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明朝生活面面觀

正文243 試探(量大,2章)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1-11-27  作者:一文錢員外
正文243試探(量大,2章)

明朝生活面面觀正文243試探(量大,2章)

()本章為兩章合并,前一章為“試探”。

文箐聽文簡道:“姐,黑子哥哭了……”說此話時,他小臉上也流露出十分傷心難過的表情。

文箐不解,問弟弟道:“哦,是么?為甚么呢?”在她看來,孫豪這人大大咧咧,世上能有事讓他痛哭,而且是在別人家做客的時候哭泣,實在難以想象。

文簡點了點頭,道:“黑子哥不說。”他送了信后,陪了會兒黑子哥,可半天不見他說話,便怏怏地出門,結果就聽到孫豪哭了。姐姐說,別人哭的時候莫勸,越勸會越傷心,于是他就回來,想問姐姐為何黑子哥哥如此。

文箐不是孫豪肚里蛔蟲,她哪里能與弟弟說清為何孫豪會痛哭。在她看來,自己與孫豪是患難之交,落難之時你幫我助,這種感情相當純粹,所以自己也十分珍惜,對他除了身份以及與姨娘一起殺了周成這兩件事有所隱瞞以外,其他的自是半點無遮掩地將自己的性情與為人都展現在孫豪面前。換句話來說,如果論及友情,這是文箐穿越過來后,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真情實意的朋友,她在孫豪面前為人處事沒有半點作戲,哪怕是曾經對阿素,都還不敢在她面前如實地作為。所以,孫豪這個人,對于她來說,亦是一份特殊的存在。

她想著自己寫那封信,或許在旁人看來,有點太過了,管得太寬,說得太直太真,可是,她亦是真心希望孫豪未來能有個好歸宿。身在孫家,那個張橫世家里,她不希望孫豪再次墮落下去,淪為紈绔子弟。

文簡因為難過,意興闌珊,下了學,奉姐姐之命,陪在沈顓屋里,卻是打不起精神來。

姜氏憐他小小年紀,識了愁滋味,于是拿話逗他開心。文簡雖知大舅姆是個好人,姐姐說大舅姆是關心自己的,可是有些話也不能盡說,他現下因說錯話挨過訓,一時也拿不準心里的什么話才能與舅姆說,于是沒精打采地說幾句,便陪在大表哥床邊,落寞的想自己的小心事。

而沈顓這人并不會逗小孩,對著文簡這愁容,無從討好,偏表情上又是極希望能得到文簡的認可。他以為文簡是因為自己受傷了,在自責,便對文簡道:“我頭不痛了。”

文簡聽了,眼前一亮,沒了愧色,道:“那太好了。要不然,姐姐一定要訓我的。都是我……”他雖認錯,可不明白自己錯在哪里了,要不是大表哥費勁拉自己,興許也不會摔傷,可大表哥摔傷了,大家都說是自己的緣故。事實上,大表哥現在的傷就算好了,這份解脫感,仍沖淡不了因黑子哥一走不回的離別感。

相對于孫豪來說,或許孫豪是個大開大豁的一人,是開門見山的一副畫,而沈顓,則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十分注重小節與情操的一個人。他不求人如何,卻是對己甚嚴,行為必端規端矩,反復省視自身。

文簡那日在茶樓對孫豪說:“太好了!你要娶我姐姐嗎?”這話終歸是因沈撰氣不過,說與沈顓聽了。沈顓雖不多言,卻很敏感。文箐只有文簡這一個弟弟,文簡如此喜歡孫豪,那么……

有些事,他年小,想得不多,可有些事,明擺著在那,不用深思也會明白些。

姜氏就更明白了,對于這個小外甥一時不察語出無狀,周家人說這是他年小無知,可姜氏多多少少還是覺得受了傷,在她看來,這是文簡說漏了嘴。孫豪來探望兒子,她在一旁認真打量,尤其是文箐也過來后,窺其蛛絲螞跡。文箐與孫豪之間說的話不多,可是孫豪在與文箐說話時,卻是半點兒無拘束,而文箐對著孫豪笑時,眼睛能直視過去,格外的明亮。而文箐對著自家兒子沈顓時,說話時卻沒有在孫豪面前那份自在。當然,這一切可以歸究于因文箐與沈顓有婚約,故而便有了羞澀與拘謹,也勉強說得過去。可是,對于孫豪與文箐這幾個月的同路而行,姜氏終究是再難放開懷了。

