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空戰極限

第666章 又是波蘭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1-11-29  作者:翱翼天鵬
上傳:

(開啟屏幕滾動,鼠標上下控制速度)

作者:曾大江大小:218K類型:文學時間:201013115:03:01

曾大江

邪惡之王

希特勒在14年內把一個不到100人的小黨發展成德國第一大黨。在6年內讓德國重新崛起,吞并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如果希特勒在1939年9月意外死亡,但是……

1889年,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和德國邊境的小鎮布勞瑙。希特勒曾經想成為一名畫家,一度在維也納街頭流浪。期間,希特勒是德國巴伐利亞后備步兵第十六團的一名下士。

1919年,希特勒在慕尼黑參加了成員還不到100人的德國工人黨。希特勒在“德國工人黨”前面加上了“國家社會主義”,變成了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簡稱納粹黨。這讓不少人誤認為希特勒要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納粹黨的社會主義口號,只是希特勒爭取底層民眾、騙取工人選票和最終奪取政權的一種手段。

憑借富有煽動性的演講和強硬的政治手腕,希特勒很快就成為了納粹黨領袖。希特勒大肆抨擊《凡爾賽和約》,又贏得了眾多支持。后來,希特勒獲得了曾經任德軍參謀長的魯登道夫的賞識。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和魯登道夫共同策劃了“啤酒館政變”。但是,希特勒武裝奪取政權、撕毀《凡爾賽和約》、重新建立大德意志帝國的政權失敗了。政權失敗后,魯登道夫被指控犯有叛國罪,希特勒則被判處五年監禁,關押在慕尼黑城外的蘭斯堡要塞。在政府高層納粹同情者的斡旋下,魯登道夫被無罪釋放,希特勒的刑期減到了九個月。希特勒利用獄中的這段時間口述他的政治宣言《我的奮斗》。后來,“啤酒館政變”、九個月的刑期和《我的奮斗》成為希特勒的政治資本。

1926年,希特勒決定放棄武裝奪取政權的策略。希特勒決定通過議會斗爭,使納粹黨成為執政黨,進而統治德國。

1928年5月,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只贏得81萬張選票,12個席位,是位居第九的最小黨。

1929年10月,美國紐約華爾街股市股價暴跌,脆弱的德國經濟遭受了慘重的打擊。在經濟危機期間,德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農業生產下降了30。德國經濟幾乎陷于停頓,全國6600萬人中有一半掙扎在饑餓和貧困線上。這一切,給希特勒所謂的國家社會主義運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轉機。

1930年,德國國會大選。選舉中充斥著沖鋒隊與左翼政黨之間的暴力沖突。但納粹黨和左翼政黨所取得的票數都不足以組建新政府。

1932年,希特勒參加了總統大選,并且獲得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票數。從1925年以來連任了兩屆總統的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獲得了近三分之二的票數,再次連任總統。在國會大選中,納粹黨成了最大黨。

1933年1月30日,馮•興登堡勸服希特勒出任總理。但是,納粹黨在內閣成員中只有兩個名額。

1933年2月1日,希特勒在廣播電臺發表《告德意志國民書》,聲稱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農民,維持給養和生存基礎!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業展開一場大規模的全面進攻!”。

1933年2月,國會大廈發生火災。希特勒趁機指控左翼政黨是大火的幕后策劃者,并說服興登堡對他們進行政治限制。希特勒以國會大火為由逮捕了左翼政黨代表。隨后,其他政黨也被逐一禁止活動。

1933年,希特勒決心重建德國的武裝力量。希特勒首先組建了“國家秘密警察處”即“蓋世太保”。希特勒大肆擴張軍隊,重新實行義務兵役制。不久,希特勒建立了三個裝甲師。

為了吸取一戰的教訓,德國的治軍理念發生了變化:每一名士兵都經過精心挑選,并接受可以承擔比自身軍銜高兩級的士官或者軍官的工作訓練;所有士兵都必須向希特勒個人宣誓效忠。這確立了軍方在國防體系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也為軍隊的迅速擴張搭好了平臺。

希特勒還大力支持成立滑翔俱樂部,德國由此掀起了飛行熱。滑翔俱樂部有助于滲透發展空軍的理念。同時,德國在蘇聯秘密訓練軍事飛行員,還可以利用蘇聯的裝備研究軍用飛機的設計。接下來,希特勒命令秘密籌建了德國納粹空軍,并任命他的忠實追隨者赫爾曼•戈林負責空軍事務。

1934年6月,在海因里希•希姆萊和黨衛軍的協助下,希特勒迅速逮捕并處決了沖鋒隊的高層領導人。因為,希特勒認為沖鋒隊應該是一支政治力量而不是軍事力量。而沖鋒隊參謀長羅姆認為應該以沖鋒隊為基礎組織一支軍隊,并由羅姆親自領導。希特勒對羅姆的實際動機產生了懷疑,最終決定血洗沖鋒隊。此后,黨衛隊成了將納粹種族主義轉化為行動準則的獨立機構。這個比沖鋒隊更加傲慢的殺手精英團體,滲透到德國的黨、政、軍各個領域,參與國內外的各種血腥活動,成為了納粹黨統治的重要支柱。

1934年8月,馮•興登堡辭世,對納粹黨的最后束縛被徹底解除。希特勒繼任德國總統,集總統、總理和軍隊最高統帥職務于一身,所有人尊稱他為“元首”。至此,希特勒完成了對德國國家政權的絕對控制。

希特勒以典型的政客手法提出了納粹黨的25點綱領,這個綱領無所不包,幾乎能滿足每個人的任何一項要求。希特勒思想的中心就是血與土,就是狂熱的種族主義和領土擴張政策。這不僅吸引了陸軍以及工業巨頭,即使對生活在戰敗國陰影籠罩下的普通公民,也有巨大的欺騙性和誘惑力。

1933年10月19日,希特勒宣布德國退出國際聯盟。

1935年6月,英德簽訂海軍協議,同意德國把水面艦艇的數量限制在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規模的三分之一內,而潛艇力量則與英國相當。

20世紀30年代中期,希特勒表面上呼吁和平,成功地擾亂了對手的視聽,使得英國和法國對其采取了綏靖政策,錯誤地認為納粹的野心尚在控制之中。

1936年10月,希特勒與意大利簽定了“軸心協定”。

1936年11月,希特勒與日本簽定了“產國際協定”。

1937年,意大利加入“產國際協定”,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形成。

1938年到1939年,希特勒吞并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蘭,挑起。隨后閃擊法國,在六個星期內打垮了英法聯軍。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突襲蘇聯。

1942年,希特勒輸掉斯大林格勒戰役,從而失去了戰略主動權。

1944年,盟軍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加速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1945年4月,蘇聯紅軍攻入柏林。

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和埃娃•布勞恩正式結為夫妻。

1945年4月30日,蘇軍攻占了國會大廈。

1945年4月30日柏林時間下午2點30分,在總理府的地下室內,希特勒開槍自殺,埃娃·布勞恩服毒自殺,隨后兩人的尸體在花園里澆上汽油火化。

輝煌與罪惡

1939年9月之前希特勒是輝煌的。他在14年內把一個不到100人的小黨發展成德國第一大黨。他通過44年的不懈奮斗,當上德國總理,一年后又成為元首,完成了對德國國家政權的絕對控制。他重建德國的武裝力量,振興德國經濟,讓德國重新崛起,在軍事和經濟上再次位居世界前列。他吞并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擴大了德意志帝國的版圖。如果希特勒在1939年9月意外死亡,無疑他將以偉人的身份載入世界史。因為,德國的強大是人類的光榮,而絕非恥辱。

1939年9月之后希特勒是罪惡的。他發動,讓人類文明遭受重創。威廉二世發動,也讓人類文明遭受了重創。為什么人們不說威廉二世是魔鬼呢?因為威廉二世沒有猶太人,而希特勒殺掉了世界上一半的猶太人。如果希特勒侵略波蘭、法國和蘇聯等是國家利益矛盾沖突使然的話,那么殘酷猶太人就是不折不扣的罪惡。

戰爭罪可以認為是戰敗的代價,但大屠殺則是不可辯駁的滔天罪行。

法西斯的幻想

墨索里尼夢想著去建立一個新的羅馬帝國,……男孩子從童年開始,法西斯就一直向他們灌輸著意大利的命運以及戰爭的美妙…..墨索里尼想把意大利變成一個疆域更大的國家……

1883年,墨索里尼出生于意大利北部鄉村的一個鐵匠家庭。

1910年,墨索里尼流亡瑞士并加入當地社會黨,因為參加工人運動遭到瑞士政府的驅逐。

1914年,墨索里尼組織了“革命法西斯黨”,極力鼓吹戰爭。意大利法西斯黨也像德國的納粹一樣,最初由游民和退伍軍人組成,是一個人數少、力量小、影響并不大的半軍事性恐怖組織。為了壯西斯勢力,墨索里尼幾乎不擇手段,采取了既討好貴族、又討好平民、左右逢源的政策。

一戰期間,墨索里尼大肆鼓吹意大利加入協約國對同盟國作戰,被社會黨開除。意大利最終加入協約國作戰并成為了戰勝國,但戰爭給意大利帶來的不是繁榮,而是深重的災難。雖然意大利是戰勝國,但是除占領了意大利與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邊境的扎拉以外,意大利別無所獲。殖民地的劃分也與意大利的希望相違背。意大利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外交卻完全失敗了。憤怒之火和不滿情緒在軍界、法西斯黨員和狂熱的擴張主義分子中燃燒著、蔓延著。

1919年,墨索里尼將“革命法西斯黨”改組為“戰斗法西斯黨”。中,。

1919年9月,極端民族主義詩人鄧南遮在法西斯黨的支持下,決心占領阜姆。鄧南遮占領阜姆15個月后,在強大的國際輿論壓力下又被迫撤出。

1919年11月,國會大選中法西斯黨員竟然沒有一個候選人當選為議員,墨索里尼得票不到4000張。

1920年5月,法西斯黨在米蘭召開代表大會,決定將暴力手段作為這個黨派的行動方針。在恐嚇以及棍棒的威脅下,不少人屈服了,法西斯黨的選票數量也隨之大大增加,不僅在米蘭占有明顯優勢,而且在波倫亞、弗利也獲得了很大支持。

1921年,法西斯黨獲得了17萬8千張選票,贏得了國會535個席位中的35席。不久,法西斯黨就擁有了15萬黨員。

1921年11月,墨索里尼將“戰斗法西斯黨”改名為“國家法西斯黨”,自任“領袖”。很快他又將全體法西斯黨員組成了法西斯戰斗隊,使其成為純粹的準軍事性組織。在法西斯黨暴力面前,軟弱的意大利政府,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

1922年,剛組建不久的法克達政府也搖搖欲墜。接下來,已經武裝起來的法西斯黨,更加令人恐怖,他們等待著每一個機會,準備奪取國家政權。墨索里尼公開表示:“不是羅馬把政府拱手讓出來,就是我們向羅馬進軍,把政府奪過來”。

1922年10月27日,墨索里尼下令向羅馬進軍,得到了王室支持。兩天之后,國王維克多•埃馬紐爾派人到米蘭邀請墨索里尼立即到羅馬出任首相。不久,墨索里尼突然發動政變,奪取了國家政權,廢除議會制,最終在意大利建立起恐怖主義控制下的專政,他本人則成為了意大利的者。

墨索里尼夢想著去建立一個新的羅馬帝國,因此意大利需要大量的士兵。他號召人們結婚生育,政府用金錢鼓勵人們這樣做。男孩子從童年開始,法西斯就一直向他們灌輸著意大利的命運以及戰爭的美妙。每一個男孩子都必須佩帶刺刀,到30年代中期,墨索里尼吹噓說:“意大利已經擁有800萬把刺刀”。

墨索里尼上臺之后扮演了一個無私領袖的角色,他創造就業機會,把湖灘沼澤改良成農場,開展公共設施建設,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南方的黑手黨被,意大利成立了強有力的政府。然而,墨索里尼想把意大利變成一個疆域更大的國家。

1935年10月初,意大利軍隊從非洲最東端的意屬索馬里,入侵阿比西尼亞(即埃塞阿比亞)。墨索里尼把這場戰爭看作是對國民獻身精神的檢驗,婦女們順從地賣掉了她們的戒指和其它首飾,用來換取鋼鐵和炸彈。盡管意大利軍隊不熟悉那里的地形,然而裝備精良。盡管阿比西尼亞人作戰勇猛,仍然無法阻止法西斯軍隊的入侵。經過六個月的激烈戰斗,阿比西尼亞最終被意大利完全占領,成為了意大利新的殖民地。

理想教育

歷史告訴我們,有遠大理想或巨大野心的人總是會出人頭地的,不論他出人頭地之后會給國家、民族和人類帶來希望還是恐懼。現在,很多人已經沒有了理想。他們只是像行尸走肉一樣,麻木地完成“出生、讀書、工作、結婚、生子、死亡”六個步驟。這里的工作包括個體戶、中小企業主、中小官員和高級管理人員所做的事。讀大學和研究生的目的日益變得平庸——找工作。工作的目的也日益變得現實——找錢。事業的含義也日益變得簡單——工作。“讀書為了工作,工作為了找錢,事業就是工作”這種平庸的理念把無數的人變成行尸走肉,麻木地度過“出生、讀書、工作、結婚、生子、死亡”的一生。

當車子和房子成了理想時,頭腦中就只剩下物質和金錢了,已經沒有任何所謂的精神財富了。理想教育的缺失讓人們總是認為偉人、大人物和天才不會是自己,也不會是自己所認識的人。自己否定了自己之后,除了麻木地度過“出生、讀書、工作、結婚、生子、死亡”的一生之外,還能有什么呢?

納粹德國的建軍思想

古德里安把福勒的機械化作戰理論推進了一步,……這是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古德里安的閃擊戰理論很快就得到了德國總理希特勒的賞識……

一戰后,古德里安認為與其他列強相比,德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都相對有限。按照《凡爾賽和約》,戰敗后的德國只能擁有10萬常備軍。戰敗后的德國是處于沒有防御的狀態。如果有新的戰爭發生,德國勢必無險可守。因此,德國只有依賴機動性來彌補。古德里安注意到了英國軍事學家福勒的癱瘓戰理論。

漫長的塹壕戰讓軍事學家認為:以步兵為主,結合重武器和炮兵的戰爭讓突襲變得非常困難。因為如果想要集中優勢兵力作戰,就需要強大的炮火支援。而一旦步兵的進攻脫離了炮火的掩護,重武器和炮兵就必須向前轉移他們的陣地,這種作戰方式需要大量的武器和彈藥,以及相當長的時間來進行組織。這樣是不可能掩人耳目的,所以奇襲的效果很難達到。因此,福勒的機械化作戰理論沒有被英法等國家所重視。

坦克的發明者英國,只是把坦克用來與步兵配合,做攻堅使用。但古德里安發現了坦克身上所具有的獨特潛質。古德里安認為坦克是實現癱瘓戰的鑰匙。但是德國是戰敗國,國聯禁止德軍擁有坦克。古德里安所有關于坦克的理論都將是“紙上談兵”。

但是,古德里安繼續對坦克進行研究。古德里安把福勒的機械化作戰理論推進了一步,提出了裝甲兵作戰理論,這是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古德里安認為坦克是陸戰最好的兵器,而且是最好的進攻性兵器。只要地形合適,坦克就能進攻作戰。運動戰是坦克的關鍵。作戰中,需要的是集中的坦克而不是集中的步兵。古德里安提出了大規模地使用坦克兵作戰理論。

古德里安的閃擊戰理論很快就得到了德國總理希特勒的賞識。很快,以斯圖卡俯沖轟炸機為代表的其他機械化部隊參與到閃擊戰體系中,它們解決了裝甲部隊的空中炮火掩護問題,閃擊戰理論框架最終定型。

閃擊戰理論雖然成為了納粹德國的建軍思想,但它仍需要實踐的檢驗。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希特勒把伊比利亞半島當作他的戰爭實驗室。閃擊戰初戰告捷,希特勒大喜過望。希特勒開始相信自己的鋼鐵部隊無堅不摧。很快,希特勒就尋覓到閃擊戰的下一個犧牲品——波蘭。

從1939年9月1日開始,納粹德國僅用了一年的時間,閃擊波蘭,蕩平挪威和荷蘭,占領法國。閃擊戰這種全新的戰術讓整個歐洲大陸都在德軍坦克的履帶傾軋下顫抖。作為閃擊戰的創始人德軍將領古德里安被稱為“坦克之王”。

軍事理論的創新

在閃擊戰理論之后,各種軍事理論層出不窮,關于獲得制海權和制空權的理論最多。隨著網絡的普及信息戰理論應運而生。心理戰和威懾戰等軍事理論也出現了。但是,自海灣戰爭以來,包括導彈在內的精確制導武器日益重要。坦克和飛機的出現奠定了閃擊戰理論的基石。導彈和其他精確制導武器的大規模使用讓曾大江提出了導彈戰理論。激光和粒子束武器的出現讓曾大江提出了光速戰理論。人類文明走出太陽系的必然讓曾大江提出了星際戰爭理論。

把問題解決在1000公里之外——導彈戰:導彈終結海空優勢。因為我們可以用導彈摧毀任何飛機和軍艦,而這與導彈從何處發射無關。

一分鐘之內解決問題——光速戰:光速摧毀音速。激光和粒子束對導彈、飛機和衛星等是一視同仁的。

太空陸戰——星際戰爭:如果文明要走出太陽系,那么我們就需要做好星際戰爭的準備。

有關導彈戰、光速戰和星際戰爭的論述請閱讀曾大江的軍事著作《》。雖然現在曾大江對導彈戰、光速戰和星際戰爭的論述非常粗糙,但是曾大江將繼續努力完善導彈戰理論、光速戰理論和星際戰爭理論。

唯有不斷地超越前人,人類文明才會不斷進步!

的前哨戰

1936年6月,在德國納粹和意大利法西斯的支持下,佛朗哥發動了反對共和政府的武裝叛亂……蘇聯大力援助共和政府……英國和法國執行不干預的綏靖政策……西班牙內戰幾乎把整個歐洲都卷了進來……

1933年10月,西班牙法西斯政黨——長槍黨創立。

1936年2月,西班牙共和黨等力量組成人民陣線在國會選舉中獲勝,建立了共和政府。這引起了長槍黨等反動勢力的極端仇恨。

1936年6月,在德國納粹和意大利法西斯的支持下,長槍黨黨魁佛朗哥,命令駐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島的西班牙殖民軍,發動了反對共和政府的武裝叛亂,西班牙內戰由此爆發。德國納粹和意大利法西斯幫助佛朗哥將叛軍從西屬摩洛哥經過直布羅陀海峽,調運到西班牙大陸。1912年佛朗哥參加了西班牙在摩洛哥的殖民戰爭,1935年佛朗哥出任陸軍參謀總長。

1936年7月,希特勒資助佛朗哥的容克式運輸機到達摩洛哥。很快希特勒又派遣了5萬軍隊以志愿兵的名義到西班牙協助佛朗哥作戰。

希特勒把西班牙內戰看成德國新式武器的試驗場。德國正在研制的新式坦克、米109型戰斗機和容克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都被投入到了西班牙內戰中。納粹精銳部隊“禿鷹軍團”,為了檢驗防空炸彈的殺傷力,對西班牙北部城市格爾尼卡發動了轟炸,共有6千人喪生。這次空襲行動初步證實了軍事學家認為轟炸機將主導未來戰爭的觀點。

墨索里尼也急于炫耀意大利的軍事實力,樹立大國地位,派遣了15萬軍隊和700多架飛機,在西班牙戰場與德國的納粹軍團一起參戰。

蘇聯為了遏制產主義勢力向西南歐洲的擴張,派出了志愿者,并提供大量武器與資金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

1936年9月初,英國和法國擔心西班牙戰火的蔓延會演變成為又一場歐洲大戰,便與意大利、德國以及葡萄牙達成協議,共同執行不干預西班牙內戰的綏靖政策。國際不干涉委員會由此成立。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表面上同意了不干涉政策,暗地里繼續向西班牙派遣部隊,輸送大量武器。佛朗哥得到了德國和意大利越來越多的空軍支持。叛軍攻占了伊倫和圣塞瓦斯蒂安,切斷了共和政府北部與法國的聯系。同時叛軍向北進軍,攻打首都馬德里。

共和政府的一個重要外援是國際縱隊。國際縱隊由來自中國、美國甚至包括德國在內的54個國家的左翼人士,大約4萬5千名志愿者組成,其中包括以海明威為首的許多反法西斯知識分子。海明威根據自己的戰斗經歷,創作了著名的《喪鐘為誰而鳴》。

1936年底,馬德里受到了三面進攻,處于被包圍的狀況。共和政府被迫遷到瓦倫西亞。此時,德國和意大利正式承認佛朗哥為新的西班牙國家領導人。蘇聯積極支持西班牙左翼政府,但又不想過度招惹德國納粹和意大利法西斯。

1938年底,共和主義者被壓縮到兩個區域,一個是以巴塞羅那為中心的東北端狹小區域,另一個是從馬德里往東延伸到海岸線的地方,馬德里仍然沒有被攻下。此時外國分遣隊,包括國際縱隊,已經按照不干涉委員會制定的一項計劃開始陸續從西班牙撤離。佛朗哥的軍隊即將發動對馬德里的總攻,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承認佛朗哥政府。

1939年2月,共和主義政府被迫撤退到法國。

1939年3月底,經過近三年的戰斗,馬德里的保衛者彈盡糧絕,最終向佛朗哥投降。

1939年4月,佛朗哥宣布內戰結束,出任西班牙國家元首。從此開始了佛朗哥對西班牙長達36年的統治。

西班牙內戰幾乎把整個歐洲都卷了進來,是的前哨戰。

集體自私

邪惡力量往往比正義力量更加團結。或許是邪惡力量知道他們比正義力量弱小,只有他們團結在一起才能與松散的正義力量抗衡。德國納粹和意大利法西斯竭力支持西班牙法西斯,而蘇聯不想為了西班牙左翼政府過度招惹德國納粹和意大利法西斯。其他國家則保持中立,弄了個國際不干涉委員會,把國際縱隊也從西班牙撤走了。

邪惡力量往往比正義力量更加強硬。或許是邪惡力量知道他們只能用強硬的手段才能阻嚇部分軟弱的正義力量。希特勒成功地吞并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完全是英法綏靖政策造成的。

軍火走私集團、販毒集團、盜竊集團和集團等黑社會組織正是在軟弱的社會環境中崛起的。有人被黑社會砍傷了不敢報案,害怕遭到進一步的報復。有很多人被黑社會欺負了,總是能忍就忍。同樣,很少有人敢揭發貪污現象。很多人發現小偷都不敢喊,因為害怕小偷報復。

邪惡力量總是在松散的軟弱的正義環境中崛起的。納粹德國和意大利法西斯等邪惡國家是在妥協退讓自私的國際環境中崛起的。軍火走私集團、販毒集團、盜竊集團和集團等邪惡組織是在軟弱和自私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

正義力量往往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才會反抗邪惡力量。希特勒得寸進尺,吞并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又閃擊波蘭,在希特勒原形畢露時,英法仍然不肯幫波蘭一把,竟然與納粹德國搞起了“靜坐戰”。法國滅亡后,英國人才決心戰斗到底,此時蘇聯仍然自私地遵守“互不侵犯”。希特勒兵臨莫斯科時,英國和美國才認為必須幫助蘇聯。犯罪集團和犯罪分子往往在惡貫滿盈之后才被繩之以法。正義力量總是不能把邪惡力量消滅在萌芽狀態。正義力量總是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后才能消滅邪惡力量。

其實正義和邪惡都浸泡在自私之中,當少數人的自私威脅到多數人的利益時,他們就形成了邪惡力量。當少數人的自私把多數人的自私逼到極限時,多數人的自私就形成了正義力量。邪惡的孤島和正義的火花都浸泡在自私的海洋中。

一個人的自私形成個人利益,幾個人的自私形成團隊利益,幾十到數百人的自私形成集體利益,一個地區的人的自私形成地方保護主義,一個民族的人的自私形成民族利益,一個國家的人的自私形成國家利益,所有人的自私形成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自私是大自然的規律,不是一種錯誤。人生而自私!

上兵伐謀,吞并奧地利

1930年6月30日,法國把駐扎在萊茵蘭的最后一批軍隊撤出,比《凡爾賽和約》規定的日期提前了5年多。《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必須尊重萊茵河以東50公里的非軍事區萊茵蘭,不得向萊茵河左岸派遣部隊。法軍駐扎在萊茵蘭是為了保證德國遵守《凡爾賽和約》,不再重新對這里進行武裝。

1932年,由于受到來自左翼和右翼的威脅,奧地利總理陶爾菲斯解散了議會。

1933年1月,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給予德國的懲罰已經足夠了。國際社會對德國的寬容給希特勒大肆擴軍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希特勒致力于挽回1919年《凡爾賽和約》給德國造成的損失。希特勒上臺以后,德國的經濟實力和軍備力量都取得了歐洲大陸的領先地位。

1933年10月19日,希特勒宣布德國退出國際聯盟。因為國際聯盟駁回了納粹德國要求與法國擁有同樣數量的軍隊的提案。

1934年初,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爆發工人起義,陶爾菲斯嚴酷地了起義,這使陶爾菲斯更加不受國民的歡迎。奧地利的居民絕大多數人講德語。希特勒認為“日耳曼的奧地利必須回到偉大的日耳曼祖國”。因此,希特勒想趁機發動政變推翻陶爾菲斯政府,吞并奧地利。奧地利納粹分子暗殺了陶爾菲斯,但納粹的政變失敗了,奧地利軍隊重新控制了秩序。由于墨索里尼反對這次政變并在意大利和奧地利交界的阿爾卑斯山的勃倫那山口部署了軍隊,希特勒不得不暫時放棄對奧地利的入侵。

1935年1月,被《凡爾賽和約》分割出去的德國薩爾州舉行了未來歸屬問題的全民公決。結果的人決定回歸德國。國際聯盟放棄了對薩爾州的管轄,支持了這項公民投票。薩爾州是德國面積最小的州,但煤礦和鋼鐵廠眾多。薩爾州的回歸德國讓希特勒欣喜異常,希特勒派遣軍隊進駐薩爾地區。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命令三營國防軍進駐萊茵蘭非軍事區。因為,駐扎在萊茵蘭的法軍5年前就撤走了,而且英法正忙于解決阿比西尼亞問題。希特勒說:“進軍萊茵蘭以后的48小時,是我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刻。如果當時法國人也開進萊茵蘭,我們就只好撤退,因為我們手中可以利用的那一點軍事力量,即使用來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夠的。”然而,英國沒有行動,法國只是把一些軍隊部署到法德邊境,然后又撤走了。希特勒的冒險又成功了。不久,希特勒下令在法國邊境修建和馬其諾防線類似的防御工事——西墻防線。

1936年第十一屆奧運會在柏林舉行,希特勒抓住這次機會,極力贊美國家社會主義優越性,并大肆宣傳雅利安人是最優秀的種族。與此相應,每年九月,希特勒都會在德國南部城市紐倫堡,舉行全國納粹黨員大會。上百萬人參加,展示納粹的力量。

1938年,希特勒認為德軍已經足夠強大了,便再一次準備入侵奧地利。自從1934年納粹政變流產之后,由舒施尼格統治著奧地利。像陶爾菲斯一樣,舒施尼格不想讓自己的國家任由希特勒的擺布。

1938年2月,希特勒威脅舒施尼格必須在一周內將國家政權移交給奧地利納粹黨。在此期間,希特勒不斷給奧地利施加軍事壓力。盡管如此,舒施尼格還是提出了抗議。希特勒轉而指控舒施尼格殘害奧地利納粹分子,緊張局勢迅速升級。為緩解緊張局勢,舒施尼格宣布進行公民投票,讓奧地利人民自己決定是否愿意獨立于德國之外。

1938年3月12日公決前夕,希特勒害怕公決可能不利于德國。因此,希特勒斷然命令軍隊迅速越過了德奧邊界,并很快占領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同一天,希特勒宣布成立奧地利德國聯盟。這樣,奧地利被吞并,成為德國的東方省。

奧地利是在希特勒的武力威脅下被吞并的,而這個過程又是以所謂和平方式完成的。希特勒輕而易舉地取得了戰略上的成功,而英法美對此除了故作姿態的虛弱抗議之外,無所作為,他們甚至認為:講同樣語言的兩個鄰國組成聯盟是很自然的事情。

1938年4月初,英法美竟然相繼承認了德國對奧地利的吞并,撤回了駐奧地利使館而代之以駐維也納領事館。希特勒的冒險又一次得逞。

軟弱的國際反應鼓勵了希特勒的下一次冒險,希特勒把擴張的下一個目標鎖定為捷克斯洛伐克。

在所有的中,幸福權即人類獲得幸福的權力是最高。其次是自由的權力,思想自由、人身自由和言論自由是三個核心的自由權力。生命呈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而不應該屬于的范疇。一直以來,都被當作是好東西,特別是全民。事實上,特別是全民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全民選舉拿破侖當法蘭西皇帝。全民選舉希特勒當德國總理。張伯倫和達拉第等人也是全民的“杰作”。從理論上分析,特別是全民也是不科學的。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是讓最恰當的人掌握權力。每個人的投票受多種因素影響,這本身就影響了這張選票的科學性。如果每個人的選票都唯一地由自己的主觀意愿或判斷決定,那么空頭支票式的演講將很容易得逞。必須承認,每個人對事物的認識水平是有限的,大多數人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能力是處于中下水平的。如果一個國家有50的人都是高中或以下文化水平,那么這50的人所做出的判斷中最多只有25是最正確的。也就是說,在這個國家的全民選舉中誕生的國家領導人每4位中最多只有1位是最恰當的人選,其他3位可能是比較恰當或不恰當的人選。美國幾十位總統中杰出的只有4位,糟糕卻有10幾位,其他的稱職或基本稱職。理論和事實都表明,特別是全民無法保證為任何國家找到最恰當的領導人。

特別是全民從理論上和事實上都不是一種很好的制度,既然是這樣,為什么要對情有獨鐘呢?因此,絕不屬于的范疇。全民公決是全民的一種形式,也是不科學的。因此,全民公決的結果在理論上和事實上都可能是不正確的。全民公決的結果沒有可信度,可以不予理睬。全民也沒有什么先進性,可以不要。美國人不停地重復“的謊言”,謊言重復千遍就是真理。因此,很多人把當成“美好的真理”加以崇拜。這本身就反映出大多數人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能力是處于中下水平的。絕不能為了而。不是什么好東西,只是勉強可以用而已。美國人自欺欺人地堅持的錯誤,還打著錯誤的旗號,在全世界推銷的錯誤。把黃銅當作黃金賣的人是不受歡迎的。書包網

其下伐交,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5年,希特勒開始秘密地資助蘇臺德納粹黨。希特勒認為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戰后由戰勝國一手制造出來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應該納入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疆土,它尚存一天就是帝國東部的威脅。希特勒決定拿蘇臺德地區日耳曼少數作為突破口。

1938年4月初,英法美竟然相繼承認了德國對奧地利的吞并,撤回了駐奧地利使館而代之以駐維也納領事館。希特勒的冒險又一次得逞。軟弱的國際反應鼓勵了希特勒的下一次冒險,希特勒把擴張的下一個目標鎖定為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12日,蘇臺德地區的德國人舉行了,并且拒絕交稅。在德奧合并的影響下,居住在蘇臺德地區的350萬日耳曼人,也要求作類似的合并。因為他們是受殘酷壓迫的少數民族。希特勒清醒地意識到,只要插進捷克斯洛伐克,摧毀它強大的防御體系,便能讓德軍進攻波蘭或者蘇聯暢通無阻。事實上,日耳曼少數民族已經完全控制了蘇臺德地區。

與此同時,幾乎整個歐洲,到處傳言希特勒已經下了最后通牒,要立刻入侵蘇臺德。因此,法國與英國政府驚惶失措。法國總理達拉第緊急致函英國首相張伯倫。達拉第提議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

英國高層對德國的戰爭威脅上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以丘吉爾為首的強硬派,主張加強戰備,聯合法美以及其他中小國家,共同對付法西斯的侵略擴張。以張伯倫為首的綏靖派,主張對德國采取妥協、退讓、姑息的政策。綏靖派占了明顯的上風。為了推行綏靖政策,張伯倫一面在國內打擊強硬派,一面以69歲高齡三次長途乘坐飛機親自去德國與希特勒秘密會談。

1938年9月29日,當人們認為即將爆發的時候,英國首相張伯倫終于促成了一個慕尼黑國際會議的召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四國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進行了會談。希特勒明確表示蘇臺德領土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張伯倫、達拉第和墨索里尼接受了希特勒的全部要求,以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的犧牲為代價回避戰爭。

1938年10月1日,希特勒順利占領蘇臺德地區。張伯倫促成的《慕尼黑協定》按照民族自決的原則,使希特勒不費一槍一彈吞并了蘇臺德。至此,英國對德國的綏靖政策達到了頂峰。

希特勒的擴張又一次成功了,希特勒更加肆無忌憚,他把下一個目標鎖定為波蘭的但澤港(即格但斯克)。希特勒對但澤港的無理要求,遭到了波蘭人的斷然拒絕。愛德華•斯密格里里茲元帥領導下的龐大波蘭軍隊也讓希特勒有所顧忌。因此,希特勒沒有立即入侵波蘭。希特勒又重新盯上了捷克斯洛伐克,他準備對這個國家實施第二次入侵。

《慕尼黑協定》劃定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邊界,對捷克斯洛伐克來說,是無法維持生存的,而對希特勒而言,也不是最終目的。自從蘇臺德地區脫離以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他少數民族也蠢蠢欲動,準備效仿。捷克斯洛伐克面臨著民族進一步被分裂的局面。同時,希特勒繼續以武力為后盾,策動捷克斯洛伐克內部的分裂。捷克斯洛伐克的親納粹分子極力反對布拉格政府,拒絕執行布拉格政府發布的任何命令。

1938年10月6日,斯洛伐克在德國的操縱下宣布“自治”。

1939年3月14日,斯洛伐克宣布“獨立”,并請求德國給予所謂的保護。

1939年3月15日,德軍進駐布拉格,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對于德國這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英國仍然只是稍稍抗議了事。

1939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捷克斯洛伐克徹底淪亡。

歷史的重演

國際社會對美國侵略伊拉克的反應,就像對希特勒吞并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一樣軟弱。雖然在薩達姆的統治下伊拉克是地獄,但是美國捏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卻是裸的侵略。國際社會普遍把美國侵略伊拉克說成是美國打伊拉克,這種忽略正義與邪惡,把侵略弱化成打的說法與慕尼黑陷謀沒有本質的區別。戰后,美國還獲得了聯合國的認同。伊拉克戰爭鼓勵了美軍的單邊軍事行動,以后只要美國需要,美國就可以對任何中小國家發動戰爭。因為,國際社會除了軟弱的抗議之外,不會有阻止美國的任何實際行動。伊朗戰爭迫在眉睫,中國和俄羅斯也不可能為了伊朗太招惹美國,就像蘇聯不會為了西班牙而過度招惹德國和意大利一樣。中國和俄羅斯最多提供一些暗中的幫助,絕不會是公開的資助。在伊朗問題上,美國只需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和軍事能力即可,可以不考慮國際社會的態度。在打下伊朗后,國際社會除了承認戰后的伊朗親美政府之外別無選擇。

綏靖政策徹底破產

1939年8月25日晚間,德軍即將入侵波蘭時,墨索里尼突然宣布他還沒有最后做好戰爭準備……1939年9月1日拂曉,150多萬德國軍隊突破波蘭防線……綏靖政策徹底破產……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命令德軍進駐萊茵蘭非軍事區。

1938年3月12日,希特勒成功吞并奧地利。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成功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的野心在英法綏靖政策的鼓勵下日益膨脹,希特勒的下一個目標是波蘭。英國和法國同時警告希特勒,他們會支持波蘭。美國總統羅斯福向德國和意大利尋求保證,希望他們承諾不會再向其他歐洲國家發動進攻。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非常清楚:美國受到三十年代中期通過的中立法案的約束,被禁止給沖突中的任何一方提供幫助。因此他們對羅斯福的請求不予理睬。

1939年5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簽訂了《鋼鐵協議》,互相保證戰時給予對方的支持,進一步鞏固了聯盟。

1939年夏天,英國和法國都在不遺余力地請求蘇聯幫助遏制希特勒入侵波蘭。

1939年8月,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的基礎是把波蘭劃分為兩個國家。希特勒徹底打消了德國進行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顧慮。希特勒決心用武力來解決波蘭問題,并開始有恃無恐地調動軍隊了。

1939年8月25日晚間,德軍即將入侵波蘭時,墨索里尼突然宣布他還沒有最后做好戰爭準備。希特勒下達了推遲攻擊的命令。透過這一點,西方盟國似乎看到了避免戰爭的一線希望。西方盟國找到了想要贏得更多時間的墨索里尼,期待著他能像解決蘇臺德問題一樣,阻止這場一觸即發的戰爭。然而,西方盟國的這個愿望最終化為泡影!

