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明朝生活面面觀

正文188 李鄧首次和談失敗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1-09-11  作者:一文錢員外
明朝生活面面觀第一卷正文188李鄧首次和談失敗一文錢員外

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正文188李鄧首次和談失敗

李氏一進門,見著張氏的同時,亦瞧著了桌上她們沒得及藏好的包袱,鼓鼓當當的一大包,在屋里實在是太打眼了。鄧家人,這是又來打秋風了。分家在即,看來有必要好好核查一下各房的貴重物事了。雖說各房的物事終將歸各房,可那都是姓周的,不是姓鄧的。

她來之前一再提醒自己好好同四弟妹相商,只是一見這包袱,便已不爽了。偏偏面上卻是笑作一團,歡喜地道:“喲,親家弟妹今日是要歸家?怎的這么急呢,還沒到我那處坐坐呢。且在這多留幾日啦。”

張氏恬著臉,笑道:“只是昨日里賀客甚多,我瞧親家上上下下都甚忙,哪好意思再去添亂,故此,沒去給親家嬸子問個安,失禮了。”

昨日里人確實多,雖不完全是李氏在主事,可是幫著長房二嫂彭氏打點來客,張羅客人飲食,忙得腳根本沒沾家,直到三更才上床,沒躺兩個時辰,今晨又早起了宴客送客,也無暇顧及這些。便是家中廂房都住滿了客人呢,張氏自有鄧氏照顧。

張氏隨了鄧知弦來賀壽,打的甚么主意,那是不用說了——不過是多撈一份禮錢。只是,原以為她吃了早飯便走了,沒想到這午飯都吃過了,下午都過半,還沒走呢。于是問道:“親家弟妹就是客氣。都一家人,怎么說這么外道的話呢。你是體諒我,說來說去,還是我這個做主人的招待不周……”

這一個“主人”說得好似與鄧氏無關。鄧氏暗中生氣,三嫂在自己屋里,卻說話根本不把自己放眼里,于是也不想多搭理她,要給些冷臉子。

張氏說不過李氏,全被李氏帶著話題跑:“親家三嫂才是客氣。自然是周到得很。我這一來,倒是叨擾了親家,過意不去……”

鄧氏嫌棄張氏在三嫂面前這副奴才樣,竟半點兒不會說話,畢竟是自己娘家人,不能讓李氏看輕了,于是也憋不住了,徑直打斷,幫襯一兩句:“三嫂說哪里的話。家中尚有二老,只得她一個服侍的人。昨日里便要歸家,只我見著丹兒可愛,多留了一日罷了。”

張氏終于亦想到了這才是好借口,緩了一口氣,順著大姑的話,忙道“正是,正是。出來有一日多了,掛念家里二老,再是耽擱不得。”

李氏聽得這借口實是憋腳,心里發笑,鄧家夫婦不過是四十來歲的人,按說正是身強力壯之時,又不是龍鐘老態,何需張氏身前身后的照顧?瞧著張氏那巴結討好的樣兒,心里倒是舒暢得很,坐下來,只笑道:“倒是我粗心了,竟沒想到這一層。親家弟妹真孝順。我說弟妹,你現在身邊尚有人服侍,怎么就不舍得多請一個人服侍二老?如此,你也不用這么掛心娘家了。”說到最后一句話,音是拉得格外長,只眼睛卻是留在包袱上,力透布。

張氏從前自是聽大姑還有自家男人鄧知弦提及過,親家三嫂是個厲害的,說話不給人留情面。只是她過門不過三年,這是第一次來周家訪親,也算是開眼見識到了。這話聽在張氏耳里,除了后面一項,也有些意味過來。想想大姑身邊倒是有兩三人服侍,偏偏自己家原來還有一個服侍的,后來支不出多余的錢,給退了。李氏這么一說,她亦想到了大姑倒真是會享福,而自己卻辛辛苦苦地在孝順翁姑。