文箐此時還蒙在鼓里,她認為自己已經盡力按古代禮教在行事了,尤其是孫豪來探望沈顓,她本意不想如此,故而更是在姜氏面前不要流露出對孫豪的那份親近。孫豪一走,她松了口氣,自己也不知道為何這樣別扭,不過是朋友之間來往罷了,偏偏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環境中,便有如作賊一般。

“箐兒,如今你不作男兒裝扮,同孫家少爺相處,可是有些為難?”姜氏如是問。

文箐帶著一點平淡至極的笑,道:“是有些為難。不過我與他之間,本就是萍水相逢,雖歷了些患難,一場朋友,興許少不得場面上的往來,但是,如今既歸了家,自是省得男女多有不便,不會再如先時一般相處的。”

姜氏見她有自知之明,倒是不好指責她了,反笑道:“大舅姆說這些,自不是疑你。他于你姐弟有恩情,咱們焉能做那忘恩負義之人。該往來,自是需得往來。如今你表哥在這養傷,你又曉得些醫理,舅姆便將他拜托于你了。”

她說得直白,出乎文箐意料,忙答:“照顧大表哥,本來就是箐兒該做的。舅姆無需這般客氣。何況,還是因為文簡淘氣不聽話,連累了大表哥如此,外甥女本是惶恐。”

姜氏得知兒子傷得不輕,也沒追究文簡的責任,半點兒沒說文箐姐弟如何,雖疼兒子,可大面上卻作不在意。這姐弟二人,在長輩眼里,本來就十分可憐了,就算行錯事,說錯話,亦是打不得,罵不得。姜氏更是深諳其理。當日她囑咐了兒子好些話,便返家去了。

文筜卻是十分殷勤地跑沈顓屋里,見沈顓在打譜,于是便鬧著要學,沈顓耐性很好,不管是前一句才告訴她落子不當,接下來她馬上又犯,也仍是好言好語地再次提醒,這讓文筜覺得這個顓表哥非常好。回屋,她十分羨慕地同姆媽李氏道:“唉,四姐命真好。顓表哥多好啊,文簡還想讓孫豪來做姐夫……”

李氏罵她說話不知羞,更不許她胡言亂語,生怕家中再傳出丑聞來。可文筜這話也落在她心里,訓斥道:“你也是女兒家,成日里去他屋里作甚?你再去,仔細我打斷你的腿!”

有些事,不得不防。她此言一出,便讓雨涵跟緊了小姐,莫再讓她單獨去見沈顓。心中只盼這沈顓快點復原,好打發了去。

文簡那一言,文筵也知,他現在情愫已開,也漸懂人事,將孫豪待文箐的情意瞧在眼里,雖說那之前孫豪或許是把文箐真當慶弟,當兄弟朋友論,可這種友情也太深了,著實難安。于是幾經思索,便將文簡那句話說與了雷氏聽。

雷氏一聽,立時心里一驚。鄧氏說文箐的一些風言風語,她有所耳聞,不過她認為那是鄧氏因徐姨娘而遷怒于這對姐弟,此時聽兒子這話,方才曉得是“無風不起浪”。對于親事,因為徐家鬧出的那點子骯臟齪齡之事,給她惡心到現在但凡諸如此類事體,一概便十分反感。眼見要上京了,對于這個侄女照顧不到了,便親自到文箐屋里,提及孫豪,試探文箐。

文箐雖不明其故,可但凡涉以前歸家的事,都以淡淡的語氣簡略答之。她心中有隱密,連自己早就不是本尊了,而且還殺過周成,害章三淹死,那些以前從來想都不敢想的事發生了,連她自個都覺是惡夢,偏生說不得。許多事終究是要設防,睡臥尚不寧,焉能在清醒時,將所有的事全交付于人?

