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五十六章 又一個考驗—小綠之事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1-03-19  作者:一文錢員外
鄭大嫂子本來想避過這事,可是又想小綠是從周家出嫁的,也曾為周家的喪事操勞不少,算是個義女,多少也應該知道,只是開始時,見周家一點不知動靜,反而不說好了。這下被宋二家的點了名,只得點頭,訕笑著道:“也只聽得些皮毛。這新娘子到婆家,總是要立些規矩的,不是?”

周夫人點點頭道:“大嫂說的這倒是。到了婆家總得對上服侍舅姑,兄長妯娌,對下還有子侄輩的,自是不同娘家,規矩總得立起來。不過,小綠我倒也是教過規矩,便是到個大戶家里,想來也難挑出個寅卯來。咳……她這是?”

鄭大嫂子聽得這話,只得如實道:“她家那個二嫂啊,也是個厲害的,便是那李家村的。素來占小便宜慣了,又不是個愛惜的主。見夫人送郭三娘子的嫁妝都好,便今日拿個碗盤,明日道自家凳子壞了需得借個杌子……

這,郭三娘子想來這是夫人的情意,這要碎了一個不就是不配套了嗎?那日里見她二嫂李二娘子又來拿另一套的,便說了句‘且小心著’。

李二娘子也不知為的甚么事,便急了,當下去訂了一套一樣的。這樣,郭家不就有兩套嗎?可偏偏這兩套都放一個碗櫥里。

結果隔日里,這兩套里便殘了一個,再隔兩日,殘了三個。還都是郭三娘子放的那邊。郭三娘子便當著眾妯娌的面,道‘這幾日未曾用過這套碗,怎的就壞了。’

李二娘子便為這個吵起來了,道三弟媳自己沒用好反誣人,要是怕錯了不如去砧了字。

郭三娘子年輕畢竟少經了事,聽得這么一激,正好村頭有砧字的,就把碗給砧了。

這下李二娘子氣了,這樣便罵上了。起先郭三娘子還能讓著,最后李二娘子道什么‘三弟媳顯擺,以為是官家義女,便高人一等,看不起眾妯娌,一個不值錢的碗還砧個字,把一家人當個賊似的防著……’郭三娘子便也不服氣了,道她拿了自家多少東西,才嫁過來幾天,這嫁妝便沒了幾樣能看得下去的。說這話時,她們愛舅姑從醫館里回來,便也聽在耳里,又聽李二娘一再道三弟媳是防家人防賊似的,這才問了這個事。便有了這罰跪的事。”

文箐聽得她說得這般生動,好象她就在旁邊看著吵架一般,真正是好奇這古代的女人們咋這么能說會想,包括自己的事也一樣。只是這郭家兄弟眾多,又不分家,擠在一塊,真是是非多。想想前世,不還有人找男朋友就是要無父無母無兄弟姐妹的,所以也不稀奇了。只是,那李二娘子明顯是欺小綠新為人婦,不懂得與這一大家子的相處之道,才會使小綠中了這“暗”計。

陳嫂便也問了,鄭大嫂子便道自己娘家便住郭家隔壁,郭家十多口人,就擠在那院里,可不是每天都熱鬧嘛。

周夫人聽了,神色不變,只道:“這般說來,郭親家是半點兒也沒錯,確實要罰她守規矩的事。一家人,既然沒分家,嫁妝再如何,也是一家的。她這一砧字,可不是就讓家里人膈應上了。換誰是妯娌都有這個想法,若是我做她舅姑的,這事自然也要罰她的。想為這事她已知錯,難怪她不敢再來看望我了。還請二位嫂子要是方便,代為周旋一二。”

文箐聽周夫人這般,心中暗中記下來,原來還有這一道。刻了一個字,便是藏私,說重點就是“異財”,這就是不孝舅姑不敬兄嫂。

陳嫂在旁邊嘆口氣道:“我們家,人口不多,夫人又是好說話的,她哪里見過難相處的。只是為了幾個碗,便這樣。改日里,我便讓她從家里拿幾個碗去吧,上次辦喜事時,家里買了好幾套,夠她用幾年的了。”

宋二嫂子在旁邊聽得張大了嘴,周夫人最后兩句說得恭敬,可是陳嫂卻說得厲害,這一主一仆讓自己也明白了厲害。于是,再不敢說話。

鄭大嫂子知道這是周家有點兒惱李二娘,陳嫂故意這般說話的,便道:“那是。這也就是李二娘那個沒見過世面的人才會這般計較妯娌間的小物事,既然是公用的了,壞了,不也是自己沒得用嘛。我看她也是想打壓一下三弟媳,本來她一直以為她在郭家算是嫁妝好的,原還是占自家大嫂上風,只是他家大哥卻是個醫士,這以后得看大嫂掌家,自不敢與大嫂比了。可是沒想到三弟媳一來,又把她比下去了,所以這便有了些不服氣。日子久了,便也好了。我見夫人身體不便,本來也不想講這事來讓夫人勞心。”

文箐聽到這里,居然妯娌間過日子還算計這個的。真正是富人家要算計分家財產,窮人家照樣會比幾樣嫁妝好賴,比娘家出身的,連一個碗都要算計到。

真個是:“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

鄭大嫂二人告辭而去,阿素拿起被柱子他娘抓空的果盤,皺了皺眉頭。文箐原來只以為柱子他娘是個嘴碎而快的,倒也是第一次見這般占小便宜的,算是開了眼了。“吃不完,兜著走。”以后得叫她“兜著走”。

周夫人卻與陳嫂商量道:“想來,小綠也并不是很得舅姑疼,只怕這其中有我們周家的緣故。她也是受老爺連累,才急急地辦了親事,否則真要有時間好好挑,必不會是這光景。”

陳嫂只勸她寬心,道:“各人有各人的命。郭三郎也是她自已看中的,咱們家那時候也只是順水推舟。再說,這成都府,蘇州府又能找到幾個象夫人待小綠這般好的?”