1939年8月31日晚,希特勒下達了進攻波蘭的命令。

1939年9月1日拂曉,150多萬德國軍隊突破波蘭防線,分三路向華沙推進。

1939年9月3日,張伯倫在英國下院發表演講哀嘆說:“今天是我們大家最感到痛心的日子,但是沒有一個人會比我更為痛心。在我擔任公職的一生中,我所信仰的一切,我所為之工作的一切,都已經毀于一旦。”至此,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徹底破產。當天的上午11點,英國對德國宣戰,當天下午5時法國對德國宣戰,全面爆發。

第三次世界大戰怎樣爆發?

首先回顧一下是怎樣爆發的。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1914年7月30日俄國下令全面動員,隨即德國向俄國宣戰。1914年8月1日法國開始動員。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1914年8月4日,德軍進入了中立的比利時,隨即英國向德國宣戰,全面爆發。一戰是德國向俄國和法國宣戰,英國向德國宣戰。二戰是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三個世界大國彼此宣戰就是世界大戰爆發的標志。如果中俄美彼此宣戰,則第三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按照當前的國際形式,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對陣形式有三種可能:中俄對美日,中俄印對美日,中俄對美日印。中俄對美日的可能性最大。英法德會避免實質性地參與到中俄美的對抗中,至少在戰爭初期與美國在一戰和二戰中的態度相似。

在2020年之前,中國臺灣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臺海戰爭有可能演變為中美之間的全面戰爭,進而釀成第三次世界大戰。在2020年之后,中國臺灣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能力將減弱。因為,勝算不大的美國很可能放棄對臺灣問題的干涉,承認中國的崛起。而在2020年之前,抱著把中國的崛起再推遲50年的想法,仗著明顯的海空優勢,美國難以對臺灣問題放手。

奧匈帝國的薩拉熱窩引發一戰,德國的但澤引發二戰,希望中國的臺灣不要引發三戰。

不惜任何手段取得勝利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下定決心,……下達了第一號作戰指令,……希特勒要求德國軍人要有鐵一般的意志和決心……要不惜任何手段取得勝利……

德國戰敗后,被迫割讓大片土地,但澤被劃歸波蘭。通往波羅的海的波蘭走廊將原本連成一片的德國領土分成了兩塊。位于走廊東面的東普魯士成了遠離德國本土的孤島。因此,德國人一直對失去但澤和走廊地區耿耿于懷。但澤,這座風景優美的海濱小城成了引燃的導火索。

希特勒認為要獲取日耳曼人的生存權,就要獲取足夠大的生存空間。廣大的東歐才是德國未來生存發展的方向。

1939年3月13日,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

1939年3月15日,德國兵不血刃地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隨即要求波蘭歸還但澤,并解決波蘭走廊問題。希特勒的要求遭到了波蘭的拒絕。

1939年3月31日,英法對波蘭的安全給予保證。因此,波蘭對希特勒的態度更加堅決。

1939年8月23日,蘇德兩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蘇德約定當波蘭發生了領土和政治變更時,德國和蘇聯之間以波羅的海芬蘭到中部波蘭為邊界線。另外,比薩拉比亞劃歸蘇聯。

希特勒不用面對蘇聯的進攻,但是要想應對英法在西線的進攻,他必須迅速占領波蘭。希特勒強調指出,一切努力和準備工作必須集中于發動巨大的突然襲擊。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國統帥部計劃以快速兵團和強大的空軍實施突然襲擊,閃電般摧毀波軍防線,占領波蘭西部和南部工業區,繼而長驅直入波蘭腹地,圍殲各個孤立的波蘭軍團,力求在半個月內結束戰爭,然后回師增援可能遭到英法進攻的西線。

面對德軍即將發起的攻勢,波軍意圖死守波德邊界。因此,波軍統帥部把波軍主力沿德國和原斯洛伐克的國境線展開。波軍統帥部錯誤的將德軍的進攻判斷為仍是一戰中傳統的正面突破,而且進攻方向僅為攻占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之間的但澤走廊,完全沒有預料到來勢洶洶的德軍竟然會以占領波蘭全境為戰略目的。這是波軍統帥部犯下的第一個致命錯誤。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下定決心,破釜沉舟,不惜冒與英法發生大戰的風險,下達了第一號作戰指令,命令德軍于1939年9月1日凌晨發起攻擊。希特勒要求德國軍人要有鐵一般的意志和決心,不給波蘭以任何喘息機會。希特勒說:“如果部隊停止不前,那就是指揮官的責任,在戰爭中要不惜任何手段取得勝利,在勝利后,人們是不會追究勝利者的責任的。”

突出于波蘭西部的波軍身后有一大片防守薄弱的開闊地帶,為德軍南北夾擊并殲滅聚集在德波邊境的波軍集團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在古德里安的裝甲閃擊戰理論的指導下,精銳的裝甲師承擔起支撐德軍快速攻勢的最主要任務。為此,德軍集中了62個師,160萬人,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6000門火炮,組成了南路和北路兩個集團軍群。

南路集團軍群共八個步兵軍和四個裝甲軍,其任務是首先殲滅西里西亞地區的波軍集團,而后從西南迂回華沙。

北路集團軍群共五個步兵軍和一個裝甲軍,其任務是首先切斷波蘭走廊,徹底圍殲聚集在這里波軍集團,而后從東普魯士南下,從背面攻擊維斯瓦河上的波軍,并從東北方向迂回華沙。

盡管波軍人數和德軍相當,也不缺乏勇氣,然而他們的裝備相對落后,他們僅有的極少數現代化武器,大部分已經過時了,這為波軍的失敗埋下了致命的禍根。

1939年9月1日凌晨4時50分,德國撕毀了德波互不侵犯條約,不宣而戰。納粹空軍向機場發起進攻,盡可能多地消滅地面上的波蘭飛機,波蘭空軍損失慘重。納粹空軍還襲擊了交通樞紐、橋梁和部隊集結區域。德軍裝甲部隊迅速突破波蘭防線,包圍了大量波蘭軍隊。隨后跟進的步兵殲滅了這些部隊,同時裝甲部隊繼續前進。成千上萬的波蘭軍隊稀里糊涂地被包圍,淪為俘虜。

當天,希特勒宣布帝國軍隊已攻入波蘭,德國進入戰爭狀態。希特勒宣稱:從現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國的一名軍人,我又穿上這身最為神圣,最為寶貴的軍服,在最后的勝利之前,我絕不脫下這身軍裝,要不就以身殉國。

1939年9月3日上午9時,英國向德國發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國在上午11時之前,提供停戰的保證,否則英國就向德國宣戰。希特勒接到英國的最后通牒時,他半晌無語,而格林則對希特勒說,如果我們輸掉了這場戰爭,那么上帝應該寬恕我們。

1939年9月3日正午,法國向德國發出最后通牒,期限是下午5時。德國對英法兩國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理,于是英法兩國相繼對德宣戰,全面爆發。

波軍統帥部沒有想到戰爭會以閃擊戰的方式進行。但波軍統帥部認為只要實施堅決的反擊就可以取得勝利。波軍統帥部不顧一切的命令他們的“軍隊之花”——騎兵向德軍坦克發起自殺式的沖鋒,結果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是波軍統帥部犯下的第二個致命錯誤。德軍閃電式的進攻使波軍完全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境地。

1939年9月6日,波軍總司令利茲元帥下令,所有部隊撤至維斯瓦河以東,組成維斯瓦河——桑河線。波蘭政府當日倉皇撤離華沙,遷往盧布林,敗局基本已定。波蘭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曾經承諾過保護波蘭的英法聯軍身上。

在西線,法軍也組織過一些小規模的對德作戰。但正如希特勒所預料的,過短的作戰準備時間讓他們只能退回到馬其諾防線。

1939年9月15日,德軍抵達維斯瓦河和波蘭首府華沙近郊。

1939年9月17日,德軍打通了波蘭走廊。北路集團軍群從東普魯士向南進攻,南路集團軍群從德國向東進攻,德軍已經完全切斷了華沙同周圍地區的聯系。同時,從捷克斯洛伐克攻擊的德軍占領了波蘭的南部。當天,蘇聯軍隊突然在廣大的東面戰線上進入波蘭,波蘭得救的最后希望破滅了。

1939年9月19日,德軍在布勒斯特、力托夫斯特遇到了前進的蘇軍。德軍和蘇軍開始聯手消滅殘余的波蘭抵抗力量。但波蘭仍然堅持戰斗。華沙仍然被包圍著,納粹空軍把華沙所有的公共設施都摧毀了。

1939年9月27日,華沙守軍投降,德軍占領了華沙。但部分波蘭士兵成功逃脫在法國組建了一支新的軍隊。希克爾斯基將軍也在巴黎組建了流亡政府。

1939年12月5日,波蘭境內最后的抵抗停止。波蘭20年的獨立結束了。德國占領了西部,蘇聯占領了東部。

在整個波蘭戰役中,德軍裝甲部隊以極小的傷亡取得了巨大的戰果。整個波蘭走廊戰役中,古德里安指揮的四個師,只陣亡150人,傷700人。

丘吉爾不得不承認:通過波蘭戰役,我們已經看見了現代閃擊戰的一個完整的標本,看見了陸軍和空軍在戰場上的密切配合。看見了對于一切交通線以及任何可以成為目標的城鎮所進行的猛烈轟炸。看見了摩托化部隊的靈活使用,最重要的是,看見了大批裝甲部隊勢不可當的沖鋒。然而波蘭人民卻不是忍受這種苦難的最后一個民族。

德國的閃擊戰思想影響了整個人類的軍事理念。現在,美國提出了理論。理論的核心是“1小時內精確打擊全球任何目標”。美軍基地和常規洲際導彈部隊是理論的兩個支撐點。在有美軍基地的地區,美軍基地的戰機和戰艦將承擔起1小時精確打擊的任務。在沒有美軍基地或只有少數駐軍的地區,常規洲際導彈部隊將承擔起1小時精確打擊的任務。因為,在沒有美軍基地或只有少數駐軍的地區如果發生沖突,派遣戰機及戰艦實施打擊往往需要幾天時間,戰略轟炸機從美國本土或海外基地實施攻擊,也需要幾個小時時間。這樣費時、費力且極易耽誤戰機。美軍將繼續在全球擴建美軍基地,美軍正在把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改裝成普通彈頭的導彈,組建常規洲際導彈部隊。以坦克和飛機為核心的閃擊戰變成了以軍事基地和常規洲際導彈部隊為支點的。

波蘭和法國是閃擊戰的犧牲品,誰將成為的犧牲品呢?像波蘭和法國那樣迷戀塹壕戰一樣,迷戀飛機和軍艦的國家將成為的犧牲品。以導彈為核心的導彈閃擊戰可以粉碎以軍事基地和常規洲際導彈部隊為支點的。

軍事基地被納入是迷戀“海空優勢”的一個情節。常規洲際導彈部隊加入是對導彈戰認識還比較膚淺的一個表現。因此,百分之百以導彈為核心的導彈閃擊戰可以粉碎以軍事基地和常規洲際導彈部隊為支點的。對空導彈、對地導彈、對艦導彈、反衛星導彈、攔截導彈和洲際導彈是導彈閃擊戰的五個支點。這些導彈從何處(飛機、軍艦或陸地)發射并不重要,關鍵是能摧毀目標。對空導彈終結空中優勢,對地導彈摧毀軍事基地,對艦導彈終結海上優勢,反衛星導彈打斷天基力量,攔截導彈擋住來襲導彈,洲際導彈徹底解除威脅。導彈閃擊戰的核心是“用導彈征服敵人”,而不是用飛機和軍艦打敗敵人。書包網

被動防御的圣經

1939年9月3日,英法相繼向德國宣戰。但在整個波蘭戰役中,英國和法國幾乎沒有幫助波蘭。波蘭一戰敗,法國就把軍隊從薩爾區撤回到馬奇諾防線。法國人專注于馬奇諾防線的防守,喪失了所有的進攻精神。英國像1914年那樣,派遣了四個師到法國,但張伯倫更希望保持謹慎。英國和法國都相信馬奇諾防線可以阻擋德軍在法國邊境的進攻。

為應對德國可能通過低地國家發動的進攻。英國和法國開始從盧森堡向北延長馬奇諾防線。這就是英法所有能做的準備。因為比利時的中立地位,英法不能檢查迪勒防線,更不能在上面建防御攻勢。因此,這段時間,英法只能等待德軍的進攻。宣而不戰的這段時間被稱為“靜坐戰”或假戰爭。

至少在表面上,英法不弱于德國。不主動出擊,反而等待挨打。這種被動防守已經被動到不能再被動的地步的。

希特勒的如意算盤

希特勒原以為對波蘭實施閃電般占領之后,英接受既成事實,就像當時承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被占領一樣。但是,希特勒的如意算盤落空了。因此,希特勒下定決心,要盡快組織西方攻勢。希特勒認為打敗法軍后,英國就會求和。后來的事實表明,希特勒的如意算盤又落空了。一個人的正確率是超不過75的,特別是在對他人意圖和行為的判斷上。

希特勒進攻英法的決定使德國最高統帥部深感沮喪。德國最高統帥部既沒有希特勒的勃勃野心,也不相信德軍有能力打贏英國和法國。只是由于希特勒在波蘭的勝利讓高級將領們減少了對這個前陸軍下士的反感,轉而將信將疑。

1940年3月21日,保爾•雷諾當選為法國總理。在軍事上,保爾•雷諾是反對德國的強硬派。英國首相張伯倫,仍然堅持他的綏靖政策。

判斷失誤

每個人都有判斷失誤的時候,希特勒也不例外。希特勒對英法態度的誤判導致了德國不得不進攻法國。希特勒對英國態度的誤判導致了的德軍兩線作戰。希特勒對美國態度的誤判導致了最終的失敗。與其說是誤判,不如說是一廂情愿。人總是希望事物向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因此,人在判斷事物時常常尋找能夠表明事物將向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的證據來判斷事物。更多的時候,人是先下結論再找證據或先做決定再找理由。還有的時候,人下結論或做決定是沒有任何原因的,完全憑潛意識的直覺。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因此,一個人的正確率是超不過75。直覺有很多時候是錯的,但人們卻對直覺深信不疑。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在波蘭戰敗后一周內,希特勒命令德軍通過低地國家進攻法國,而且越快越好。反對此項命令的將軍全部被解職,并被希特勒斥為失敗主義者。由于希特勒力主進行戰爭,德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了進攻法國的黃色方案。

黃色方案把西線的德軍整編為三個集團軍群。B集團軍群主攻荷蘭和比利時,然后沿海岸線攻擊。A集團軍群在B集團軍群的南面側翼支援。C集團軍群在馬奇諾防線正面保持防御態勢。黃色方案的核心是以強大的右翼擊敗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用左翼掩護并牽制馬奇諾防線的英法聯軍。這與“左翼牽制,右翼包抄,攻克巴黎”的施利芬計劃大同小異。希特勒認為黃色方案可能會導致靜態消耗戰。希特勒提出要向英法聯軍的中心發起進攻。最高統帥部又制定幾套方案,但只對黃色方案進行了少許更改,希特勒都不滿意。由于冬天已到,希特勒只好將進攻日期一推再推。

這時,擔任A集團軍群參謀長的曼施坦因反對黃色方案。他認為黃色方案意圖過于明顯,行動結束了大量法軍還毫發未損。曼施坦因提出了鐮刀閃擊計劃,又名曼施坦因計劃。

鐮刀閃擊計劃要求以大量縮編的B集團軍群攻打比利時和荷蘭,誘使法英軍隊進入比利時低地地區。C集團軍群在馬奇諾防線正面與敵接觸,爭取有所突破。A集團軍群擔任主攻任務,從阿登山脈突入盧森堡和比利時南部,繞過馬奇諾防線,跨過色當和迪南之間的馬斯河,直插索姆河。鐮刀閃擊計劃的核心是“右翼佯攻,左翼牽制,中央突破,從阿登山脈繞過馬奇諾防線直插索姆河”。

首先,空降部隊在鹿特丹降落,奪取飛機場。同時利用傘兵奪取比利時阿爾貝特運河上的橋梁,并占領埃本•埃邁爾要塞。然后,德國空軍同時在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上空爭奪制空權,將敵軍飛機一舉擊潰。最后,B集團軍群主力開始進攻,誘使法英軍隊進入比利時低地地區。在南方,C集團軍群與法國馬奇諾防線正面接觸,爭取有所突破。實力最強的A集團軍群擔任主攻任務,由中央率先突擊。A集團軍群的七個裝甲師和三個摩托化師將穿越叢林密布的阿登山脈,突入盧森堡和比利時南部,繞過馬奇諾防線,跨過色當和迪南之間的馬斯河,直插索姆河。這樣A集團軍將在法英聯軍中央打入一個巨大的楔子。

1940年3月中旬,希特勒同意了曼施坦因計劃,但在挪威的行動延誤了計劃的執行。

法國耗資70億法郎精心修筑的馬奇諾防線是由數不清的炮臺、地雷坑、機槍發射陣地、防坦克炮、防空炮和重型野戰炮構成的堅固的防御網。馬奇諾防線里還有相互連通的纜車和地道,地道里可供應水和彈藥。馬奇諾防線占用了法國大部分的國防開支。

英法聯軍制定了名為B計劃的戰略防御方案。B計劃要求當德軍一發動進攻,法軍第一、第七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就進入比利時,占領安特衛普到那慕爾一線,與比比利軍協同作戰。在右翼,法國第九集團軍部署在馬斯河沿岸,從那慕爾至法國邊境地帶。

1940年3月,B計劃做了若干變化,稱為。要求法國第七集團軍在左翼向荷蘭南部布雷達突進,形成英法聯軍、荷軍和比軍連成一體的前線。法國第二集團軍在南面守衛馬奇諾防線。在阿登山脈部署五個師駐守即可。因為,阿登山脈被認為是不可逾越的。駐守阿登山脈的部隊既沒有裝備反坦克武器,也沒有裝備防空武器。這恰巧落入了曼施坦因的圈套。

作戰計劃

陸軍有制定作戰計劃的傳統。陸軍的作戰計劃往往很復雜。因為陸軍的速度慢,陸地地形復雜,陸戰時間長,中間有很多變數。空軍的作戰計劃相對簡單。因為空軍速度快,不存在地形問題只有天氣問題,空戰時間短,變數不多。陸軍的作戰計劃就是多少陸軍力量在何時從何地出發于何時到達或占領何地。曼施坦因計劃和都是典型的陸軍作戰計劃。

作戰計劃常常以許多假設條件為基礎進行制定,如果假設不成立則作戰計劃將極其危險。的一個假設條件就是阿登山脈是不可逾越的,另一個假設條件是馬奇諾防線是不會被突破的。因此,英法聯軍的主要任務就是防止德軍從低地國家進攻法國。的理想情況是形成英法聯軍、荷軍和比軍連成一體的前線。曼施坦因計劃的一個假設條件是裝甲部隊可以穿越阿登山脈,另一個假設條件是英法聯軍在阿登山脈附近的兵力薄弱,還有一個假設條件是英法聯軍會進入低地國家作戰。曼施坦因計劃的關鍵是穿越阿登山脈。曼施坦因計劃的三個主要假設條件都是成立的,而的兩個主要假設條件都不成立。阿登山脈被逾越了,馬奇諾防線被繞過了。從作戰計劃上分析,即使德軍不采用閃擊戰術,英法聯軍也會戰敗,只是抵抗的時間會長一些而已。正確作戰計劃和創新的戰術與錯誤的作戰計劃和落后的戰術遭遇了,法國在六個星期內就淪陷了。

作戰計劃成敗的關鍵在于假設條件是否成立。如果預計敵方不會使用核武器,而敵方使用了,那么先前的作戰計劃無疑被打破了。如果預計第三方不會參戰,而第三方參戰了,那么先前的作戰計劃就失效了。因此,制定多種作戰計劃是必要的,至少是三套作戰方案,以便在第一套方案的假設條件不成立時及時應變。戰爭中意外頻出,假設條件常常被打破,多種作戰計劃是必要的準備。

作戰計劃都是假設的,多一種假設就多一分勝算。

唇亡齒寒

德國海軍可以利用挪威的港口作為攻擊英國的基地。因此,希特勒下令入侵挪威。

1940年4月6日,德國入侵艦隊出航,防止英法聯軍先占領挪威。

1940年4月7日,德軍艦隊就被英國皇家飛機偵查到了。英國本土艦隊離港攔截,但是由于遇到了突發的風暴天氣,攔截并未成功。

1940年4月8日,德軍在挪威沿海幾處地點登陸。缺乏訓練的弱小的挪威軍隊一觸即潰。同時,丹麥遭到突襲,很快被迫投降。

1940年5月10日,張伯倫因挪威戰役的失敗,而被丘吉爾取代。

1940年6月,英法聯軍被迫撤出挪威。

挪威陷落后,希特勒開始實施曼施坦因計劃專心對付法國了。

唇亡齒寒

如果只是認為兩個相鄰的國家才會唇亡齒寒,那就錯了。利益攸關的國家都會唇亡齒寒。相信稍有眼光的人都會知道在蘇德聯手瓜分波蘭后,法國就是下一個目標。而法國靜坐著看著波蘭滅亡。法國淪陷后,下一個就是蘇聯,而蘇聯對法國無動于衷。美國先打阿富汗,再打伊拉克,現在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中間的伊朗也戰云密布了。美國解決了伊朗后,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臺灣了。看著美國在伊拉克我行我素,與法國看著波蘭滅亡沒有區別。期盼美國在伊朗鈍兵挫銳,與蘇聯看著法國淪陷沒有區別。應該像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一樣,幫伊拉克一把,讓美國越陷越深。應該力挺伊朗,讓美國無暇東顧。伊朗之于中俄就是唇亡齒寒。如果認為先伊朗后臺灣,那就與認為先英國后蘇聯一樣愚蠢。如果伊朗幫薩達姆抗擊美國,那么薩達姆現在還活著。雖然這不可能,但是兩個敵對國家也可能存在唇亡齒寒的關系。一損俱損就是利益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同盟。他榮我損是對手。

戰前準備

1940年,德軍一系列的勝利使每一個德國軍人對其部隊的訓練裝備和領導充滿信心,德軍士氣高漲到了極點。為籌備法國戰役,德軍共投入250萬陸軍,德軍士兵大部分是納粹黨員。

曼施坦因計劃被德軍很好地貫徹。參謀們對該計劃的每一個細節做了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又用了幾個月時間,對每個環節進行了精心的演練。到1940年5月10日,每一個德國軍人從將軍到下士都明白自己將在曼施坦因計劃中擔當的角色。

1940年5月,為防御德國進攻,法國部署了94個師,共225萬人。但這些部隊裝備的大炮還是一戰時的大炮,能派上用場的反坦克炮和防空炮奇缺。

英法聯軍本來可以前進到比利時陣地,模擬與德軍的遭遇戰。但是比利時拒絕英國和法國軍隊進入其境內。英國部隊裝備很差,上層通信不暢。英法聯軍司令法國將軍毛瑞斯•甘默林更是個紙上談兵不能帶兵打仗的將軍。

法國的主戰坦克查爾B型坦克只有一個人操作,這意味著這個人在指揮坦克的同時,還得操縱坦克炮。德軍的主戰坦克是潘采夫三型、四型坦克。雖然潘采夫坦克的裝甲和火力不如英法坦克,但是潘采夫坦克的機動性要遠遠高于英法坦克。每輛潘采夫坦克中配備的無線電裝備讓德軍能更有效地加以組織。

法國和英國對于坦克和飛機的認識都遠遠落后于德國。法國和英國的統帥部都認為坦克最重要的作用是支援步兵作戰。一個法國裝甲師裝備的坦克數量只有一個德國裝甲師坦克數量的一半。到1940年5月,英法聯軍的3100輛坦克大多數分散配備在步兵師里。法國空軍的740架戰斗機和140架中小型轟炸機,以及英國皇家空軍遠征軍支援法國的350架飛機也是分散在各個作戰地域。陸軍指揮官無法集中使用空中力量進行支援,這是法國戰役中最致命的缺點之一。

與之相對,德軍的閃擊戰術特別強調地空配合,尤其是飛機與坦克的配合,兩者形成立體的火力網。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在德軍發動的歷次戰役中都充當著急先鋒的角色。德軍把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當做炮火的延伸,用它定點清除軍事目標。

空降荷蘭

1940年5月9日,德國西部邊界沿線的前線司令官們仍然沒有得到進行西方攻勢的消息。因為,德軍的保密工作執行得非常徹底。

1940年5月10日凌晨,還在被窩里的德國空軍飛行員們被叫醒了。黎明前,所有的德國飛機都起飛了。與此同時,一輛輛坦克隆隆地開往了法國和低地國家。天剛透亮,比利時和荷蘭的天空中,充滿了飛機的呼嘯聲,德軍的戰斗機、轟炸機和運輸機一個波次接著一個波次地飛越邊境。經過8個月令人不安的“靜坐戰”,戰爭終于降臨在西方。

1940年5月10日日出時分,德國轟炸機開始對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的公路、鐵路和機場狂轟亂炸,同時荷蘭東部邊界前線遭到進攻,數以千計的德國傘兵和滑翔機部隊空投到鹿特丹和海牙,這些部隊成功地襲擊了荷蘭守軍。在德國地面機動部隊出動之前,這些部隊就占領了萊茵河上所有的重要橋梁,這是戰史上第一次通過空降作戰占領他國的戰例。

這次空降作戰對于整個法國戰役的勝利具有關鍵作用。為掩蓋空降部隊數量少的弱點,德軍在空投地域同時投放了大量的假人,運用了以少充多的謀略,這一詭計在守軍中造成了恐慌。荷蘭軍隊不是高效運轉的德國戰爭機器的對手,大量國土落入敵手。

1940年5月14日,德軍要求鹿特丹投降,荷蘭人猶豫不決。德軍轟炸機立即起飛前往轟炸。當轟炸機還在空中的時候,荷蘭人宣布鹿特丹投降。但德軍的轟炸機已經不可阻擋,鹿特丹大部被毀。

1940年5月15日,荷蘭投降。

1936年建造完成,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要塞。這個要塞控制著通往西方的主要道路和運河上的所有重要橋梁。要塞設有炮臺,安放著加農炮和速射機槍。要塞還布設了防空火炮和偽裝陣地。要塞東北方向有40米高的陡坡,佇立在阿爾伯特運河上,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西北方向、西邊和北邊都有很陡峭的戰壕,布設有機關槍、反坦克炮和探照燈。在西邊和北邊還有4米的高墻。英法聯軍以為要塞至少能抵擋五天,這樣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在迪爾河沿岸展開部隊。

德軍從1939年就開始認真地研究了,德軍認為防步兵和反坦克的能力非常強大,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防空力量比較薄弱。因此,德軍組建了科赫突擊團。科赫突擊團是空降部隊,專門負責奪取。

1940年5月10日,德軍出動41架容克52運輸機拖曳著EFS230滑翔機載著約300名空降士兵向發動進攻。首先有9架滑翔機著陸,9架滑翔機著陸后僅10分鐘,德軍就占領了九個陣地。接著德軍用新型高爆炸藥炸毀了一個個暗堡和旋轉炮臺,牢牢牽制著要塞的1200名守軍。24小時以后,德軍第六集團軍的增援部隊趕到。德軍攻占僅僅付出了死6人,傷15人的代價。

1940年5月9日,英法聯軍總司令甘默林命令實施D計劃。聯軍第一集團軍群通過比利時邊界向迪爾河沿岸的預定地域前進,想在迪爾河阻止德軍進攻。法國第七集團軍,向北急進,與荷蘭軍隊會合。

1940年5月10日午時,法國第七集團軍趕到荷蘭南部,發現已被德軍第九坦克師截住去路,荷蘭軍隊已經被迫向北后撤。甘默林的全然失效,只好命令部隊向安特衛普撤退。

1940年5月11日,失守,比利時軍隊只好提前向迪爾河撤退。但是,迪爾河沿岸的防御工事尚未修成。還有許多聯軍部隊沒有來得及后撤。

比敵人更了解敵人

德軍以死6人,傷15人的代價攻占了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26架飛機的代價偷襲了國家25個空軍基地,摧毀了國家451架飛機,其中埃及336架,敘利亞60架,約旦29架,伊拉克25架,黎巴嫩1架。在這兩次戰役中德軍和以色列都做到了比敵人更了解敵人。的守軍不知道要塞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埃及空軍也不知道8點45分交接班有什么問題。在和平時期應該抓緊時間把敵人的每一根頭發都研究清楚。針對敵人的每一個軍事目標量身定做一個摧毀計劃。狂轟亂炸是粗放型的作戰,精確打擊是集約型的作戰,量身摧毀才是最佳的作戰方式。如果德軍像研究一樣研究了莫斯科,并像組建科赫突擊團一樣組建了專門攻占莫斯科的軍隊,那么德軍一定可以攻下莫斯科。顯然,德軍沒有對他們要攻擊的每個目標都作詳細的研究。如果德軍這樣做了,可以肯定英國和蘇聯也會亡國。

比敵人更了解敵人的目的就是量身摧毀。美軍在全球共有664個軍事基地,其中空軍146個,海軍196個,陸軍286個,海軍陸戰隊36個。如果對美軍的146個空軍基地進行仔細研究,為每一個空軍基地量身定制一個摧毀計劃,那么1463枚導彈和3789枚炸彈就可以把美國空軍從地球上抹掉。謀略是實力的倍增器,量身摧毀計劃是放大倍數最高的謀略。

英法戰略體系徹底破產

阿登森林

1940年5月10日,德軍A集團軍群龐大的裝甲部隊分成三個集團呈密集隊形從南面向阿登山區推進。德國空軍的戰斗機在長達150公里的隊伍上空來回盤旋,以便對來自英法聯軍的任何空中攻擊作出反應。

1940年5月12日,第一次坦克大戰在威爾道普展開,法國第一軍的兩個輕型機械化師與德國第三、第四裝甲師的主力正面遭遇,德國坦克還有斯圖卡轟炸機支援。法國的索馬坦克是可以與德軍引以為豪的潘采夫坦克相對抗的。索馬坦克最突出的性能就是能抵擋最重型的德軍坦克炮的攻擊。但德國人的戰術使他們能對法軍坦克機動制勝。

1940年5月12日晚,A集團軍群抵達馬斯河開始與西岸的法軍交戰。

1940年5月13日,德軍突破了幾處防線。德軍攻擊部隊很快在西岸建立了橋頭堡,然后搭起了橋梁,讓裝甲部隊通過。法軍最終崩潰了,德軍裝甲部隊通過大橋繼續向西進攻。

1940年5月13日晚上,威爾道普的法軍坦克撤退了,德國第三、第四裝甲師贏得了勝利。

德軍在法國戰場上使用了重點突破戰術。德軍指揮官們將他們的攻擊力量集中起來使用,以打擊法軍的激烈抵抗。成功地跨越馬斯河是德軍進攻的關鍵點,渡過馬斯河之后,坦克才能呈扇形展開,在有利地形上馳騁。

1940年5月14日,德軍第一、二和十坦克師全過了河,并打退了法軍的反擊。海因茨•古德里安就是這三個裝甲師的指揮官。古德里安終于能全面施展自己的裝甲兵作戰理論,他豪氣沖天地說:裝甲兵只要一發動了攻勢,那么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決不會有紅燈的出現,我們要把綠燈開到路的盡頭,這一次就是英吉利海峽。但遺憾的是,德軍統帥部卻安排古德里安受科萊斯特領導。科萊斯特是德軍中頭腦最古板的將軍。

古德里安的坦克越過馬斯河后,他命令第一和第二裝甲師改變進攻方向,揮師西進,目的是突破法軍的防御陣地,將英法聯軍劈成兩半,并從側翼和背后突襲進入比利時的英法聯軍。

1940年5月14日上午,法軍命令精銳的第三裝甲師攻擊色當的德軍橋頭堡,但直到天黑也沒有攻下來,而且既沒有炮兵支援,也沒有步兵支援。法軍第二集團軍司令亨奇格將軍下令停止進攻,并將這個裝甲師的坦克分散到他的步兵隊伍里,這支唯一可以抵抗德國坦克的聯軍部隊就這樣解散了。亨奇格還決定收攏他的左翼部隊,以阻止德軍突襲法蘭西東部,這就使色當防線的裂口從8公里擴大到25公里。

1940年5月14日,除馬斯河外,德國坦克還跨越了蒙泰梅和迪南,重創了克拉普的第九集團軍。跨越了迪南的是第七裝甲師由48歲的少將埃文爾•隆美爾率領。

1940年5月15日早上,法國總理保爾•雷諾打電話給丘吉爾說:我們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因為德軍在馬斯河上的突破使甘默林的整個戰略體系徹底破產,英法聯軍即將大潰敗。

甘默林和他的司令官們全亂了分寸。為了實施有效反擊,他們一直在考慮的是步兵,而不是坦克的前進速度。所以一直也沒有跟得上戰局的變化,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標出可能抵抗住德軍的所謂防御線,而德軍的坦克卻只顧往前,勢不可擋。終于,法軍想起了坦克。戴高樂將軍指揮四個剛剛組建的裝甲師試圖對德軍裝甲部隊更加暴露的側翼發起攻擊,但是法國坦克笨拙的指揮和控制系統以及糟糕的作戰計劃,使坦克只能分散投入戰斗。德國人毫不費力地就重創了法國的裝甲師。

北方的英法聯軍在范布隆克集團軍群的壓力下,仍然在堅守陣地。但是,甘默林認為倫德施泰特的裝甲部隊在南邊越來越大的威脅。因此,甘默林命令北方的英法聯軍開始從迪勒防線撤退。突然的撤軍命令讓自我評價不錯的英法聯軍部隊大失所望,同時也讓當地人感到恐慌。越來越多的難民阻塞了公路,撤軍更加困難了。倫德施泰特的裝甲師繼續向西前進,他們越往西滲透,就越造成了更多的混亂。

1940年5月15日晚,古德里安的裝甲師打通了向西的道路。但科萊斯特擔心古德里安過于冒進,命令他停止前進,讓他的部隊就地扎營。古德里安強烈地反對此項命令,要求繼續前進24小時,以便擴大橋頭堡。得到同意后,古德里安抓緊時機又推進了80公里,俘虜一萬人,繳獲100輛坦克,而僅僅付出陣亡35人,傷59人的代價。

交戰雙方整體實力的對比很難有大的改變。但是,交戰雙方投入到一次戰斗中的軍事資源的多寡與整體實力沒有多大的關系。無論是整體實力強的一方,還是整體實力弱的一方,都必須爭取制優權。所謂制優權,就是在戰爭中獲得軍事優勢的權力。交戰雙方必須在每一次戰斗中都爭奪制優權。在一次戰斗中,甲方投入的軍事實力十倍于乙方,則甲方無可爭議地獲得了制優權,并且具有。在一場戰爭中可能會以少勝多,但不應該在任何一次戰斗中期望以少勝多。一支步槍不如一支機槍,但十支步槍可以戰勝一支機槍。人海戰術和狼群戰術都是通過以量勝優的方式來獲得局部優勢。

戰斗中需要的是,而不是相對的局部優勢。只有能夠確保勝利,相對的局部優勢只是勝算大一些而已。在駐守阿登山脈的五個法國師面前,德軍A集團軍群只可能是勢如破竹。德軍取得了百倍于敵的局部優勢,怎么可能不是勢如破竹呢?德軍采用重點突破戰術,也是為了獲得攻破法軍的防線。防守方必須防守多個點,而進攻方可以只進攻一個點。猶如鋼針穿紗,在遭到進攻的那個點上,進攻方將以攻破防守點。當一條防線上的多個防守點被攻破后,這條防線就瓦解了。防守方應該組織一支力量對進攻方最薄弱的環節發動進攻,而不是等待被進攻。當進攻方對防守方的薄弱環節發動進攻時,防守方也對進攻方的薄弱環節發動進攻。這種“錯位攻防”將大大減弱進攻方的銳氣。錯位攻防比一味的避其銳氣要好。

被自己的成功嚇住了

當德軍已經躊躇滿志地準備給敵人最后一擊時,他們驚愕地接到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希特勒被自己的成功嚇住了,他覺得不應再冒險,還是應該見好就收……