鄧氏曉得李氏是意有所指,不過她想,自己還不象二嫂沈氏那般直接將產業給娘家的,不過是自己的一些私房錢與一些小物什罷了。她認為這是拿自己的體己錢貼補娘家,是盡孝道,不以為恥。經李氏一挑釁,原本于周家這一面或可能有的一絲半點兒的甚么愧疚,一下子便沒了影。反嘴譏道:“三嫂,我這是生而不忘本。我是掛心娘家父母,憐他們既將年邁體弱,有心盡孝道卻不能。可是我亦未曾有拿田啊房子啊去幫襯娘家。我嫁到周家來,便自認是周家媳婦,不曾做出忘記身份的事。三嫂這話,可莫要亂說,否則落在外人耳里,還不定以為我做了甚么對不起周家的事來。”

李氏心里冷笑,聽出來鄧氏是心虛,故作聲勢。“我也只是說說,四弟妹可莫要惱,否則你這般,倒是沒影的事,也好象真是那么一回事了。”

鄧氏可不想在內弟妹跟前失了面子,便道:“正是因此為無影的事,就怕有人捕風,故而,才提醒三嫂,更不能這般說我。”

李氏本來想揭穿她的一些事,只是終究自己來是要與鄧氏商議的,些須小事還是須得放一放,先把要辦的正經事給提了。于是又開始示弱,反朝張氏吐起苦水來:“唉,親家弟妹,是不是在一旁,亦覺得我是個嘴笨的?不曉得說話,才時常得罪了人。你瞧,今兒個弟妹又惱上了。本來是好心,總被人誤會。如今想來,都賴這嘴。”

李氏確實是壞事就壞在一張嘴上,嘴總是動得太快,把一些有的沒有的心思全都敗露了,她自認為耿直,想不透為何自己沒少費力,卻不討人喜。經常是費力不討好不說,反落一身埋怨。次數多了,也不自省了,便認為是對方的錯,只在對方身上挑刺,試圖一再壓制住對方。

鄧氏也不好當著張氏的面,同她扯皮,便道:“我還能誤會三嫂哪里去?既然都說開了,無事便好。哦,這是我弟妹從家里帶來的桔子,三嫂也請嘗嘗。還沒來得及給三嫂送過去呢。”

李氏見自己示弱,鄧氏示好,也知機地不提那些讓雙方都不開心的事了。便從鄧氏手里的果盤中挑了一個大的桔子,掰了一大瓣,進到嘴里,一咬,竟然有一股子要敗的味道。

吐也不是,吞也不是。

偏張氏還在一旁道:“我家桔子個大,甚甜,周圍人家都眼紅得很。正是這般,才沒少被人摸走,能留下來的,我盡數給大姐這邊帶來了。”說完,兩眼便看向李氏,等著她應和自己所言。

鄧氏在一旁也感嘆道:“那桔樹,還是我出門前,栽的苗……”

李氏最終是吞了這口壞桔肉,只是其他的再不敢吃,不動聲色地往桌上放了。可是,心里原先見到桔子要說的好話,最終亦是同壞桔一起吞下肚里,勉強擠出來一句:“親家弟妹是有心了。”

又聊了幾句閑話,李氏可沒那么多時間耗在這里。她想同鄧氏說分家的事,可是也不能自己遣了張氏到一旁去。她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驚道:“唉喲,我終究是失禮了。弟妹,這還是親家弟妹與丹兒小侄女第一次來咱們家吧?”

張氏不好意思地點了一下頭。

李氏便懊惱地道:“既是第一次登門,按理來說,客人要歸家了,咱們周家也該備見面禮于客人啊。弟妹,你也不提醒我,昨日我忙得不著家,渾然不曉得親家弟妹來了。這下,倒是失禮失大了。”

按規矩來說,凡客人是第一次登門,回禮則需重一些,算是首次見面禮。李氏不知長房二嫂彭氏回了甚么禮,不過如今到了自家這邊,自己又親見了,作為當家人,倒是不得不再備兩份見面禮。

鄧氏想著她這借口,還用得自己特意上門去說么?其實在酒宴上,哪家哪房的親戚也來隨禮了,都一清二楚。不過,若是能讓李氏掏錢,可以幫襯娘家,她倒是樂意,也不爭辯這個話題,道:“是啊,我也忘了,這是我弟妹第一次上門呢。先時去見姨娘,姨娘只說要回些禮,我竟忘了這茬了。”

