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明朝生活面面觀

前傳128 姨娘去留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1-04-02  作者:一文錢員外
前傳128姨娘去留

明朝生活面面觀前傳128姨娘去留

明朝生活面面觀前傳128姨娘去留。

()“可是,姨娘呢?”文箐把這個問題丟給陳嫂。

陳嫂本來一臉高興,一下子嘴也張大了,僵住了。

這時,姨娘卻開了旁邊的側門,走了進來,柔聲對女兒道:“無需顧慮我。”

文箐大加反對道:“那怎么成?”

姨娘拉了她一下,沒讓她繼續說下去,只是先同周成見了禮后,客氣道:“有勞三伯了。箐兒年幼,尚不太懂事,我亦無力于家事,如今由她持家,也實屬無奈。她言語無忌,若有得罪,請三伯看顧先老爺份上,萬勿怪罪。”

這是文箐第一次見姨娘待客,還是男客,語氣極是客套周到,且十分柔順,讓人捉不到一絲錯處來。想來,她以前受的教養,也是大家閨秀所學的待人接物,只是有了周夫人更強的擋在前面,才沒了她的機會,另外也真如她所言,無心如此。

周成瞥了一眼身著孝服的她,心想果然是個美人,難怪生了這么一個可人的女兒。可惜周弘命短,無福享受。對此,他覺得自己比這個小自己十來歲的堂姐要有福氣得多。來之前,本對這個已判離的姨娘自不把她視為周家人,覺得若來岳州后她要無理取鬧,自己完全可以打將出去。此時見她言語對自己極為尊重,不免又賣一次人情,把來意再說一遍。不過語氣里的那份不以為然,卻十足地表現了出來。

只聽他道:“你孤兒寡母的,流落異地,實是不異。故此,族里也掛念不已。想弘弟亦是出類拔萃之人才,當年亦是光宗耀祖之輩,雖不及二叔昔年在永樂帝時的風光,卻也是幸事一件。此次獲罪,丟官離世,實乃不幸。要我說,如今族里托我迎他靈柩,接了家小還鄉,便是族里亦不計較他當日之舉是否妥當,只是顧念后人。你既已知我此行目的,便也好說。”

文箐聽著這話,皺緊了眉頭,心里十分不是滋味。當時周大人獲官,那是光耀門庭,可是一旦獲罪,便是給族里蒙羞,便要責備他當日娶姨娘之過錯,真正是捧得勢為神,欺失勢為奴。

這周成,本來自己對他還頗有好感,沒想到,骨子里也是個不分清紅皂白之人,思想迂腐得很,捧高踩低。表面上同情一把,可實際上卻是同族里人一樣,只把姨娘也定在周家人之外。如今他這話一出,等于推波助瀾,非逼著姨娘自離夫家,難不成想逼死姨娘不成?

姨娘亦沒到,周成說出的話里意思是本來族里嫌棄老爺這名聲壞了,便要舍了他。看來是自家四叔在族里求了情,才有了老爺同夫人許入祖墳一說?怎么同當年自家族人一般嘴臉?當年族里嫌棄自己入了樂籍,不再承認自己活于人世,如今呢?周家族人因為老爺明知律法,仍然娶了自己,如今去世,能讓老爺入祖墳,便是恩典,是不計前嫌?世人嘴臉怎能如此尚變?

姨娘是灰了心,可是茲事體大,卻動不得怒,生不得氣,更不得不為老爺與夫人的事而低聲下氣求人。何況文簡還要回族里。只得再次彎腰行禮道:“真是多謝三伯。日后還請三伯多多照應老爺獲罪,一切皆因我而起,我便是周家罪人,實是不配留在周家,亦無半點顏面在周家族人面前。適才廳里所言,我在隔壁亦聽得完全。此事,自從老爺離世,我清醒過來后,便早就想過:他日若有連累,我自是有去處的。如今反正年紀大了,我便去庵堂,給簡兒求福。”

文箐急道:“要不得萬萬不成”

姨娘深深地看了女兒一眼,道:“既然是關于我的去留,自是由我來定。你既叫我姨娘,此事便聽我一回。你要是不同意,我便日日在家里吃齋念佛,又有何不同?又或,大不了,一根繩子的事。如此,便讓你們姐弟二人再無此掛念。”

文箐聽到她最后一段,曉得她真是狠心下來,是能做得出的。

這女人,可以自毀雙手,自殘來躲避老鴇的命令,甚至投河求死也不接客。如今為了兒女,還有什么做不出的?對于她來說,死,只要兒子與女兒過得好,能在族里落腳,便是半點不惜自己這條命的。

想想她這一生遭遇,真正是命運多桀,如此好的一個人,難道真要日后長伴青燈古佛?忍受生生與兒女分離之苦?

“離婚”二字,可是在古代哪里半點由女人?便是自己親骨肉,不能養護身邊不說,便是相探機會亦是難得。這個社會,那些破規矩,一不小心觸犯了,或者倒霉遇上了,便逼得人,活不下去了……

陳嫂嘆口氣,聽到后面姨娘要自盡,心想自己要是不表態,是不是就不會逼著姨娘走這條道?急忙阻道:“姨娘,萬萬使不得你要是想不開,少爺同小姐可如何是好?豈不是他們逼死親娘?這叫他們日后如何做人?”