雷氏察看不出別的隱情來,又想終歸文箐還小著呢,哪會想到那些事,思來想去,認為文箐與孫豪之間要有什么情愫,應該是庸人自擾。于是,暗里安慰自己:多心了。對于鄧氏在背后說的一些話,她也動氣,卻不能與文箐當面說出來。只恨鄧氏可惱。最終,仍免不得提醒,道了句:“你同孫家少爺交好,這本是好事一樁,或你真是男子的話。只是,如今既歸了家,你又是女兒身,同沈家有婚約,終究與孫家親厚不得。”

文箐點點頭,道:“多謝大伯母提醒,箐兒謹遵本分,對孫家自是無他想。”

魯氏該囑咐的都囑咐了,該提醒的也提醒了,自認做了一個伯母力所能及之事。她嘆口氣,道:“你是不曉得,孫家前兒個再來,也曉得你小姑姑的名聲差點兒被孫豪給毀了,于是……”她看一眼文箐,沒往下說。

文箐聽到這里,訝道:“大伯母,您是說,孫家要娶小姑姑?是孫豪?”緊接著,她想到孫豪這人要真是做為一個男人來說,或許也不錯。一路上,孫豪要她娶自己堂妹,自己說不能三妻四妾,對配偶就該專一才是。孫豪那時道:“若是我來日娶得女子有慶弟這一半本事,我也會死心踏地,再不娶勞什子小妾。”當時她心中暗笑,黑子失憶,又面臨苦難,自己是趁人之危,就盡情地在改造他這張白紙。渾不知,患難之中確實容易動真性情,而孫豪當時十足感激文箐,說此話時想的卻是文簡口中的姐姐,那個敢說敢做敢當未曾昧面的一個影子。

“這是好事啊。”她感嘆道。

雷氏一撇嘴,不滿地道:“甚么好事?你以為孫家提的什么好事,他們家想讓你小姑姑去作妾呢!害得你伯祖父動氣。”她認為孫家是給三分顏色,就開了染房。如今孫家起復了,雖是感激周家,可又擺出一副盛氣凌人之態來了,著實讓人難受。

文箐張大了嘴,這主意肯定不是孫豪出的,那便是其父孫振之言了。“他家既瞧不上咱們,作甚還這般埋汰人?!”文箐氣憤地說。

雷氏在侄女面前方才露出了些怒意,此時收斂了,道:“他家倒是好借口,說甚么因為孫豪早與旁人結了親,悔不得。若不然,自是要娶你小姑為正室。既是悔不得,還說這些有的無的,豈不是傷人?你瞧,武人便是莽夫,行事說話是半點兒不顧忌妥不妥的。你與孫豪便是再論朋友,也需得想想孫家是個什么樣的人家才是。”

這話有些重了。但是實話。文箐也明白,很多時候,一個人本來是極好的,偏有一個令人十分厭惡的家庭,讓他人在感情上舍不得,又不得不拋棄。

孫家這個提議,周敘沒有當面發火,卻是冷淡仍以家中守制為由,拒了。孫振提完后,也曉得自己言出不適,事后帶了兒子,趕緊地回了鳳陽。

友情付了出去,他也珍惜,偏偏是其中夾雜一些誰也不希望發生的事,然后,這段友情,不得不埋下去。她聯想到雷氏的提醒,暗嘆孫豪是個麻煩,而且是自己這一世中最大的一個麻煩,想甩,甩不掉。

雷氏臨走時交待:“這事我也只說與你聽。你嬸子們都不曉得,你小姑那邊,更是未曾提及,你可萬勿要與她言說。”

文箐點頭答允。周瓏這些日子十分低沉,聽小月道,飯食有時都不曾下咽,一反前兩月出風頭的意氣風發狀,讓文箐也跟著提心吊膽兒。

方氏卻著急那宅子快點修完,面對鄧氏有時的挑釁,躲也不是辦法,遠離這些人,到得鄉下去避一避,或許是好事。

文箐安慰道:“莫急。只待伯祖母一上京,咱們那宅子該怎么修,便立時修。再說,現下雖未動工,可周大管家已按尺寸請了木匠,正忙著雕刻門窗呢。”

蓋房子不是三兩天功夫就能辦到的,周德全想著這是小少爺的宅子,便非要將門窗雕花鏤空,要依文箐在常德莊子來說,就是平板門,幾個簡單窗欞子花樣裝飾一下就湊合了,周德全大提反對意見。面對他的熱情,文箐只能替弟弟心領了。

這一切,自是瞞著周家其他人進行的。魏氏反對眼前起屋,周敘也不支持,他認為文箐姐弟一旦真分宅而居,這個家便是散了。而李氏那邊知文箐要建屋,僅是五千貫鈔那是遠遠不足的,可是一旦同意她動工,那欠下來的工錢料錢終歸自己得掏錢出來,她心里可不樂意,便也積極地反對,勸文箐眼下不要動工。