李氏也想到了,張氏必是見過姨娘了。便道:“那更是輕忽不得了。親家弟妹可別忙著走,且待我回屋再備了禮送過來。”

可是她說歸說,卻是不動身,只看著鄧氏。

鄧氏只琢磨著三嫂必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可是來自己屋里說得一兩刻鐘,卻又不見她提甚么要緊事。此時以為她想征求一下自己關于回禮的意見,便對張氏道:“唉,弟妹,你且去隔間看一眼,丹兒是不是該醒了。若是上路,還是早點兒喚醒的好,要不然過會一抱她,就鬧上了。”

張氏狐疑地看她們二人一眼,曉得這是要打發自己離開。只是她卻十分好奇,這妯娌之間此刻要聊甚么私密話題。起身,頭也不回地往隔間走了,卻是一待關門時,也不將門閉嚴了,只虛虛的掩著,漏極小的一條縫,不為人察覺地立在門后,耳朵貼在門上聽著外面的動靜。

饒得她耳朵再尖,也聽不太清楚。只因李氏與鄧氏二人壓低了嗓子說著悄悄話,隱約聽到了“分家”、“產業”、“箐兒”等一大串詞。過得一刻鐘,卻聽得鄧氏略提高了嗓門,有些不滿地道:“三嫂,主意是你出的,既然你想分家,要提你去提。”

李氏針鋒相對:“難道你沒巴望著分家?又是哪個,前些日子,盡埋怨我獨掌家務,某人插不得手。分了家,內宅之事你便自作主了。何苦眼下還一邊怨著我,一邊又強撐著?我不過是為你好,同你商量,圖咱倆輕省。你愛提不提。”

她帶了滿腔熱情來與鄧氏相商,結果鄧氏想置身事外,不與自己同進退,只想自己沖上前去,而她在后頭撿現成的吃,誰個傻啊?

“三嫂,誰提是其次,只是你也不能這么算計我你算計著文箐姐弟,如今倒是打起我們屋里的算盤來,我可沒那么笨。”鄧氏也沒管住自己的嘴,挖苦道。

李氏冷哼了一聲,提高了音量:“我怎么算計了文箐,算計你了?你把話說清楚了”

鄧氏把臉扭到一旁,氣憤地道:“是誰方才在我耳旁說文箐姐弟只吃閑飯,嫌她多事的?說甚么現在分了,那些產業還是三哥幫著打理,我們無需費心的?你這話說出來,便是個癡人也能聽分明了,說是我們名下的,我們卻作不得主。若是如此,那何必分家呢。分完家,卻不讓我們管自己的事,這叫分家?”

鄧氏不滿的一點便是在這。她滿心打算分了家,自己便可以作主,只是李氏所言,分了家,自己還是依然看著那份家業卻摸不到手。雖說周騰繼續要打理周家產業,自家便可以每年分息,而不是只拿現在的月例。那誰曉得到底是賺了多少?真要如此,何必分家?

李氏被她掀了面子,也不管不顧了,更為直接地道:“你三哥幫著打理,受累不說,你反倒是認為我們別有居心了。真正是不識好歹我只問你,四弟可會管田地?可曉得鋪子也不是每年都有賺的?這些年你們這里花出的錢有多少?哪一樣不是你三哥掙來的血汗錢。你花著我們掙來的錢,卻在這里指責我們,你到底還有沒有良心?”

鄧氏不認為這是理由,二嫂都能管鋪子田地的,想來也不是個難事,周同讀得那么多書,還不會管這個?不過是先前一心撲在舉業上罷了,加之三哥周騰不放手,不讓自家男人去插手這些事,偏周同也聽話,真個放手半點不管這些產業的。只是一分家,周同若真是不會,自己也識字的,難道會管不來了?這幾年,二嫂不在家,三哥左右折騰鋪子,只說今年虧了明年損了,竟是沒有甚么錢來,只是誰信?若是真的,反倒說明三哥亦是無能,那分了家的產業還要讓他打理,一旦虧了,那可是自己的了。焉能放心?