停止的錯誤

1940年5月16日天黑時,古德里安再次接到科萊斯特停止前進的命令。無論是希特勒還是德軍最高統帥部都沒有料到法軍竟敗得如此之快,他們一直擔心法軍將對脆弱的左翼發起強大的反攻,所以希特勒堅持讓古德里安等待步兵趕上,以便形成側翼掩護。

1940年5月19日,無計可施的甘默林被馬克西姆•魏岡代替。同時1916年凡爾登戰役的英雄亨利•貝當元帥被任命為副總理。魏岡試圖協調英軍和法軍對德軍裝甲部隊側翼的進攻,但是這些反擊再一次被擊退了。

德軍坦克的進攻在繼續,但是法軍聯軍坦克的反擊卻使德軍高層感到緊張。步兵主力部隊還遠遠落在坦克部隊的后面,這讓德軍高層更加緊張了。再加上坦克成員日漸疲乏,德軍高層下達了暫停攻擊的命令。但是古德里安抗命再次發動進攻,不給聯軍任何喘息之際。古德里安立刻聯系了另外兩個裝甲師,約定迅速推進,直到耗盡最后一滴油為止。

1940年5月20日,古德里安的坦克到達了索姆河口的英吉利海峽海岸,北方的英法聯軍被攔腰斬斷。古德里安往北攻擊,拿下了布倫港,繼續進攻加來。

1940年5月21日,加來守軍被迫投降。古德里安6天突進400公里,創造了現代戰爭的一個奇跡。古德里安戰術運用得當,很好的闡釋了自己的閃擊戰理論,同時法軍戰術陳舊,指揮混亂,這些都是這一奇跡的發生的原因。因此,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一樣,成了法國戰役中表現最突出的德軍將領。

1940年5月22日,德軍總司令伯勞希奇命令A集團軍群轉向右翼進攻,目的是奪取阿爾芒、耶普和奧斯坦德一線,并在進軍途中,切斷海峽各港口之間的聯系。B集團軍群向北進攻,以緊縮包圍圈。同一天,第二裝甲師到達布洛涅。

1940年5月23日,第一裝甲師到達阿河一線,離敦刻爾克只有10公里。此時德軍比大多數英國部隊離敦刻爾克還近,德軍與敦刻爾克港之間只有英國遠征軍的一個營在防守,德軍已經穩操勝券。當德軍已經躊躇滿志地準備給敵人最后一擊時,他們驚愕地接到了停止前進的命令。

伯勞希奇希望裝甲部隊繼續猛烈進攻,倫德施泰特卻更希望修整部隊。因為,倫德施泰特已經損失了約一半的裝甲車輛。希特勒不僅贊同倫德施泰特的決定,而且命令裝甲部隊無限期地停止前進。希特勒一直擔心,英法聯軍將發動反攻,將他的部隊截斷,使他前功盡棄。希特勒被自己的成功嚇住了,他覺得不應再冒險,還是應該見好就收。赫爾曼•戈林急切地想給德國空軍撈取最后的勝利。戈林向希特勒說,德國空軍比陸軍對納粹黨更忠誠,所以讓空軍來獲得最后勝利的榮譽更合適。戈林信誓旦旦地說,德國空軍可以在敦刻爾克獨自完成任務。基于以上原因,希特勒命令裝甲部隊停止前進。

敦刻爾克大撤退

德軍第一裝甲師到達阿河一線后,英軍司令戈爾特爵士認為除了投降之外,把部隊撤回英國是唯一的選擇。英國部隊開始在海灘上集結,大量的船只從驅逐艦到跨海班輪甚至小游艇都被匆忙征集起來。英國船隊開始橫跨海峽去接應海灘上的部隊。海軍中將拉姆齊負責的這個撤退計劃名為發電機行動。

1940年5月25日晚,戈爾特勛爵命令英國遠征軍向海邊撤退。因為,英國遠征軍左翼的比利時軍隊已經山窮水盡,到了崩潰的邊緣。如果英國遠征軍不撤退,就只能被消滅或俘虜。

1940年5月26日晚7時,拉姆齊接到開始發電機行動的命令。拉姆齊本來希望有三個港口用于撤退行動,但這時布落涅和加來都已被德軍占領,只剩下敦刻爾克港還在聯軍手中。拉姆奇預計最多能救出4500名軍人。

1940年5月27日,比利時軍隊被徹底打垮了。比利時國王里奧波德三世向德國請求停火。在簽署投降協議的過程中,比利時為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的生死較量中贏得了24小時的寶貴時間。此時,法國第一集團軍近半數的軍隊被切斷了去路。被圍的法軍堅持戰斗了三天,拖住了德國七個師。

1940年5月28日晚,部分英法聯軍部隊被包圍在敦刻爾克的附近的狹窄橋頭陣地里,最后只有25000人突圍。

1940年5月29日,德國空軍才第一次開始猛烈轟炸,因為前幾天惡劣的天氣阻礙了德國空軍的空襲行動。德國空軍截擊了約243艘船,包括8艘驅逐艦和8艘運兵船。幸運的是,德國空軍沒有能夠炸毀敦刻爾克港,大多數士兵都是從港口,而不是從海濱上船的。

1940年5月30日,德國人才搞清發電機行動的撤退規模,德軍才下決心全力突破英國遠征軍的防線。

1940年5月31日,英法聯軍被迫后退到法比邊界一線,德軍不斷地緊縮包圍圈,英法聯軍的后衛部隊一退再退。

1940年6月3日晚,3萬法國后衛部隊被追趕到敦刻爾克的外圍。3000多名躲在地下室和空房子里的法國士兵聽到聯軍最后撤離的消息后涌入海灣。拉姆齊的船隊成功地撤出了26000名法國士兵。

1940年6月3日,撤退被迫停止。因為海灘已經被德軍炮火覆蓋。當最后一艘船駛離敦刻爾克時,還有近4萬名法國士兵被留了下來。這在法國人中留下了巨大的傷痛,許多人斥責盟國拋棄了他們。

發電機行動取得了驚人的成功,22萬多英軍、12萬多法軍和比利時士兵被解救,他們仍有機會跟德軍再次較量。

無路可退

未來的戰爭將是無路可退的戰爭。對于導彈來說,進退只是目標位置的改變而已。現在的戰爭,對于獲得空中優勢的一方來說,另一方已經沒有后方可言。不能退,但可以躲。飛機和艦艇可以躲過導彈的進攻,但機場和海軍基地是躲不過的。藏在地下是一種趨勢。200米深的地下工事也難以擋住鉆地炸彈的進攻。藏在5000米高的大山底下、山谷或群山之中是比較好的選擇。必須指出躲在山洞中是不安全的,因為導彈可以鉆進山洞。

上圖是一個簡單的山底工事。在大山底下的正中修建工事,有多條綠色的通道通向工事。通道中有防導彈門和自我塌陷裝置。導彈要通過通道進入山底工事必須先摧毀防導彈門。通道可以自我塌陷。通道塌陷后,導彈穿過通道與穿過巖石沒有區別。山底工事兩側有厚達1000米以上的天然巖石層保護。山底工事上面有高達5000米的天然巖石層保護。這樣的山底工事是不會懼怕核導彈的。

在深邃的山洞中設置防導彈門和自我塌陷裝置后也是比較安全的。雖然藏在海中不如藏在地下安全,但是藏在海中也是一種選擇。有潛艇守護的海底工事是相當安全的。因為魚雷或水下導彈的速度是相當慢的,攔截它們要容易得多。

固若金湯的堡壘陷落了

1940年6月17日,貝當號召法國人停止戰斗……德軍占領了馬奇諾防線,法國固若金湯的堡壘陷落了……

戰領巴黎

1940年6月3日,在不到四個星期的戰斗中,英法聯軍的主力部隊被徹底擊潰。法軍損失了30個師和大部分的裝甲部隊。德軍多數步兵幾乎沒有參戰,裝甲部隊已經經過休整。德軍在亞眠和佩羅那一線建立了寬廣而堅固的橋頭陣地。德軍解決魏剛殘余部隊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魏岡在沿索姆河和埃納河一線300公里的防線上部署了49個法國師和4個英國師,在馬奇諾防線部署了17個法國師。這些部隊面臨的是130個德國步兵師。魏岡下令修筑一種稱為刺猬的環形筑壘陣地。刺猬陣地在森林和村莊修建,并部署了反坦克炮。即使被側翼包抄,在刺猬陣地里也能堅持作戰。

1940年6月5日,C集團軍群繼續牽制馬奇諾守軍的同時,德軍越過索姆河和埃納河向南進攻。

1940年6月7日,隆美爾突破法軍防線向魯昂推進,法軍的抵抗立即潰敗。隆美爾命令坦克繞開刺猬陣地留給步兵去蕩平。

1940年6月7日晚,古德里安的坦克越過了埃納河。

1940年6月8日,古德里安擴大了橋頭堡,其他裝甲師趁機涌入,法軍防線迅速崩潰。魏岡的軍隊全線潰散,德軍裝甲部隊繼續突擊,巴黎告急。

1940年6月11日,法國政府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以避免巴黎陷落時,遭到像華沙、鹿特丹那樣的浩劫。

1940年6月15日,德軍占領了巴黎,得到了這件1914年未曾得到的戰利品。

法國淪陷

1940年6月16日,雷諾辭職,貝當元帥組織了新內閣。一戰英雄84歲的貝當元帥認為繼續戰斗已經沒有希望,于是向希特勒發出了求和信。

1940年6月16日,一直未卷入沖突的墨索里尼見到有機可乘,對英法宣戰,使法國的形勢更加惡化了。

1940年6月17日,貝當發表廣播講話,號召法國人停止戰斗。德軍最后向馬奇諾防線發起進攻,馬奇諾防線已經被北面的進攻包圍,很快德軍就控制了要塞。然后,德軍占領了馬奇諾防線,法國固若金湯的堡壘陷落了。

1940年6月19日,隆美爾占領瑟堡。6個星期里,隆美爾抓獲10萬名俘虜,繳獲一百門炮和數百輛裝甲車,而己方只損失了42輛坦克和2500人,其中死亡不到700人。

1940年6月20日,希特勒向法國使者提出停戰條件:法國北部由德國占領并作為與英國作戰的基地,其余部分歸還維希政府由貝當領導。法國可以保留艦隊和海外殖民地。希特勒的主要目的是切斷英法之間的聯系。

1940年6月21日,希特勒找到了結束時德國向法軍投降的那節專列車廂,并把它拖到了巴黎東北80公里處的貢比涅森林中的勒通德車站。亨齊格將軍率領的代表團就在這節車廂中與希特勒簽訂了停戰協定。

1940年6月22日,貝當正式接受希特勒的停戰條件。在東面被切斷的三個集團軍,共40萬人投降。

1940年6月25日12點35分,法德正式停戰。

失敗的種子

德國襲破法國樹立他在西歐的霸權。在西方德國唯一敵人英國被孤立了,而且遭到嚴重削弱。以前,希特勒認為打敗法國后,英國就會求和。現在,希特勒確信英國不久就會承認失敗。因此,在法德正式停戰前,希特勒就遣散了35個師。因為,希特勒認為西線的戰事已經結束了。

希特勒被巨大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他開始考慮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了。但是英國遠征軍從敦刻爾克逃回了英國,丘吉爾決心戰斗到底。這將使德軍面臨兩線作戰的危險。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播下了失敗的第一顆種子。希特勒在大勝法國后,播下了最終失敗的種子。

血與土

因為英法不像承認德國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吞并一樣,接受德國占領的波蘭的既成事實,所以希特勒決定發動西方攻勢。因為英國沒有在法國淪陷后承認失敗,所以希特勒決定空襲英國。希特勒本想在避免與英法開戰的情況下,繼續吞并中小國家,然后對付法國和蘇聯,最后對付英國。英法對德宣戰迫使希特勒先對付英法,再吞并中小國家,然后對付蘇聯。

現在仍然信仰“血與土”的國家還有一個——印度,印度對錫金的吞并,對不丹的野心,對中國的無理要求,從本質上反應出印度對“血與土”的崇拜。所謂“血與土”,就是不惜以血的代價去獲得本不屬于自己的土地。所謂邪惡,就是不惜以血的代價去獲得本不屬于自己的利益。所謂正義,就是不惜以血的代價去捍衛本屬于自己的利益和文明的進步。

海灣戰爭,美國不惜以血的代價去捍衛科威特的自由和國際公理是正義之舉。伊拉克戰爭,美國捏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不惜以血的代價去獲得本不屬于自己的石油,而且還把監獄里的伊拉克人民踹向了地獄。這是邪惡的行動。美國不惜以血的代價維持中國的分裂局面。這些事實反應出在正義和邪惡之間搖擺的美國對“血與土”的眷念。

“血與土”是阻礙人類進步的幽靈,是縈繞在帝國心中的迷夢。唯有正義的火焰可以把它化為灰燼。

海獅計劃胎死腹中

1940年6月,德軍偵察機頻繁飛越英國領空,試探英國的防空系統并估算皇家空軍的反應時間。

1940年6月18日晚,100架德軍轟炸機轟炸了英格蘭北部、東部以及威爾士南部的目標。6月底以前德軍共進行了8次夜間轟炸。

1940年7月1日,德國飛機開始在白天進行大規模的空襲。

1940年7月4日,德國空軍開始對英國商船進行大規模空襲。

1940年7月7日,德軍的轟炸強度驟然提高,港口被炸,商船遭襲,幾艘艦船被擊沉。英國空軍的策略是回避與敵機交鋒,盡可能派少量的戰斗機執行任務。

1940年7月10日,德國和英國開始第一次大規模的空戰,不列顛之戰打響。30架英國戰斗機和75架德國飛機對陣。9架德國飛機被擊毀,4架受損。英國空軍被擊毀3架,2架受損,一艘商船被擊沉。皇家空軍初戰告捷。

1940年7月19日,英國損失11架飛機,而德國只有4架飛機被擊落。

1940年7月19日,希特勒向英國提出了和平條件。希特勒的目的在于稱霸歐洲大陸,他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冒險和英國開戰。這一點從他的建軍思想上得到了體現。德國海軍并不強大,且從未超過英國海軍。

丘吉爾認為,近900年來英國本土從未被外國占領過。在西歐的戰役中,英國并未輸掉全部家當。英國皇家空軍在法蘭西之戰中蒙受了損失,只能集結600架飛機守衛領空,而德國飛機是英國的四倍多。但是,幾個世紀以來英國主要的希望都在皇家海軍的身上。皇家海軍仍是全世界最強的海軍。

以頑強好勝著稱的丘吉爾堅信英國會繼續戰斗下去。丘吉爾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和空中發動戰爭,向發動戰爭。丘吉爾誓死抵抗的態度讓希特勒惱羞成怒。

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執行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海獅計劃將使用20個師在英格蘭的南部沿岸一條寬闊的戰線上實施登陸,一旦登陸,他們會向北方前進包圍倫敦。德國海軍總司令雷達爾認為如果德國空軍沒有掌握絕對制空權的話,他的艦隊不能在這么寬的戰線上保證登陸的安全。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夠獨攬戰功。戈林深信依靠轟炸機的轟炸就能摧毀敵人的意志。對于這場戰役的勝利,戈林有絕對的信心。戈林認為海獅計劃中動用陸軍和海軍是無稽之談,德國空軍將獨自作戰。

野心不大

希特勒的野心其實并不大,他只是想稱霸歐洲大陸而已。希特勒沒有想過要占領英倫三島,更沒有想過要統一全世界。希特勒沒有對英國作戰的打算,因此德國的海軍力量從來就沒有超過英國的海軍力量,而德國的陸軍和空軍比英國強大得多。或許正是野心不夠大成為他失敗的根本原因。吞并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占領波蘭、挪威、荷蘭和法國后,希特勒稱霸歐洲大陸的夢想基本實現。希特勒希望英國會承認既成事實,通過外交手段與英國停戰。但是,英國拒絕了。希特勒惱羞成怒決定入侵英國。由于沒有長遠的預謀和精心的準備,入侵英國的計劃失敗了。希特勒其實成功了,只是計劃外的力量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薩達姆的野心也不大,他只是想稱霸中東,絕無更多的想法。薩達姆占領了科威特,他本以為國際社會會承認既成事實,但是國際社會拒絕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也是成功的,只是計劃外的力量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秦始皇的野心就是滅掉六國,統一中國。秦始皇沒有想滅掉匈奴,所以秦始皇只是命令蒙恬抗擊匈奴而不是占領匈奴的土地。秦始皇成功了,因為匈奴不夠強大。計劃外的力量不足以影響秦始皇的成敗,所以秦始皇成功了。

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經過長遠的預謀和精心的準備,一般都能實現預定的目標。只是計劃外的力量或因素可能導致最終的失敗。

記住,下一次只能稱霸全球或統一全世界,不能只在某個地區意淫,除非外星人入侵,否則不會失敗。可以用血腥的手段反叛或起義,但不能搞大屠殺或種族清洗,希特勒和薩達姆犯過的錯誤不能再犯。

成功了就叫千秋功業,失敗了才叫野心。

黑暗的歐洲大陸

黑暗的歐洲大陸

德國占領下歐洲大陸陷入一片黑暗。

德國總督漢斯•富蘭克統治下的波蘭最為悲慘,猶太人被集中起來關進隔離區,在饑餓、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之下慢慢死去。波蘭居民試圖往華沙的猶太人隔離區里偷運食物,如果被抓住將面臨的殘酷刑罰。越來越多的猶太人成為奴隸,他們被塞進運送牲畜的悶罐車廂里,一連數日沒有食物和飲水,運往正在廣為修建的納粹集中營。

捷克斯洛伐克到處掛著納粹標,不得不忍受納粹的野蠻占領。黨衛軍的首腦萊因哈德•海德里希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最高統治者。

叛國者吉斯林在挪威充當納粹的傀儡。

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沒有離開丹麥,而且每天騎馬走過哥本哈根的街頭。丹麥政府的行動自由越來越少。克里斯蒂安十世已經沒有什么權力了。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沒有離開自己的人民,但這位身兼比利時武裝部隊總司令的一國之君覺得自己和戰俘相差無幾。因為比利時正處在蓋世太保和納粹陸軍的控制之下。

荷蘭的賣國賊建立了一個文官傀儡政府。荷蘭女王撤到倫敦組織武裝力量繼續抵抗。

被占領的國家中也有人出于政治或物質的引誘積極與德國合作。一些法國軍人組成了效忠納粹的警察部隊。一些比利時人報名參加了納粹黨衛軍弗蘭德師。一些丹麥軍人加入了德國部隊。

淪陷區的人們都在忍受著德國法西斯給他們帶來的痛苦,但痛苦并沒有讓他們就此消沉。很多國家在英國倫敦成立了流亡政府,準備推翻德國的占領。英國鼓勵這些不甘向屈服的流亡領袖們建立自己的軍隊,還向他們提供武器和裝備。

賣國賊

在遭遇強敵入侵時每個國家都會出現賣國賊。在國家淪陷后每個國家的賣國賊都會過上“好日子”。狐假虎威的賣國賊是甘心當傀儡的。如果不當傀儡他們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因為,當不成傀儡就只能當愛國者的刀下鬼。二戰中,歐洲各國也涌現出許多賣國賊。賣國賊像犯罪分子一樣是普遍存在的。

法國的希望

時,戴高樂是個中尉,他在凡爾登戰役中身負重傷被俘,戰后才回到法國。1940年6月,本來是法國最迷人的季節,然而德國侵略軍未發一彈就占領了“不設防城市”巴黎,法國陷入一片恐慌。法國總統雷諾把老態龍鐘的亨利•貝當元帥調回國內,組成傀儡政府,也就是維希政權,他聲稱與德國合作是保護法國人民的唯一方法。

1940年6月17日清晨,戴高樂在機場送別丘吉爾的私人聯絡官斯皮爾斯將軍時,突然躍上將要起飛的飛機,這個舉動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飛機載著戴高樂飛往倫敦。

1940年6月18日,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支持下,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廣播電臺發表了《告法國人民書》。戴高樂向三千萬法國人民和全世界宣布:“法國的事業沒有失敗,他只敗了一仗,并未輸掉整個戰爭……法國的抵抗火焰決不會熄滅!因為他并非孤軍奮戰!法國不是單槍匹馬,它不是四處無援!”戴高樂請求法國人向英國集結,加入到他發起的“自由法國”運動中來。忠于法蘭西的志愿者們或者從德占區繞道西班牙,或者從北非殖民地經過直布羅陀海峽,甚至從遠東來到英國。

因為擔心法國投降之后,法國的軍艦會落入德國之手,皇家海軍向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奧蘭和梅爾比爾港發起了進攻,摧毀了停泊在這里的所有法國戰列艦。這是主張綏靖政策的維希政府所不能原諒的。維希政權本來就敵視英國,這樣一來,敵視就轉化為仇恨。

1940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戴高樂率領他新組建的由7000多法蘭西的愛國志士組成的自由法國軍隊在英國倫敦舉行了閱兵式。

驚慌、恐懼和惱怒促使法國貝當政府組建軍事法庭對戴高樂進行了缺席審判,判處他4年徒刑直至死刑。

1940年8月,戴高樂親自率領一支剛組建的“自由法國”部隊和英軍組成聯軍,在今天塞內加爾的達卡爾港登陸,進攻維希政府統治下的法屬西非。雖然進攻不幸失敗,但是戴高樂并沒有因此而氣餒。這個倔強的法國軍人在沉穩地積蓄著力量,等待反攻的時機。

世界之鷹

希特勒是的魔王。羅斯福、斯大林和丘吉爾是的三巨頭。戴高樂是后的世界之鷹。

1958年6月戴高樂出任法國總理,提出加強總統權力和行政權力的新憲法。9月28日舉行公民投票,新憲法以%的票數被通過。10月4日生效。自此,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取代第四代共和國,法國由議會制過渡到事實上的總統制。戴高樂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締造者。

1958年12月,戴高樂經當選為第五共和國總統,1965年再次當選為總統。

1966年,戴高樂宣布法國完全退出北約組織。

1971年,戴高樂提出用美元向美國換黃金,迫使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布雷頓森林體系完全崩潰。

二戰后,戴高樂締造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宣布法國退出北約,迫使美元放棄金本位制,擊垮布雷頓森林體系。戴高樂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之鷹。

成為笑柄的精銳部隊

梅塞施米特110型飛機是雙座戰斗機……被戈林視為德國空軍的精銳部隊……但是這種飛機在不列顛空戰中將成為一個笑話……

戰前準備

英國士氣高昂,為抗擊德國的入侵做好了準備。各種路標都被拿走了,以使入侵的德軍找不到方向。倫敦的重要街牌也都拆除。戰時須知被不斷宣傳。倫敦上空升起了防止敵機低空入侵的熱氣球。皇家空軍司令部努力加強空軍的力量。1940年6月颶風式戰斗機的產量達到了446架。到7月6日,英國擁有688架現代化的單座戰斗機,主要是颶風式戰斗機和式戰斗機。

颶風式戰斗機是單翼飛機,由木頭、布和金屬管構成,安裝了裝甲保護,使英國飛行員要比德國飛行員更加安全。颶風式戰斗機制造簡易,抗毀性能強,容易修復,迅速贏得了飛行員的信任與青睞。颶風式戰斗機操作簡單,起落架輪距寬,著陸和起飛時即使在粗糙的機場上也很安全。

式戰斗機是一種全金屬戰斗機,特殊的結構使它們具有巨大的威力和廣闊的使用空間。式戰斗機設計新穎,制作技術復雜,產量一直非常少。它飛行速度快,機動性強,反映靈活,飛行過程中飛行員手腳可以離開操縱裝置。式戰斗機在低空和中空飛行時的性能是無與倫比的,飛行員們最欣賞的是它的透明座艙蓋,這種座艙蓋可以使視野極其開闊,在空戰中這一點有相當高的價值。

在法國戰役中,德國空軍損失了近1500架飛機。德國空軍迫切需要修整和補充,但是他們馬上又得執行起對英作戰的任務。1940年6月,德國制造了不到900架飛機,其中只有140架是單發動機戰斗機,不及英國戰斗機產量的三分之一。

梅塞施米特109型轟炸機是德軍唯一的單發動機的飛機,它的性能可以與英國的式戰斗機媲美,但在高空和俯沖時更靈活更有效率。同式戰斗機一樣,109式戰斗機在高空飛行時也不容易把握。它的機翼很脆弱,德國飛行員和他的英國對手一樣害怕轉彎。梅109型戰斗機非常迅速,爬高性能也很好,但它的起落架窄,視野也窄,降落時很難掌握,5的109型戰斗機在著陸時發生毀傷事故。

梅塞施米特110型飛機是雙座戰斗機,用于遠距離護航,被戈林視為德國空軍的精銳部隊,他們的飛行員是最優秀的,但是這種飛機在不列顛空戰中將成為一個笑話。盡管梅110型護航機的武裝令人生畏,速度也比颶風式戰斗機快得多,但要對付式戰斗機就顯得太笨拙了。到戰役最后,這種戰斗機竟然要109型戰斗機為它護航,大煞威風。

容克斯圖卡飛機是一種標準的俯沖式轟炸機,主要任務是支援步兵作戰。斯圖卡轟炸機很容易操控,座艙的視野非常開闊。比起單座戰斗機來,雙座斯圖卡戰斗機速度較慢,武器裝備較差。

亨克爾111型戰斗機是當時最杰出的戰斗機之一。但它動力不足,速度慢,炸彈存放量也少的可憐。

英國皇家空軍司令兼戰斗機司令修•道丁爵士認為英軍飛機在數量上處于絕對劣勢,絕不能貿然進行決戰,于是他大膽采用了分散兵力的戰略。英國皇家空軍共分為四個戰斗機大隊,北面是紐卡斯爾的13大隊,英格蘭中部是瓦特耐爾的12大隊,西南面是博克思的10大隊,東南面是阿克斯布里奇的11大隊。11大隊將成為防衛德軍進攻的前哨。

英國的雷達站從英格蘭北部一直延伸到威爾士的最西端,雷達系統可以探測到兩百公里以內的飛機,并準確地測出它們的飛行高度,但無法探測低空飛行的飛機。為了彌補這一缺陷,雷達系統又加上了較短波長的發射裝置,經過改進的系統可以探測到80公里之內低空飛行的飛機。一旦敵機進入盲區,雷達再也無法跟蹤它們時,先進的技術只好讓位給對空監視隊的眼睛和耳朵了。對空監視隊大多數由老百姓兼職。這些監視員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哨所里,只憑著雙筒望遠鏡和簡陋的方位器,隨時報告著他們所在地域的飛機的航線方位和特性。

在此之前,雷達系統從未經受過戰斗的考驗。沒人知道這些復雜的系統在空戰中將如何發揮作用,英國戰斗機司令部的這個決定具有相當大的風險性。在法蘭西之戰中,道丁拒絕了丘吉爾向法國派遣更多的戰斗機的要求。因為道丁認為戰斗機是損失不起的,英軍需要保存實力。

讓敵人的武器成為笑柄

現在以F22為代表的第四代隱身戰斗機氣焰囂張,可以研發一種專門對付第四代隱身戰斗機的武器系統。米波雷達負責大范圍搜索,厘米波相控陣雷達或激光雷達負責精確定位,紅外成像導彈負責摧毀。這是一種常規的方案,但對付F22已經足夠了。隨著探測技術和導彈技術的發展“衛星雷達導彈”將讓隱身戰斗機成為笑柄。隱身飛機的理論邏輯是“因為看不見,所以打不著”。那么“即使看見了,也打不著”不是更好嗎?

現在,對空導彈的速度一般不超過3倍音速,實用升限一般不超過30000米。當航空器的飛行高度逐漸增加時,空氣的密度會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從而影響發動機的進氣量,進入發動機的進氣量減少,其推力一般也將減小。達到一定高度時,航空器因推力不足,已無爬高能力而只能維持平飛,此高度即為航空器的升限。

發動機在最大油門狀態下航空器能維持水平直線飛行的最大高度是理論升限。發動機在最大油門狀態下航空器爬升率不到5米/秒時所對應的飛行高度是實用升限。因為要想爬升至理論升限需用很長的時間,且越往上越慢,尚未達到理論升限,燃油便耗盡了。所以大部分航空器是無法達到理論升限的。增大發動機在高空時的推力、提高航空器的升力、降低飛行阻力、減輕航空器重量等可以提高升限。

因此,實用升限40000米,速度4倍音速的高空高速飛機將讓敵人望塵莫及。高空高速飛機需要能在40000米高空發射的導彈和投擲的炸彈作為武器。但是,在導彈戰時代,笨拙的民用客機只要能發射導彈就可以參戰。可以發射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導彈的民用客機是不會懼怕任何軍用飛機的,因為它們都可以用導彈摧毀對方。

隱身導彈的前途比隱身飛機光明得多。攔截導彈是困難的,攔截隱身導彈就更困難。然而高空高速導彈是不可取的,因為導彈始終要面對敵人的近程防空系統。隱身導彈將讓隱身飛機成為笑柄。為了實現紅外隱身,甚至可以考慮使用螺旋槳推進的導彈。當然,螺旋槳不應該裝在導彈的前部。螺旋槳航空器的速度可以達到900公里/小時(250米/秒,倍音速),許多亞音速導彈的速度也只有900公里/小時。

無線電通訊被一覽無遺

一個曾在德國恩尼格瑪機生產工廠擔任工程師的猶太人憑借記憶制造出了恩尼格瑪機…..整個戰爭中德國的無線電通訊被英國一覽無遺……

初次交手

1940年7月10日,德國和英國開始第一次大規模的空戰,不列顛空戰打響。30架英國戰斗機和75架德國飛機對陣。9架德國飛機被擊毀,4架受損。英國空軍被擊毀3架,2架受損,一艘商船被擊沉。皇家空軍初戰告捷。

1940年7月19日,英國損失11架飛機,而德國只有4架飛機被擊落。

英國飛行員使用混合火力,即兩門炮裝填標準彈,兩門炮裝填穿甲彈,兩門炮裝填燃燒彈。英國飛行員還把航空炮火的射程調到250米齊射,而不是規范的650米。近距離齊射可以擊傷敵機,加上燃燒彈就可以讓它起火、燃燒、墜落。式和颶風式戰斗機改進了螺旋槳,英國戰斗機的性能不斷提高。英軍戰斗機在技術上已經領先于德國,但是英國飛行員在單機較量時往往表現很差。

英國戰斗機中隊由12架飛機組成,分成兩個小隊,每個小隊有兩個V字型編隊。由于隊形密集,在空中容易被敵機發現。由于害怕互相碰撞,飛行員們的注意力幾乎無法用在發現敵機上。再加上編隊中的末尾飛機很容易遭到攻擊。所以這種編隊很快就被放棄了。

德國空軍兩架飛機一組,一架長機,一架僚機。僚機的職責就是全力以赴地支援長機。兩組飛機形成一個小隊,彼此留出恰當的間距,并在高低和方位上錯開。這樣的小隊在空中很難被發現,每一架飛機都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機動靈活,警戒性高。德國空軍的雙機戰術非常適合空中實戰。

情報戰

在6個星期里,德國空軍投擲了大約2千噸炸彈,損失了316架飛機。英國皇家空軍損失了200多架式和颶風式戰斗機。戰斗機的損失不是困擾英國的主要問題。英國報業巨頭比佛布魯克爵士被任命整頓英國的飛機制造業。因為他的努力,新的戰機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完全彌補了戰斗損失。熟練飛行員的嚴重減員是英國皇家空軍的真正威脅。皇家空軍已經有近半數的戰斗機飛行員沒有任何實戰經驗。

情報不準確是德國空軍最大的隱患。德國情報部門一直高估英軍的損失,而且嚴重低估了英國飛機制造廠的產量。德國情報部門對英國的雷達防空系統仍然一無所知。英國方面的情報要準確、有效得多。英國情報部門最激動人心的成果是掌握了德國的密碼機——恩尼格瑪機。一個曾在德國恩尼格瑪機生產工廠擔任工程師的猶太人憑借記憶制造出了恩尼格瑪機。從此,德國的軍事密碼被破解。整個戰爭中德國的無線電通訊被英國一覽無遺。

量子通訊

軍事密碼被破解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因此,目前被認為是不可竊聽的量子通訊具有戰略性的軍事價值。量子通訊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離實用就更遠了。正因為如此,量子通訊才是一個戰略制高點。首先是截獲信息,然后才是解密。防止信息被截獲是最重要的。在加密的通訊中加入大量虛假信息和垃圾信息也是必要的。即使軍事密碼被破解了,敵人也需要從大量的信息中分辨出真假來。例如:在陸陸續續通訊中假假真真地敘述了三種作戰方案。這是能夠迷惑敵人的。并不緊急的信息可以考慮用飛機來傳遞,雖然原始但很可靠。

把一條信息分成3個部分,每個部分用不同的加密方法進行加密。除非3套軍事密碼都被破解,否則敵人無法獲得完整的信息。在通訊中使用方言、代號和不符合語法的句子可以給不同語言的敵人造成翻譯上的障礙。大量使用漢語的成語,會讓英語翻譯萬分頭痛。

英國空軍即將覆亡

許多英國飛行員私下認為,皇家空軍將難逃覆亡的厄運……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局勢有了戲劇性的變化……

鷹式攻擊

1940年8月,德國空軍已經完成所有的準備工作,計劃對皇家空軍進行全面打擊,奪取英格蘭南部的制空權。英國人從被破譯的德國電報中知道了德國空軍的鷹式攻擊計劃。

1940年8月5日,希特勒命令德國空軍在適當時間發動鷹式攻擊。由于后勤供應問題和以及天氣原因攻擊時間兩次拖延。

1940年8月13日,鷹日到來。德國飛機首先轟炸了英國各個雷達站,炸沉了兩艘小商船,擊落了四架颶風式戰斗機。德國空軍以為這次作戰行動戰果輝煌,但實際的戰果卻微乎其微。受攻擊的五個雷達站中有四個在6小時之內恢復了正常工作。上午天氣不好,云層很低,能見度很差。中午時分,天氣變得晴朗,鷹式攻擊全面展開。30架梅109戰斗機、30架梅110戰斗機和120架容克88型轟炸機發動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攻擊。

鷹式攻擊第一天,德國空軍出動飛機1480架次,皇家空軍出動飛機727架次。德國損失15架戰斗機和19架轟炸機,另有15架飛機在返回法國迫降時墜毀。英國皇家空軍損失12架颶風式戰斗機和1架式戰斗機,還有4架戰斗機墜毀。飛機失事后,英國飛行員本土作戰更容易得到救助的優勢日益明顯,而德國飛行員則只能是被俘或者投降。

1940年8月15日上午,德軍17架水上飛機組成誘餌小分隊對英國的防御系統進行干擾,英國第605中隊的颶風式戰斗機從德雷姆起飛前往攔截。由于導航系統發生錯誤,63架分克爾111型轟炸機和21架梅110型戰斗機護沿著誘餌飛機的航線飛行,結果與英軍第605中隊的戰斗機正面遭遇。英軍又有三個中隊投入戰斗,入侵的飛機被打得潰不成軍。50架容克88型轟炸機在南面發起攻擊,遭到英軍第41中隊戰斗機的迎頭痛擊。德國第五航空隊損失了14架轟炸機和7架戰斗機,戰損率達整體實力地20%,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起飛的飛機再也不敢在白天活動了。

1940年8月15日下午三點,德國第二、第三航空隊展開了大規模進攻。德軍轟炸機對馬特爾卡特機場進行突擊,致使機場嚴重被毀。190架梅109型戰斗機和88架多尼爾17型轟炸機與英軍48架戰斗機遭遇,這些面飛機對強敵幾乎起不了什么作用。德軍的轟炸機兵分兩路,對羅徹斯特和霍東奇機場進行了猛烈轟炸。這天英軍14個中隊1000架次飛行參加了戰斗,損失31架戰斗機。德軍損失71架飛機。

鷹式進攻以來的一周內,德軍一共損失了284架飛機,占總實力的10%。速度慢和笨重的斯圖卡式轟炸機損失尤其嚴重。德軍唯一的遠距離護航機梅110型戰斗機一周內有79架被擊毀,說明它無法與或颶風式戰斗機對陣。轟炸機只能由梅109型戰斗機護航。梅109的油箱比較小,在不列顛上空最多只能呆20分鐘,無法全程保護轟炸機,必須中途返航。

赫爾曼戈林改變了作戰計劃。斯圖卡式轟炸機將退出戰場。第一航空隊集中力量進行夜間轟炸。梅109型戰斗機部署到離作戰地域更近的第二航空隊,負責攻擊英格蘭東南部的敵方機場。戈林認為摧毀英國的雷達站太困難,因此不應花費更多的力量去攻擊雷達站。這是整個不列顛空戰中最大的失誤之一。