而蓋房子一事,也只有姜氏十分支持。如此一來,文箐姐弟離自家更近了,而且來往也十分方便了。可她一時也拿不出銀錢來,沈家外面還有若干欠債呢。

2、學作畫學相處

周敘與魏氏帶了大兒子小兒子他們,于四月十八日,同周趙氏他們一起,返京了。文筵仍如當初所言,留在了蘇州,以應考試。

可以說,魏氏一走,李氏鄧氏她們二人皆感到頭上大山移除,大舒一口氣。

嘉禾有了雷氏先前之語,果然魏氏病好便嫌其貌,沒帶到北京去,文箐姐弟也終于有專人服侍了。她也大大地松了一口氣,悉心照顧起沈顓來,又因姜氏與雷氏之語,不得不慎重地考慮未來婚姻之事,故而對著沈顓,總是用某種考究的眼光看待。

文箐因為文簡那句話,被長輩們訓斥,被姜氏試探,心里窩火,軋神仙出事那日說了文簡幾句,此時想起來,還是得與文簡說說,口風一定要守緊了,以前路上的事莫再多與其他人說。

文簡很疑惑,他對于姐姐為何要嫁大表哥不解,明明姐姐與黑子哥更玩得來,他也更喜歡孩子哥在自己身邊。他問道:“姐姐,你為何要嫁表哥呢?”

文箐無語,婚姻之事是周夫人早先定下來的,但凡她能作主,誰想小時候背個娃娃親?至少她不想。“母親定下來的,姐姐違不得母命。那姐姐問你,你又為何不喜表哥呢?”

文簡為難地道:“表哥不好玩。”究其原因,為何不好玩,除了是因為沈顓不太會逗小孩以外,更是因為當初文簡想與沈顓打交道,拿了個文箐給做的華容道玩具與沈顓玩,結果沈顓反應快,僅是一見之下,立時便完成了。

驚得文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覺得表哥太厲害了,自己要想許久的事,卻難不倒他。想當初,自己可是逗了黑子哥許久,才告訴他秘訣的,這讓他有非常大的成就感。

文箐聽完,要替沈顓哭笑不得,高智商的人嚇壞了文簡,所以文簡認為這樣的表哥不可親,不好玩。

沈顓言拙,這種人,其實是內秀得很,也敏感得很,可是有時真是一根筋,想事不會轉彎兒,每做一事,則非常專注與投入。而文簡那日的一句問話,給沈顓帶來了很深的影響,當時誰也沒察覺,連他本人也沒有察覺到,他只是為自己在表妹面前總是放不開而煩惱,不能做到孫豪那般任性而為。文簡喜歡這樣的人做姐夫,可他這十來年養成的恬淡的性子,凡事以家人為重,半點兒灑脫不起來。

孫豪說文箐喜歡下棋,其實也是誤會。文箐略會下圍棋,卻也只是花把式,就如下象棋一般,僅懂得“馬走日象飛田”等一些概念,在孫豪那個“白丁”面前自是顯得高深。可要在沈顓面前顯擺,那純粹是現丑。不同的人,境界不一般,評價也自是不同。沈顓發現文箐的圍棋下得還不如堂弟沈周呢,怎么會讓孫豪那般贊譽?是孫豪言過其實,還是文箐故意為之?他很苦惱。

一旦在意一個人時,便時時關注其人一言一行,明明是簡單的一事,卻偏偏要去鉆研其有何深刻內涵,于是作繭自縛。可以說,本沒開竅的沈顓,從那時起,開始自尋煩惱了,偏偏他是個只在心里想事,面上卻半點兒不曾流露出來的,否則文箐定會與他解釋這些原委。

文箐陪著沈顓下棋,下得難過,因為老輸。沈顓這人不會“放水”,常常沒一盞茶的功夫,就讓文箐一敗涂地。任一個人心緒再好,在每次都被殺得片甲不留的情況下,以極其慘淡的敗局告終之后,也難以堅持屢敗還屢戰,否則只能說是受虐狂。而文箐此時對沈顓,不是狂熱的戀愛,她也做不到如此,下得便有些興味索然,同文筜那種對沈顓五體投地的佩服感完全相反。沈顓也下得沒有成就感,可他樂意與圍棋打交道,并且信以為真,以為文箐十分鐘受圍棋。可憐的是,文箐根本不知道孫豪那日對沈顓說的那句話,否則一定會想法子澄清。