“現下不會,還不會學嗎?難道哪個是天生下來就會的?三哥就能保證年年都賺錢?若真是這般,何苦前年還說賠大發了?”一旦吵開了,牽連到的人是越來越多,甚么事都抖落了出來。

“哦哦,我這是聽明白了。原來你是想自己打理。那好,分了家,你三哥也不管了,看你們能打理成甚么樣?只怕最后那些田地都改姓了”李氏想著,自己之所以想分家,還不是因為周同與鄧氏夫婦都是花錢的主,一個是花在玩物上,一個是花在娘家弟弟身上。偏自家男人累死累活的打理家業,沒人說一聲感激,落不得好,何苦還背這些累贅?看他們敗光了家業,還能如何?只是敗光了家業,勢必會改為到自家門前打秋風了,既是兄弟,不給還不成……

鄧氏沒想到李氏竟再次誣自己為娘家謀了周家產業,也是氣憤異常:“三嫂,你說話莫要含槍帶箭的,亂潑污水到我頭上怎么田地在你名下,便是周家,到得我們名下,就改姓了?你既把我想得如此不堪,何必來同我說這些事?說來說去,你倒是好,讓我作出頭椽子,偏又暗里說盡壞話。你想分家,自去分好了莫牽扯上我”

李氏氣恨恨地道:“那好,你說的誰著急分家,誰個去提到時不分家了,可別再讓我聽到半句有的沒的小心閃了舌頭”

李氏鐵青著臉,一拉門,提了裙子露出了鞋,邁過門檻之際,卻一腳踏在一個男人的鞋上。大驚抬眼一瞧——

卻是鄧氏之弟,鄧知弦

丁氏正站在其背后側呢。也是滿臉驚詫之狀:三奶奶怎么來了?還是這個時候出現?

李氏突然見得一個外男,而自己正是氣恨恨的,卻是踩到人腳上了。她心一慌,忙抬了腳,不知往哪里落了,于是一下子重心不穩,差點兒絆倒在地上,幸而手一伸,扶著了門框。

鄧知弦方才也想進門,沒料到里面沖出來的是親家三嫂,很是意外,丁氏明明說房里只有大姐與自家娘子。當下,第一反應便是往后退了兩步,把個丁氏也帶著往后側連閃幾步。可他見李氏身子歪著閃了幾閃,好似要栽倒下去,生怕她摔傷了,又好心地伸手要去扶。終究在略伸手的那一瞬間,想到男女有別,又縮了回來。只是他這番舉動,落在李氏眼里,卻是認為此人十分不堪。

待李氏站穩了腳,他滿臉堆著笑,朝李氏行禮,道了聲:“親家三嫂,在下,失禮了。”

李氏把腳落下來,收了慌張,卻是惱了:這個男人怎么這么厚顏,半點兒不見愧色的,還能講出這些話來?這可是內院呢,小姑周瓏云英未嫁,鄧家再是親家,只他終究是一個外姓男人,怎么進來了?

這事其實不怪鄧知弦,鄧氏在發火,也忘了這茬,急火火地讓丁氏去外院找人。丁氏只想著四奶奶的事要緊,再說有自己陪著親家舅爺來見四奶奶,也沒甚么閑話可講。

可偏偏李氏方才在鄧氏面前沒吃著好果子,誰曉得一出門,這腳卻是與對方親密接觸了,那感覺可不只是吞了一只蒼蠅。她自是聞得鄧知弦的名聲,一年不如一年,十分嫌惡,瞧他擺著諂笑,看一眼都覺得厭惡叢生,于是冷著臉,略略回了個禮,卻沒搭話。

若是事情只如此,倒也罷了,偏鄧氏在屋里,全然不曉得門外有弟弟在,只見著三嫂的背影歪了又歪,以為她氣急敗壞,走路都摔跟頭,于是假意問候道:“三嫂,路可是要一步一步走啊,莫急莫慌啊。”

李氏聽得這般,面上紅一陣,白一陣地,回過頭去,沖屋里鄧氏咬牙道:“你,還懂不懂規矩?真丟人”

上一章  |  明朝生活面面觀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明朝生活面面觀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