德國空軍采取了新戰術,主要的攻擊目標是英軍11大隊的機場,尤其是他們的七個空軍基地。因為事實證明皇家空軍將被迫保衛它的內部機場。德軍采用大量戰斗機護航,使英國戰斗機很難接近它的轟炸機編隊。英軍一個中隊的飛機經常面臨30架德軍轟炸機和100多架戰斗機。隨著英國飛行員傷亡逐漸增多,許多中隊只剩下屈指可數的熟練飛行員,很多飛行員基本上沒有經過實戰。此時,許多英國飛行員私下認為,皇家空軍將難逃覆亡的厄運。

皇家空軍飛行員越來越疲倦,他們必須從早到晚保持警惕,一天要起飛3到4次迎擊德軍,一旦他們失敗了,后果將不堪設想。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局勢有了戲劇性的變化。

攻其所必救

德國空軍攻擊皇家空軍的空軍基地,迫使皇家空軍應戰。如果這樣繼續下去,皇家空軍是會被消滅的。只是后來希特勒又犯了錯誤,命令德國空軍轟炸倫敦,皇家空軍才幸免于難。攻其所必救迫使敵人交戰或決戰是屢試不爽的戰術。在導彈戰中,出其所不趨更加重要。導彈應盡可能選擇敵人導彈攔截系統無法發現和無法攔截的方式或路線發動進攻。高低搭配的混合式進攻將讓導彈攔截系統無所適從。100枚先進導彈和100枚落后導彈同時對100個固定目標發動進攻,導彈攔截系統只有100枚攔截導彈可用,應該怎樣攔截呢?1分鐘間隔攻勢可能更加實用。先發射100枚落后導彈對100個固定目標發動進攻,如果敵人不攔截則這些導彈將命中目標,如果用完了100枚攔截導彈,則無法應對下一次進攻。假設敵人用100枚攔截導彈攔截了80枚落后導彈。1分鐘后再發射80枚落后導彈去摧毀剩余的80個固定目標即可。用落后的導彈去消耗先進的攔截導彈,再用落后的導彈去打擊固定目標。因為一般情況下打擊固定目標不需要太先進的技術,而攔截任何導彈都需要先進的技術。

再落后的導彈都能突破導彈攔截系統,再先進的導彈攔截系統也做不到100的攔截率。所以進攻是導彈戰的主旋律。不容易受到干擾的自主式制導方式將備受青睞。慣性制導幾乎不受干擾,只是制導精度差。

慣性制導是利用陀螺儀和加速度表組成的慣性測量裝置測量導彈的運動參數,控制其按預定路線飛行的一種制導方式。激光陀螺沒有轉動部件,工作不受震動或沖擊的影響,已廣泛應用于多種戰術導彈。對于固定目標可以先用慣性制導把導彈運送到目標附近,再用光學成像或紅外成像技術讓導彈精確命中目標。為了防止敵方攔截系統計算出預定飛行路線,可以設置故意偏向裝置。導彈在飛行中故意偏離預定飛行路線,迷惑敵人加大攔截的難度。預定飛行路線也可以聲東擊西,導彈先直奔A目標而去,飛到半途,突然轉向直奔B目標。

導彈編隊

如果導彈發射后不管,讓導彈自己獨立承擔尋找目標、對抗攔截系統和摧毀目標三大任務,那么導彈將變得復雜、臃腫和昂貴。如果導彈全部接受外部制導,自己只負責調整姿態和飛行,那么抗干擾能力將十分脆弱。與雙機編隊等空軍戰術一樣,導彈也需要編隊作戰。“三彈齊飛”是一種簡單的導彈編隊。主導彈發射后不管,主導彈還負責制導兩枚完全被動制導的副導彈命中目標。這樣就三枚導彈都可以發射后不管了。主導彈還可以指揮副導彈摧毀前來攔截的敵方導彈。三枚導彈的攻擊目標距離較近或存在先后關系時可以使用“三彈齊飛”編隊。主導彈先制導兩枚副導彈命中目標,最后制導自己命中目標。

在大規模突襲時,可以精心設計出1000枚導彈的編隊讓敵人的干擾系統、探測系統和攔截系統全部失效。在大型的導彈編隊中,可以有單獨的干擾導彈和預警導彈。干擾導彈就是無人干擾機,完成任務后自我摧毀。預警導彈就是無人預警機,完成任務后自我摧毀。甚至可以有加油導彈,專門負責為導彈編隊中的導彈加油,增加導彈的射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導彈編隊千變萬化,比飛機編隊復雜得多。導彈編隊也體現了軍事任務專業化分工的思想。專門負責增加導彈射程的無人導彈運輸機可能更加實用。無人導彈運輸機把導彈運送到預定區域后再發射導彈,完成任務后可以返航,也可以發動自殺式攻擊或自我摧毀。

火箭炮發射火箭彈的景象是壯觀的。把火箭彈改成完全被動制導的火箭導彈后,再用火箭炮發射,效果更好。一輛40聯裝火箭炮發射車可以用火箭導彈同時對付40輛坦克。

希特勒拯救了英國空軍

1940年9月4日,希特勒命令戈林改變戰術,要求德國空軍把倫敦從地圖上抹掉。在皇家空軍即將覆亡時,希特勒拯救了皇家空軍……

轉折點

1940年8月24日晚上,一部分德國轟炸機沒有找到預定目標,誤炸了倫敦。

1940年8月25日晚上,英國作為報復,派出轟炸機對柏林進行了報復性轟炸。英國對柏林的轟炸產生了震撼性的效果。德國上下都抨擊戈林沒有消滅英國空軍,沒有奪取制空權。

1940年9月4日,希特勒命令戈林改變戰術,要求德國空軍把倫敦從地圖上抹掉。在皇家空軍即將覆亡時,希特勒拯救了皇家空軍。戈林被迫改變戰術,轉而轟炸倫敦。不懂軍事的人干擾軍隊的作戰,是兵家大忌之一。希特勒在敦刻爾克犯過一次錯誤,讓37萬多軍隊逃回了英國。這次希特勒又錯了,讓德國空軍前功盡棄。下次,希特勒在對蘇聯作戰中將讓德國陸軍損失慘重。德軍士兵及其將領是非常優秀的,在戰術上幾乎沒有錯誤。但是,希特勒是德軍的最高統帥,這是德軍的戰略性錯誤。因為,希特勒的軍事才能是二流的。這讓一流的德軍將領被迫犯下一個又一個錯誤。因為,希特勒的那些錯誤命令是不能違抗的。

轟炸倫敦

1940年9月7日下午四點,德軍300架轟炸機和600架戰斗機對倫敦發動了進攻。德軍轟炸了港口和城市工業區。倉庫里堆滿了橡膠和酒等易燃物品,炸彈落下后,頓時變成了一片恐怖的火海。

1940年9月7日夜,燃燒的火焰又引來了300架德軍飛機。英國國王居住的白金漢宮也被炸了,倫敦市民死300余人,傷1500百余人。天亮后,陽光都無法穿透倫敦上空濃厚的黑煙,倫敦燒起來了。在英國看來入侵迫在眉睫了,9月7日夜里,英國發出了克倫威爾信號,所有部隊都被緊急召喚,準備應對德軍的入侵。

1940年9月10日,希特勒考慮到皇家空軍仍有戰斗力,將進攻推遲到了9月24日。

1940年9月15日,戈林認為皇家空軍即將崩潰,他向倫敦發起了大規模的攻擊,想誘使皇家空軍派出剩下的全部戰機,好加以殲滅。100多架多尼爾轟炸機和一支強大的梅109型戰斗機隊于11點30分飛越英吉利海峽。英國21個中隊的飛機投入戰斗,由于英國飛機數量和攻擊強度遠遠超出想象,德國轟炸機漫無目標的扔下炸彈后就掉頭向英吉利海峽逃去。因為,戈林告訴德國空軍飛行員皇家空軍只剩下最后150架戰斗機了。兩個小時之后,德國空軍發動了第二次大規模進攻,英國戰斗機部隊又一次擋住了入侵者。當天,德國損失了58架飛機,英國損失了26架。

不列顛空戰一直持續到1940年10月底,兩個月內倫敦有萬人身亡。由于德國人沒有達到目的,希特勒無限期推遲了海獅計劃的執行。希特勒命令德軍采取防御措施,將注意力轉到了東線。德國戰機繼續對英國進行突襲。從1940年11月12起,倫敦每夜至少被轟炸一次。

希特勒的錯誤

在希特勒的建軍思想里陸軍和空軍是優先的,德國陸軍和空軍演出的閃電戰震撼了全世界。海軍則相對不被重視,德國海軍從來沒有超過英國海軍,而德國陸軍和空軍的實力穩居歐洲第一。沒有建設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是希特勒的一個戰略性錯誤。1940年5月23日,希特勒命令已經穩操勝券德軍停止前進,造就了敦刻爾克奇跡是希特勒的一個重大錯誤。1940年9月4日,希特勒命令戈林改變戰術,要求德國空軍轟炸倫敦,拯救了皇家空軍應該是希特勒死不瞑目的一個錯誤。這些錯誤都源于一個思想,希特勒只打算稱霸歐洲大陸,不想占領英國本土。希特勒不想占領英國本土,因此德國海軍沒有必要超過英國海軍。希特勒不想占領英國本土,因此希特勒希望法國戰敗后英國體面地承認既成事實。于是,對退到敦刻爾克的22萬多英軍猶豫了一下。對英國的態度絕望后,希特勒才決定打敗英國。由于時間倉促,計劃不周,目標不明確,希特勒隨意改變攻擊空軍基地的戰術,命令轟炸倫敦。希特勒不想占領英國本土,因此希特勒在英國還有戰斗力的情況下就突襲蘇聯了。希特勒認為只要防止英國回到歐洲大陸即可,因此無限期推遲了海獅計劃,將注意力轉到了東線。希特勒對英國的“紳士情節”埋下了納粹失敗的種子。

書包網txt小說上傳分享

大規模轟炸德國本土

英國的軍事理論家們提出“論”。……丘吉爾決定出動飛機大規模轟炸德國本土……

期間,飛機的速度沒有太大的提高,但飛行里程卻大大提高了,這使得戰略轟炸成為可能。空軍理論家們普遍認為,只要用轟炸機襲擊敵國縱深的戰略目標體系,單靠戰略轟炸就可以贏得戰爭。意大利的戰略家杜黑提出了制空權的理論,在全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36年到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中,德國戰機對馬德里和格爾尼卡進行了多次轟炸。

1938年5月19日,中國空軍的兩架馬丁B10型轟炸機從寧波出發,飛越東海,在日本撒下了100多萬張警告傳單。這次“人道遠征”行動是日本本土遭受的第一次外國軍隊的空襲,也是世界航空作戰史上絕無僅有的“紙片轟炸”。

人們預測轟炸機在未來的大規模戰爭中將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但轟炸將不可避免地對無辜百姓造成傷害,最讓人恐懼的是戰機攜帶的毒氣炸彈。二戰前夕,歐洲各國紛紛為自己的國民配備防毒面具。

1939年9月,2000架飛機突襲波蘭。在隨后的3周內,德國空軍一直在轟炸華沙,德國人的理由是波蘭拒絕投降,所以德軍不得不把波蘭首都華沙作為軍事打擊的目標。

1940年5月,德軍以同樣的理由空襲了荷蘭鹿特丹。

不列顛空戰的初期和中期,德軍的主要攻擊目標是機場、雷達站、碼頭和飛機制造廠,而不是城市和居民區。不列顛空戰的后期,德軍主要轟炸了倫敦。不列顛空戰讓英國元氣大傷。英國陸軍沒有能力橫渡海峽直接進攻德國,英國的軍事理論家們提出“論”。“論”認為持續的戰略轟炸能摧毀德國的意志,迫使其戰爭機器停止運轉。丘吉爾決定出動飛機大規模轟炸德國本土。

防守的錯誤

1940年不列顛空戰結束后,德國把80的兵力用在了蘇德戰場,對英國的空中進攻采取了絕對的防守姿態。

二戰初期,德國空軍只裝備了中型轟炸機,因為德國只考慮到對鄰國實施空中打擊,認為沒有必要發展遠程重型轟炸機。二戰后期,德國人改變了想法,但德國的亨克爾177重型轟炸機還停留在試驗階段。

二戰前,英國空軍也把精力放在發展中型轟炸機上,希望能夠在數量上超過德國。但30年代后期,重型轟炸機的發展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1942年春,英國重型轟炸機“蘭開斯特”問世,使皇家空軍的持續戰略轟炸成為可能。

1942年2月,空軍上將阿瑟•哈里斯出任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的司令。哈里斯提出“面積轟炸”理論,主張集中使用大量轟炸機對德國的重要工業城市實施大規模轟炸,摧毀德國的戰爭能力。哈里斯指揮皇家空軍的轟炸機對德國進行了長達3年的城市轟炸。

1942年4月17日,12架“蘭開斯特”轟炸機從英國南安普頓機場起飛,去轟炸德國位于奧克斯堡的潛艇柴油發動機工廠。英國在不列顛空戰期間空襲過德國本土,但那只是象征性的,這一次轟炸的目的是要徹底破壞德國的軍事生產能力。

德國人沒想到英國的轟炸機可以深入到德國腹地進行轟炸,但德國雷達很快做出了反應。30架“梅塞施米特”戰機迅速起飛,攔截來襲的英國轟炸機。在離轟炸目標還有800多公里時,英國的轟炸機被擊落了4架,一架重傷提前返航。2小時后,7架英國轟炸機進入空襲目標的上空,在機載雷達指引下進行了密集轟炸,數百枚炸彈摧毀了整個潛艇柴油發動機廠的地上建筑。英國轟炸機在返航時再次遭到了德國戰機的截擊,又有2架“蘭開斯特”轟炸機被擊落。這次空襲讓英國空軍損失慘重,但哈里斯仍然堅持對德國大規模的城市轟炸行動,在這年的春季英軍共發動了3場空襲。

1942年5月30日午夜,哈里斯組織了第一次“千機轟炸”,英軍出動1046架轟炸機空襲德國重鎮科隆,投下了1455噸炸彈,469人被炸死,400人重傷,14萬人無家可歸,科隆全城的通訊中斷了9天。

哈里斯想通過空前規模的轟炸對德國的重要港口漢堡實施毀滅性的打擊。哈里斯動用了3000多架次飛機,發動了“罪惡城之戰”。10天內英軍組織了4次大規模轟炸,投下了9000多噸炸彈,漢堡市區變成了一片火海,火焰形成的熾熱氣柱高達4000米。“漢堡大火”讓德軍大為震驚,不得不從蘇德戰場撤回空軍兵力,用于本土防衛。

亡羊補牢

德國加強了空中防御系統,雷達、探照燈、高射炮和夜間戰斗機嚴密地部署在各重點城市和敵方轟炸機的必經要道,這些防御措施讓英軍轟炸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德國還在在戰斗機上裝備機載雷達,在英國轟炸機飛向目標和撤離目標時滲透到轟炸機編隊中,對轟炸機進行截擊。這種新戰術給英國皇家空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兩線作戰

德國在英國沒有戰敗的情況下發動對蘇聯的進攻。雖然造成了突然性讓斯大林猝不及防,但是德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境地。德國為了進攻蘇聯,不得不對英國空軍采取了絕對的防守姿態。德軍取得了閃擊波蘭和閃擊法國的勝利,但是在法國戰役中希特勒在敦刻爾克犯下了第一個錯誤。在不列顛空戰中,希特勒犯下了第二個錯誤——停止鷹式攻擊,轟炸倫敦。不列顛空戰無果而終是希特勒犯下的第三個錯誤。德軍沒有全力以赴去對付英國,只是警告了一下英國之后就發動了對蘇聯的進攻。至少要在德國空軍對英國空軍保持攻勢,對英國持續轟炸的情況下,發動對蘇聯的進攻。德軍對坦克和飛機的聯合作戰——閃電戰頗有心得,但對戰略轟炸認識不足。德軍沒有對英國進行戰略轟炸,也沒有防止盟國對德國的戰略轟炸。

在科隆和漢堡遭到大規模戰略轟炸后,德國才開始亡羊補牢。德軍從蘇德戰場撤回空軍兵力用于本土防衛標志著德軍正式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英軍的轟炸牽制了德國空軍,干擾了德國的戰時生產,緩解了蘇聯的壓力。

在未來的戰爭中,轟炸機在戰斗機護航的條件下明目張膽地實施轟炸不如直接用導彈進行轟炸。用戰略轟炸機實施戰略轟炸不如用導彈實施戰略轟炸。在取得制空權或敵人防空力量有限的情況下,轟炸機才能在戰斗機的保護下實施轟炸。無論是否取得制空權,無論敵人的防空力量如何,無論敵人的導彈攔截系統如何,都可以直接用導彈實施轟炸。任何導彈攔截系統都是被動而昂貴的。攔截一枚火箭彈也需要先進的攔截導彈,即使攔截的對象全部是火箭彈,導彈攔截系統的攔截率也達不到100。

先進導彈和落后導彈過飽和式混合突防可以突破任何導彈攔截系統。如果敵人的導彈攔截系統擁有1000枚先進的攔截導彈,那么就用1000枚先進導彈和1000枚落后導彈去發動進攻。當然,先進轟炸機、落后轟炸機、先進戰斗機和落后戰斗機過飽和式混合突擊也可以突破任何防空系統。但是,導彈總比飛機便宜。先進導彈比先進飛機便宜,落后導彈比落后飛機便宜。而且,攔截導彈總比進攻導彈昂貴。生產導彈也比生產飛機更加迅速。導彈產量一般是飛機產量的十倍左右。因此,飛機可以遠遠地發射導彈去攻擊目標,不用以身犯險飛到目標上空去丟炸彈。雖然炸彈比導彈便宜,但是總的來說用導彈比用炸彈合算。轟炸機和戰斗機同時以身犯險的情況下才能丟炸彈。飛機不起飛也可以用導彈。

德國空軍徹底喪失制空權

這次轟炸摧毀了德國30的軸承生產能力,使德國的坦克和飛機的生產大幅度減少……1944年的德國空軍徹底喪失了制空權……

精確轟炸

1943年1月,盟國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正式制定了旨在摧毀德國的軍事、經濟和工業力量的大規模空中轟炸計劃。會議就美英兩國對德的戰略轟炸進行了分工。皇家空軍在夜間“不加限制”地對德國城鎮目標進行“面積轟炸”。美軍第8航空隊在白天對德國的軍事設施進行精確轟炸。

美軍對軍事目標的精確轟炸比英軍實施的大面積轟炸要艱巨得多。美軍第8航空隊的基地建在英國,擁有被譽為“空中堡壘”的B17轟炸機群。B17是波音公司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研制的一種全金屬結構的重型轟炸機,能夠掛載近8噸的炸彈。B17配備的諾登投彈瞄準器能在萬米高空對目標進行精確轟炸。B17盡可能多地安裝了機載機槍,以提高自衛火力強度。美國的軍事理論家自信地認為B17不再需要戰斗機護航。

1943年8月17日下午1點,美軍第8航空隊230架B17對德國施魏因福特的滾珠軸承廠進行了轟炸。因為每一件軍事產品的零部件中都會用到滾珠軸承,所以美軍把滾珠軸承廠作為一個非常理想的轟炸目標。德國防空指揮部派出所有能升空的戰機進行攔截,這些沒有護航的轟炸機群損失慘重,36架B17被德軍擊落。但這次轟炸摧毀了德國30的軸承生產能力,使德國的坦克和飛機的生產大幅度減少。

1943年10月14日,美軍第8航空隊再次空襲了施魏因福特的滾珠軸承廠。美軍又損失了60架B17戰斗機。沒有哪支部隊可以承受連續的嚴重損失,在接下來的3個月里,美軍被迫停止進攻。高昂的代價使美軍意識到,沒有戰斗機護航的轟炸行動是錯誤的。

盟軍的P47霹靂戰機和P38雷霆戰機航程有限,不能陪同轟炸機深入到德國腹地。直到1944年初P51野馬戰機在的問世才解決了轟炸機的護航問題。

柏林轟炸戰

1943年8月23日夜,英軍出動了727架轟炸機空襲柏林。從此,英軍每晚對柏林進行重型轟炸。轟炸持續了4個月,德國嚴密的地面炮火和空中防御系統使英軍轟炸機的損失不斷增加。但哈里斯認為:“我們可以炸遍整個柏林,也許這將損失我們400到500架的飛機,但這樣做可以使德國輸掉整場戰爭。”

從1943年11月到1944年3月,哈里斯出動了2萬多架次飛機對柏林進行了35次集中轟炸,轟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1047架飛機被擊毀,1682架飛機被擊傷。轟炸機司令部的士氣開始低落,空軍指揮部對哈里斯的柏林轟炸戰也反應冷淡。

1944年初,盟軍決定將空軍的任務由戰略空襲德國城市轉為支援諾曼底登陸。盟軍轟炸機的主要目標由德國本土的戰略目標轉為法國和比利時的交通運輸線。盟軍轟炸機成功地摧毀了指定的交通設施,而且極大地削弱了德國空軍在法國北部的力量。

1944年的德國空軍徹底喪失了制空權。

1944年1月到4月間,1000多名德軍飛行員在本土防空戰中戰死。

1944年5月,德軍能夠升空作戰的飛機不足300架。

1944年9月,盟軍轟炸機又開始了對德國的戰略轟炸。

1944年11月,持續不斷的大規模轟炸阻礙了德國的燃料供應,德國的石油產量只有戰前的5。由于燃料不足,德國經濟幾乎陷于癱瘓狀態。德國地面上的基礎設施不斷地遭到破壞。轟炸讓所有的德國城市都變成了一片廢墟,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失去了贏得這場戰爭的信心。德國空軍將剩余的戰斗機全部派上了天空,用來阻截英美轟炸機,但美軍用于護航的P51野馬戰斗機徹底擊毀了它們。

截止1945年4月16日,盟軍先后對德國進行了近45萬次的戰略轟炸,出動飛機400多萬架次,投彈270萬噸。轟炸嚴重破壞了德國的戰爭潛力,對戰爭的進程乃至全局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1942年到戰爭結束,英國皇家空軍有72000多名空勤人員陣亡,美國有58000多名空勤人員陣亡。

空中征服

盟軍持續不斷的大規模戰略轟炸是德軍在戰爭后期大潰敗的主要原因。蘇德戰場消耗和摧毀了德軍的戰斗力,戰略轟炸摧毀了德軍戰斗力的再生能力。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三個:戰斗力、戰斗力的再生能力和戰斗意志。戰斗意志往往是不能被直接摧毀的。敵人往往在戰斗力受到重創之后就會喪失戰斗意志。但是,頑固的敵人要戰斗力喪失殆盡后才會喪失戰斗意志。在大國之間的戰爭中,只有摧毀敵人的戰斗力的再生能力才能讓敵人的戰斗力喪失殆盡。

現役軍人和現役武器裝備構成戰斗力,后備兵源、科研人員和武器裝備的生產體系構成戰斗力的再生能力,領導人意志、將軍意志、士兵士氣和國民意愿構成戰斗意志。只要武器裝備的生產體系被打斷就可以摧毀敵人的戰斗力的再生能力,用不著也沒有必要摧毀整個武器裝備的生產體系。只要使領導人、將軍、士兵或國民之中的一方的屈服就可以瓦解敵人的戰斗意志。摧毀敵人所有的發電站就可以把敵人的武器裝備的生產體系打斷,沒有電能敵人連一把手槍也制造不出來。摧毀敵人的供電線路和設施比摧毀發電站更容易,但供電線路和設施比發電站更容易修復。

從空中征服一個國家,只需要將其武裝力量和所有基礎設施摧毀即可。沒有武裝力量就沒有國家和政權可言。沒有基礎設施,一個國家就不能正常運行和發展,其所有國民都會屈服。空中征服講究精確摧毀。首先是精確解除敵人的戰斗力,然后是精確解除敵人的戰斗力再生能力,最后是精確摧毀敵人的基礎設施。

要在第一時間精確解除敵人的戰斗力,必須使用導彈閃擊戰。衛星和大型雷達站是敵人的眼睛,機場和航空母艦是敵人信心的支柱,導彈基地是敵人反攻的利器。如果實力強大就在第一時間把敵人的衛星、大型雷達站、機場、航空母艦和導彈基地全部摧毀。如果實力不夠,一般按照衛星、大型雷達站、機場、航空母艦和導彈基地的順序進行摧毀。如果敵人也深諳導彈閃擊戰,那么就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量身摧毀。在探測技術發達的現在和未來,使用飛機、艦艇和坦克都難以達成閃擊的效果。只有導彈,特別是隱形導彈可能達成閃擊的效果。

盟軍在德國累計投下了270萬噸炸彈,相當于135顆2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導彈閃擊戰必須使用導彈雨戰術,在第一時間盡可能多地發射導彈。第一批導彈應該來自太空中的衛星、水面艦艇、潛艇和地面,必須在戰爭開始后30分鐘內摧毀目標。這些導彈一般是遠程的大型導彈。第二批導彈應該來自飛機,大量飛機升空后撲向目標,在目標進入導彈射程后發射導彈,這些導彈必須在戰爭開始后60分鐘內摧毀目標。這些導彈一般是遠程和中程空射導彈。第三批導彈應該是近程空射導彈。導彈閃擊戰至少要求在30分鐘內用1萬枚大型導彈把10萬噸超級炸藥投送到敵國。10萬噸超級炸藥的威力必須相當于100萬噸TNT炸藥的威力。30分鐘100萬噸TNT炸藥的精確爆炸是精確解除一個大國的戰斗力的基本保障。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能精確解除敵人的戰斗力,也不利于戰后化敵為友,更違反人道主義精神。

30分鐘100萬噸TNT炸藥精確爆炸,60分鐘又100萬噸TNT炸藥精確爆炸,24小時內又200萬噸TNT炸藥精確爆炸。400萬噸TNT炸藥精確爆炸可以在一天之內征服一個大國,這400萬噸TNT炸藥將有300萬噸靠導彈運載,100萬噸靠炸彈運載。這400萬噸TNT炸藥有150萬噸來自從衛星、水面艦艇、潛艇和地面發射的導彈,有150萬噸來自從空中發射的導彈,有100萬噸來自空中的炸彈,也就是說250萬噸來自空中。這就是空中征服的一個例子。

威力是TNT炸藥10倍以上的炸藥或結構是至關重要的。威力為TNT炸藥100倍的炸藥或結構是可以獲得的,但1000倍就很難了。因為1千克鈾的威力也只有1千克TNT威力的1萬倍左右。化學成分和結構的進步很難獲得1000倍于TNT炸藥的威力。

德國戰列艦全軍覆沒

1944年11月12日,兩架皇家空軍王牌轟炸機對“提爾皮茨”號進行了再次打擊,“提爾皮茨”號被嚴重炸傷,最終沉沒……致使德軍水面艦艇全軍覆沒……

1939年,英國商船隊的總噸位為2100萬噸,占世界商船總噸位的三分之一。每天有1500艘英國船只在大西洋上航行。英國皇家海軍是規模最大的海上力量,英國皇家海軍的海軍基地幾乎遍布全球。英國皇家海軍有本土艦隊、遠東艦隊、地中海艦隊和后備艦隊共4支艦隊,19萬人,戰列艦12艘、航空母艦8艘和戰列巡洋艦3艘,艦艇總噸位約130萬噸。大西洋航線是英國最重要的生命線,英國皇家海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確保大西洋航線的安全。

1939年,德國海軍擁有戰列艦4艘、袖珍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潛艇56艘,艦艇總噸位35萬噸,總兵力約16萬人。德國海軍的實力與英國相差懸殊。希特勒希望德國海軍能夠強大到可以和皇家海軍直接對決的程度,但海軍總司令雷德爾上將卻堅持認為,由于《凡爾賽條約》對德國軍備的嚴格限制,水面艦只無法與英國抗衡,德國應該集中力量切斷英國的生命線即阻斷英國的海上貿易。因此,德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襲擊有艦隊護航的英國商船隊,而不是與皇家海軍決戰。

雷德爾提出了袖珍戰列艦的概念。袖珍戰列艦的裝甲非常薄,但火力強,速度快,能夠靈活、快速地對商船發起猛烈攻擊。戰爭初期,皇家海軍打算引出德國海軍的主力艦隊進行決戰,并一舉將它摧毀,而德國海軍卻避免決戰。

“施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

1939年9月,德國戰艦開始襲擾英國的海上貿易。袖珍戰列艦“施佩伯爵”號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多次擊沉英國商船,給英國的船運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1939年12月,英國和法國派出3艘巡洋艦在普拉河口攔截并攻擊了“施佩伯爵”號。受傷的“施佩伯爵”號逃入烏拉圭的港口,但遭到了烏拉圭當局的驅逐。“施佩伯爵”號不得不在4天后駛出港口引爆自沉。

1940年8月17日,希特勒宣布對英國進行全面封鎖,并警告說將在沒有任何警示的條件下擊沉中立國的商船。德國袖珍戰列艦“舍爾海軍上將”號一次出航就擊沉了17艘盟國商船。

英國缺少合適的護航艦,離開了本國水域的商船隊,通常只有一艘由商船改造的巡洋艦護航。海上航運的損失使英國人的生活更加困難,國內實行了嚴格的食物配給制。挪威和法國的淪陷使德國占據了那里的重要港口并建立了艦艇基地,戰爭態勢變得對德國有利起來。雷德爾感到動用重型戰艦的時候到了。

“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是德國海軍最引以為驕傲的戰列艦,艦上配有12門火炮(包括8門381毫米主炮)和44門高射炮,號稱20世紀40年代世界上最新式、最強大的戰艦。它的速度比英國同類艦船更快。

1941年5月19日,“俾斯麥”號在“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的伴隨下,駛出格丁尼亞港,首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壞英國海運航線。

1941年5月21日,一架皇家空軍的飛機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發現了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英國海軍調遣“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進行攔截。

1941年5月24日,“俾斯麥”號僅用幾分鐘就將“胡德”號付之一炬,還擊傷了“威爾士親王”號。但是“俾斯麥”號也中彈負傷導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隨后“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分開航行,使英軍無法知道它們的行蹤。

擊沉了“胡德”號就如同擊碎了英國人的心,這條20年來一直被英國海軍界認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竟如此不堪一擊。英國人無法忍受這個屈辱的事實。英國海軍司令部決定集中最大優勢,不惜一切代價圍殲“俾斯麥”號。直布羅陀海域的H艦隊接到調令,北上追擊“俾斯麥”號。“胡德”號沉沒6個小時后,16艘戰列艦和大批“劍魚”式魚雷轟炸機直接加入了這場追擊。

1941年5月26日上午,一架英國水上飛機發現了“俾斯麥”號。

1941年5月27日,從H艦隊“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劍魚”式飛機擊中了“俾斯麥”號。“俾斯麥”號的船舵被摧毀無法操舵。

1941年5月28日,英國艦隊趕到,對“俾斯麥”號群起圍攻。“俾斯麥”號的上層結構幾乎全被摧毀,但船體仍大致完好。在完全喪失戰斗力的情況下,為避免該艦被英軍擄獲,艦長最後下令其自沉于距法國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包括艦長在內的2千余名官兵葬身魚腹。

1941年6月1日,僥幸脫身的“歐根親王”號回到了基地。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

1942年1月,德國重型戰列艦“提爾皮茨”號被部署到挪威。

1942年2月,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沖破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布下的口袋陣,抵達波羅的海。

1942年12月31日,德國海軍派出了“希佩爾”號重型巡洋艦和“呂佐夫”號袖珍戰列艦打擊英國向蘇聯派出商船隊,與英國本土艦隊相遇,最終被航空母艦擊傷。因此,希特勒撤換了雷德爾,由鄧尼茨接任德國海軍總司令。

1943年12月,鄧尼茨命令“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和5艘驅逐艦從挪威出發,前去截擊盟軍護航運輸隊。鄧尼茨認為潛艇戰是打擊英國的最好辦法,但水面艦艇可以在挪威海域拖住本土艦隊,防止它們在其他地區對德國不利。“沙恩霍斯特”號曾在1940年與一艘巡洋艦聯手,擊沉了英國的海上巨無霸“光榮”號航空母艦。英國皇家海軍發誓一定要將“沙恩霍斯特”號擊沉。

“沙恩霍斯特”號排水量為32514噸,航速31節,安裝了3座三聯裝280mm火炮,12門150毫米口徑副炮、14門105毫米口徑副炮,還有防空火炮和高射機槍,以及6具530毫米口徑的魚雷發射管,搭載4架偵察機和1800名艦員。

1943年12月20日,英國皇家海軍得知“沙恩霍斯特”出動的情報,立即派出由英國本土艦隊司令弗雷澤上將統帥3艘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和10艘潛艇組成航母特混艦隊對德國軍艦實施包圍。

由于德國艦隊的通訊錯誤,擔任護衛的5艘驅逐艦與“沙恩霍斯特”艦失去了聯系,不得不先期返航。這樣就只剩下“沙恩霍斯特”獨自在大西洋中航行,失去了重要的火力支援。

1943年12月26日傍晚,“約克公爵”號在距離20公里的地方探測到了“沙恩霍斯特”號的雷達回波。弗雷澤命令全隊發動攻擊。“沙恩霍斯特”號完全暴露在皇家海軍立體交叉的密集炮火之下,“沙恩霍斯特”的兩個主炮塔相繼被炸毀,部分蒸汽管道出現破裂,航行速度也降低了。

1943年12月26日19時30分,“沙恩霍斯特”號已成為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英國驅逐艦再次圍了上去,向它發射了魚雷。15分鐘后,“沙恩霍斯特”號發生劇烈爆炸,隨即沉沒。“沙恩霍斯特”號的沉沒使英國的北極航線不再遭受德軍大型水面艦艇的襲擾,希特勒的海軍實力大為削減,然而對盟軍的威脅沒有消除。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

挪威阿爾屯港的“提爾皮茨”號戰列艦被英國皇家海軍擊傷,但隨時可以傷愈復出。這對盟軍在1944年開辟第二戰場是一個嚴重的威脅。“提爾皮茨”號是“俾斯麥”戰列艦的姊妹艦,這一級別的戰列艦,德國只生產了兩艘。丘吉爾特別指示英國海軍,務必將“提爾皮茨”號擊沉或重創。

1944年3月30日,英國本土艦隊的2支戰艦編隊先后從斯卡帕灣出發,準備對“提爾皮茨”號發起突襲。

1944年4月2日,英國艦隊駛近阿爾屯港。為了防止“提爾皮茨”號逃出海灣,英國艦隊在周邊海域布置大批水雷。布雷結束后,英國轟炸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把數百枚重型炸彈投向“提爾皮茨”號。

德軍一面組織防空炮火進行阻擊,一面派出一支潛艇分隊從水下悄悄繞過水雷陣,伺機攻擊英國艦隊。英國人發現了德國潛艇,艦隊司令穆爾中將命令艦隊全速前進。因為潛艇的速度慢,艦隊反潛能力也有限,規避是上策。德國潛艇用魚雷直接命中了“巴雷勃”號輕型航空母艦。英國驅逐艦迅速將其包圍,用深水炸彈炸沉了德國潛艇。

英國轟炸機投擲的數百枚炸彈中有14顆炸彈擊中了“提爾皮茨”號,對“提爾皮茨”號上層建筑和火力控制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致使“提爾皮茨”號在幾個月內無法參加戰斗。

1944年11月12日,兩架皇家空軍王牌轟炸機對“提爾皮茨”號進行了再次打擊,“提爾皮茨”號被嚴重炸傷,最終沉沒。至此,大西洋戰場上德國水面艦艇的威脅被解除了。德軍將艦隊部署到挪威海域可以就近襲擊盟軍的北極航運,但是艦隊失去了空中保護,致使德軍水面艦艇全軍覆沒。

海空優勢

德軍在地面擁有明顯的優勢,在空中也擁有一定的優勢。但德軍進攻蘇聯后,德軍在空中就沒有優勢了,不得不對英國空軍采取絕對防守的姿態。德軍進攻蘇聯后,在地面也沒有優勢了。德軍在海上從來就沒有優勢,英軍集中兵力對德軍水面艦艇各個擊破。德軍進攻蘇聯后,德軍在地面和空中與盟軍相當,在海面處于劣勢。雙方戰略力量對比發生了逆轉。

美國的參戰對戰爭最大的影響不是盟國戰斗力的增強,而是盟國戰斗力再生能力的提升。美國參戰讓戰爭雙方的戰略力量對比產生了懸殊。盟國以美國強大的戰斗力再生能力為后盾,美英的戰略轟炸為手段,逐步摧毀了德國的戰斗力再生能力,最終形成美英強大的海空優勢。美國將二戰以來的海空優勢保持至今。