如此,兩人相處似乎很別扭,可是沈顓不會開口說心事,卻十分希望能讓文箐留下來陪自己。

最后還是文簡纏著沈周學畫畫,這才解了二人的困局。文簡現下正在練字,很是苦惱,因為一個字,先生要求寫上千八百遍,而沈家兄弟寫得十分漂亮的一的字,這令文簡十分羨慕,有心求問。問著問著,便說到了沈家的長處,作畫方面來了。

沈周道:“學畫,得先觀物。”他能對著一盆蘭花或者一株樹,坐在那一動不動,觀看半天,下筆運力,一氣呵成。而文簡傻呆呆地跟著坐在那兒發呆,畢竟他孩子心性,雖經了些事比同齡來來得沉穩些,終究是活潑的天性難抑,哪里坐得住,沒一刻鐘,就鬧騰。

沈顓也會畫畫,文箐陪他下棋時,發現他一下棋,就沉醉其中,簡直可以說不省世事。她陪得辛苦,因為她一天可不是只有下棋這一事,她還得有時間讀書,另外也想學學繡花呢,有操不盡的心,每日只覺時間不夠的,實在是拿這種消遣不好作主業。尋思著,又不想傷了他,便道不如自己且與他學作畫。

沈顓好不容易從棋盤世界中走出來,表妹能求教于自己,他十分高興,雖有心施教,卻又道自己畫得不好,欲推卻。

文箐故意激他道:“咱們又不是作書立傳,為后世留傳千古,僅是陶冶一下性情,且打發時光。”

文筜學棋學得迷糊,老是擺錯位置,還屢教屢犯,她十分不會布局,文箐好歹是下一步想后面的五步八步如何,她卻只下當前那一步。她沒心機,連文箐都輕而易舉地看透她的動機,敗得比文箐更慘,輸得也沒精神再學了。此時聽說要換一樣玩,便十分積極地道:“是啊,是啊,現在園中的美人蕉都開得格外好,還有月季都開始爬架,開得好些……”她一張嘴,便如泄洪一般,停不住了,把園中各花名一一數了出來。這份熱情與期盼,是個人都聽出來了。

農歷四月底的天氣,正是春天光景,陽光非常好,風兒輕拂,知了兒還未唱曲,園中寂靜安然,很是適合悠閑度日。

沈顓羞答答應允,隨了他們到園中閣樓,去畫此時已枝繁葉茂的花草,而文箐卻故意為難他,指名要畫墻邊那株已結青果的梨。

沈顓雖想教文箐作畫,偏不知文箐到底會些什么,不知從何教起。

文箐終歸是多與人打過些交道,便道:“我只知作畫要取其意境,畫不得落滿全紙,需得留白才是。你且同我說說,這作畫又還有哪些關竅,易于把握的?”

她說得十分干脆,沈顓還有些難為情,沈周卻早就在一旁文簡說起來。文箐瞧向沈周,沈顓見得,便道:“三,三弟比我會畫。”

沈周揭他的老底道:“大哥是深藏不露,十分會畫蘭花。我是半桶水隨淌。”

沈顓臉紅。他還真只會畫蘭花,其他鳥啊,魚啊,偏偏遠不如小自己好幾歲的沈周,另外他在繪畫方面也不如沈周所下的功夫多,因為他的精力被蘭花與圍棋差不多全耗光了。

文箐認為這是個別扭的孩子,扭捏得很啊。于是再次主動提問,道:“大表哥,不如同我講一下如何畫樹?”

沈顓瞧向文箐,見她面上十分懇切,想了一想,教文箐要旨:“見只木便如見叢林。欲畫叢林生機,只需一角隱現枯枝。又有關竅之處,在于枝之曲干遵勁。一枝一節,伏于低,仰于天,莫不曲折而生……”他一邊說,一邊提筆施為,十分認真,如此一來,終于一改往日結巴的樣子,說得十分流暢。

文箐見他說得煞有其事,但見其運筆,果然:運筆略一彎一曲,枝態橫生。畫的是園中春色關不住,在梨樹之下,墻頭又有一架月季隱露花枝。端的是與景相合。

一幅畫,在他手下,輕松自如而現,好似信手捏來。文箐也暗贊一聲:了得!雖心中十分信服,可對沈顓方才的總結言論,卻故意頑皮地加以反詰:“世間之樹,本來性直者不知凡幾,怎能落到畫紙上,卻再無勁挺之態?”