周夫人想了片刻,方道:“那也得幫幫她才是。眼見得她受苦,總不能袖手旁觀。你,問問小姐可有好主意?”

陳嫂笑道:“夫人心中已有主意,這又是出題考小姐,不是?”

周夫人不說話,只管讓她叫去,待她要出門時,又叫住她,讓阿素也過來。

文箐與阿素一起過來時,還不明白什么事。等陳嫂說完,文箐一聽,馬上就明白周夫人要考自己,想著如何答才好。只是為何也叫阿素過來?

周夫人見她一副小大人模樣思考,并不見多為難,便道:“你也不用想得太多,怎么想的便怎么說。錯了,母親也不怪你。你只需想出法子來幫了小綠,又不讓郭家的人鬧大意見,便是了。阿素也是。”

阿素雖不是明白周夫人的目的,不過想起阿姆來找自己時吩咐的“讓小姐出頭便行”,便也立于一旁,想了想,卻不肯先開口。

文箐見事來了,也不能躲,便道:“母親,我倒是一時想不好,不如聽聽阿素姐姐的,阿素姐姐可是過些日子要見舅姑的人。”

這一句打趣,把阿素羞得滿面泛紅。以往見小姐都正經得很,誰想開些玩笑來,也狠。

陳嫂聽得最后一句,心里尋思著:老爺要在,阿素要是回了蘇州,也是談婚論嫁的時候了,可別耽誤了才是。最近只顧著夫人這頭,倒是忘了女兒了,小姐卻能念及此事,自己心里一時泛了些苦楚,又涌上些感激之情。

阿素見眾人都盯著自己,便羞答答地道:“李二娘子既是個愛占便宜的,小綠也只能讓著她點,好的全交給舅姑,這樣自己不占李二娘子的上風,又討了舅姑的歡喜,時間一久,便好了。”

周夫人看向文箐,文箐不想現在就講自己的想法,見阿素這般講,便有了主意:“姐姐是個善心的有菩薩心腸。我倒有幾個小問題要與姐姐討論的,請母親與陳媽也指點一下迷津。”

陳嫂與阿素有些疑惑地看向自家小姐,不知她又會出什么問題。阿素只想著小姐別太為難自己。文箐沖她一挑眉,又見周夫人點了頭,便繼續道:“這小綠一時軟下腰來不要緊,可是天天要這樣對一個不講理的二嫂,只怕過得太憋悶了,脖子上老被人騎著,肯定不舒服。”

眾人點點頭,確實是這樣,聽小姐接著說:“這討好了舅姑是真,可是這只怕也得罪了其他妯娌。小綠姐能有私房錢去討好,可是其他房不如小綠姐的,豈不就覺得在舅姑面前矮了一截?”說完,看向阿素,沖她點頭。

阿素明白過來,接口道:“小姐說的甚是。這要是她家舅姑是個愛財的,初時必然喜歡她。可待得她無錢時,臉又要冷下來,到時各妯娌便齊齊出手,小綠的日子便很難過了。要是個不愛財的舅姑,今天小綠姐給點,明日又給點,后日再給點,時日一長,便養成了習慣,突然有一日不給了,必然是覺得小綠不孝順了。”

周夫人同陳嫂聽得,紛紛點頭,心里都道阿素也長大了,懂得想這許多事了,心中安穩了些。

文箐在一旁聽得,便鼓掌道:“阿素姐姐比我想得周到。原來世間果然有這般難處理的內宅事務。”

阿素受小姐一夸贊,不好意思,便噘了嘴,一副女兒態,對了周夫人道:“夫人,您看,小姐如今更會欺負人了,嘴刀子利得狠。我說不過她,她必然有主意了。我這法子不好,不如聽聽小姐的。”

周夫人只含笑不語。文箐沒想到自己玩笑過頭,被阿素出賣了。心里道:“阿素也是個利害的。懂得繞到夫人那里一個大彎過來害自己。”

文箐有心不想讓內心想法被他人看透,總不能說我早就想過了,按我前世知道的婆媳相處關系,便是最好分開來住。于是,便慢吞吞道:“母親,女兒覺得……這事,不是一天兩天能辦成的……”

周夫人一聽她這么說,知道她必然有想法了,更帶著些興味看著女兒。

陳嫂在一邊有點急切地想知道小姐的想法,便催促道:“小姐,不妨快點講與我們聽。”

文箐抿了嘴,一笑道:“陳媽勿急,我也在想著呢。聽鄭大嬸道,郭家十多口人擠一起,還不象咱們現在這般簡單沒有異心,而是各顧各的,都要為將來分家打算。這人一多嘴也雜,是非就多了。聽母親也說起過,這要是咱們在蘇州便也會同小綠一樣,要為是非頭疼,可是我們現在歸州,就沒這煩惱事。”文箐說到這里,不再往下說了,而是直直盯著阿素,因為這事她們早就在房里討論過了。

阿素被她看得發毛,只得硬著頭皮出來道:“小姐的意思便是:那小綠這事,只要分開住了,她二嫂便是再厲害,也不能天天跑她家里去摔碗換碗去。”

“正是!阿素姐果然聰明!”文箐一拍巴掌笑道。

周夫人聽得,很是欣慰地點點頭道:“你和阿素果然用心了。阿蘭,這事便交給你們夫妻倆辦了。”

上一章  |  明朝生活面面觀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明朝生活面面觀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