日本和德國雖然結盟,但是兩國各自為戰。在戰爭中沒有什么配合,也沒有多少相互援助。侵略者總是傾其全力進行侵略,因此沒有多少可以援助他國的余力。德國是可以打敗英國的,但只能勉強應付英國和蘇聯。日本把美國拉下水,美國卻要首先打敗德國。如此一來,德國不堪重負,最后戰敗了。日本打敗中國都很困難,還把美國拉下水。侵略者總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如果德國的戰爭能力是100,那么英國是50,蘇聯是80,美國是120,日本是70,中國是60。德國與英國和蘇聯交戰,把自己的戰爭能力高估了30。日本與中國和美國交戰,把自己的戰爭能力高估了160。日本和德國與美蘇中英交戰,把自己的戰爭能力高估了80。

如果1941年6月22日德國和日本聯手閃擊蘇聯,那么蘇聯會在1年內滅亡。然后德國回過頭去打英國。日本回過頭去打中國。這樣德日聯手170滅亡80的蘇聯,德國100再打50的英國。日本70再打60的中國。如果美國在這個時候還不參戰,那么的結果就難以預料了。從軍事上分析,德日是有贏得戰爭的可能的。但從綜合國力上分析,絕無這種可能。如果德國的綜合國力是100,那么英國是90,蘇聯是120,美國是150,日本是80,中國是40。德國陸軍敗給了蘇聯紅軍,德國海軍敗給了英國海軍,德國空軍敗給了美英空軍。德國陸軍敗在數量上,德國海軍敗在水面艦艇上,德國空軍敗在遠程轟炸機和遠程戰斗機上。德國海軍立足于襲擾作戰,德國空軍立足于配合陸軍,德國陸軍立足于歐洲大陸。

德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希特勒野心不大。希特勒只想把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納入德國的版圖,稱霸歐洲大陸,因此德軍的建設也立足于此。德軍是有能力實現和捍衛這個目標的。德軍還可以把法國納入德國的版圖,這就是德軍能力的上限了。如果希特勒在閃擊波蘭后堅持與英法講和,那么戰爭就會止于閃擊波蘭。因為英法是不會為了解放波蘭而與德軍血戰的。但德軍占領法國后,就沒有人知道希特勒的野心到底有多大了。如果德軍以主動撤出法國為條件要求英法承認波蘭并入德國,那么戰爭就會止于閃擊法國。德軍占領法國迫使英國必須戰斗到底,如果德軍主動撤出法國,那么英法主戰派就會被綏靖派和中立派所打壓。蘇聯想趁火打劫是德軍閃擊蘇聯的一個原因。德軍占領法國,英國戰斗到底,蘇聯想趁火打劫迫使希特勒放手一搏。希特勒也知道德軍只能把波蘭并入德國,法國都是必須吐出去的。如果希特勒想把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法國、英國和蘇聯都納入德國的版圖,那么希特勒至少要等到德國研制出原子彈才會閃擊波蘭。德軍只能把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納入德國的版圖,卻被迫與法國、英國和蘇聯交戰,這是德軍失敗的根本原因。德軍建設的戰略假設是把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納入德國的版圖,而實際情況是被迫與法國、英國和蘇聯交戰。戰略假設與實際情況相差太大是德軍失敗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就是要統一六國,秦軍建設的戰略假設是統一六國,實際情況也是與六國交戰。戰略假設與實際情況相符是秦始皇成功的根本原因。打擊匈奴沒有納入秦軍建設的戰略假設中,因此匈奴成了秦朝的邊患。秦始皇不得不抗擊和驅趕匈奴。

軍隊建設的戰略假設直接決定可能發生的戰爭的勝敗。德軍建設的戰略假設是把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納入德國的版圖,因此德國海軍沒有必要與英國海軍一樣強大,德國空軍不需要遠程轟炸機和遠程戰斗機。事實上,德國海軍的水面艦艇被英國海軍各個擊破,德國空軍敗在遠程轟炸機和遠程戰斗機上。美軍建設的戰略假設是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因此,在面臨大國的全面戰爭時美軍需要代理人。日本是美國在亞洲的代理人,北約是美國在歐洲的代理人。解放軍建設的戰略假設是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更確切地說是武力統一臺灣。因此,解放軍在建設“軍中之軍”,解放軍的海軍不需要遠洋能力,解放軍的空軍也不需要與美國空軍看齊。臺灣不遠,解放軍的海軍不需要遠洋能力也沒有遠洋能力,結果南海問題日益復雜。解放軍的空軍也不需要與美國空軍看齊,結果美國仗著海空優勢抓住臺灣問題不放。南海問題和臺灣問題互成犄角之勢,中印邊界問題和東海問題也摻合進來,造成中國已經不敢輕易說出“不惜一切代價統一臺灣”的話了。因為“一切代價”太高了。

解放軍建設的戰略假設必須改變,否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會推遲。解放軍建設的戰略假設應該是同時打贏四個大國發動的針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或者是打贏與超級大國的全面戰爭。戰略假設應該這樣假設,只是在實施中循序漸進,不急于求成,不搞軍備競賽和對抗,更不打冷戰。

英國啟發日本偷襲珍珠港

英國地中海艦隊和意大利海軍在地中海較量。雙方圍繞馬耳他進行了一系列戰斗。

1940年11月11日的晚,英國“光輝號”航母隱蔽航行到距離塔蘭托170海里的地方,20多艘艦載機利用月光,分兩批對意大利的塔蘭托海軍基地實施了突襲。21架英國飛機在65分鐘內擊沉戰列艦1艘、擊傷戰列艦3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各1艘,僅有2架被擊落。塔蘭托海戰開創了航母用艦載機攻擊港口的先例。日軍用航母用艦載機偷襲珍珠港正是受到了塔蘭托海戰的啟發。英軍在塔蘭托重創了意大利海軍,使意大利海軍變得小心謹慎。

1941年3月,意大利1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和多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前往希臘攻擊英國護航運輸隊。意大利艦隊遭到了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的截擊,兩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被英軍擊沉。英軍的勝利使意大利的艦隊躲在港里幾個月不敢出海。但意大利蛙人用人工魚雷擊沉了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

1941年12月,意大利蛙人在亞歷山大港用人工魚雷擊沉了“勇士”號戰列艦。

二戰前的軍事理論家們對兩棲登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但二戰期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逐漸占領了主導地位。兩棲登陸要求各參戰部隊密切配合,協同作戰。要確保兩棲登陸順利進行,首先需要海軍掌握鄰近海域的制海權。二戰期間,戰列艦的作戰地位已經被航空母艦取代,但是戰列艦對敵方岸防工事的炮擊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諾曼底登陸中,盟軍利用戰列艦火炮口徑大、射程遠、破壞力強的特點,對德國守軍岸防工事進行了炮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當地面部隊登陸后進入到敵方一定的縱深后,水面艦艇的火力就受到了限制,這時就需要空軍的支援。通常地面部隊為空軍指明目標后,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飛機就會飛臨對方的陣地目標上空進行轟炸和打擊。

兩棲作戰中聯合特混艦隊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軍種間的矛盾讓聯合指揮的原則很難向戰略的高度發展。但聯合軍種的戰術原則得到了證明。兩棲作戰是一種陸海空協同的“立體戰爭”,對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戰期間登陸的裝備有了很大改進。平底登陸船可以將部隊直接送上岸,士兵連鞋都不會濕。攻擊艦是最主要的兩棲作戰用艦船,能夠從出發地運載士兵、裝備和補給到達登陸地點,然后攻擊艦上的登陸艇把登陸部隊送上岸。遠洋坦克登陸艇可以把坦克和火炮直接送上敵方灘頭。裝備有火炮和火箭發射器的登陸艦只可以在登陸行動中提供火力支援。

在敵國海岸成功登陸的關鍵在于海陸空三軍的密切協作。這種密切協作必須在從計劃到登陸行動,再到后續的地面作戰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成功的比其他的作戰形式有更重要的意義。是盟軍二戰中戰略方針的基石,是盟軍手中最有威力的工具。

使用陸軍的代價往往較高,空降和兩棲登陸都是傷亡大的作戰方式。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將敵人的岸防力量摧毀之后再登陸,但敵人的岸防力量總是不容易被摧毀。導彈可以精確摧毀岸防力量。如果岸防力量被動地承受導彈的攻擊,那么岸防力量將被徹底摧毀,兩棲登陸將不會有人員傷亡。因此,即使在喪失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情況下岸防力量也必須能夠對海和對空作戰。地對空導彈和地對艦導彈必須成為岸防力量的主要武器。單兵式近程防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也必須大量裝備岸防部隊。地面效應艦艇和坦克的出現將使兩棲登陸變得簡單和容易。近程導彈則是對付地面效應艦艇和坦克利器。

德國潛艇的幸福時光

英國是個島國,非常依賴海上運輸。德國一開始就以破壞英國海上運輸為主要目標。德國認為迫使英國屈服的唯一方法就是使英國的貿易航線癱瘓。

不夠重視

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宣戰的當天,德國U30潛艇用魚雷擊沉了英國的“雅典娜”號客輪,船上112人喪生。這是中第一艘被擊沉的客輪。

二戰初期,交戰雙方都沒有重視潛艇。德國造船廠全力建造水面艦艇。大戰開始時,德國海軍只擁有56艘潛艇,而能夠前往大西洋作戰的只有22艘。英國只準備應付一場小規模的反潛戰。皇家海軍認為只要對商船隊進行武裝護航,再配上潛艇探測器和美國人發明的聲納,德國潛艇的威脅可以忽略不計。

“雅典娜”號被擊沉后,英國決定把商船編組,進行武裝護航,然而英國的護航艦船十分短缺。因為大多數的艦船都有其他的任務。英國商船隊全部由航速為9到15節的船只組成,只有一艘商船改裝的巡洋艦為它們護航。很多商船只能獨自航行,它們成為了德國U型潛艇的獵物。德國潛艇可以在海上航行幾個月,只要有充足的補給,隨時可以對英國的商船發動進攻。

二戰爆發初期,部署在大西洋上的17艘德國潛艇先后擊沉了英國海軍的“勇敢”號航空母艦和“皇家橡樹”號戰列艦。

1939年底,德國潛艇就擊沉盟國和中立國船只114艘,總噸位達42萬噸。潛艇部隊司令官鄧尼茨認為,只要大量地、持續地擊毀英國商船就可以迫使英國屈服,而擊毀英國商船最重要的作戰武器就是潛艇。德國在戰爭初期希望用水面艦艇擊毀英國商船。但英國集中力量將德國的大型水面艦艇各個擊破。因此,潛艇成為擊毀英國商船的王牌武器。

像25年前的一樣,德國潛艇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績,艇員的士氣隨著每一次勝利而高漲,他們凱旋回到基地時就成了英雄。英國曾經試圖用航母打擊德國潛艇,但結果是災難性的。英國“無畏”號航空母艦在進行反潛巡邏時遭到了攻擊,3天后就被德國的U29潛艇擊沉。冬季的寒冷天氣加上1940年春挪威戰役的打響才使德國潛艇有所收斂。

在中,水雷被證明是打擊潛艇非常有效的武器。而在二戰中英國人的水雷只炸沉了1艘德國潛艇。德國卻把水雷用作打擊商船的工具。二戰初期的4個月內,德國人的水雷炸毀了79艘盟國的船只。很多船只被磁性水雷炸毀。英國人不得不用電磁線圈繞滿船體的外殼,以抵消鋼鐵船體的磁性,防止船只被磁性水雷擊中。

二戰初期的10個月內,德國潛艇共擊沉盟國和中立國運輸船300余艘和大約113萬余噸的貨物。但是這樣的戰績并沒有對戰爭的進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為,德國能夠出海作戰的潛艇數量太少,裝備也比較薄弱。

狼群戰術

德國海軍上將鄧尼茨提出“狼群戰術”對英國商船和戰列艦進行攻擊。鄧尼茨在一戰時就是潛艇指揮官。鄧尼茨經反復研究后得出結論,護航艦艇僅能對付單艇攻擊,而無法對付協同一致的潛艇群發起的攻擊。鄧尼茨認為最好的作戰方法就是將潛艇部隊組成一個寬闊的凹面,讓敵方的船隊進入。最先發現敵船的潛艇一邊與敵保持接觸一邊后撤,并把敵船的位置通知指揮部,指揮部將命令陣內各艇從敵方船隊的翼側和后面象收口袋一樣向敵船靠近,待夜幕降臨之時,集中起來的潛艇會象“狼群”一樣向目標發起攻擊,使敵護航兵力顧此失彼,從而給運輸船隊以毀滅性打擊。這就是著名的“狼群戰術”。

“狼群戰術”給德國潛艇帶來了1940年到1942年的輝煌時期。

海鷗的妙用

德國潛艇神出鬼沒對英國商船和戰列艦發起猝不及防的攻擊。面對“狼群”的一次次進攻,英國皇家海軍也在積極地謀劃對策。英國人開始訓練海鷗。英國人每天將潛艇浮出水面,用豐厚的食物宴請海鷗。久而久之,海鷗就形成了條件反射,一見到水面下顯現出潛艇的輪廓,就迫不及待地蜂擁而至。即便是德國潛艇,海鷗也會把它們當作慷慨的朋友,用同樣的方式為之歡呼。

德國潛艇對海鷗毫無戒心,仍然我行我素。然而,這卻成了英國反潛部隊的指示目標。有了海鷗“報信”,皇家海軍大大提高了反潛作戰的效率,英國的潛艇和商船一次次成功地躲過了這些德國“海狼”的攻擊,英國在海上的損失數字開始下降。

第一段幸福時光

1940年7月法國陷落,大西洋海戰進入了新的階段。德國在法國的大西洋港口部署了潛艇,并為潛艇修建了特殊的防彈護棚與護欄。前往巡邏海區的航行時間縮短,更多的德國潛艇可以同一時間在海上尋覓戰機,極大地方便了鄧尼茨用“狼群”戰術對盟國的商船隊實施攻擊。德國潛艇通常在夜間出沒,白天則潛伏在水下。盟國護航船隊的探測儀器很少能偵察到U型潛艇。

1940年8月17日,希特勒宣布對英國實行全面封鎖,并將在沒有任何警示的條件下擊沉中立國的商船。德國潛艇的第一段“幸福時光”開始了。在3個月內,德國用6艘潛艇的代價就擊沉了英國217艘商船和110多萬噸的貨物。這是整個戰爭時期英國最艱難的一個季度。

德國在法國大西洋沿岸部署了轟炸機。轟炸機直接轟炸并擊沉了相當多的商船,還幫助潛艇搜尋英國商船隊。德國人還用武裝商船來攻擊英國商船。普通商船上加裝了150毫米的老式火炮就成了武裝商船。德國“企鵝”號武裝商船,利用阿拉道196型水上飛機定位,擊沉了至少26艘盟國商船。1941年5月“企鵝”號被英國的一艘巡洋艦攔截擊沉。

1941年3月,英國有50萬噸貨物沉入海底。

英國人研制了一種新型的船載聲納,它能發現2600米范圍內浮出水面的潛艇。曾經擊沉“皇家橡樹”號戰列艦的德國U47潛艇在它的第十次圍獵行動中被英國的魚雷擊沉。擁有擊沉26萬噸英國艦船的可怕戰績的王牌潛艇U99繳械投降。

1941年5月,英國驅逐艦“牛頭犬”號用深水炸彈成功強迫U110潛艇浮出水面投降,皇家海軍官兵趕在德國人銷毀英格瑪解碼機和密碼本之前把它們搶到了手。從此,英國可以解開德國潛艇發出和接收的密電,制定商船航線時也可以繞開它們集中出沒的海域。

1941年6月,船運損失只有3月份的五分之一。新型聲納是取得這些勝利的主要功臣。

第二段幸福時光

盟軍在冰島部署了飛機,為大西洋上的航運提供空中掩護。皇家空軍的轟炸機攻擊了德國建造潛艇的船塢,但結果并不令人滿意。因為法國港口內使用了保護船塢的高強度混凝土工事,炸彈很難穿透。

1941年7月,美國海軍陸戰隊接替英國,開始駐防冰島。雖然此時美國還不是參戰國家,但羅斯福相信美國遲早會參戰。羅斯福向英國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援助。美國海軍為冰島的商船隊護航。羅斯福宣布美國將為所有運送租借法案貨物的商船隊提供護航,保護它們跨越大西洋一直到冰島,這使得美國戰艦不可避免地成為德國潛艇攻擊的目標。

1941年10月17日,美國“基爾內”號驅逐艦被德國潛艇重創,兩周后“盧本•詹姆士”號驅逐艦被德國潛艇擊沉。但德國的這些進攻沒有迫使美國參戰。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才迫使美國參戰。

1942年1月,德國潛艇的活動范圍擴大,為德國潛艇帶來了“第二段幸福時光”。鄧尼茨集結了遠洋潛艇向美洲東海岸防守薄弱的商船發動了“低音鼓”行動。一個月內,德國潛艇在美國東海岸水域擊沉了40艘商船。

鄧尼茨使用了幾艘1700噸級的新型補給潛艇,以確保潛艇的燃料供應。新型補給潛艇使鄧尼茨能夠部署更多的VII型潛艇。VII型潛艇航程較短但為數眾多。

1942年2月1日,德國潛艇采用了一種新的英格馬密碼。但1942年年底英國人就將它破解了。

鄧尼茨利用潛艇大量消耗盟國船只。1942年前4個月里,德國潛艇共擊沉美國船只500余艘,總噸位300萬噸。有些船只的擊沉地點距紐約僅15千米,有的甚至在沿岸人們的注視下爆炸沉沒。1942年前7個月里,德國潛艇使盟國損失了476萬噸物資,平均每4小時就有1艘盟國船只被擊沉。

1942年7月,德國潛艇的建造速度達到每月30艘。潛艇數量的增長使得鄧尼茨能夠冒更大的風險去攻擊武裝護航的運輸船隊。鄧尼茨已經有足夠數量的潛艇,供他大范圍地實施狼群戰術。

1942年第三季度,德國潛艇在加勒比海擊沉了150萬噸盟國運輸船只。

1942年是德國潛艇的“黃金時期”,每艘潛艇的日擊沉量常在100200噸之間,最高時可達1000噸。

綜合反潛

商船的損失不斷增加,英國不得不加緊制造更多的商船,但新造商船的速度不及商船被擊沉的速度。此時,美國提出了建造商船的新思路,先在內陸的工廠制造零件,然后將零件運到沿海進行組裝,這種造船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產速度。大西洋海戰變成了盟國商船生產能力和德國潛艇生產能力的比拼。英國是拼不過德國,但是德國拼不過美國。1942年底,盟國商船生產速度大于了商船被擊沉的速度。大西洋海戰發生了新的變化。

盟國的護衛艦只和船隊變得更有組織了。各種船只按照速度的快慢被劃入了不同的船隊。只有快速運兵艦可以獨自航行,因為德國潛艇趕不上它的速度。護航行動的指揮所位于英國利物浦港,護航船隊的指揮官往往是退休的資深海軍軍官。從大西洋兩岸出發的船隊先被出發地的護衛艦隊包圍在中間行進,等進入公海水域后,再由遠洋護衛艦隊接著進行護航。

護衛艦隊一般由6艘驅逐艦、輕型巡洋艦和單桅帆船組成。它們可以在得到一個命令信號后向德國潛艇同時發動進攻。護衛艦船利用聲納偵查水下的德國潛艇,利用雷達定位浮出水面的潛艇,利用高頻方位搜索器通過德國潛艇發出的無線電信號確定潛艇的方位。護衛艦可以在船首和船側對潛艇進行攻擊。

水上巡邏機在反潛戰中起了不小的作用。英國武裝商船可以讓颶風戰斗機從甲板上彈射起飛,但只能在母艦的旁側水域降落。1943年,B24解放者轟炸機投入了使用,大西洋上的潛艇戰和反潛戰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第三段幸福時光

1943年1月,在卡薩布蘭卡召開了盟軍會議,會議確定打贏大西洋海戰是盟軍的首要任務。

1943年初,希特勒任命鄧尼茨取代雷德爾成為德國海軍總司令。鄧尼茨命令德國潛艇只集中攻擊從北美開往歐洲載滿貨物的商船隊,北大西洋的商船損失數開始驚人增長。3月中旬37艘德國潛艇襲擊了兩個向東駛出的商船隊,共擊沉了21艘艦只,盟軍的商船運輸陷入危機。

1943年3月,德國潛艇創造了20天內擊沉敵艦75萬噸的最高紀錄。

1943年5月,潛艇戰達到了高潮。40艘德國潛艇進攻了向西駛去的一支商船隊,36小時之內,德軍以2艘潛艇的代價,擊沉了12艘商船。

雙重護航

丘吉爾認為成功的反潛戰是贏得海上戰爭勝利的關鍵。英國在反潛作戰的裝備、技術和戰術指揮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進。護衛艦上的指揮官們通過加強聯絡、互通信息的方法來應對狼群的攻擊。當德國潛艇出現時,護衛艦立即發出警報,到達匯合點后,所有護衛艦集中火力,對潛艇進行打擊,這樣往往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盟國的多數飛機和水面艦艇都裝備了雷達,德國潛艇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危險。盟國飛機可以在周邊2000公里范圍內打擊潛艇。盟國飛機擊沉了4艘德國潛艇,并使數艘德國潛艇受創。

空中和海上雙重護航大大削弱了U型潛艇的攻擊力。在1943年5月的作戰中,德國海軍118艘潛艇被擊沉38艘,損失率達到了30。以前損失1艘潛艇可擊沉10萬噸貨物,而5月份損失1艘潛艇只能擊沉1萬噸貨物。德國潛艇的損失已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

1943年5月24日,鄧尼茨命令執行“狼群戰術”的德國潛艇暫時撤出大西洋。一些輕型潛艇留在大西洋,以等待新式潛艇裝備新的武器來挽回戰局。

1943年9月,德國新式潛艇進入大西洋。新式潛艇裝備了新式的感音魚雷。新式潛艇裝備了通氣管,使它們能在水下呆更長的時間。

1944年中期,德國新型的電源驅動的潛艇水下航速達到17節。德軍還研發了航速更快的新型動力潛艇。但是,這些新式潛艇出現的時間太晚,已經無力扭轉戰局了。

1945年5月7日,兩艘英國商船在蘇格蘭海岸以東海域被擊沉。這是中最后被擊沉的客輪。這標志著大西洋海戰的終結。大西洋海戰是二戰中延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大西洋海戰德國的1200艘潛艇損失了65,盟軍有2300萬噸貨物被擊沉,僅在北大西洋就被擊沉了1500萬噸。丘吉爾說:在戰爭中,唯一讓我感到過恐懼的就是U型潛艇。

勝敗乃兵家常事

“狼群戰術”給德國潛艇帶來了3年的“黃金時期”。海鷗和聲納沒有阻止“狼群”,但畢竟減少了損失。德國人的密碼似乎注定了“保不住密”的命運。英格瑪解碼機和密碼本被英軍獲得后,德國潛艇的“黃金時期”就結束了。“俾斯麥”號擊碎了英國人的心——“胡德”號,英國人也圍殲了“俾斯麥”號。英德互有勝負。

戰術創新至少與武器創新同樣重要。狼群戰術帶來了3年的“黃金時期”。聲納可以幫助獵殺海狼。“俾斯麥”號在設計上的先進性讓“胡德”號不堪一擊。

戰場指揮至少與戰前計劃同樣重要。“俾斯麥”號擊沉了“胡德”號,英國立即全力追殲“俾斯麥”號,而德國沒有及時營救。這樣英國人亡羊補牢,德國人得之西隅,失之東隅,造成了“俾斯麥”號換“胡德”號的結局。

在大西洋的潛艇戰中,雙方最初都不重視潛艇,后來雙方在潛艇戰和反潛戰上進行了反復的較量。盟國用戰略轟炸摧毀德國的戰斗力再生能力,德國企圖用潛艇切斷英國的生命線。盟軍的戰略轟炸成功了,德軍的海上攔截失敗了。德軍的潛艇不夠多無法切斷英國的生命線,只能是阻擾。平均每損失1艘潛艇只能擊沉3萬噸貨物。盟軍對付潛艇的力度越來越大,雙重護航最終打敗了德國潛艇。在對付戰略轟炸方面,德軍的力度越來越小,最后盟軍的戰略轟炸成功了。

在一戰和二戰中,潛艇的主要作用就是打擊商船。在現在和未來的戰爭中,潛艇的主要作用還是打擊商船嗎?潛艇的主要作用是攻擊水面艦艇和進行核威懾。為了保證潛艇的安全,潛艇必須擁有在海面下5000米深處發射導彈和魚雷的能力。地效魚雷發射后先沖出海面,然后利用地面效應緊貼海面飛行,快速攻擊水面艦艇。深海導彈發射后直接沖出海面,飛向目標。在水中高速航行的魚雷必須達到每小時500公里的速度。噴氣式發動機主宰了天空,噴水/噴氣式發動機也將主宰海下。潛艇可以釋放沉浮倉,沉浮倉浮出海面后,導彈就可以直接從沉浮倉發射。

如果潛艇可以躲在5000米深處,那么反潛的最好方法就是潛艇打潛艇。就像反坦克的最好方法是坦克打坦克一樣。深水魚雷將成為反潛的主力,艦艇和飛機都可以發射深水魚雷去攻擊5000米深處的潛艇。潛艇需要高航速、快速下潛能力和魚雷攔截系統來對付深水魚雷。

最簡單最有效的魚雷攔截系統就是“環繞魚群”。潛艇釋放大量微型深水魚雷,微型深水魚雷環繞在潛艇四周,離潛艇100米到1000米左右。當發現敵人的魚雷靠近時,微型深水魚雷主動發動進攻將來襲的魚雷摧毀。潛艇在海中懸停或慢速航行時可以使用“環繞魚群”。潛艇快速航行時就不能使用“環繞魚群”了,因為微型深水魚雷的航速和航程都是非常有限的。艦艇和潛艇都可以在需要時,緊急釋放“環繞魚群”。

在攔截方面應該把主要的希望寄托在探測系統上,早發現早應對,精確制導攔截目標。米波雷達、厘米波雷達、微波雷達、激光雷達、被動雷達、紅外探測、主動聲納和被動聲納等綜合使用是可以發現任何目標的。干擾是保證導彈和魚雷命中目標的必要措施。探測和制導本來就很難,干擾會讓探測和制導變得更困難。智能復合尋的、干擾和過飽和式攻擊會讓任何攔截系統防不勝防。

多彈頭導彈和多彈頭魚雷的突防能力最強。如果沒有導彈前來攔截,多彈頭導彈就可以不釋放子彈頭。如果發現攔截導彈對多彈頭導彈已經構成威脅,就釋放子彈頭。“兩彈追擊”也是突防的一種辦法。連續向同一目標發射兩枚導彈或兩枚魚雷,發射時間間隔0秒到20秒左右,它們之間距離1千米到10千米左右。因為同時攔截和連續攔截比間隔攔截難度大。當兩個目標距離很近時,對它們進行攔截,攔截成功一個目標會影響另一個目標的攔截精度。例如:一枚導彈被成功攔截,導彈和攔截導彈同時發生爆炸,爆炸本身會影響到探測系統的探測精度。如果導彈故意設置了爆炸時增加干擾的裝置,那么探測系統的探測精度會進一步下降。距離爆炸點5千米左右的另一枚導彈可以趁爆炸發生的干擾迅速突進到目標附近或迅速改變進攻路線。而另一枚攔截導彈不能離爆炸點太近,當爆炸發生的干擾消除后,它才知道該怎樣去攔截另一枚導彈,這時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法國的抵抗火焰決不會熄滅!

黑暗的歐洲大陸

德國占領下歐洲大陸陷入一片黑暗。

德國總督漢斯•富蘭克統治下的波蘭最為悲慘,猶太人被集中起來關進隔離區,在饑餓、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之下慢慢死去。波蘭居民試圖往華沙的猶太人隔離區里偷運食物,如果被抓住將面臨的殘酷刑罰。越來越多的猶太人成為奴隸,他們被塞進運送牲畜的悶罐車廂里,一連數日沒有食物和飲水,運往正在廣為修建的納粹集中營。

捷克斯洛伐克到處掛著納粹標,不得不忍受納粹的野蠻占領。黨衛軍的首腦萊因哈德•海德里希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最高統治者。

叛國者吉斯林在挪威充當納粹的傀儡。

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沒有離開丹麥,而且每天騎馬走過哥本哈根的街頭。丹麥政府的行動自由越來越少。克里斯蒂安十世已經沒有什么權力了。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沒有離開自己的人民,但這位身兼比利時武裝部隊總司令的一國之君覺得自己和戰俘相差無幾。因為比利時正處在蓋世太保和納粹陸軍的控制之下。

荷蘭的賣國賊建立了一個文官傀儡政府。荷蘭女王撤到倫敦組織武裝力量繼續抵抗。

被占領的國家中也有人出于政治或物質的引誘積極與德國合作。一些法國軍人組成了效忠納粹的警察部隊。一些比利時人報名參加了納粹黨衛軍弗蘭德師。一些丹麥軍人加入了德國部隊。

淪陷區的人們都在忍受著德國法西斯給他們帶來的痛苦,但痛苦并沒有讓他們就此消沉。很多國家在英國倫敦成立了流亡政府,準備推翻德國的占領。英國鼓勵這些不甘向屈服的流亡領袖們建立自己的軍隊,還向他們提供武器和裝備。

賣國賊

在遭遇強敵入侵時每個國家都會出現賣國賊。在國家淪陷后每個國家的賣國賊都會過上“好日子”。狐假虎威的賣國賊是甘心當傀儡的。如果不當傀儡他們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因為,當不成傀儡就只能當愛國者的刀下鬼。二戰中,歐洲各國也涌現出許多賣國賊。賣國賊像犯罪分子一樣是普遍存在的。

法國的希望

時,戴高樂是個中尉,他在凡爾登戰役中身負重傷被俘,戰后才回到法國。1940年6月,本來是法國最迷人的季節,然而德國侵略軍未發一彈就占領了“不設防城市”巴黎,法國陷入一片恐慌。法國總統雷諾把老態龍鐘的亨利•貝當元帥調回國內,組成傀儡政府,也就是維希政權,他聲稱與德國合作是保護法國人民的唯一方法。

1940年6月17日清晨,戴高樂在機場送別丘吉爾的私人聯絡官斯皮爾斯將軍時,突然躍上將要起飛的飛機,這個舉動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飛機載著戴高樂飛往倫敦。

1940年6月18日,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支持下,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廣播電臺發表了《告法國人民書》。戴高樂向三千萬法國人民和全世界宣布:“法國的事業沒有失敗,他只敗了一仗,并未輸掉整個戰爭……法國的抵抗火焰決不會熄滅!因為他并非孤軍奮戰!法國不是單槍匹馬,它不是四處無援!”戴高樂請求法國人向英國集結,加入到他發起的“自由法國”運動中來。忠于法蘭西的志愿者們或者從德占區繞道西班牙,或者從北非殖民地經過直布羅陀海峽,甚至從遠東來到英國。

因為擔心法國投降之后,法國的軍艦會落入德國之手,皇家海軍向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奧蘭和梅爾比爾港發起了進攻,摧毀了停泊在這里的所有法國戰列艦。這是主張綏靖政策的維希政府所不能原諒的。維希政權本來就敵視英國,這樣一來,敵視就轉化為仇恨。

1940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戴高樂率領他新組建的由7000多法蘭西的愛國志士組成的自由法國軍隊在英國倫敦舉行了閱兵式。

驚慌、恐懼和惱怒促使法國貝當政府組建軍事法庭對戴高樂進行了缺席審判,判處他4年徒刑直至死刑。

1940年8月,戴高樂親自率領一支剛組建的“自由法國”部隊和英軍組成聯軍,在今天塞內加爾的達卡爾港登陸,進攻維希政府統治下的法屬西非。雖然進攻不幸失敗,但是戴高樂并沒有因此而氣餒。這個倔強的法國軍人在沉穩地積蓄著力量,等待反攻的時機。

世界之鷹

希特勒是的魔王。羅斯福、斯大林和丘吉爾是的三巨頭。戴高樂是后的世界之鷹。

1958年6月戴高樂出任法國總理,提出加強總統權力和行政權力的新憲法。9月28日舉行公民投票,新憲法以%的票數被通過。10月4日生效。自此,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取代第四代共和國,法國由議會制過渡到事實上的總統制。戴高樂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締造者。

1958年12月,戴高樂經當選為第五共和國總統,1965年再次當選為總統。

1966年,戴高樂宣布法國完全退出北約組織。

1971年,戴高樂提出用美元向美國換黃金,迫使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布雷頓森林體系完全崩潰。

二戰后,戴高樂締造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宣布法國退出北約,迫使美元放棄金本位制,擊垮布雷頓森林體系。戴高樂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之鷹。

隆美爾臨危受命

意大利損兵折將

德國在低地國家和法國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勝利,墨索里尼對此十分羨慕和非常嫉妒。因此,墨索里尼決心執行所謂的“羅馬帝國”復興計劃。墨索里尼把自己比作凱撒,夢想恢復古羅馬的光榮,重新把地中海變成意大利的內湖。為此,墨索里尼需要將領土擴張到南歐與北非。而墨索里尼實施這一龐大計劃的最大障礙,無疑是“地中海霸主”英國。

直布羅陀是“地中海的咽喉”,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控制這地中海的東端,馬耳他島控制著中部地中海地區,維系著英倫三島與埃及之間的海上交通線。英國皇家海軍占據了這三處戰略要地,因而得以獨享地中海霸權。馬耳他島是墨索里尼打擊英國,征服北非的必經之路。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者墨索里尼最終站在了希特勒一邊向英法宣戰。

1940年6月11日,意大利空軍從西西里島起飛,對馬耳他島進行了轟炸,并開始襲擊英國運輸船及其護衛艦,企圖先切斷對馬耳他的供給,再拔掉這個英國插在地中海中部的楔子。在轟炸英國海軍基地的同時,意大利非洲軍團又迅速登陸北非,僅用一個月就攻占了英軍在蘇丹的兩個前沿陣地,接著又占領了索馬里的英占區,直接威脅到英國對蘇伊士運河南部通道的控制。

蘇伊士運河連接著地中海和印度洋,大大縮短了從英國到印度及遠東殖民地國家的航程和時間,是英國最重要的國際運輸線之一。如果不能走蘇伊士運河的捷徑,就必須繞道非洲的好望角,這樣,不僅時間拖長,更有可能遭到德國U型潛艇的襲擊,對英國這個資源匱乏又急需外援的島國來說,無異于一個失血過多的病人被卡住了輸血管。為了爭奪這一地域,交戰雙方都在調遣重兵,準備致敵于死命。25萬意軍率先發動攻擊,突入埃及境內,目標直指蘇伊士運河。由于維希政府命令法國艦隊停止了地中海作戰,英國在北非的形式十分危急。丘吉爾立即派出了一支裝甲部隊,由皇家海軍運送支援埃及。墨索里尼為了在戰爭結束前得到更多的利益突然又開辟出一條戰線,命令意軍向東入侵希臘。這使意軍兵力過于分散。裝備不足,作戰能力低下,又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意大利軍隊漸漸陷入了被動局面。

1940年11月11日的晚上,21架“劍魚”式魚雷轟炸機從英國的“光輝”號航空母艦起飛,攻擊塔蘭托港的意大利海軍基地,重創意軍六艘戰列艦中的三艘,迫使意大利海軍放棄了地中海中部的制海權。

1940年12月9日,英軍從澳大利亞、印度、南非等地調來的大批部隊展開大反攻。在兩個星期之內,意大利軍隊被迫撤到利比亞。英國北非軍團總司令韋維爾乘勝追擊把意大利在東非的殖民地全部拿下。意軍損失了120輛坦克,11萬人被俘。由于韋維爾不斷擴大戰果,兵力分散,戰線越拉越長,丘吉爾又命令韋維爾派兵增援希臘,英軍在利比亞的力量受到了嚴重削弱,一場新的危機就近在咫尺了。

隆美爾臨危受命

法國投降后,希特勒已經在秘密準備對蘇聯發動突然入侵。盟友墨索里尼的失利讓他心急如焚。希特勒緊急任命歐文•隆美爾擔任德國沙漠軍團的中將軍長,率領部隊火速趕往北非戰場,穩固軸心國在那里的局勢。希特勒的這個決定并沒有錯,隆美爾的出現將會使英軍大吃苦頭。

隆美爾是希特勒最器重的將軍之一。中,還只是一個連長的隆美爾就顯示出善于設置疑兵,聲東擊西,以少勝多的戰術指揮才能,曾經率領25個士兵與10000敵軍戰斗,并最終俘獲了8000多人,為此他獲得了一級鐵十字勛章和功勛獎章。戰后,隆美爾根據戰爭經驗寫成《攻擊中的步兵》一書,希特勒尤其欣賞他在書中所提出的“進攻、進攻、再進攻!”的理論,并把它奉為德國軍事理論的精髓。