周成也沒想到這女人亦是剛烈,難怪當時風傳這女人辣得狠,今天也算是見識了一回。這時亦點頭道:“姨娘能如此為兒女著想,自是貞烈。再說,咱們族里便有家廟。倒也不至于……”

文箐覺得他這話說得輕描淡寫,不發生在他身上,他自是不會有什么深情厚感,不會有那種生生打斷了腿,活活剝了筋骨的痛感。可是在姨娘內心里,承受的便是這種痛苦。也許,從她一落難始,痛苦便如影隨形。

姨娘聽到“家廟”一詞,欣喜地道:“只要族里許可,能寬容于我,便是多受些罰,能進家廟祈福,那便是我三生有幸,盼之所極到時返了蘇州后,還請三伯在各位族伯面前幫著求個情”

周成打著哈哈,有些事他可不敢打保票。不過看著文箐那緊張而痛苦的神情,他覺得答應一聲也無妨,只是說句話,成不成,又不是他的事。便道:“好說。”

文箐痛苦地帶了一分期盼對周成道:“三伯,難道族里真容不下我姨娘了?我們接了姨娘回去,只不說她就是了,反正姨娘連二門都不出的,外人哪里曉得她在我家。不成嗎?”

周成十分享受這種目光,不禁笑得越發慈祥道:“一切,還看到蘇州行事。也不是不可能……你三伯我,到時定替你們說話便是。”

文箐想著這人不靠亦,還是只能靠自己。只得寄望于張三一事,咬牙道:“我抓住張三,就不信有了人證,還不了姨娘清白身份討不成個公道?到時還請族里也還給姨娘一個公道。”

周成覺得她也算是執著,她小小年紀,能辦成甚么事?不過是夸個海口,埋怨幾句,舍不得姨娘罷了。便哄她,順著話意道:“要真抓住張三,說不得便也同箐兒所說。”

文箐見他目光發直地盯著自己,一時感覺不對。總覺得這個堂伯雖然樣貌上看起來不差,可總覺得他目光里有讓人自己難受的感覺。再說,他對于周成現在所說的,越發懷疑起來。適才他還同自己講,少時帶了自己的父親,一起玩耍過,讓自己還有幾分好感,以為真是周大人的小時年長一些的玩伴。可是剛才了對姨娘的那番話,讓她明白,此人也不能完全相信。

是不是道貌岸然?她說不準,但至少外表,容易讓人受蒙蔽,看不清內心。

之后,周成借口一路乏累,再不想多走動。陳嫂本來還想外男不好同在一個院子,可又想當下這人是得罪不起的,還是得好好巴結侍候好才是。再說家里還有自己,便在旁邊廂房里,收拾出來給他安排一間客房。奈何房子有限,只是那個下人,卻不好安排。給了他十來貫錢,讓他到隔兩街的客棧去住。

姨娘回了房,黯自發呆。

文箐跟在她旁邊,只揀了能聽得過去的理由道:“姨娘,我不想回去。我們在這里過得好好的。等抓住張三之后,有了人證,還了你清白,咱們再走。我曉得,你舍不得弟弟,舍不下我們……”

若說周夫人在世,文箐對姨娘確實沒有多深的感情,可是就是前些日子,等她徹底了解到姨娘所經歷之事,便也十分同情這個女人,這個異常讓人憐惜的漂亮女人……就是在周家,從周大人獲罪開始,她過的是什么心理煎熬的日子啊?知道自己就是罪由,卻沒法離開;離開了又無法生存,眼見著女兒同正室相親,兒子幼小,舍不得這點骨肉親情,還要受盡世人指點……到了最后,還是判離,同原來愛人無半點干系,同親生兒女不能相認,不能相處……

姨娘茫然地轉過頭,苦笑道:“我早就想過了,早就想過了……真的……”一邊說,一邊流淚。

文箐亦掉淚,她沒法同意這件事。如果自己說“那就這么辦吧。”那等于“賣母求榮”,拋棄親生娘,只為了能回歸蘇州繼承一份不知是大還是小的產業。她做不到。她認為自己同文簡的態度,就是姨娘身上最后的一根稻草。

不,嚴格來說,他們姐弟的存在,也許是姨娘生命的最后負重,有了這個包袱的存在,姨娘才會有繼續活下去希望與勇氣。

姨娘抹了淚,道:“箐兒,你不懂。你太小了。正如你成伯所言,我便是能上訴,能回周家,又能如何呢?蘇州到時人盡皆知,那些過去的事又再翻出來,我還有何面目見人?便是靜靜地在庵里念些經,替你們姐弟求些福,對于我來說,就是最好的了。你無需再堅持,你這樣,對老爺夫人不起……”

文箐心下為難。反而是姨娘繼續道:“上次夫人去世,我是真看開了。對于我來說,抄經書,是最能忘記身邊一切的好事情。不用聽什么閑話,也不用管其他事,只要專心抄,誠心求,便能積得緣,消得業障,于我來說,是福氣。”

文箐心痛,只趴在她身上哭。姨娘撫摸著她,道:“我,想來是進不了周家祖墳,也不能宿于老爺墳側了。他日,當姑子一過世,族里要是感我志堅,不計我前嫌,興許還有讓我骨灰壇留在家庵。若是不成,你悄悄地替我收了骨灰,然后把我埋在能看到周家祖墳的地方,能見到老爺與夫人便可……此生得了老爺的厚愛,又有夫人的憐惜,能給周家生下你與簡兒,我亦知足,再無他求……”

文箐放聲痛哭……

陳嫂在外面,聽得小姐哭得撕聲裂肺,直掉淚,亦掩面回房。她今日是否傷著了小姐同姨娘?可是,總得要有選擇。她還是選了夫人……()

上一章  |  明朝生活面面觀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明朝生活面面觀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