這是她與孫豪之間交流互動時的經常斗嘴的狀態,此時不經意里又這般復發。卻不知沈顓更希望聽到的是鼓勵,是夸贊。

沈顓略有些失望,他以為自己做得很好了。“這,這個……”

文箐眨眨眼,等著他下文。“表哥,可如何?”

文笈也左右擺著腦袋端詳,道:“為何顓表哥所畫,愣是比我們畫的好看得多呢?”他是按照沈顓畫下來的樣子,再臨摹,卻依然是畫葫蘆不成瓢,十分懊惱。

文筜很仔細地瞧沈顓的畫,她認為四姐這是故意為難對方,便忍不住插嘴道:“四姐姐,咱們都在學,便只有你自個兒不動筆。你也只動得嘴皮子,要不,你也動手試試?”

文箐沒想到這個潑辣貨越來越給自己添亂了,她本來就是紙上談兵的多,此時偏被文筜給揭露了出來,道:“唉,我這是有自知之明啊。怕畫得太難看,給表哥這老師丟臉了啊。”

她雖會畫幾筆,可那也是幼時學的油畫,后來專業所學,也作圖,也畫過幾筆,可是她在周家與沈家人眼里,是未動過筆作畫的,此時便怕一不經意里,在善畫的沈家人眼里露了破綻,作假可不是輕易能過關的。保守起見,不動為妙。故而寧愿被文筜笑話,也不輕易動手。

沈顓再度臉紅,無措地放下畫筆,看著表妹,見她促狡地笑,才知是被捉弄了。心里卻有些甜甜的滋味。

沈周卻毫不留情地再次揭底,此時卻是指文箐,道:“表姐不動手,學得再多,也只能賞畫,卻是作不得畫兒。”他正值總角之齡,直言直語,自是無所顧忌。

文箐被這么一說,汗顏。“表弟,你是真知灼見啊,火眼金睛,瞧出表姐我是個假把式了。我且先同大表哥學些作畫要領,慢慢琢磨。”

沈顓說話文縐縐的,文箐受其影響,與他要交道時,說話也帶了這種腔調,一時同旁人說話的語感不一樣來。沈顓敏感地覺察到這點,發覺她與文筜還有堂弟說話時同自己不一般,心中有所動。又怕文箐是真個怕出丑,忙替她解圍,接著方才的問題道:“畫樹畫其精魄,著其表見其髓。如表妹所言,若是欲畫挺拔之姿,亦是莖干之直起筆,只待畫至枝葉處,必有彎折,方才可取。”

他作為一個古人,說不得美感,藝術感這類詞,可是他能邊說邊直接落筆演示,十分恰當地給文箐詮釋了作畫之精要。

沈周在一旁,不甘人后地教文簡道:“畫樹最易的莫過于畫柳。彎彎幾筆,你再點兩上幾個小黑點,就成了。”

文簡不信,可仍是依言而作。

文箐一旁瞧得,發笑,道:“真是這么簡單。”觀弟弟認真的畫下結果,其實是不細看,真不知道那是什么,只因為現下說柳,仔細一瞧,才發現真個是疏柳垂枝,葉兒待發未發,又似春寒料峭之時,略有些蕭瑟之感。

沈周大笑,道:“簡弟,這不成了么!”一邊說,一邊替他在枝頭上加上兩只翠鳥,立時畫面便煥然生機。

文簡有得自得,又有些遺憾地道:“還是三表哥畫得好。”

這話說得,要知沈周日后可是大畫家啊。文箐心里暗笑。

遠處,文籌與文筠兩姐弟在觀望這邊閣樓。春日,閣樓窗四處開著,樓里的歡笑在園中傳開來。文筠有些不想過去,而文籌卻被這邊的熱鬧所吸引,徑直史跑了過來,文筠猶豫了一下,慢吞吞地跟在后面。

此時文籌一過來,便瞧到眾人關注文簡的那副畫,也湊過來瞧,道:“哎呀,這不就是詩里說的‘一只黃鸝鳴翠柳’嘛。”