隆美爾并沒有因為希特勒給了他這樣一支潰敗的軍隊而灰心,他把這支隊伍進行了調整,很快投入了戰斗。由于兵力分散,戰線拉得太長,致使英軍整體防衛力量受到削弱。老練的隆美爾剛到北非,就很快抓住英軍的薄弱環節,因而不顧意大利方面的反對,迅速集中優勢兵力壓到利比亞的昔蘭尼加邊境。

昔蘭尼離埃及和英軍的亞歷山大港都很近,如果攻下托卜魯克和班加西等幾個軍事要塞,埃及就唾手可得,得到埃及就可以控制蘇伊士運河,從而就奪取了戰爭的主動權。隆美爾指揮德、意軍隊向英軍發起猛攻,占領了除港口要塞托布魯克之外的昔蘭尼加地區,在沙漠上揚起了隆美爾式的旋風。隆美爾到達非洲不到兩個月就扭轉了北非的戰局,英軍的勝利果實在德軍的強攻下很快就所剩無幾,節節敗退。

英國人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幾次交鋒下來,官兵們吃了不少苦頭,他們覺得這位德軍將領確實名不虛傳,恐慌、自卑與不安在軍營中蔓延,甚至戰斗還沒打響,官兵們就染上了戰爭恐懼癥。此時的隆美爾聲名鵲起,從一名默默無聞的警衛營長變成了驍勇善戰的“納粹戰神”。因為在沙漠進攻作戰中所顯示出的超人稟賦,英國人送給他一個雅號“沙漠之狐”。

英國人懼怕隆美爾,德國人吹噓隆美爾,久而久之,隆美爾的虛榮心開始膨脹。隆美爾每次出門都要叫上攝影師,并且常常在鏡頭前擺上一個具有大將風度的姿勢。隆美爾的這些照片的拍得十分講究,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以他為主角的照片和電影紀錄片都要大大地超出其他的德軍將領。

隆美爾出色地證明了自己所提出的裝甲突擊理論的巨大威力,榮獲一枚武士級十字勛章。

征服巴爾干

1941年4月,希特勒先后占領了希臘和南斯拉夫。德國仍舊采取了閃擊戰,快速而果斷地征服了整個巴爾干地區。清除德國南部的威脅,德國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全面進攻蘇聯了。

英國軍隊被迫撤出了希臘半島,但英國戰時內閣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克里特島。因為克里特島是控制東地中海航運的戰略要地。德軍對克里特進行了空襲,并開始把英軍趕往島嶼的南岸。皇家海軍不得不再次趕到,幫助部隊撤退。

克里特島的失守以及馬耳他的重創意味著英軍再也不能取道地中海了。英國的商船和軍艦只能繞道非洲的好望角。而且靠這種時有時無的物資運送難以保證英國在馬耳他的海軍基地的給養。

阿拉曼

1941年5、6兩月間,英軍襲擊了隆美爾在利比亞和埃及邊境上的軍事據點,但均以失利而告終。因此,韋維爾被解職,由克勞德•奧就金萊克繼任。

奧金萊克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組建了英國第八集團軍,精心策劃了一個代號為“十字軍”的行動。然而,奧金萊克并沒有使英軍在北非的地位獲得實質性的改變。

1941年6、7月間,隆美爾占領了離馬耳他島很近的托卜魯克和班加西,重新控制了利比亞。隆美爾又一次大獲全勝。隆美爾依靠這次戰績榮升為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并得到了希特勒的熱情接見。

英軍不得不撤回埃及,隆美爾抓住了這一有利戰機,德軍乘勝追擊,把英軍堵在了阿拉曼以南地區。

阿拉曼是保衛蘇伊士運河的最后一道有利防線,它的地形像個瓶頸,南側靠著不可逾越的蓋塔拉洼地。英國軍隊必須阻止德國軍隊的攻擊,否則英國和亞洲、大洋洲的聯系就會被切斷。幸運的是,由于隆美爾推進速度過快,士兵連續作戰,身心疲乏,而且燃料等補給物資也開始出現短缺,英軍和德意軍隊暫時進入到了相持階段。

蹩腳盟友

兩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都是一個累贅。一戰中,意大利背叛了德國。二戰中,意大利是德國的蹩腳盟友。德軍不得不兩線作戰,幫助在北非的意軍。二戰中,意大利如果保持中立,一動不動,德軍的日子可能會好過一些。

進攻為上,防守為下

揣測進攻方的意圖就像賭博一樣冒險,等待進攻方的進攻就像等待死神一樣恐懼。只要進攻方打算進攻,防守方就可以發動反攻。在進攻方還沒有準備好之前,就發動反攻。海灣戰爭中,薩達姆的揣測和等待得到的是被美軍打瞎打殘和打癱的結果。如果在美軍發動進攻之前,薩達姆的200萬軍隊主動尋殲尚未集結完畢的美軍。就算最后會戰敗,也能殲滅部分美軍。總比“伊軍全殲,美軍全存”好。伊拉克戰爭,薩達姆再次揣測和等待,結果丟掉了性命。如果進攻方集結完成后具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那么就必須在進攻方集結完成前發動反攻,打進攻方一個措手不及。

現在,伊朗也在揣測和等待。如果美軍集結完畢,美軍將具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第一輪打擊后,伊朗還能否還手都將是個未知數。伊朗必須在美軍集結完畢前主動尋殲美軍,否則伊朗在劫難逃。防守方在進攻方發動進攻前主動尋殲進攻方才是真正的積極防御。但是,如果進攻方的戰場實力是防守方的10倍以上,則主動尋殲進攻方將是自尋死路的行為。如果伊朗獲得準確的情報,知道美軍將在9月21日發動進攻,那么伊朗可以在9月10日主動尋殲美軍。伊拉克境內的美國陸軍是躲不過的。

蒙哥馬利扭轉乾坤

蒙哥馬利

1941年8月4日,丘吉爾飛抵開羅,親自主持軍事會議,重新制定作戰方案。丘吉爾決定由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接管疲憊不堪的第八集團軍。

丘吉爾啟用蒙哥馬利是一個歷史性的決策,正是這位看上去骨瘦如柴、長著鷹鉤鼻子的英國將軍,結束了隆美爾“沙漠之狐”的不敗神話。此外,丘吉爾還給部隊補充了大量的坦克、飛機和槍炮。

對于丘吉爾的這個任命,蒙哥馬利也很興奮。蒙哥馬利認為和大名鼎鼎的隆美爾進行較量極富挑戰性,那將是一次實力的角逐。于是日夜兼程趕赴前沿陣地,但當蒙哥馬利到來時,迎接他的是一片混亂。官兵士氣低沉,到處都彌漫著準備撤退的氣氛。

蒙哥馬利立即召集了幾十名軍官訓話。當他瘦小的身材穿著肥大的沙漠軍服出現時,軍官們都用懷疑的目光注視著他。蒙哥馬利目光犀利,充滿自信地高聲說道:“我命令燒毀所有的撤退計劃,我們不能在此生存,那我們就在此獻身……”。士兵們很快被這個外號叫“蒙迪”的將軍所感染,他的自信和堅定給士兵們增加了勇氣和力量。他果斷撤掉不稱職的軍官,調進一批有頭腦而又敢于冒險的將校,充實了部隊的人員和裝備,使第八集團軍再次成為一頭雄獅。

當時的英國已經具有破譯德軍密碼的超級情報體系,所以蒙哥馬利預先獲悉:1941年8月末,隆美爾將從阿拉曼防線南翼向英軍發起進攻。蒙哥馬利輕松化解掉德意軍隊的攻勢,軸心國官兵傷亡4500人,未能向前跨出一步,蒙哥馬利初戰告捷。勝利讓壓抑了很久的英國官兵備受鼓舞。

英軍不斷襲擊德意軍隊的海上運輸,致使他們的艦船和補給物資大量損失。隆美爾不斷向希特勒致電,請求元首趕快往非洲增兵。但是,隆美爾的請求遭到了拒絕。

隆美爾嘴上的嚴重潰瘍和鼻子的疼痛也讓他整日坐臥不安,他無心再留在非洲,把指揮權交給了副手施登姆因將軍,自己請病假到維也納去休養,與妻兒享受天倫之樂去了。對蒙哥馬里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英軍向阿拉曼的德、意部隊再次發起了猛攻,準備突破軸心國的防線,把德、意軍隊趕出利比亞。于是,英軍在阿拉曼防線上的1000多門大炮同時向德軍開火,隨后步兵在北面沿海地帶進行強攻,在南面則實施佯攻,吸引敵人兵力。當時德意軍隊的“非洲軍團”只有8萬人,540輛坦克,350架飛機;而經過補充的英軍達23萬人,1440輛坦克,1500架飛機。由于軍事實力對比懸殊,德軍的情況不妙。

英國的第10裝甲師突破了德軍在阿拉曼以西設下的地雷陣。希特勒見勢不妙,再次電令隆美爾返回北非戰場。但大勢已去,即便是“納粹戰神”隆美爾此時也無法挽回殘局了。美國已向英軍提供了1800架飛機,1700輛坦克和25000輛軍車。

當隆美爾回到北非戰場時,他驚異地發現到處都是英軍卡車和坦克的身影,英軍的軍事力量一下子變得十分強大,幾乎無法與之抗衡。于是,隆美爾不顧希特勒的命令,丟下意軍,獨自撤退。意軍4個步兵師被迫投降。其實,隆美爾沒有想到這只是蒙哥馬利的疑兵之計。

在以后的幾天里,英軍相繼突破了德軍的北部防線和意軍守衛的南部防線。蒙哥馬利揮師乘勝追擊,奪回了托布魯克。蒙哥馬利再次使用疑兵之計。望著煙塵滾滾的戰場,隆美爾深感四面楚歌,孤立無援。隆美爾只好帶著殘余部隊連續潰退。隆美爾認為:“英國人的空中優勢,已經使我們過去戰無不勝的戰術規律,都隨風飄去了。”

當德軍從昔蘭尼加撤到普雷加港時,希特勒命令隆美爾守住普雷加港,阻止英軍進入的黎波里。和那個只有下士軍銜的元首相比,隆美爾畢竟是一名受過專業訓練的職業軍人。隆美爾認為,單靠他的5000官兵據守普雷家港是無畏的抵抗,必定會全軍覆沒,于是乘飛機回德國請示希特勒,請求撤出非洲,希特勒仍然不允許。隆美爾再次違背了希特勒的命令,下令部隊只要發現英軍進攻就立即撤退。此后,隆美爾率部撤到突尼斯邊境,與那里的德意軍隊會合。

雖然英軍打贏了這次戰役,但由于蒙哥馬利沒有及時察覺隆美爾的撤退行動,察覺后用兵又過于謹慎,失去了活捉隆美爾,全殲德意“非洲軍團”的良機。蒙哥馬利一直把隆美爾的畫像掛在床頭,想生擒這個“沙漠之狐”,但這次又讓這只狡猾的狐貍跑掉了。

英軍在阿拉曼戰役中成功打擊了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戰場的軍事力量,德、意軍隊傷亡和被俘人數達5萬9千人。這次戰役成了北非戰場的轉折點,它的勝利使總體局勢出現有利于盟國的明顯的變化。德軍和英軍都意識到,在北非,一場決定著雙方未來命運的決戰正蓄勢待發。

不援不退不降

希特勒是一個奇怪的人,他既不派援軍也不允許撤退更不允許投降。在二戰中,希特勒多次表現出“不援不退不降”的性格。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不增援就不可能有改觀,不增援又不撤退,除了投降就是陣亡。希特勒對戰爭的理解可能只有兩個詞“前進”和“陣亡”。勝敗乃兵家常事,進退乃自然之事。陰晴圓缺,潮起潮落,勝進敗退,人生起伏。坦然、泰然、悠然才是常勝之道。

用中國的失敗換來英國的勝利

美國向英軍提供的1800架飛機,1700輛坦克和25000輛軍車中大多數原來是準備用于中緬印戰區的。北非戰場的制空權是用放棄緬甸戰場的制空權換來的。中國軍人用悲壯的失敗換來了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在北非戰場的決定性勝利……

先歐后亞

由于北非戰場失利,英國人將曾經答應支援中國軍隊的400架飛機投入了北非戰場。1941年4月,美國又將本來計劃交付中國的飛機撥給了美國第十航空隊。

1941年6、7月間,隆美爾在北非突入托卜魯克,直逼英軍的最后防線阿拉曼。實力強大的美國第10航空隊緊急增援地中海和北非,致使中國遠征軍作戰徹底失去空中掩護。

美國向英軍提供的1800架飛機,1700輛坦克和25000輛軍車中大多數原來是準備用于中緬印戰區的。北非戰場的制空權是用放棄緬甸戰場的制空權換來的。中國軍人用悲壯的失敗換來了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在北非戰場的決定性勝利。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使美國從一個戰爭的觀望者變成了戰爭的參與者。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宣布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丘吉爾立刻飛赴華盛頓,同羅斯福商討兩國作戰方針。雙方制定的戰略規定:德國是主要的敵人,主要戰場在歐洲,北非的戰略地位也排在了中緬印戰區之前。雖然,丘吉爾嘴上同意了羅斯福提出的英、美、蘇三國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提議,但丘吉爾對地中海地區更感興趣。因為北非、中東和巴爾干直接關系著英國的殖民地利益和勢力范圍。丘吉爾認為攻占北非才是戰勝軸心國的關鍵。這就是英美制定的“先歐后亞”戰略。

火炬行動

1942年11月8日凌晨,英、美聯軍在遠征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指揮下,1700架戰機掩護著655艘戰列艦和運輸船,護送陸軍開始從卡薩布蘭卡、奧倫、阿爾及爾一帶登陸。火炬行動展開。

1942年11月8日,貝當政府宣布與美國政府斷絕外交關系。為了避免流血,盟軍號召北非法軍停止抵抗,但作用不大。艾森豪威爾只好與在阿爾及爾指揮抵抗的維希法國副總理達爾朗海軍上將談判。

達爾朗是個臭名昭著的叛國者,在管轄北非殖民地期間,他奉行納粹的每一條指令,將屠殺自由法國戰士作為自己的唯一的工作和榮耀。但是,丘吉爾卻對和這個劊子手合作表示了贊同,他說過:“雖然我恨他,但假如他能把艦隊帶到盟軍這邊來,即使讓我爬著走我也欣然照辦。”

1942年11月11日,達爾朗命令法屬北非部隊停止抵抗。緊接著,停戰雙方達成了一個全面協議。達爾朗以準許在北非的法國軍民與盟軍合作為條件,迫使盟軍認可他對這塊殖民地的行政管理權,而北非的所有法國軍隊則歸“自由法國”軍官指揮。在那之后,盟軍又以這種模式爭取到了法屬西非的合作。但是,盟軍與達爾朗達成的協議在英、美國內和自由法蘭西的擁護者中引起了強烈不滿。羅斯福認為:這僅僅是由于戰事緊迫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種權宜之計。羅斯福引用了一句在巴爾干半島流傳甚廣的古老格言:“大難臨頭之際,你們可與魔鬼同行。”為盟國的行為辯護。

11萬英美軍隊在付出極小的傷亡代價后順利登陸法屬西北非洲。這讓希特勒暴怒不止,他命令德軍徹底占領了維希法國。

1942年11月末,盟軍在北非法軍的配合下迅速突入突尼斯。希特勒對盟軍的登陸行動毫無準備,但在盟軍登陸的24小時之內,希特勒立即調集了當時運載能力最強的米23運輸機將部隊和武器空運到了突尼斯。隆美爾的非洲舊部已經退到突尼斯,在補充了兵員和裝備之后,準備向幾乎沒有什么作戰經驗的美軍發動進攻。在行動之前,隆美爾就有一個詳盡的作戰計劃。然而,在突尼斯指揮作戰的德軍司令官阿尼姆卻不能很好配合他。

德軍與登陸后的盟軍在突尼斯山地展開了激戰。雖然德軍的高層指揮官不斷出現分歧,但并沒有影響隆美爾發揮他的軍事才能。隆美爾的進攻使美軍遭受了北非戰場上的最嚴重的失敗。正在這時,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殺到突尼斯中部,開辟了一條新戰線。隆美爾又不得不再次迎戰這個老對手。隆美爾向希特勒提出了撤兵返回歐洲的計劃,但為希特勒所拒絕。鼻子的疼痛折磨著隆美爾,他又向希特勒提出了回國治病的請求。然而這次,他再也沒有回到北非戰場。隆美爾被希特勒看成“悲觀主義者”,從而失去了在非洲的指揮權。

1943年3月,英美聯軍和在利比亞的英國第八集團軍同時發起總攻,夾擊突尼斯的德意殘余部隊。

1943年5月13日,德意殘部25萬人全部投降,其中10萬人是德軍。北非戰役勝利結束。這次戰役中,軸心國死亡、被俘人數達百萬人,損失飛機8000架,船舶240萬噸。德意非洲特遣部隊的失利,保證了同盟國在地中海運輸線和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同時又使意大利完全暴露在盟軍的攻擊陣型之前,為盟軍進攻意大利創造了有利條件,并緩解了紅軍在蘇德戰場上的壓力。

與魔共舞

大難臨頭,可與魔鬼同行。盟軍與達爾朗合作和蘇德互不侵犯都是與魔鬼同行的案例。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援助阿富汗趕走了蘇聯,后來美國自己又推翻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兩伊戰爭,美國幫助伊拉克,后來美國兩次對伊作戰。越南戰爭,中國幫助越南趕走美國,后來中國和越南又打了一仗。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換句話說,沒有正義,也沒有邪惡,只有利益。沒有天使,也沒有魔鬼,只有利益。

核武器是天使還是魔鬼?有核國家之間都不敢輕舉妄動,有核國家間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在減小。但這并不是什么好事,矛盾永遠存在,當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常規戰爭,例如:一戰、二戰、中東戰爭和朝鮮戰爭等。但是,核武器出現之后,當矛盾積累到足以爆發常規戰爭時卻被遏制住了。核武器遏制了常規戰爭的爆發,但讓矛盾積累得更多。直到有一天,當矛盾積累到足以爆發核戰爭時,戰爭終于爆發了。

有核國家已經打算在必要時使用核武器時,有核國家間才會爆發全面戰爭。如果有核國家不打算使用核武器,那么戰爭的規模必定是有限的。有核國家間爆發全面戰爭,誰能保證不演變成核戰爭呢?因此,確保摧毀是一種錯誤的戰略。每個國家都應該奉行確保生存的戰略,特別是有核國家。從全人類的角度看,如果每個國家都奉行確保摧毀的戰略,那么矛盾積累得足夠多或發生誤判導致核戰爭,則全人類就必定會毀滅。如果每個國家都奉行確保生存的戰略,矛盾積累得足夠多或發生誤判導致核戰爭,防御系統總能夠讓部分人生存下來,人類文明不至于完全消失。生存下來的人還有重建人類文明的機會。

確保生存的防御系統不僅包括導彈攔截系統,更重要的是核戰爭生存系統。可以容納幾萬人的地下城市,在核武器爆炸后仍然可以飲用的淡水,可以減輕或避免核武器殺傷的防空洞等都是核戰爭生存系統的組成部分。導彈攔截系統的效用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子彈大小的核武器,攜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接壤的鄰國間使用核武器等情況是導彈攔截系統難以應付的。確保生存的戰略雖然會加大軍費開支,引起軍備競賽,讓各國競相建立導彈攔截系統和核戰爭生存系統,但是比起確保摧毀戰略下恐怖的、脆弱的、隨時可能滅亡的和平來說,確保生存仍然是上策。

確保生存為上,確保摧毀為下。

書包網txt小說上傳分享

蘇德戰場的神奇逆轉

1941年12月4日晚,正當德軍打算一舉拿下莫斯科,打贏這場戰役的時候,奇跡出現了……蘇德兩國的優劣之勢,一夜之間,出人意料地發生了神奇逆轉……

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5周之內波蘭被徹底擊敗。

1940年5月,德國對低地國家和法國發動閃擊,五周之內,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相繼陷落。

1940年8月底,德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制定完畢。

1940年11月,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相繼加入了德、日、意軸心國協定。

1940年12月28日,希特勒簽署巴巴羅薩計劃,并依此將德軍分成三個集團軍群,同時入侵蘇聯。北方集團軍群將從東普魯士出發,在芬蘭軍隊的配合下,占領波羅的海周圍各國,然后攻入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將集中運用坦克裝甲兵部隊,通過坦克裝甲車輛的高速奔襲突破,以閃電戰從多個方向實施迅猛深遠的突擊,從中間割裂撕開蘇聯防線,出其不意地占領蘇聯首都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與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軍隊一起主攻烏克蘭。

希特勒認為,莫斯科是蘇聯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也是鐵路交通樞紐,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旦攻占莫斯科,便有可能完全擊敗蘇軍主力,徹底結束對蘇戰爭。這樣,莫斯科便成為了德軍戰略目標的重中之重。

1941年4月,德國又通過閃擊戰,征服了南斯拉夫和希臘。至此,整個巴爾干半島完全被法西斯控制。希特勒可以放心實施征服蘇聯的計劃了。

1941年5月,中國國民政府駐德武官桂永清在柏林與一個德國軍官閑談時,慨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的問題難以解決,那個德國軍官聽后便吹噓說:中國問題太簡單了,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之后就全部解決了。

1941年6月16日,中央向蘇聯通報了德軍進攻的準確日期。遺憾的是,斯大林并沒有足夠重視中央提供的情報,甚至根本不打算立即采取防范行動。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斷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開始了他蓄謀已久的侵蘇行動。凌晨3點,德國的大炮率先發動了攻擊。黎明時分,納粹空軍對蘇聯西部邊境線的飛機場展開了進攻。大量停放在機場的蘇聯空軍飛機被摧毀。中路的德國裝甲部隊迅速向進,前鋒直指莫斯科。德國坦克先頭部隊一天內就突破蘇軍防線,向前推進了80公里。制空權被德國空軍完全掌握。蘇聯的“波利卡波夫”戰斗機根本就不是德國米109和米110型戰斗機的對手,其它型號的飛機則更為遜色。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通過廣播向全國通告:蘇聯正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必須誓死保衛。而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里,斯大林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沉默。蘇軍不斷地發起反攻,但由于戰術落后和缺乏訓練有素的坦克兵而一再失利。雖然如此,蘇軍還是延緩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向莫斯科的推進速度。

戰略性錯誤

希特勒一直不信任陸軍將領,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向莫斯科推進的速度被蘇軍延緩了,因此希特勒剝奪了陸軍總指揮部的軍事指揮權。希特勒開始親自指揮作戰,希特勒下了一道新命令:莫斯科已經不再是進攻重點,列寧格勒和烏克蘭是下一步的主要攻擊目標。希特勒的軍事指揮才能遠不如陸軍總指揮部的將軍們,從此德軍的輝煌結束了,德軍在希特勒的二流指揮才能下吃了一個又一個敗仗。

按照希特勒的指令,中央集團軍群一旦消滅被圍困在斯摩棱斯克的蘇軍后,必須把大量裝甲部隊轉交給南北兩個集團軍群。

1941年9月以前,德軍突破了蘇軍防線,向東推進了大約600公里。南方集團軍群迅速攻占白俄羅斯。

1941年9月,德軍越過白俄羅斯繼續向東推進。希特勒突然再次改變進攻思路。希特勒開始縮短戰線,重新調整部署,又一次將莫斯科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希特勒把轉到南北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重新調回中央集團軍群,準備直取莫斯科。希特勒神經質地指揮德軍作戰,經常突然改變作戰計劃,讓德軍吃了不少苦頭。如果按照原計劃,中央集團軍群直撲莫斯科,而不是在攻克斯摩棱斯克后就把大量裝甲部隊轉交給南北兩個集團軍群,那么,莫斯科很可能早就被攻克了。希特勒在錯失戰機之后,再次將莫斯科作為主要攻擊目標,的確是神經質的軍事指揮官。

1941年9月27日,蘇聯境內下起了連綿的秋雨,氣候越來越惡劣。

1941年9月30日,德軍發動了代號“臺風”的大規模攻勢,計劃在10天之內攻占莫斯科。希特勒投入了74個師,180萬人,1700輛坦克,1390架飛機和14000多門大炮和迫擊炮。蘇聯投入了95個師,125萬人,990輛坦克,677架飛機,7600門大炮和迫擊炮。

在德軍進攻莫斯科四十天之后,他們已經合圍了蘇聯紅軍的三個集團軍,六十多萬人。這正是保衛莫斯科的主要武裝力量,通向莫斯科的大門被打開了。在莫斯科西部防御地帶,蘇聯的正規部隊已經被德軍沖散。在斯大林就地強攻的嚴厲命令面前,不少紅軍部隊往往選擇向強大的德軍發起正面沖擊,不但損失慘重,甚至還會全軍覆沒。

無奈的戰術

蘇軍為了達到伏擊目的,使用步兵營作為誘餌。大量步兵首先用輕武器對德國裝甲部隊射擊,冒著被履帶碾壓的危險吸引敵方的注意力,此時埋伏在附近的蘇軍坦克才可能獲得側面攻擊敵人的時機。因為,德軍裝甲部隊優勢明顯,蘇軍不得不出此下策。

朱可夫

1941年10月10日,斯大林把朱可夫大將從列寧格勒緊急調往莫斯科前線,讓他組織莫斯科的防御。

朱可夫被譽為蘇聯衛國戰爭中的救火隊員。在中獲得過兩枚喬治十字勛章。1939年夏天,朱可夫任蘇軍第1集團軍群司令,指揮蘇蒙軍隊在諾門坎地區擊潰了日本關東軍的入侵。

朱可夫受命之后,將部署在西伯利亞的25個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的精銳部隊,陸續西調到了莫斯科近郊,迅速重建了四個集團軍,并動員莫斯科市民在3天之內,組織了25個工人營,12萬人的民兵師,169個巷戰小組,發動45萬人圍繞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其中婦女的數量占了四分之三。到10月末,僅婦女兒童就構筑了7萬2千公里反坦克塹壕,挖掘了300多萬立方米的泥土。處于防御狀態的莫斯科城,被街壘、鹿砦、工事嚴密地封鎖起來,食品因此嚴重短缺。

1941年10月16日,有傳言說莫斯科即將失陷。有些工廠炸毀了機器設備,部分工人逃離了莫斯科。

寒冷的天氣

連綿的秋雨,導致地上一片泥濘,德軍的補給陷入了極端困境,地面進攻幾乎停滯下來。部隊減員越來越嚴重,根本沒有足夠的新兵給予補充,許多部隊僅僅剩下最初建制的一半。天氣越來越寒冷,德國官兵卻仍然穿著夏天的軍裝。

與主力部隊失去聯系的紅軍戰士組成了抗德游擊隊,在一些德占區破壞德軍的交通線,迫使德國部署了大量部隊來穩定后方。

1941年11月7日,蘇軍在紅場舉行了傳統的10月革命慶祝大會和閱兵式。全副武裝的蘇聯紅軍從列寧墓前經過,然后直接開赴前線。蘇軍誓死保衛莫斯科,德軍的進攻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

1941年11月底,德軍迅速推進到了距莫斯科僅有24公里的希姆金。

1941年12月4日晚,德國中央集團軍群主力距離莫斯科只有30公里了,并開始為所謂的最后一戰加緊準備。正當德軍打算一舉拿下莫斯科,打贏這場戰役的時候,奇跡出現了。12月4日晚嚴寒突然降臨莫斯科,氣溫驟降到零下20至40度,致使德軍的坦克引擎發動不了,坦克光學儀器失去了作用,幾乎所有武器都被凍得無法使用。德軍連棉衣都沒有,大量士兵被凍傷甚至凍死。

對莫斯科的蘇軍而言,情形則恰好相反。來自西伯利亞的蘇軍早已習慣了寒帶生活,有著足夠的冬季作戰裝備,他們的槍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凍潤滑油;有足夠的棉衣、皮靴和護耳冬帽用來防寒。英國和美國向蘇聯援助了850萬雙軍靴,1萬零500噸制靴皮革。

蘇德兩國的優劣之勢,一夜之間,出人意料地發生了神奇逆轉。

1941年12月6日,蘇軍從莫斯科南面和北面同時展開了大反攻。

1942年4月,進攻莫斯科的德軍被擊斃擊傷16萬8千人,被蘇軍趕到了距離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帶。蘇聯付出了傷亡和被俘70多萬人的慘重代價,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最后勝利。

1941年,包括莫斯科戰役在內的整個冬季戰役中,德軍總共被擊潰50個師,陸軍傷亡高達83萬多人,這是中德軍的第一次大失敗。至此,希特勒對蘇聯的閃擊進攻破產。

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在謀攻篇提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在地形篇進一步指出:“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人們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耳熟能詳,卻忽視了“知天知地”。德軍在進攻莫斯科時,可能也沒有想到戰爭會持續到12月。希特勒的二流指揮和德軍對天氣的忽視讓德軍遭受了第一次大失敗。

贏得一次大勝仗至少需要以下四個條件中的一個:1、敵人犯錯;2、己方戰術領先;3、己方武器占優;4、以十擊一。一戰中,沒有誰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勝利。因為交戰雙方都有失誤,戰術和武器都差不多,兵力也不懸殊。二戰中,德軍憑借原創的“閃電戰”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勝利。波蘭、法國和蘇聯的兵力都分別與德國相當,武器都差不多,只是沒有提出“閃電戰”而已。希特勒的失誤與“閃電戰”的優勢相抵之后,在蘇軍面前就沒有多少優勢可言了。當盟軍學會了“閃電戰”,德軍就沒有什么優勢了。書包網電子書分享網站

列寧格勒的巧久之敗

列寧格勒原名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國“歐洲之窗”。圣彼得堡在十月革命前的200多年里一直是俄羅斯帝國的首都。1924年圣彼得堡更名為列寧格勒,被稱為蘇聯第二首都。列寧格勒是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樞紐,共有十條鐵路線貫穿其間,其中十月鐵路線把列寧格勒、莫斯科以及蘇聯其他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連結在一起。列寧格勒是波羅的海的重要港口,是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重要基地。

在德國的對蘇戰略中,最初以奪取列寧格勒為主要目標。這樣可以取得整個波羅的海的控制權,并與芬蘭軍隊會合。

1941年6月22日,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從東普魯士開始了進攻,矛頭直指列寧格勒。

1941年6月26日,德軍第8裝甲師抵達東普魯士的陶格夫匹爾斯城外。德軍乘坐繳獲的4輛蘇聯汽車,裝扮成后撤的蘇軍傷兵,騙過蘇聯守橋部隊,奪取了西德維納河上的兩座大橋。這一幕在中東戰爭中也將上演。北方集團軍群主力順利渡過西德維納河,攻占了陶格夫匹爾斯城。

陶格夫匹爾斯城的失守,使普斯科夫至列寧格勒一線,失去了天然屏障,完全暴露在了德軍面前。斯大林下令撤消了西北方面軍司令員庫茲涅佐夫的職務。然而,蘇軍的新指揮機構仍然無法扭轉戰局。列寧格勒已經處于德國和芬蘭部隊的南北夾擊之中。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組建列寧格勒方面軍,由朱可夫出任司令員。朱可夫隨后對列寧格勒方面軍進行改組,連夜制定了城防計劃。

1941年9月9日,德軍在列寧格勒南面突破蘇軍防線,進抵距市區只有5公里的蘇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帶,重重包圍了列寧格勒,切斷了這里與蘇聯內地的聯系,試圖迫使蘇軍不戰而降。

1941年9月14日,朱可夫將最后一個預備隊——步兵第10師投入戰斗。第10師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對德軍實施迅猛突擊。

在多次進攻未能成功的情況下,希特勒決定改變戰術。希特勒宣稱:“應當用饑餓來扼殺列寧格勒。切斷一切運輸走廊,讓老鼠都爬不進城里去。應該對列寧格勒狂轟濫炸,不要吝惜彈藥。這樣,列寧格勒就會像爛熟的果子,完全潰敗。”按照這個戰術,德軍開始頻繁轟炸列寧格勒,城中的糧食已經消耗殆盡。隨著冬季的來臨,列寧格勒陷入了最艱難的日子。列寧格勒城內有64萬2千人死于饑餓與嚴寒,2萬多人死于德軍的空襲與炮擊。

1942年8月9日,德國人認為列寧格勒即將唾手可得,但是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列寧格勒交響曲》在列寧格勒阿斯托里亞大酒店進行了首演。

雖然德軍空中火力經常襲擾拉多加湖一帶,但蘇聯從這里通往列寧格勒的運輸線卻未完全中斷。蘇軍在拉多加湖冰面上奇跡般地開辟了一條冰上公路,通過這條與外界聯系的唯一“生命之路”,運進糧食和軍火,運出傷員,從而戰勝了嚴寒與饑餓,挫敗了德軍困死列寧格勒的企圖。

1943年1月12日,蘇軍開始反攻。蘇軍集中2000門大炮和迫擊炮,向德軍集結地域進行了2個小時的猛烈炮火打擊,經過7天激戰,突破德軍陣地,向縱深推進了14公里。列寧格勒和沃倫涅日兩個方面軍會師,初步突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長達17個月的圍困。

1943年8月23日,庫爾斯克戰役結束。蘇聯決定對列寧格勒的德軍實施一次殲滅性打擊,徹底將這一地區的德軍驅逐出去。

1944年1月,蘇聯的3個方面軍發起大規模進攻,迅速向西以及西南方向挺進了150至200公里,殲滅德軍2個師,擊潰23個師,收復了普希金等城市,打通了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鐵路線,使列寧格勒從德軍的長期圍困中徹底解放出來。

從1941年9到1944年1月,列寧格勒被圍時間長達900天,是二戰中時間最長的圍困與反圍困作戰。列寧格勒戰役的勝利,使德國北方集團軍群遭到了重創。

兵聞拙速,未睹巧久

在多次進攻未能成功的情況下,希特勒決定對列寧格勒實行圍而不攻的政策,企圖用饑餓戰領列寧格勒。1941年9月14日到1942年8月9日,德軍對列寧格勒11個月的圍而不攻沒有餓死列寧格勒,反而牽制了德軍大量的兵力。最后,庫爾斯克戰役一結束,德軍的圍而不攻就徹底破產了。

顯然,希特勒對“兵聞拙速,未睹巧久”是置若罔聞的,強攻雖然笨拙但比用饑餓戰領列寧格勒的巧久更好。如果敵軍被徹底包圍,那么圍而不攻1個月就能讓敵軍崩潰。如果被圍困的敵人沒有在1個月內崩潰,那么敵人很可能再堅持6個月。因此,圍到羊羔軟弱無力時就可以強攻了,不必圍到羊羔饑餓而死。

徹底絕望的投降

1943年1月30日,已經走投無路的保盧斯向希特勒發出了突圍撤退的請求……保盧斯徹底絕望了……1943年1月31日,保盧斯率領德國第六集團軍向蘇軍投降……

1942年4月,進攻莫斯科的德軍被擊斃擊傷16萬8千人,被蘇軍趕到了距離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帶。蘇聯付出了傷亡和被俘70多萬人的慘重代價,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最后勝利。

蘇聯的戰時生產,全部遷移到東部的烏拉爾山區,離莫斯科有1600多公里。德軍沒有遠程戰略轟炸機,無法破壞蘇聯快速發展的軍工產業。

1942年5月,蘇聯外長莫羅托夫飛抵英國、美國尋求幫助。

英美盟軍提供的物資由從英國出發的商船,經過巴倫支海,運輸到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港口。商船在經過德國占領的挪威時,經常被德國飛機、潛艇和戰艦夾攻,損失十分慘重。盟軍支援蘇聯的武器彈藥也可以先運到伊拉克港口巴士拉,再用卡車運往波斯(伊朗),最后跨越蘇波邊界將運到哈薩克斯坦。

1942年夏末,希特勒作出了對德軍命運最具決定意義的一項決策:同時攻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德軍總參謀長約德爾認為高加索的命運將直接取決于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結果。

1942年6月底,希特勒重新啟用了曾被他撤職的原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馮•鮑克,擔任B集團軍群總司令,目的是掃清頓涅茨河到頓河的障礙,并在頓河沿岸組成防衛側翼,一直向南延伸到斯大林格勒。菲爾南德•里斯特指揮的A集團軍群則直接突進到高加索地區。為了擴充馮•鮑克的突擊實力,希特勒將裝甲部隊從A集團軍群調到了B集團軍群,希望能夠圍殲更多蘇軍。蘇軍通過巧妙撤退,避開了德軍的包圍圈。由于未能達到這個戰役的目的,希特勒再次將馮•鮑克撤職,同時命令A集團軍群向瀕臨高加索地區的里海北岸展開攻擊。A集團軍群繼續向高加索縱深突進。

