,翰林學士還做了簡單的批示,給皇帝提煉重點和給出參考建議。

右邊的奏章,則是殿前司進呈,這些全是官員密奏,一路秘呈,不經過第三人手,連宰相們也無權打開過目過。

李世民拿起一道密奏,卻是廣州刺史周紹范所呈,密奏沒有嚴格的格式要求,甚至不一定有重要事務。

周紹范的折子開頭寫的卻是廣州近來的天氣情況,然后零碎的又寫了一些如廣東道的情況,廣州港的貿易,市舶司的稅務等等。

最后寫的一件事卻是他打聽到的流求的情況,秦瑯帶水師對流求的用兵,攻破了多少番社,擄掠了多少樟腦硫磺金銀鹿皮,又搶了多少人等等,寫的很詳細。

這是第一手資料,雖未必完全準確,卻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為不用經過其它部門和人員之手,周紹范可以自由稟報,沒多少顧忌。

李世民又翻看了其它一些密折,各種各樣的消息,但總有一些消息是可以互相佐證的,再綜合政事堂那邊呈上來的各地的公開的奏折、報告等,李世民對于下面的情況就有個相當清楚的認知,不用擔心被人蒙蔽。

“想不到這秦瑯還真能折騰,前后半年多時間,已經從流求擄得人口超過十萬。”

皇帝喃喃自語,又從身后書架上抽出一個折子,里面卻是皇帝自己的一些筆記,他翻開對照秦瑯歷次進奏的報告。

算了下,秦瑯前后自流求上繳二十萬貫錢,五千余口奴隸,并許多鹿皮樟腦等物。

“看來這小子是給了朕兩成收益了。”

皇帝得兩成,朝廷得一成,太子得一成,三大艦隊分三成,剩下還有三成,看來是最終進了秦瑯等一些人手里。

不過李世民也只是笑了笑,他知道這三成并不可能只是秦瑯一人吞下,這三成分有許多人在分。

這是意料之內的事情,他在意的是自己的那份有沒有少拿,現在看來秦瑯很守規矩。

甚至他那兩成可能還多拿了點。

當然,正式的報告上,是完全不同的數字,可李世民不會在意那些。

秦瑯在流求一呆半年多不動窩,李世民也不催。

從這半年來的各種報告來看,這個流求島還真是個寶藏,秦瑯源源不斷的從那里挖出寶來,而且他也收益不錯。

僅是這十萬人口,就足夠讓皇帝也動心。

雖然其實十萬人口也不算多,畢竟以往隔三年差五載的總會有一些對蠻夷的戰爭,經常會有斬首幾萬,俘虜數萬的情況。但死人其實再多,也沒意義。

李世民在意的是劃到口袋里的人口。

畢竟大唐統計戶口的時候,其實也只統計的是編戶良民,什么奴隸部曲過去都不算的,而蠻夷之類的,就算是羈縻統治下的也根本不算。

秦瑯現在不斷的從流求擄人,基本上平地番被打的很慘,但高山番暫時還沒有觸動。

十萬人口現在來看,也只是流求島上小部份,未來可挖掘的潛力還有很大。

按秦瑯公開上陳的奏報所說,加快流求移民開發,那么十年時間,流求將變成朝廷一個巨大的糧倉,其糧食產量,能抵的上一個淮南。

雖然李世民懷疑這又夸大的成份,但就算只有三分之一個淮南,那也是相當了不得的,流求對面的福建道,就是因為山多地少又封閉,所以一直開發不起來。

如果流求真有這么多糧食能產出,則完全可以供應福建,為朝廷進一步大開發福建提供糧食。

福建多山卻又臨海多優良港口,適合造船,貿易,而流求多平原缺良港,兩邊隔海相望,互補所缺。

又拿起殿前司的幾份報告。

看著現在流求島上各方勢力的情況,毫無疑問,秦瑯最先上島,占有先機,如今秦家在淡水、澎湖等地都擁有了很大優勢,他們掌握了島上的樟腦香、鹿皮、硫磺等幾大貿易,現在還開始大舉圈地,搞甘蔗園,棉花園,種植水稻。

秦家無疑是想利用那里的肥沃田地,加大白糖產量,甚至把新興的棉花產業弄起來。

當然,秦家也沒有完全吃獨食,如今有許多朝中勛戚名門都開始涌入流求,都在四處跑馬圈地。

不說別的,那十萬島番,就是一場瓜分的盛宴,各家都分得了一塊很大的糕點。

也有侯君集這樣跟秦瑯不對付的,沒找到機會進去,被拒之門外,所以現在格外的惱怒。

皇帝又想起了太上皇的話。

盯著屏風上的流求地圖看了許久。

這塊地方比原先想象中的還要好,衛國國除,若是就此放棄實在可惜。

思來想去,他叫人傳宗正卿前來。

“朕想給楚哀王從宗室中選一名侄孫過繼給他為嗣,你覺得哪個合適?”

宗正卿本就是皇族宗室,宗族中輩份較高,負責管理皇族,對于皇族宗室當然十分清楚,李唐宗室其實很大。

僅從李虎這輩算起,后人就有一大堆了,畢竟李虎生了八子,八個兒子每人又生了一堆兒子,曾祖李虎到李昞李淵李世民,四代人,到承乾這輩,都五代人了。

人員早過百。

這還沒算李虎的堂兄弟等其它族支。

宗正卿對于給李寬尋繼嗣之很意外,原因是李寬在武德時,就直接過繼給了太上皇的第五子李智云,但過繼沒幾年,就病死了,人都沒滿十歲,所以干脆就國除了。后來皇帝覺得兄弟智云畢竟也是兄弟,照顧太上皇面子,又尋了個宗室李靈龜給繼嗣智云。

“圣人,長房這一支,倒是有個合適的,李元璋。”

李元璋是李延伯的曾孫,李虎的來孫。

李延伯是李虎長子這一支的,是其長子李延伯之次子李昭仲所生的次孫,雖然不是長房長孫,但身份也還算很尊貴了,畢竟長房嘛。

當年李延伯也是死的早,所以后來才輪到老三李昞襲唐國公爵位,李昞也死的早,爵位又傳到了嫡出的四兒子李淵手里。

李淵當了皇帝,皇位又傳給了老二李世民。

這個李元璋論輩份,那是李世民的侄孫輩,過繼給李寬倒是十分合適。

“李元璋?名字不錯,今年幾歲,品行如何?”

“回圣上,李元璋今年八歲,在弘文館讀書,人很聰明,性格溫恭。”

宗正卿告訴皇帝,李元璋的祖父李昭仲北周時曾官任南陽太守,很有賢名,政績不錯,后入隋為官。李元璋父親在秘書丞位置上致仕。

“致仕了?”

“嗯,李元璋是其老來幼子。”

李昭仲雖是李淵同輩,但因為是長房的,所以他在北周時便已經官任太守了,長房這一支比李淵這支要多出一輩人來。

“改追封楚哀王為越哀王,以宗室李元璋出繼,封越王,收入宮中令越哀王生母劉美人撫養,賜世封流求州都督,待成年之后就藩之國。”

上一章  |  貞觀俗人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貞觀俗人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