文簡哈哈大笑道:“你說錯了,明明是兩只。而且不是黃鸝,表哥畫的是翠鳥。”

文籌鬧了個大紅臉,文筠進屋時,好似文簡笑話自己一般,便心生不悅,對文籌小聲道:“讓你莫來,你偏來,如今好了,又給人添笑話了。”

文箐知弟弟無意中又說錯話了,在旁忙道:“文籌,文簡是高興來著。本來這畫又沒著色,瞧著黃鸝與翠鳥一般無二。”

沈周歪頭看自己畫的,明明是翠鳥的長尾巴毛,怎么能看成黃鸝呢。不過他終究是大器些,忍著表姐這般指鹿為馬,沒說出反對意見來。

文簡也趕緊認錯,文笈瞧一眼來湊熱鬧的文籌,道:“本來就是他錯了,你認什么錯。”

這一句話,讓氣氛又變涼。最后還在是文籌厚道,沒多計較,而此時倒是瞧出沈顓會作人來了,他拉了文籌到桌邊,道:“文籌也要學嗎?我來教你畫蘭花。”一下子,讓人注意力不再在鳥上了。

文筜隨在文箐身邊,卻是努力地畫梅花,因為梅枝勝在取其曲折,此時聽沈周之言,也試著這么彎著來幾筆,似得其意,可是仔細一瞧,怎么也不如意。于是,放下筆來,認真地看向沈家兄弟,又瞧了文簡的畫,覺得連文簡都能畫出來,好似也容易之至。“其實,這作畫同繡花差不多,原來畫畫也不是難事……”

文箐憋不住笑,真不是難事的話,豈不是世上皆是作畫之人?

文筜被笑,惱怒,卻沒發作,替自己的方才那句話作解釋道:“比起徐家的琴來,好學得多了。彈琴手指還容易受傷。”曾經一度她也羨慕徐家兩姐妹彈得一手好琴,央著徐妍教自己,結果被徐嬌一句“朽木不可雕”打擊得信心再無。

文箐忙哄道:“是啊,是啊,作畫比彈琴容易。五妹還是隨我們一道學作畫好了。”

文簡瞧了瞧五姐姐畫的,又瞧了瞧自己畫的,很自得,因為沈周小聲在他耳邊道:“簡弟,你畫的好。”

文筠很羨慕地瞧著這一切。可是她耳邊老想著姆媽鄧氏所說的:“文箐便是端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她年小,尚不太明白此話何意,但是四姐確實是一個到哪里,都能讓眾人將目光投注到她身上的一個人。

文簡很滿足,漸漸與沈家兄弟相處融洽,與沈顓也有了十分密集的交道往來。只是,這樣沒幾日,沈顓的傷口結疤了,他得返沈家了。

文簡失落,送了沈家兄弟后,悶悶地同姐姐道:“咱們甚么時候搬家呢?到了那宅子,便好同表哥一道玩了。”

文箐也想離開此地,可不是為了與沈家串門,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問他:“可去了那宅子,你上學待如何?舍得大哥了?”

文簡這才想到那就要離這邊堂兄弟疏遠了,左右為難,道:“不去那宅子,能讓表哥他們一道過來讀書嗎?這邊房子明明空著很多啊……”

他小小的年紀,只求能與自己喜歡的人常聚在一起,可這幾年,卻東奔西走,不時遇到一些人與事,相處方才熟悉和樂,卻又沒多久便再次面臨著分離,事不遂人意,故而十分渴求團聚。

他繼續道:“要是華庭表哥,還有楫兒表弟也一道來便好了。我要畫表弟咬手指的樣子……”

他想三舅姆一家了。文箐明白。

沈家如今并不見平靜。在文箐所不知外事的情況下,蘇州來了位欽差中使,不為別的,主要為了皇宮所需,來江南采備了。

此行,在誰也意料不到的情況下,因某些人引導,結果卻與周家,沈家則是關系非凡。周瓏的婚事,因為一些事,再次被提及。

由此,引來了一些是非,得得失失,人情冷暖,各有滋味。

嗯,今天加更。上傳有些晚了,但量很足,有小一萬字。

其中,關于畫作技巧,取自前人筆記《畫禪室筆記》。很有意思的古人筆記,現在越看古代隨筆,越沉迷其中。有些事,借小說中話語展現出來,與大家分享。

上一章  |  明朝生活面面觀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明朝生活面面觀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