1942年7月17日,德軍再次投入150萬兵力進攻斯大林格勒。

1942年7月28日,斯大林下達第227號命令:“不準后退一步!”,命令蘇軍必須死守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并很快將城里的平民大部分撤離。

1942年8月19日,曾經起草了巴巴羅薩計劃的德國上將費爾特里希•保盧斯率領第六軍向斯大林格勒展開了猛烈攻勢。德軍集中了40個師的精銳部隊,每天出動上千架次飛機,把100多萬顆炸彈投向了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的建筑幾乎全被炸毀。

1942年9月13日,17萬德軍在500輛坦克的配合下,猛攻保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聯第62集團軍。德軍在幾個地段突破蘇軍防線,進入市區展開了巷戰。此時,越來越多的蘇聯援軍迅速向斯大林格勒集結。

1942年9月14日,德軍展開了24小時不間斷沖鋒。一場最殘酷、最激烈的市區爭奪戰開始了。在瑪瑪耶夫崗高地,蘇聯近衛軍第十三師與德軍展開了白刃搏斗。

阻擊戰

1942年10月初,德軍炮火在一個炮兵觀察哨的指引下,對蘇軍防御工事和火力點構成了巨大威脅。扎伊采夫以嫻熟干練的狙擊手法將3名執行觀察任務的德軍偵察兵接連射殺。此后,扎伊采夫在10天內又接連擊斃了40名德軍。蘇軍最高統帥部隨后在全軍開展阻擊戰。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第62集團軍編練出100多個由兩到三名狙擊手組成的獵殺小組。1942年,狙擊手們殲滅了6250名德軍,其中1126名是由扎伊采夫訓練的狙擊手擊斃的,扎伊采夫也取得了射殺149名德軍的戰績。至二戰結束,扎伊采夫總共消滅了400名德軍。

斯大林格勒的戰斗仍然在殘酷地繼續著。從1942年9月13日到26日,德軍每天的傷亡幾乎都在3000人以上,卻仍然沒能占領整個斯大林格勒。戰斗一直持續到11月初冬季來臨,雙方才有了片刻的休整。隨后,嚴寒很快降臨。毫無過冬準備的德國士兵,又像攻打莫斯科一樣,陷入了饑寒交迫中,大量士兵被凍死凍傷,戰斗力日漸衰弱。

鏖戰之中,德軍上將保盧斯無意間發現自己指揮的第六軍正處于一個突出位置,側翼是兩個羅馬尼亞軍,但是距離已經很遠,這樣的格局對德軍非常不利。穩步增加兵力的蘇軍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于是準備趁機突然進攻,將德軍迅速分割包圍在斯大林格勒。

這時,蘇聯紅軍少校參謀的劉亞樓提出了一個構思新穎的作戰樣式。劉亞樓向蘇軍統帥部建議,為了能夠在冬季大規模聚殲德國裝甲機械化部隊,蘇軍的運輸方式應該有別于德國。因為如果像德國那樣采取卡車一類的運兵工具,汽車發動機勢必會抵擋不住嚴寒。所以必須發揮適應嚴寒作戰,具有快速機動作戰能力的各兵種優勢。首先出動戰斗機掌握制空權,打擊德軍空中力量,掩護轟炸機,掃平地面進攻的障礙,而后以強大的裝甲部隊為先導,以西伯利亞騎兵和高加索滑雪部隊快速跟進,實施陸空協同作戰。

接下來的幾次冬季戰斗證明,這種構思新穎的作戰樣式,是非常切實可行的。因此,蘇聯最高統帥部對劉亞樓提出的建議非常關注,多次動員他加入蘇聯國籍,并打算用蘇聯的兩個集團軍與中國交換劉亞樓。

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發出了大反攻的命令。這一次,新到達的蘇聯援軍負責主攻。德軍側翼的羅馬尼亞部隊猝不及防,很快就在蘇軍的凌厲攻勢下瓦解。

1942年11月23日,保盧斯猛然發現,他的33萬部隊已經被分割包圍在斯大林格勒,與鄰近的德國部隊相隔足足80公里的距離。納粹空軍曾經成功地進行了空中運輸補給解了1942年1月初的德米揚斯之圍。于是戈林提醒希特勒,他可以通過空軍向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運送給養。然而,很多德國空軍指揮官擔心,沒有足夠的空中運力完成這一計劃。盡管如此,德軍運輸機還是開始了行動。保盧斯得到這一消息后,便下令堅守陣地,不得突圍。

蘇軍的防守出人意料地頑強,任何試圖援救保盧斯的行動都被很快挫敗。保盧斯卻受命抵抗到最后一人。蘇軍迅速發起進攻,將前來為保盧斯解圍的德國援軍主力,驅趕到距離斯大林格勒200公里的地方。隨著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一個又一個機場被蘇軍快速占領,被圍德軍的空運補給越來越困難。

1943年1月初,被圍德軍的處境更加狼狽。被圍德軍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一片面包,15人才僅僅分食1公斤土豆,只有雪水可供飲用。騎兵的馬匹早已被宰食殆盡。每人每天只能領取30發子彈,坦克因缺少燃料開動不了,大炮因缺乏炮彈幾乎不能開火。

1943年1月23日,德國空軍最后一個架次的運輸機離開幾近絕望的被圍德軍。蘇軍的包圍圈幾乎已經縮小到了保盧斯所在地下室的門口。

1943年1月30日,已經走投無路的保盧斯向希特勒發出了突圍撤退的請求。希特勒立即回復:不許投降,第六軍必須死守陣地,直至一兵一卒一槍一彈。保盧斯陷入了極度絕望,向希特勒發出了最后一份急電:“部隊將于24小時內徹底崩潰。”希特勒急忙發出電令,將保盧斯由上將升為陸軍元帥,其余117名軍官也各升一級,希望以封官加爵來強化德軍將士所謂“光榮殉職”的決心。希特勒這道電令的潛臺詞是:如果保盧斯被蘇軍俘虜,他就必須自殺殉國,因為在德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一個陸軍元帥被敵方俘虜或者投降。保盧斯徹底絕望了!

1943年1月31日,保盧斯率領德國第六集團軍向蘇軍投降。9萬1千多名德國官兵,其中包括保盧斯在內的24名高級將領,穿著單薄的衣衫,抓緊裹在身上滿是血污的毛毯,在零下24度的嚴寒中,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亞戰俘營。

后來,保盧斯轉而為蘇聯服務,加入了“自由德國國家委員會”的“德國軍官同盟”,并通過電臺動員德國人自覺地組織起來,反對希特勒。

1943年2月2日,另一個包圍圈里的德軍也繳械投降。持續6個多月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終于結束。德國被擊斃、擊傷、俘虜和失蹤的官兵高達150萬人,占蘇德戰場德軍總兵力的四分之一。蘇聯以犧牲56萬官兵的慘重代價贏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

斯大林格勒戰役成了東線戰場的重要轉折點。從此以后,德軍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守。高加索地區的德軍損失慘重,并且喪失了空中支持。蘇軍在1943年1月初的一次攻勢,就將他們趕出了高加索的大部分地區。

消耗戰

中,以機槍和塹壕為核心的塹壕戰是最典型的消耗戰。中,以坦克和飛機為核心的閃電戰也無法避免消耗戰。動用大量的軍隊和武器裝備與敵人的大量軍隊和武器裝備進行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是交戰雙方都不愿意卻又無法避免的。馬恩河、凡爾登、索姆河、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都上演了上百萬的軍隊進行消耗戰的情景。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不是消耗戰。因為,這些戰爭都是以十擊一的不對稱戰爭。如果現在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消耗戰也是無法避免的。

如果交戰雙方的人員、飛機、坦克和艦艇之間的距離小于100公里,則消耗戰難以避免。消耗戰就是以消耗數量為特征的戰爭,數量不斷減少又不斷地補充,當一方的數量無以為繼時,另一方就成功地拖垮了敵人,取得了勝利。陸軍發生接觸最容易導致消耗戰。避免消耗戰的最佳方法就是在第一時間實現以十擊一,一次性摧毀敵人。

戰后的統計結果往往令人驚訝,累計發射1萬枚導彈、100萬枚炮彈和1億發子彈等等。把整個戰爭中1年內將要使用的力量在第一時間爆發出來,就能實現一次性摧毀敵人。這就要求在戰前有雄厚的武器儲備。如果在和平時期隨時有10萬枚導彈可以發射,那么在戰爭的第一時間就可以發射5萬枚導彈出去。這些導彈不一定要有多先進,只要敵人不用攔截導彈,它們就能按部就班地命中目標就行。

在戰爭中,武器的創新、戰術的創新和集中優勢兵力等的目的都是至少要在局部取得10:1的軍事優勢。每時每刻都應該追求以十擊一軍事優勢,無論進攻,還是防守。

知己知彼的勝利

蘇軍在戰斗打響前,從英國劍橋情報小組獲得了準確情報……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蘇軍制訂了相應的反制措施,打贏了這場二戰中最大規模的坦克戰……

1943年初,蘇軍在戰線最北部地帶的另一場進攻,大大改善了仍被圍困的列寧格勒的交通。德軍在莫斯科西部的突出部分也被殲滅了。德軍被迫從頓涅茨河向西撤退,并丟掉了哈爾科夫。在蘇聯屢屢受挫的德軍并沒有完全士氣低落,他們繼續負隅頑抗。此時,希特勒也不得不接受并且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在東線已經再也不是德軍發動大規模攻勢的時候了。

然而,希特勒和他的很多將領不同,還是相信有限的進攻,不僅能限制蘇軍實力的增長,而且還能維持德國人的士氣。于是1943年春季,希特勒下決心再發動一場有限的進攻。希特勒將注意力轉向了庫爾斯克和哈爾科夫北部新出現的蘇軍防線的突出部,計劃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進攻,將這里的蘇軍一舉殲滅。蘇軍很快就獲取了這一情報,決定以逸待勞而不是主動出擊。蘇軍在這個突出地區修建了三層同心圓的防線。蘇聯的大量軍隊源源不斷地被從其他地區集結到庫爾斯克一帶,這里將是蘇德雙方的下一個戰略重點。蘇軍集中了足夠多的坦克,準備打擊來犯德軍的側翼。為了部署新式武器,希特勒推遲了發動進攻的日期。這恰好使蘇軍贏得了更多的準備時間。

新式武器

虎式坦克是希特勒等待的新式武器之一。虎式坦克重55噸,配備了88毫米火炮,厚重的裝甲使它幾乎堅不可摧。虎式坦克最早于1942年12月在北非的突尼斯戰場亮相。

豹式坦克比虎式坦克略小,重45噸,配備了75毫米的火炮,速度比虎式坦克更快。

如此強大的裝甲部隊,毫無疑問將會給蘇軍帶來致命打擊。然而,因為德軍要想在庫爾斯克附近部署足夠多的戰車和坦克,便意味著必須將進攻日期推遲到1943年夏季。

“堡壘”攻勢

1943年1月,德國宣布實行全國總動員,再次大規模征召士兵,補充前線部隊,并重新分配原料、燃料和電力以加強軍事工業。為了奪回戰略主動,扭轉不利戰局,德軍統帥部決定以庫爾斯克突擊部隊為主,發動一次代號為“堡壘”的夏季攻勢,力圖通過庫爾斯克會戰,像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那樣取得一次勝利,進而占領頓河、伏爾加河流域,攻占莫斯科。德國集結了90萬軍隊、1萬門火炮、2000多架飛機、27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蘇聯最高統帥部覺察到德軍的意圖,集結了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兵力和武器,嚴陣以待。蘇軍集結了133萬6千人、2萬門大炮、3130架飛機、36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1943年7月,雙方完成了戰役集結,200多萬大軍形成對壘,裝甲部隊成了決戰的主力。像蘇軍統帥部事前的分析一樣,德軍擺出了鉗型攻勢,進攻目標放在了庫爾斯克弧形防線的底部,企圖分別由南面和北面,沿鐵路線相向進攻,合圍庫爾斯克。

1943年7月4日早上,德國第四裝甲集團軍的1000輛坦克在庫爾斯克北面準備就緒。蘇軍先以猛烈的炮火對德軍壓制,進行“火力反準備”,迫使德軍將進攻推遲了3個小時。午后,德軍開始向蘇軍防線開火。德國轟炸機群在空中為地面進攻助戰。下午3點,最后一輪炮火轟炸之后,德軍沖向蘇軍防線。

1943年7月5日清晨,德國第九軍在1100輛坦克的配合下,從南面向庫爾斯克發起了進攻。進攻的各路坦克排成楔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輛的密度實施沖擊。同時,120架轟炸機對蘇軍陣地展開了瘋狂轟炸。7月5日結束的時候,總縱深35公里的蘇軍防線已經被德軍滲透了7公里。

1943年7月6日傍晚,南北兩方面的德軍都突破了蘇軍的第一道防線。蘇軍炮火不分晝夜地迎頭痛擊來犯的德國部隊。庫爾斯克北邊的的蘇軍頑強抵抗,使德軍的推進舉步維艱。德軍從南面的推進也被迫放慢下來。

德軍坦克的發動機都在后部,為便于散熱,上面覆蓋著柵欄一樣的蓋子,留有很大空檔。蘇軍使用燃燒瓶來對付德軍坦克的這個致命缺陷。

蘇聯的伊爾2強擊機被德軍稱作“黑死神”。伊爾2強擊機是蘇軍在二戰中使用最頻繁、生產數量最多的一種作戰飛機,生產總數達到3萬6千多架。伊爾2強擊機把速度、強度、機動、火力和裝甲防護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是擁有兩門23毫米航炮、3挺機槍、600公斤炸彈、4枚火箭彈的“空中武器平臺”。

1943年7月7日,南方集團軍群的曼施坦因元帥將矛頭直指庫爾斯克南邊的門戶奧博揚。隨后,曼施坦因又把兵力集中在一個狹窄地段,試圖穿插或者繞過奧博揚,直逼庫爾斯克。

1943年7月12日,蘇聯洞察到德軍意圖,蘇軍第五坦克軍立即出動了800多輛T34型坦克對德國第九軍側翼發動突然襲擊。雙方共有2000多輛坦克參加了這次戰役。在15平方公里的戰場上,德國裝甲軍的3個師齊頭并進,“虎”式重型坦克在前,馬克5型坦克在后,以每平方公里150輛的密度向蘇軍展開沖鋒。虎式坦克攻擊力極強,但是行駛速度每小時低于20公里。由于德軍戰線狹長,500到700輛坦克擁擠在一起推進,自身優勢難以發揮。蘇軍以快制慢,利用T34坦克的靈活性,以近距離作戰消滅德國的虎式坦克。蘇軍的這一戰術,令德軍完全始料未及,頓時陣腳大亂。德國士兵陣亡、受傷以及被俘的多達15萬人。相比而言,蘇聯紅軍的傷亡更加慘重。

但是,蘇軍比德軍更承受得起這樣的損失。因為,蘇聯可以快速動員比德國數量更多的兵員。蘇聯的坦克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每個月兩千輛,是德國的兩倍。蘇軍在戰斗打響前,從英國劍橋情報小組獲得了準確情報。蘇軍對德國坦克的性能、數量和可能戰術了如指掌。蘇軍對德軍機場的情況也非常清楚。蘇軍還知道德軍的作戰計劃和作戰序列。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蘇軍制訂了相應的反制措施,打贏了這場二戰中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雖然傷亡比德軍慘重,但瓦解了德軍在南面對庫爾斯克的進攻。

1943年7月13日,希特勒緊急召回曼施坦因元帥,停止“堡壘”計劃,抽調兵力到意大利增援。因為,7月10日,蒙哥馬利的英國第八集團軍和巴頓的美國第七集團軍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大舉登陸。腹背受敵的希特勒決定暫停對庫爾斯克的全面進攻。顯然,這又是一個錯誤。當首尾不能兼顧時,就舍車保帥。照顧到一頭,總比兩頭失算好。

1943年7月12日和15日,蘇軍先后在庫爾斯克的北部和南部轉入反攻,德軍一路敗退。德軍在最南端高加索地區的陣地失守,被迫向烏克蘭后撤。

蘇聯敵后游擊隊遵照游擊運動中央司令部的命令,展開了大規模的鐵道戰。敵后游擊隊在長達1000公里、縱深750公里的廣闊地帶,對德軍的交通線給予了極大的打擊。

1943年8月3日,敵后游擊隊破壞了4萬2千根鐵軌,使德軍的精銳部隊被迫抽調兵力保護交通線。

1943年8月5日起,蘇軍陸續收復了奧廖爾、頓巴斯等重要城市。

1943年8月22日下午,德軍被迫從哈爾科夫地區開始撤退。

1943年8月23日,歷時50余天的庫爾斯克戰役以蘇軍的最后勝利宣告結束。“堡壘”計劃完全失敗,德軍被迫全面戰略防御,蘇軍則轉入了戰略進攻階段。

如何以優勝量?

雖然蘇軍獲得了準確的情報,但以量勝優的戰術才是實現勝利的關鍵。以量勝優是一種屢試不爽的戰術。雖然蘇軍傷亡更加慘重,但是蘇軍能夠承受這樣的損失。蘇聯承受得起2000萬人的損失,而德國承受不起1000萬人的損失。在朝鮮戰爭中,解放軍的人海戰術是以量勝優的最典型的戰術。優質的東西一般數量都少,因為少而精,例如:美軍的F22戰斗機。數量大的東西一般都不是最先進的東西,例如:中國的殲8戰斗機。

只要劣勢一方的技術水平與優勢一方技術水平差距在兩代以內,則可以使用以量勝優的戰術。如果技術水平差距過大,則無異于自取滅亡,例如:騎馬去打坦克,馬的數量再多也無法實現以量勝優。幾乎可以肯定劣勢一方會使用以量勝優的戰術,那么優勢的一方如何以優勝量呢?

崩潰戰術,在局部讓優的數量比劣的數量還多,一舉擊潰敵人。各個擊破,多次連續使用崩潰戰術,逐一擊潰數量龐大的敵人。以量勝優的一方為了防止以優勝量的一方采用崩潰戰術,必須“圍”住敵人以量勝優。以優勝量的一方要采用崩潰戰術,必須分割并沖擊敵人。例如:1000輛落后的坦克圍攻100輛先進的坦克。如果作戰區域小,1000輛落后坦克向100輛先進坦克齊射炮彈,則100輛先進坦克在劫難逃。如果作戰區域大,100輛先進坦克先集中力量消滅距離最近的落后坦克,再尋殲距離稍遠的落后坦克,最后尋殲距離最遠的落后坦克。這樣就可以實現100輛先進坦克擊潰1000輛落后坦克。

希特勒“鈾計劃”的夭折

1937年,希特勒就批準了德國研制原子彈的計劃——“鈾計劃”。但是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實行殘酷的種族,先后有2000多位猶太科學家和工程師離開德國移居美國。戰爭前夕,德國有40的大學教授失去了工作。這樣“鈾計劃”的科技人才就不夠充足。

德軍從戰爭的實用需要出發,把研制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從1937年到1940年,德國陸軍在發展大型火箭方面花費了億馬克,而“鈾計劃”的經費只有100多萬馬克。這樣“鈾計劃”的經費就嚴重不足。

1942年以前,希特勒完全把賭注押在了閃電戰上。希特勒認定戰爭會很快結束,德國沒有原子彈照樣可以取勝。這樣“鈾計劃”的進展就比較緩慢。

與此同時,盟國對德國的“鈾計劃”進行了無數次的破壞。德國科學家布雷格要西門子公司加工用于核試驗的石墨時,盟國的地下人員立即進行了破壞。西門子公司把生產石墨的任務交給了普拉西米工廠。普拉西米工廠總工藝師阿爾溫斯密特是一個堅定的地下反納粹者,他在制石墨的時候添加了鈣等雜質。德國軍方想不到生產的石墨是不純凈的,布雷格教授也沒有想到石墨是不純凈的。布雷格教授用不純凈的石墨去做核反應堆的實驗,做一次失敗一次。布雷格始終沒有想到會是石墨本身有問題,而不是他的理論有問題。

美國為確保首先研制出原子彈,成立了代號為“阿爾索斯”的秘密行動小組,專門收集其它國家研制原子彈的情報。

1943年2月,“阿爾索斯”發現了德國建在挪威的生產重水的工廠,而重水是生產原子彈的重要原料。

1943年2月28日,“阿爾索斯”游擊隊員秘密潛入深山老林里的重水廠,進行了摧毀。

1943年11月,德國重水廠剛剛恢復并準備繼續進行研制,又被美國用150架遠程轟炸機摧毀了。

1944年1月,德國把重水通過渡船運走時,渡船被美國飛機擊沉了。德國徹底喪失了信心,從此就中斷了原子彈的研制。

武器的重要性

如果希特勒在德國研制成功原子彈之后再閃擊波蘭,那么的情況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V1導彈、V2導彈和新型潛艇本來都有改變戰局的能力,但是出現得太晚已經無力回天了。

進攻方在發動進攻之前握有王牌武器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王牌武器就是只靠它就能扭轉戰局的武器。顯然二戰時,原子彈就是王牌武器。那么,下一個王牌武器會是什么呢?星球炸彈、引力雷達或空間隧道。

基于激光和粒子束的攻防系統是下一次發動戰爭前必備的武器系統。只有基于激光和粒子束的攻防系統才有可能實現100的導彈攔截率。進攻方必須確保防守方的核導彈無法突破攔截系統才能發動進攻。基于導彈的導彈防御系統實現50的導彈攔截率都是困難的。

盟國對德國的“鈾計劃”進行了無數次的破壞,徹底摧毀了德國獲得原子彈的可能。破壞敵人的王牌武器和新型武器研制計劃是摧毀敵人戰斗力再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星球炸彈就是利用正反物質湮滅的原理,擁有摧毀一個星球的能力的炸彈。核武器只能摧毀地球的表面,也就是說核武器可以把地球上的人全部消滅,卻無法把地球從宇宙中抹掉。而星球炸彈可以把一個行星徹底摧毀,把它從宇宙中抹掉。現在人類所擁有的核武器可以把人類自己消滅幾十次,但只能在地球上形成幾萬個直徑1公里到10公里左右的彈坑而已,遠不能把地球炸成碎片。

引力雷達就是可以探測出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的雷達,特別是高速運動的物體。

空間隧道就是讓物體零延遲地從任何位置到達任何位置的隧道。例如:在1秒鐘內把一個物體從地球送到火星上。空間隧道不是光速飛船,是兩個空間點的連接隧道。

英軍的戰略欺騙

為了隱蔽本來十分明顯的作戰企圖,英國海軍情報處奉命制定“肉餡計劃”…..這次戰略欺騙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43年初,羅斯福和邱吉爾在卡薩布蘭卡舉行會議,討論開辟第二戰場的問題。丘吉爾力主經過巴爾干半島攻入歐洲。羅斯福主張從法國北部登陸開辟第二戰場。經過雙方的妥協,盟軍計劃先在意大利西西里島的登陸。

意大利的困境

意大利法西斯企圖將地中海變為意大利內湖的愿望不僅沒有實現,反而丟掉了所有的非洲殖民地。由于失去了北非和地中海的屏障,意大利本土的威脅近在眼前。由于戰爭消耗和英美的封鎖,意大利的原料和燃料嚴重短缺,工業陷于癱瘓。糧食供應量一再降低,甚至出現了饑荒。意大利負債1萬億里拉,是一年國民總收入的9倍。

軍事失敗和經濟危機激起了普通意大利人的強烈不滿。全國性行動迅速蔓延,意大利法西斯黨內部出現嚴重的信仰危機,黨員銳減了200萬人。王室內部、政府和軍隊高層的反對派要求國王解除墨索里尼的職務。墨索里尼被迫改組政府,清除了反對派。

肉餡計劃

1943年夏天,盟軍在北非沿海港口集結,準備實施西西里登陸計劃。渡海登陸作戰,防御者以逸待勞;進攻者背水作戰,雙方作戰條件非常懸殊。登陸方的戰略意圖如果沒有可靠的隱蔽、偽裝措施作保障,將極大地增加登陸戰取勝的難度。在西西里島登陸作戰之前,盟軍已經奪取了北非,又攻占了班泰雷利亞島。

希特勒為避免意大利投降,派遣大量德軍趕赴意大利。德意兩國在西西里島部署了30萬重兵,加強防守。在這種情況下,盟軍必須實施戰略欺騙,使德意軍隊的防御重點從西西里轉移開。

為了隱蔽本來十分明顯的作戰企圖,英國海軍情報處奉命制定“肉餡計劃”。英軍秘密征用了一具符合溺水死亡特征的肺水腫病人尸體,并為他偽造了一個身份——英軍聯合作戰司令部海軍陸戰隊少校參謀威廉•馬丁。

1943年4月30日,潛艇將“馬丁少校”的尸體和一個公文包秘密送到西班牙近海,并精心制造了飛機失事、乘客溺水死亡的假現場。西班牙在戰爭中保持中立,實際上是德國非正式的盟友。西班牙很快就將“馬丁”的所有物品都交給了德國駐西班牙的情報機關首腦海爾姆。公文包里有兩封絕密信件,字里行間透露出盟軍將要在東地中海中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和西地中海的撒丁島登陸。為了增加真實性,公文包里還有情書、銀行催款單、訂婚戒指的發票和皇家大戲院的票根等私人物品。

幾天之后,意大利在撒丁島附近發現了一具“執行偵察任務的英國突擊隊員”的尸體。在盟軍環環相扣的誘騙行動下,德軍認為盟軍真正的登陸目標是希臘和撒丁島,而在西西里島僅僅進行掩護性的佯攻。

希特勒緊急命令3個裝甲師調往希臘,全力加強對希臘和撒丁島的防御。而西西里島的防御不但沒有得到絲毫加強,甚至還將部分兵力調了出去。“肉餡計劃”取得了成功。

西西里島

1943年7月10日凌晨,美軍第82空降師和英軍第1空降師的5400名官兵搭乘運輸機和滑翔機飛向西西里島,在敵后實施空降。1000架英美空軍的飛機對西西里島進行了猛烈的轟炸,而后盟軍在西西里的東南和西南同時發動進攻。

巴頓和蒙哥馬利指揮16萬美、英聯軍登上了西西里島。盟軍同駐守西西里的意大利士兵進行了短暫的交戰。由于意軍裝備很差,士氣低落,盟軍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勝利。盟軍攻占了西西里,從此在地中海往來無阻,打開了通往歐洲的大門。

西西里島登陸讓意大利當權者內部發生了分裂。前意軍參謀總長巴多格里奧元帥組織了一個無黨派的新政府,墨索里尼被捕,從而結束了意大利法西斯21年之久的統治。

橡樹計劃

盟軍成功登陸西西里島和墨索里尼被捕的消息傳到了德國。希特勒緊急啟用隆美爾,命令他率領8個師占領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區。

1943年9月3日,意大利代表和盟國代表秘密簽訂了停戰協定。

德軍總參謀部制定了營救墨索里尼的“橡樹計劃”。這個計劃的實施者是奧托•斯科爾茲尼上尉。德軍無線電偵測部門發現,在距離羅馬80英里的大薩索地區有不同尋常的無線電信號非常頻繁地提到“重要人物”這組詞,德國人馬上判斷出墨索里尼可能就在大薩索山上。

大薩索山位于羅馬東北80英里的亞平寧山區,戰前是一個登山滑雪勝地。大薩索山頂峰的旅館是過去滑雪者經常聚會的地方。從山下到旅館有一條索道,這也是上山的唯一道路。

1943年9月12日,搭乘突擊隊員的滑翔機在拖拽飛機的牽引下飛到大薩索山。斯科爾茲尼的3號滑翔機第一個強行著陸,飛機一直滑行到距離旅館大門口幾碼遠的地方才停下。斯科爾茲尼即鉆出機艙,指揮部下迅速制服了還在目瞪口呆地望著陸續降落的滑翔機的意大利警衛。墨索里尼被營救了。希特勒熱情地接待了墨索里尼,并安排他與家人團聚。

“橡樹計劃”是一個大膽而且成功的冒險行動,是特種作戰的一個范例。丘吉爾稱斯科爾茲尼為“歐洲最危險的罪犯”。

墨索里尼以意大利北部的薩羅城為首都,宣布成立一個稱作“意大利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傀儡政權。

戰略欺騙

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和諾曼底登陸前都實施了戰略欺騙,而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防守方是被動的,防守方總是在揣測進攻方的意圖,等待進攻方的進攻。進攻方的戰略欺騙可能會讓防守方的揣測出現重大失誤。這樣進攻方就能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成功突破防守方的防線。防守方也可以實施戰略欺騙,讓進攻方鈍兵挫銳。在刑事案件中,有不少這樣的案例:兇手在行兇前對被害人非常好,讓任何人都不會懷疑兇手就是被害人最好的朋友。

最成功的戰略欺騙應該是全世界都沒有料到進攻。如果現在美國閃擊加拿大,那么全世界都不會想到。識破戰略欺騙的最佳方法就是換位思考。如果德軍處于盟軍的狀態,是會從希臘和撒丁島登陸,還是會從西西里登陸。如果德軍處于盟軍的狀態,是會從加萊登陸,還是會從諾曼底登陸。為敵人制定一份對付自己的最佳作戰計劃,就可以判斷出敵人的真實意圖。

意大利叛變

注:看插圖請到曾大江的新浪博客blog.sina.cn/zdj2050,用搜索引擎搜索“曾大江”即可搜

1943年7月17日,地中海地區盟軍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爾決定,在結束西西里島戰役后進攻意大利本土,利用在北非和西西里集結起來的巨大人力物力,一舉擊敗意大利。盟軍打算以意大利南部的薩勒諾灣為突破口,登陸意大利本土后,奪取南部的那不勒斯港和福賈機場,為下一步作戰行動鋪平道路。同時,不斷壓迫駐意大利北部的德軍,為開辟開第二戰場,攻入法國南部創造有利條件。

1943年9月3日,為保障薩勒諾登陸成功,英軍第8集團軍在蒙哥馬利的指揮下率先越過墨西拿海峽,在亞平寧半島南端的卡拉布里亞登陸。薩勒諾的德軍被吸引到卡拉布里亞,最后被蒙哥馬利牽制在南部殲滅了。

隨后,艾森豪威爾指揮海陸空三軍在已經防衛空虛的薩勒諾實施大規模登陸。蒙哥馬利率領的英國第8集團軍、馬克·克拉克的美國第5集團軍和亞歷山大的英國第15集團軍等了40個師的兵力,在3127架飛機和650艘艦艇的掩護下登上了意大利的國土。盟軍與急速趕來的德國反登陸部隊展開了激戰。

意大利巴多格利奧政府宣布正式退出了三國軸心,并向德國宣戰,軸心國集團遂告瓦解。蘇美英三國發表宣言,認可意大利為共同作戰一方。意大利的駐守軍隨即解除了武裝。意大利的投降使德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一周后,德軍在薩勒諾停止了一切抵抗,向北撤退。

盟軍部隊繼續北上追擊,但是遭遇到了后方德軍的抵抗。為了阻擋盟軍深入腹地,德軍設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線。意大利中部多為山地,這樣的地形很容易為德軍利用,他們切斷鐵路、鋸倒樹木、炸毀橋梁,并埋下數以萬計的地雷,阻斷盟軍北上的道路。意大利無數的河道對德軍的遲滯防守戰略也十分有利。

空降作戰

在中往往會使用空降部隊配合登陸作戰。在諾曼底登陸中,空降部隊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空降作戰傷亡很大,因為空降兵的降落傘實在是太顯眼了。降落傘和滑翔機都是惹眼的龐然大物。要減小空降作戰的傷亡,必須改進降落設備。單兵空降作戰裝備的成熟將讓將軍們對空降作戰情有獨鐘。單兵飛行器已經趨于成熟了,戰斗機的彈射座椅更新換代了多次,而空降兵的降落傘仍然大同小異。

空降背包:與傘包差不多大,但是不靠降落傘減速,而是用螺旋槳或其他動力裝置減速。當空降兵下落到距地面100米高度時,空降背包發揮單兵飛行器的作用,讓空降兵懸空作戰或尋找到合適的著陸地點。

空降炸彈:空降兵在降落過程中控制一枚空降炸彈精確命中目標。這樣可以提高空降作戰的作戰效率和殺傷力。

空降氣罐:空降兵站在空降支架上,空降支架上有多個裝有液化氣體的空降氣罐。在降落過程中空降氣罐噴射出氣體幫助空降兵減速和控制姿態。當然,空降小火箭也可以。

先進的單兵空降作戰裝備將對空降作戰的隱蔽性、突然性和作戰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

注:看插圖請到曾大江的新浪博客blog.sina.cn/zdj2050,用搜索引擎搜索“曾大江”即可搜

用謊言護衛的真理

注:看插圖請到曾大江的新浪博客blog.sina.cn/zdj2050,用搜索引擎搜索“曾大江”即可搜

這一切的戰略欺騙都成為保障諾曼底登陸成功的護身符。丘吉爾說:“戰爭中真理是如此寶貴,要用謊言來護衛。”……

1941年12月13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后的第6天,羅斯福與丘吉爾在華盛頓商定美國參戰后將先以打敗德國為重點來支持英國,而后在對付不可一世的日軍。

1942年1月,美國開始向英國派遣部隊。6月底,累計有55000名美軍抵達英國。美國軍隊源源不斷來到英國,美英兩國首腦不斷進行會晤,商定作戰計劃。但是在選擇從哪里進攻來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問題上,兩國產生了分歧。美英兩國在地點選擇的問題上爭論不休,一度相持不下。最后英國人聽從了美國人的主張,將開辟第二戰場的登陸地點定在了法國大西洋沿岸,但是登陸的時間卻被一拖再拖。

1942年美英沒有在西歐大規模登陸是非常令人遺憾的。當時德國大部分陸軍和空軍正在東歐作戰,消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西歐只有33個步兵師和一些缺乏戰斗力的空軍與海軍,根本無力抵御盟軍的登陸。盟軍本來完全能夠在1942年以較小的兵力在法國建立一座橋頭堡。但是,機會被錯過了,歐洲解放為此多等待了兩年!

1942年8月,蘇德戰場吃緊,斯大林強烈要求美英盡快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以牽制德軍來減輕蘇軍的壓力。英國倉促派出由6000人組成的突擊隊在法國的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00人,傷亡率竟高達。英國人由此得到一個教訓:登陸一個防御充分的港口是很難成功的。

霸王計劃

1943年1月14日,羅斯福與丘吉爾在摩洛哥首都卡薩布蘭卡會晤。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元帥帶來了他精心制訂的1943年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作戰計劃。但是,英國人借第厄普的失敗,以大規模兩棲登陸非常復雜與危險,必須謹慎從事為理由拒絕了馬歇爾的計劃。羅斯福與丘吉爾商定繼續在英倫三島集結部隊,到1943年12月31日集結93800人,以便最后進入法國。會議同時還設立了盟軍最高統帥參謀部,簡稱“考薩克”。盟軍最高統帥參謀部的任務是制定具體詳盡的跨越英吉利海峽登陸的作戰方案。

根據以往的經驗,盟軍考慮登陸地點必須要符合三個條件,第一,必須要在從英國本土起飛的戰斗機作戰半徑之內,這樣有利于發揮盟國的空中優勢,確保登陸場的制空權;第二必須有足夠大的戰役縱深,以容納足夠大的部隊;第三就是附近要有港口,以確保登陸部隊得到充足的給養。根據這些條件,盟軍選擇的登陸地點被縮小到地圖上的一塊弧形區域內。

英國飛機一直在法國沿海俯拍德軍的“”,同時還通過BBC電臺向全國民眾征集關于海邊的度假照片和明信片,這些資料可以從水平角度顯示海灘的情況。BBC收集了1億張有關圖片。法國的抵抗組織也傳遞了一些情報。

摩根將軍通過對法國海灘的情況分析,判斷只有三處地點適合登陸: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最后摩根選擇了諾曼底。

1943年8月,盟軍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召開會議,批準了摩根將軍的“霸王計劃”。

1943年11月28日,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在蘇聯駐伊朗德黑蘭的大使館會晤。三方商定“霸王計劃”將于1944年5月發動。

1943年12月,艾森豪威爾將軍被任命為盟軍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爾對“霸王計劃”作了進一步修改。蒙哥馬利被任命為“霸王行動”的陸軍司令,負責地面戰役。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把登陸正面由以前的30公里擴大到了80公里,登陸灘頭由3個增加到了5個,分別是“劍”海難、“朱諾”灘、“金”海灘、“奧馬哈”海灘和“猶他灘”,空降兵數量從2個旅增到了3個師。作戰方案的修改得到了盟國首腦的同意。

從1942年1月至1944年5月,由美國運到英國的各種物資高達530余萬噸。在所有的物資中,最重要的就是登陸艇,由于兵力的增加,為了保證有足夠數量的登陸艇,盟軍又不得不把登陸時間由原定的5月向后推遲到了6月。為了讓登陸的部隊及時獲得大量的燃料供給,盟軍還鋪設了一條跨越英吉利海峽的海底輸油管道,每小時可向灘頭輸送600噸燃油。這些輸油管的泵房都被偽裝成了海灘上的咖啡屋或者賣冰激凌的小店鋪,以此來欺騙德國無孔不入的間諜。

英軍開發了多種特種功能裝甲車。火焰噴射坦克能夠壓制敵軍重兵把守的火力點。掃雷車能夠從布雷區清掃出一條道路。架橋坦克能夠幫助裝甲車通過反坦克壕溝。

在所有的準備工作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港口問題。在盟軍還沒有占領一個較大的港口前,物資的供應和援軍怎樣才能跟上呢?英國人利用了獨創性的技術,建造了兩個被稱為“桑樹A”和“桑樹B”的人造港口。這兩個人造港需要澆筑146個空心混凝土沉箱,每個沉箱最小排水量為1772噸,最大排水量為6044噸,這些沉箱將組成約9000米長的防坡堤,而建造這此沉箱共需60萬噸混凝土和3100噸鋼材,建造的時間只有半年,這幾乎超過了當時英國的工業能力,不過英國人還是竭盡全力地完成了這一工程。

登陸所需要的一切物資準備都在按計劃進行。盟軍的戰前訓練也進入到了高潮,尤其是對空降兵的訓練。艾森豪威爾認為諾曼底海灘后面是一片沼澤,只有幾條公路可供通行。如果不能及時控制這些道路,登陸部隊將會被困在海灘上,而且德軍的裝甲部隊就部署在淺近縱深,如果不能占領關鍵要地進行阻擊,登陸部隊就有被趕下海的危險。這兩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又必須在登陸的同時完成,只有空降兵能做到。因此,艾森豪威爾對這支擔負艱巨而又重要任務的空降兵部隊的臨戰訓練十分關注。美軍第82空降師、101空降師和英軍第6空降師將擔負空降任務。

為了防止盟軍登陸,德軍修筑了“”防御工事。為加強“”的堅固程度,德國投入了1760萬噸的鋼筋混凝土,征用了數量驚人的勞工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施工。

1943年12月12日,隆美爾元帥出任德國B集團軍群司令官,負責法國北部海岸防御事務。隆美爾對“”的防御工事并不十分滿意,在他的積極組織下,德軍在可能登陸的地區布設了大量的木樁,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隆美爾蘆筍”。

隆美爾對盟軍的作戰特點有深入的了解,對現代戰爭中盟軍所創造的海陸空協同作戰的方法,尤其是廣泛使用空軍力量有深刻的體會。隆美爾認為要想成功阻止盟軍登陸,必須殲敵于海灘之上。因此,登陸的前24小時是有效打擊敵人的關鍵時刻,所以隆美爾認為應當將坦克機械化部隊部署在海岸灘頭以快速殲滅盟軍。

但是,隆美爾的頂頭上司馮·龍德施泰德陸軍元帥卻與他意見相反。龍德施泰德元帥認為應該采取“放上來再打”的方針,就是讓盟軍先登陸,然后在盟軍的灘頭立足未穩之時,以強大兵力實施反突擊,把盟軍趕下海。因此,龍德施泰德強調將步兵放在最前面集中防守大西洋沿岸地區,將坦克和摩托化師部署在離海岸比較遠的縱深。

倫德施泰德根本瞧不上比自己小15歲的隆美爾,兩人對于軍隊的部署問題爭執不下,互不相讓。最后希特勒只好采取了折中的方法,一部分部隊部署于灘頭,一部分部隊部署于縱深,這種兵力部署無論是在灘頭還是在縱深,都無法形成優勢兵力,既無力在灘頭阻止盟軍的登陸,也無力組織反擊,這就為日后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德軍的兵力十分薄弱,而且年齡偏大。德國有些部隊甚至是由戰俘組成。德軍為了充實軍隊,彌補它自己軍隊力量的不足,就想辦法從占領國的軍隊和平民當中組織作戰力量。從1941年到1945年間,德國組織了約100萬的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國民參與到德軍一方的作戰。其中有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哥薩克人、亞美尼亞人、阿塞拜疆人、里海地區的人,還有格魯吉亞人、北奧塞梯人、土庫曼斯坦人和韃靼人。他們出于各種原因加入到德國陸軍當中,被統稱為“東方志愿軍”,即“東方營”。其中大概有75000多人在1944年被送往法國,編入了75個營,這些“東方營”在龍德施泰德元帥的率領下,參與了“”的防御。在1944年的6月,德國第7軍中就有23個“東方營”。在諾曼底登陸作戰中,德軍第7集團軍有四分之一都是“東方營”。

水銀計劃

與西西里登陸的“肉餡計劃”一樣,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之前也必須實施一系列戰略欺騙迷惑德軍。為了讓德軍相信盟軍將在加萊登陸,使德軍90個師的兵力部署在遠離諾曼底的地區。盟軍實施了一個叫做“水銀計劃”的欺騙行動。盟軍成立了一個虛假的號稱有50個師100萬人的美第1集團軍群,并且由巴頓將軍充當這個有名無實的部隊的司令官。

盟軍為蒙哥馬利找了一個替身。1944年5月25日,蒙哥馬利的替身乘飛機離開英國到直布羅陀訪問。盟軍要讓德國人相信6月的第一周蒙哥馬利不在英國,盟軍不會發動登陸作戰。盟軍還要讓德國人在“D日”當天發現盟軍航渡艦船后,因為蒙哥馬利不在英國而認為這只是一次演習。蒙哥馬利在直布羅陀出現,會讓德國人相信這可能與法國南部的軍事行動有關。

這一切的戰略欺騙都成為保障諾曼底登陸成功的護身符。丘吉爾說:“戰爭中真理是如此寶貴,要用謊言來護衛。”

折中的方法

隆美爾主張把部隊部署在灘頭,龍德施泰德主張把部隊部署在縱深。兩人互不相讓,希特勒只好采取了折中的方法,這樣無論是在灘頭還是在縱深,都無法形成優勢兵力,為日后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折中,但在戰爭中不能有折中。因為,生活可以半對半錯,而戰爭只有勝敗。

戰爭就像賭博很多時候需要孤注一擲,因為處處防守必然處處薄弱,處處進攻必然處處受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因為馬謖不在街亭當道扎營,而兵分兩處。德軍被盟軍的水銀計劃欺騙了,又分散兵力,讓諾曼底登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注:看插圖請到曾大江的新浪博客blog.sina.cn/zdj2050,用搜索引擎搜索“曾大江”即可搜

一個令隆美爾懊悔終身的決定

由于水銀計劃的成功和“D日”前持續的惡劣天氣……讓隆美爾做出了一個令他懊悔終身的決定……

英吉利海峽的兩邊,盟軍和德軍都在積極準備,嚴陣以待。現在盟軍所剩下的問題就是確定最后的登陸日期“D日”了。海水的潮汐有高潮和低潮。陸軍要求在高潮時登陸,這樣登陸距離短。海軍要求在低潮時登陸,這樣德軍設置的障礙物就會暴露出來,登陸艇和船只可以避開障礙物。空軍要求在有月光的時候登陸,這樣空降部隊才好實施空降。綜合海陸空三軍的要求,最后確定在高潮和低潮之間登陸,登陸時間為凌晨1點。

盟軍最后分析得出,6月份能同時滿足海陸空三軍要求的時間只有兩組,即上旬的5日、6日、7日和下旬的3天。艾森豪維爾最終確定1944年6月5日為登陸日“D”日,并把6日和7日作為天氣不好時的替換日期。

1944年5月31日,盟軍所有的參戰部隊、車輛和裝備開始登上即將載著他們橫跨英吉利海峽的艦船。然而,天有不測風云。6月2日,整個英吉利海峽上空充滿著連續性的低壓氣層。6月3日,狂風大作,波濤洶涌。6月4日,依舊是狂風暴雨,天氣仍不見好轉。艾森豪威爾決定把6月5日發動的進攻推遲。6月4日晚上9點半,負責氣象的斯塔格上校根據最新觀測數據分析出從6月6日凌晨開始,在諾曼底上空有可能出現大約持續12個小時的晴好天氣,風力大約3級左右,空氣的能見度也非常得好。但是到了6月6日的中午以后,將又會出現一個惡劣天氣。而6月7日和8日,將是很難預料的。

那么究竟是選擇6月6日行動,還是將進攻再度延期呢?艾森豪威爾最終做出了決定:6月6日就是登陸日。

1944年6月6日凌晨,2775架盟軍的轟炸機在諾曼底海岸96公里登陸正面投彈9000噸,兩個美軍空降師和一個英軍空降師共17210人實施空降,7000艘艦船載著132000名士兵橫渡風高浪急的英吉利海峽駛向法國。

盟軍的空中力量占絕對優勢。登陸前盟軍發動的空襲讓諾曼底的德國空軍只剩下100架戰斗機。6月6日德國空軍只出動了319架次,而盟軍出動了14500架次。

空降兵首先踏上法國領土。空降兵的主要任務是在登陸場的10公里到15公里的淺近縱深內,奪取道路、橋梁等要點,并且掩護和配合登陸部隊向沿岸的德軍發起攻擊。

劍海灘和金海灘由英軍負責,朱諾灘由加拿大軍隊負責,美軍負責攻打猶他灘和奧馬哈海灘。德軍密集的彈雨覆蓋了整個灘頭,盟軍找不到可以藏身的隱藏物。霎時,海灘上尸橫遍地,景象慘不忍睹。

猶他海灘是“D日”作戰中最順利、人員傷亡最少的海灘。小羅斯福準將的第一批登陸部隊的受到潮汐影響,實際登陸地點比預定的登陸地點偏南了1800米。小羅斯福當機立斷改變登陸地點,把偏南1800米的地點當作新登陸點,讓第4師全部從新登陸點登陸。“D日”傍晚,第4師的3個團全部上岸,共登陸20000余人,建立了鞏固的登陸場,僅陣亡197人,不到預計傷亡的10。

奧馬哈海灘是5個登陸灘頭中損失最慘重的,有“血腥的奧馬哈”之稱。奧馬哈海灘是一片凹進去的海灘,兩邊有30多米高的懸崖,從海岸線向內陸延伸,逐漸形成了一個高地。在這個高地上,僅有4條人員和車輛通行的簡易便道。從地形條件上講,奧馬哈海灘不是一個適宜登陸的地方。盟軍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在猶他海灘和它東部的英軍登陸地點的中間,沒有一個比它更合適的地點。

奧馬哈海灘最初由德軍一個戰斗力比較弱的守衛團防守,而且沒有堅固的防御工事。隆美爾在戰前視察奧馬哈海灘時,對這里的障礙物設置和火力配置非常不滿意。隆美爾命令德軍在奧馬哈海灘修筑了牢固的防御攻勢,從低潮線到高潮線之間,修了3套用水泥、障礙物和地雷組成的防線,在海岸線上面設置了大量的堅固的火力支撐點。隆美爾把戰斗力非常強的精銳部隊德軍第352摩步師調防到奧馬哈。這樣,奧馬哈海灘成了一個真正的。

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的傷亡極其慘重。登陸的6個小時里,在不到10公里的登陸正面,陣亡了2400名美軍官兵。戰斗中,每100米就倒下24名官兵,每9秒鐘就有1名士兵犧牲。

從“D日”的整體情況來看,盟軍在5個海灘都取得了成功,132715人登陸,傷亡僅10300人,大大低于預計。由于水銀計劃的成功和“D日”前持續的惡劣天氣,讓德軍對諾曼底登陸的反應非常遲緩。惡劣的天氣讓德軍認為盟軍是不可能在這樣的天氣里發動進攻的,因而一些必要的例行巡邏與警戒都被取消了,甚至德軍的一些重要指揮官都不在崗位。6月2日和3日的壞天氣讓隆美爾做出了一個令他懊悔終身的決定。德國B集團軍群司令官隆美爾認為盟軍不可能在近期登陸,因此他請假回家。因為6月6日是他的妻子的生日。防守方總是被動的,總是揣測著、等待著進攻方的進攻。

希特勒有熬夜的習慣,每天晚上要工作到很晚,并且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能醒來。“D日”凌晨,當盟軍已經開始發動攻擊的時候,希特勒才剛剛入睡。德軍最高統帥部參謀長約德爾不敢打攪希特勒的睡眠,直到上午10時希特勒醒來之后,約德爾才將盟軍已經在諾曼底登陸的消息報告給希特勒。這時盟軍的空降兵已經著陸8個小時了,盟軍的陸軍也已經登陸近4個小時了。

“D日”下午2點,希特勒命令精銳的黨衛軍裝甲部隊增援諾曼底。通往諾曼底的橋梁都被盟軍在之前的空襲中有計劃地炸毀了,這迫使增援的德軍繞了很遠的路才趕到。這些坦克部隊在路上還不斷地受到盟軍的空中騷擾。這一切都為盟軍贏得了時間,可以將占領下來的灘頭連成一片。

諾曼底登陸的第一天在基本沒有遭到德軍有效反擊的情況下渡過了。諾曼底登陸成功了。

V1導彈

“D日”之后的幾天,暴風雨降臨諾曼底,盟軍的推進速度慢了下來。久經沙場的德軍利用諾曼底一帶草場和林地交雜的地形,沿岸的灌木叢進行了抵抗。盟軍艱難地一寸一寸地向前推進,而一直正常發揮作用的桑樹人工港也被嚴重損壞,延誤了盟軍的進程。

1944年6月12日,德軍新研制的秘密武器V1導彈出現在了英國倫敦的上空。V1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用于實戰的制導式武器。德軍從6月12日到7月6日,向英國發射了2754枚V1導彈,倫敦平均每天要挨上100枚。后來英國皇家空軍成功地將法國北部的V1導彈儲存倉庫炸毀,V1導彈的威脅才解除。

艾森豪威爾在戰后的中說,如果V1導彈能夠提前3個月投入使用,那么諾曼底登陸就可能無法實施。而導致V1導彈沒有及時投入使用的正是盟軍的大規模空襲。被希特勒稱為“殺手锏”的V1導彈沒能挽回他的敗局。因為,人類歷史上還沒有靠一種武器挽回敗局的戰例。

1944年7月,右翼的美軍最終奪下了瑟堡港。但早在投降之前,德軍就已經徹底摧毀了這個港口。1個月之內,瑟堡港將無法使用。這樣,是否能夠順利奪下進入法國平原的門戶卡昂,就成為盟軍成敗的關鍵。駐守卡昂的德國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師進行了瘋狂的抵抗。蒙哥馬利在確保集中優勢兵力和火力的條件下,用了整整6個星期的時間才最終占領了卡昂。

此時,德國人開始對前景感到絕望。但不管龍德施泰德和隆美爾怎么請求,希特勒堅決不允許德軍放棄抵抗向盟軍投降。1944年7月初,希特勒撤換了倫德施泰特的指揮權,換上了馮·克魯克元帥。克魯克艱難地指揮著德軍進行頑強地反抗,這使得盟軍的突破面臨著重重困難。

刺殺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一名年輕的德國參謀聯合數名德國軍官,發動了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一枚定時炸彈裝入手提箱在東普魯士的希特勒大本營拉斯滕堡內發生爆炸,造成了混亂的局面,但希特勒幸運地躲過了暗殺。參與暗殺希特勒的軍官很快被逮捕,4980人慘遭處決。隆美爾在爆炸發生前3天就負了傷,但也被牽涉到了此案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庭,隆美爾最終被逼自盡,“納粹戰神”就這樣黯然離世。希特勒給予了隆美爾一名軍人所能夠得到的最高規格的葬禮。

解放巴黎

1944年7月的最后一周,蒙哥馬利成功地將德軍裝甲部隊主力引到了東部的英軍方向,讓美軍有機會從西部進行突破。巴頓帶領的美第三集團軍很快突破了德軍的防線,向東殺入了法國的中心地區。

1944年8月中旬,盟軍試圖包圍法萊茲周圍的德軍部隊。最終,一部分德軍向圍了,而剩下的被盟軍的空中打擊徹底摧毀了。

被擊潰的德軍殘部向東撤退,盟軍閃電般地向前推進,盟軍解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

1944年8月25日,盟軍解放巴黎。戴高樂回到了自己祖國的首都,并掌握了政權。

戰斗力生成

在戰爭中研發出的新武器往往難以在戰爭中發揮出其最大效能,總是要在下一場戰爭中才能被充分認識。新武器的戰斗力生成是需要時間的。在戰爭中研發出的新武器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形成戰斗力。將軍和士兵們也不愿意在流血的戰爭中去摸索新武器的用法,他們更喜歡那些用起來得心應手的成熟武器。很多在戰爭中開始研發的新武器都是在戰爭快要結束時或戰后才研發成功。例如:航空母艦誕生于一戰末期,導彈和原子彈都誕生于二戰末期。

當今世界各國軍隊所使用的主戰武器都源于一戰和二戰,甚至一戰之前,二戰后軍用武器的重大原創幾乎就停止了。潛艇于1903年開始服役。坦克、戰斗機、航空母艦和化學武器誕生于一戰,導彈、雷達、核武器和生物武器誕生于二戰,二戰中就開始研制電子計算機,只是1946年才研制成功。

今天我們所津津樂道的武器裝備除了導彈、戰斗機、坦克、潛艇、航空母艦、雷達、計算機和核生化武器之外還有多少呢?二戰后軍用武器的重大原創幾乎停止了!衛星、航天飛機、激光、粒子束和次聲等也是重大原創,但是它們都首先用于科研和民用。軍用衛星已經成熟,激光武器基本成熟,其他的離軍用還有一段距離。近100年來坦克、戰斗機和潛艇都是武器系統的三大骨干(水面艦艇的種類太多了)。近50年來導彈、雷達和計算機都是武器系統的三個核心。那么未來50年、未來100年武器系統的骨干和核心仍然不變嗎?導彈、激光和粒子束將成為武器系統的三大骨干。納米技術、量子技術和生物技術將成為武器系統的三大核心技術。

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段時間,坦克、戰斗機和艦艇仍然是制勝的關鍵,但是導彈、激光和粒子束的普及將讓運載它們的坦克、戰斗機和艦艇這些武器平臺不再那么重要了。電子技術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就顯得特別重要了。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量子技術將取而代之。電子計算機和電子通訊網絡將被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網絡代替。智能計算機則將寄希望于生物技術。在人腦中嵌入芯片或在芯片上生長腦細胞才是智能計算的出路。因為用原子和分子構造出一個近似于人腦的智慧結構猶如探尋宇宙的全部真理一樣困難重重。現在最先進的電子計算機還沒有一只蚯蚓的大腦復雜。

納米技術、量子技術和生物技術是未來100年軍事戰略的制高點。這些技術武裝出來的戰斗機對付F22就像踩死螞蟻一樣容易。當導彈和激光橫行天下時,人們關注的重點將不再是坦克、戰斗機和艦艇本身,而是它們運載的導彈和激光武器。

注:本書在曾大江的新浪博客(blog.sina.cn/zdj2050)上已經發布了143節,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到曾大江的新浪博客去閱讀。

曾大江的五大著作,盡在曾大江的新浪博客:

新軸心時代

書包網txt小說上傳分享

千萬名士兵即將走向地獄

盟軍的參謀人員和指揮官們無法預見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樂觀的情緒影響著他們,他們不知道,千萬名盟軍士兵即將走向地獄……

1944年8月25日,盟軍解放巴黎。盟軍兵分兩路,由蒙哥馬利率領的北路盟軍很快前進到比利時與荷蘭的邊境。布萊德雷率領的南路盟軍直逼德國與比利時邊境。艾森豪威爾有意分別征服德國,一支交給蒙哥馬利,一支交給布萊德雷,布萊德雷手下的猛將巴頓率領美軍一天前進了50英里,好像跟蒙哥馬利比賽一樣向前猛沖。一時間,似乎沒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盟軍進入德國本土了。

1944年9月3日,盟軍解放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諾曼底后遺癥

盟軍從諾曼底登陸攻入法國縱深后,戰線越來越長,后勤物資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法國境內糟糕的交通運輸狀況讓盟軍大傷腦筋。在戰前,法國擁有當時歐洲最發達的交通運輸網,但由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之前,對法國境內的公路、鐵路、交通設施的狂轟濫炸。法國原來2000節的火車頭被炸毀了1500節,整個鐵路的交通運輸能力只有不到原先的三分之一。雖然這些對諾曼底登陸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現在它成了負面影響。這些情況,使得盟軍被迫放慢了腳步。

為了充當進軍德國本土的主角,蒙哥馬利和巴頓開始爭奪數量有限的汽油和炮彈。巴頓揚言,只要有足夠的汽油,他在一個月內就能殺到柏林。但是汽油的供應卻相當緊張,坦克非常耗油,永遠入不敷出。蒙哥馬利向艾森豪威爾建議,最好集中盟軍的全部兵力挺進,由他指揮走北方迂回路線。但是艾森豪威爾堅持正面進攻的觀點,沒有同意蒙哥馬利的建議。

V2導彈

1944年9月8日,英國首都倫敦面臨了一個可怕的突發威脅,這一威脅使得艾森豪威爾改變了以前的想法,他同意先由蒙哥馬利向北進軍德國。

“復仇天使”V2導彈的出現,使戰況又出現了新的危險與恐懼。在這種形狀怪異的武器面前,英國人感到驚恐萬分,導彈爆炸后所引發的火災也讓英國的生產力急劇下降,到戰爭結束時,為躲避導彈的打擊,有145萬英國人被迫離開了倫敦。

由于V2導彈的發射基地設在荷蘭境內,為了消除它的威脅,蒙哥馬利元帥提出了一個冒險的軍事行動計劃——“市場花園”行動。

采用空降“蛙跳”戰術,以美軍第82、第101空降師,英軍第1空降師和波蘭的1個傘兵旅共35000人,依次在荷蘭的埃因霍溫、奈梅根和阿納姆三地空降,像“接力棒”一樣,護送地面兵團直搗德國腹地魯爾區。

這個計劃本身有著很大的缺陷。向縱深突破103公里到達阿納姆,突破寬度非常狹窄。而且3個師和1個旅的后勤補給將全部依賴降落傘,是非常困難的。同時還必須靠有利于飛行的天氣才能保證空降作戰和后勤補給。在狹窄的地段上偷襲,并且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天氣上,無疑是一次具有賭博性質的冒險行動。

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并不喜歡性情古怪的蒙哥馬利,對也存有疑問,他認為在后勤補給困難的情況下,實施這一計劃甚為冒險。艾森豪威爾深知,他與蒙哥馬利之間的分歧加大,對于盟軍的聯合作戰行動是十分不利的,于是在與蒙哥馬利進行最后一次討論時,還是同意了這個計劃。盟軍的參謀人員和指揮官們無法預見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樂觀的情緒影響著他們,他們不知道,千萬名盟軍士兵即將走向地獄。

空降的慘敗

蒙哥馬利將1944年9月17日定為的行動日。盟軍從9月10日起,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然而,就在蒙哥馬利與盟軍上上下下一片狂熱之中,盟軍的參謀和情報人員卻突然發現,在荷蘭埃因霍溫與阿納姆之間,也就是“市場花園”行動主要的空降地區,德軍的力量突然增強,但這份情報未能引起蒙哥馬利的警覺,他把這份重要的情報完全置之于腦后了,“市場花園”行動從一開始便蒙上了失敗的陰影。

1944年9月17日上午,英國機場上空風和日麗,風速僅為每小時8英里,按照西歐的標準,這是一個飛行的好日子。9點45分,盟軍1545架運輸機拖曳著478架滑翔機,在1131架戰斗機的護航下,從英格蘭南部中央的24個機場凌空而起,向遠方飛去。龐大的機群保持著整齊的隊伍,轟鳴聲充塞在天地之間,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空降作戰行動開始了!

1944年9月17日下午1點45分,第一批空降部隊全部著陸。對盟軍空降部隊來說,“市場花園”行動是一次令人沮喪的經歷。英國第1空降師在阿納姆幾乎全軍覆沒,全師的營長只有一人生還。英國第1空降師距地面部隊最遠,補給非常困難。原計劃讓英國第1空降師作戰2天,而實際上他們孤立無援地堅持了10天。當英國第1空降師戰斗到第4天的時候,英國第4機降步兵師師長曾經要求帶領一個步兵旅乘坐滑翔機去增援,但是英國第1空降軍軍長卻認為戰事發展一切順利,沒有這個必要。不僅如此,第1空降師的后勤補給嚴重缺乏。他們實際得到的空中補給不到原計劃的30。在這種情況下,第1空降師還要遭到德軍兩個裝甲師的集中攻擊。

1944年9月26日,第1空降師僅剩下2163人,傷亡7000多人。他們在下萊茵河著陸時共有10000名士兵。

10天的“市場花園”行動讓空降部隊損失了17000人。雖然使盟軍向前推進了96公里,從戰術上說成功了90,但從戰略上說100地失敗了。諾曼底是盟軍偉大的空降勝利,而“市場花園”行動卻是盟軍空降的慘敗,盟軍在1944年結束戰爭的希望破滅了。

與其讓士兵流盡鮮血,不如讓科研人員和指揮人員絞盡腦汁

決定戰斗力的客觀因素只有三個:科學技術、戰略戰術和訓練。軍隊的戰斗力只能寄希望于可以確定的客觀因素,而不能寄希望于不能確定的主觀因素。科學技術、戰略戰術和訓練在戰爭發生前就可以確定,而士氣、信心和意志等在戰爭中會不斷變化。在未來的戰爭中,軍隊的戰斗力必須從體力型戰斗力轉變為腦力型戰斗力。

科研人員研究科學技術保證武器裝備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指揮人員研究戰略戰術制定最佳戰略,保證將武器裝備的效能發揮到極致,創造出符合實戰的戰術。科研人員和指揮人員的腦力勞動成果是軍隊戰斗力的核心,占到軍隊戰斗力的70。在和平時期,必須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研究清楚,以便在戰爭時期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從容地作戰。

與其在戰場上流盡鮮血,不如在訓練中流盡汗水。士兵必須對武器裝備了如指掌,必須對戰術配合爛熟于胸。士兵的訓練占到軍隊戰斗力的30。這里的士兵包括雷達操作員和無人機的遙控員等。

軍隊戰斗力科學技術X戰略戰術X訓練,認為“軍隊戰斗力科學技術戰略戰術訓練”是極端錯誤的。就重要性而言,科學技術占40,戰略戰術占30,訓練占30。由于它們是乘積關系,所以如果一項為零或很小,則整個軍隊的戰斗力就會為零或很弱。三者不可偏廢。如果一支100萬人軍隊在科學技術、戰略戰術和訓練三個方面都做到了比世界第二強十倍,那么這支軍隊的戰斗力將相當于一支10億人的軍隊的戰斗力。

人海戰術是一種典型的體力型戰術,用血肉之軀去抵擋鋼鐵戰車,是一種無奈,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漠視。任何軍隊都不應指望在技術上以劣勝優,在數量上以少勝多,在整體上以弱勝強。戰史上的確不乏以弱勝強的戰例,但是以弱勝強的戰例和以強勝弱的戰例之比是1:100。也就是說,以弱勝強的獲勝幾率只有1。在技術上處于劣勢,在數量上處于優勢的一方就會采用以量勝優的戰術,用鮮血和犧牲換取戰爭的勝利。在技術上處于劣勢,在數量上也處于劣勢的一方就只能靠敵人的重大錯誤獲得勝利,如果敵人不犯重大錯誤,那么必敗無疑。

在戰爭中,以優勝劣、以多勝少、以強勝弱、以十擊一才是硬道理。因此,科研人員嘔心瀝血,指揮人員廢寢忘食才是硬道理。士兵流盡鮮血永遠都是悲壯和慘烈。在軍費開支上,科學技術研究占30,戰略戰術研究占10,武器裝備和士兵訓練占60比較合理。事實上武器裝備和士兵訓練往往占到80,科學技術研究僅占20,戰略戰術研究則花費很少。美軍的戰斗力70靠科學技術。對科學技術過度依賴,一旦技術不再領先將面臨滅頂之災。

己方剩余戰斗力(己方科學技術水平—敵方科學技術水平)X(己方戰略戰術水平—敵方戰略戰術水平)X(己方訓練水平—敵方訓練水平)。如果水平相當則以1計算而不能以零計算。如果為負數就以其絕對值的倒數計算。在量化計算時,只能使用整數不能使用小數。

例如:

甲方剩余戰斗力(1010)X(1015)X(1210)

乙方剩余戰斗力(1010)X(1510)X(1012)

甲方戰斗力:乙方戰斗力10X10X12:10X15X104:5

戰斗力比值和剩余戰斗力是衡量雙方戰斗力的兩個指標。如果只看戰斗力比值4:5,則乙方好像勝券在握,但是再看看剩余戰斗力,就會發現其實雙方實力相當,勝負在毫厘之間。如果美軍技術不再領先,戰略戰術和訓練都弱于對方,那么美軍幾乎不可能取得勝利。因此,科學技術、戰略戰術和訓練不可偏廢,不能過度依賴某一方面。

注:本書在曾大江的新浪博客(blog.sina.cn/zdj2050)上已經發布了100節,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到曾大江的新浪博客去閱讀。

曾大江的五大著作,盡在曾大江的新浪博客:

新軸心時代

要么投降要么徹底毀滅

1944年12月22日,美軍防線瀕臨崩潰。上午10點半,德軍向美軍下達了最后通牒“要么立即投降,要么徹底毀滅。”……

1944年11月28日,加拿大軍隊攻克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使盟軍得以繼續向德國最后的天然屏障萊茵河挺進。因為,“市場花園”行動之后,盟軍在西線的進攻沉寂下來了。

在德國,幾年來的勝利氣氛開始逐漸轉化為驚恐和畏懼。整個德國特別是工業區籠罩在轟炸之下,人們習慣于迅速撤進防空洞,然后在廢墟中又重新找回街道和房屋。希特勒認為,要是不行動就會帶來整個帝國完全的毀滅,他決定孤注一擲,傾盡全力向盟軍發動一次強大的攻勢。希特勒將這次反擊作戰的地點,選擇在盧森堡、比利時與德國交界的阿登山區。阿登山區的盟軍防守比較薄弱。但是阿登山區森林茂密,丘陵起伏,不適宜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作戰。德國人對阿登山區非常熟悉,4年前希特勒正是從阿登山區發起了閃擊作戰,突破了法國的防線,進而導致了整個盟國西線的總崩潰。希特勒選擇阿登作為反擊點,有重溫舊夢之意。

希特勒集結了2500輛坦克和重炮,28個師,其中有9個裝甲師,此外還有6個后備師。這些士兵都是從東線戰場上下來的有經驗的老兵。阿登地區是盟軍前線的最遠處,只有美軍的4個步兵師防守。美國大兵認為阿登是個休息的地區,他們盡情娛樂,等待被調往別處。

在阿登戰役打響的幾天前,德軍秘密實施了特種作戰計劃——“格賴夫”計劃。德軍企圖用縱深特種破壞的破襲戰在盟軍當中造成巨大混亂,來配合整個阿登的反攻。德國人假冒美國人,進入到美國防線內部,到處制造混亂。但是計策并沒有完全得到成功。一輛假吉普車在加油時,使用了“PETROL”(汽油)這個詞,這是一個英國英語單詞,不是美國英語單詞,美國人一般用“GASOLINE”來表示。美軍立即警覺起來,逮捕了化裝的德軍,但是只抓住了其中的幾個人。之后,美軍建立了關卡來檢查所有的士兵和軍官,他們互相在不注意的時候提問,這些問題只有真正的美國大兵才會回答,每輛卡車和吉普車都要檢查,甚至是指揮官,每個人都要毫不遲疑的回答出足球明星的名字或首都的名字,要不然就馬上被捕。

1944年12月15日夜,25萬德軍集結在他們的出發地點等待攻擊的命令,而在他們的對面,10萬美軍正在睡覺,對危險一無所知。

1944年12月16日凌晨,德軍開始炮擊,1小時之內,美軍的前線就被摧毀了,德軍的地面進攻取得了全面成功。美軍有兩個團被全部包圍,7000多名美軍投降。

1944年12月17日,德軍的先頭部隊突入比利時境內30多公里。

雖然德軍在阿登山區的反攻作戰迅速并取得成功,但被突破地段的兩邊仍然是盟軍固守的陣地,德國的反擊部隊只能沿著一條狹長的突破地帶推進,這樣戰線就形成了一個凸出部。在這個突出部的前方有一個叫做巴斯托尼的比利時小城橫亙在德軍挺進的道路上。美軍和德軍對巴斯托尼的重要性都有清醒的認識,德軍將領莫德爾元帥和統帥部參謀長約德爾元帥都認為阿登戰役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巴斯托尼。

1944年12月19日,美國101空降師到達巴斯托尼。101空降師在巴斯托尼建立起堅強的防御體系,使得巴斯托尼成了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1944年12月21日,德軍包圍了巴斯托尼的18000名美軍。

1944年12月22日,美軍防線瀕臨崩潰。上午10點半,德軍向美軍下達了最后通牒“要么立即投降,要么徹底毀滅。”幾個小時后,德軍得到了101空降師副師長麥考里夫將軍的回信,它只有一個字:“呸!”。與此同時,巴頓將軍正率領第3集團軍向巴斯托尼馳援,而艾森豪威爾給他的命令也只有一個字:“快!”

1944年12月23日清晨,美國第8航空隊的戰斗機重新遮蔽了西歐的天空,C47運輸機投下了數百個降落傘,101空降師得到了機槍、子彈和醫藥用品等補給。

圣誕節當天,德軍又發起了強大的進攻,終于敲開了巴斯托尼西部的美軍防線,就在巴斯托尼告急之時,巴頓的坦克部隊趕到,危機被及時解除了。

7天后,惱羞成怒的希特勒集中了9個師的兵力繼續猛攻巴斯托尼,但此時的巴斯托尼已經得到了巴頓將軍的增援,德軍的進攻毫無進展。不僅如此,此時的德軍已陷入了一個狹長的走廊地帶,若不及時撤退必將遭到盟軍的圍殲,無奈之下希特勒終于下令德軍撤退。

1945年1月28日,德軍被盟軍徹底趕回到原來的陣地。阿登反擊戰中德軍傷亡10萬人,美軍傷亡了8萬人。美軍獲得了勝利,從此希特勒再也沒有力量阻擋盟軍的進攻了。

戰略要地

既然巴斯托尼如此重要,德軍為什么不在1944年12月16日發動阿登反擊戰的當天空降巴斯托尼呢?或許德軍沒有制空權,或許沒有足夠的空降部隊,或許沒有想到可以空降巴斯托尼。如果德軍先于美軍空降巴斯托尼,那么阿登反擊戰可能會出現新的情況。

阿登戰役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巴斯托尼。如果下次有什么戰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某地,那么就應該周密策劃以求盡快占領。就像德軍空降埃本·埃麥爾要塞一樣,以最小的代價最短的時間將其占領。市場花園戰役中阿納姆最為關鍵,但英國第1空降軍軍長卻認為戰事發展一切順利,沒有必要增援。既然一切順利,增援一下又會有什么損失呢?

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制定作戰計劃的首要任務就是確保戰役關鍵點的順利達成。如果不能確保戰役關鍵點的順利達成,就是先戰而后求勝。莫德爾元帥和約德爾元帥都認為阿登戰役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巴斯托尼。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必勝的把握,讓勝利由巴斯托尼來決定!艾森豪認為甚為冒險。德軍和盟軍都犯了“敗兵先戰而后求勝”的錯誤。但是,戰爭中的冒險又是必須的,在軍事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沒有多少“先勝而后求戰”的機會。保守會貽誤戰機,積進難免冒險。因此,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因此,勝敗乃兵家常事,常勝將軍鳳毛麟角。

化敵為友為上,不戰而勝為中,先勝后戰為下,先戰后勝為下下。既然是朋友何來勝負呢?因此,化敵為友為上。但是實戰中,人們往往選擇先戰后勝,而且交戰雙方都采用先戰后勝的下下策。就是交戰雙方利欲熏心先戰后勝的結果。

注:本書在曾大江的新浪博客(blog.sina.cn/zdj2050)上已經發布了103節,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到曾大江的新浪博客去閱讀。

曾大江的五大著作,盡在曾大江的新浪博客:

新軸心時代

書包網電子書分享網站

上一章  |  空戰極限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空戰極限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