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漢室可興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勢不可以力爭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1-04-14  作者:長歌入漢關
劉備在弘農停留了一月時間,主要忙于內部之事。

包括軍隊補編、人事任命、官員調整等。

一、田豫因潼關大捷指揮有方,升為偏將軍,統領許褚橫野軍、衛靚殄寇軍、李質綏南軍、馮鼎豫州左軍、周泰豫州右軍五軍。

其中許褚因斬將之功,升為裨將軍,仍領橫野軍。

衛靚剿滅張琰有功,轉正為殄寇中郎將。

李質為李通族人,原為部校尉,李通戰死,劉備升李質為守中郎將而統領綏南軍。

馮鼎原為綏南軍宣教,在與曹操、賊寇、西涼兵等戰斗中作戰有功,升為守中郎將。

周泰也是因戰功而升職。

二、牽招現為偏將軍,統領原征虜軍和新建平虜軍。

征虜軍暫由周泰部宣教公孫方為守中郎將而領之。

公孫方用間于郭汜,立有奇功,不得不賞。

在劉備初至陜縣,召集諸將后,周泰和公孫方聯袂私下拜見劉備,跪倒謝罪,稱周泰此前擁立之語,乃是兩人商議所得。

劉備斥道:“君等皆為大將,有事可直接向我遞交文字。不可再私下串聯。膽敢再犯,絕不輕饒!”

周泰出來,忐忑地問公孫方:“劉公發怒,為之奈何?”

公孫方輕描淡寫地道:“劉公讓我等不可再犯,勿再犯便是。”

果然,劉備對此未加追究,也并未因此而對二人有所成見,仍舊按照軍功予以提拔。

公孫方心中清楚,如果兩人不主動前去坦白,結果可就說不定了。

在原來張白騎降兵和段煨降兵基礎上新建平虜軍,由蔣欽領之。

三、關羽統領原揚武軍及在陳愷、司馬俱、巢集三部基礎上編成的翊武軍。后者以司馬俱為守中郎將。

司馬俱為黃巾時,兇殘狠戾,加入劉備軍后如同換了一人。雖然稱不上折節志學,也算是浪子回頭。

作戰勇猛,奮不顧身。

在擊顏良、取河南、戰潼關中,皆有戰功,因而升遷。

原揚武軍以朱樟為守中郎將統領。

四、又以張遼為蕩寇中郎將,領其本部,補充至一軍滿編。

以高順為撼山中郎將,統領呂布降兵組建的一軍。以陳到為校尉領其中一部。

所得戰馬大部補入張飛、張遼二軍中,士兵也都自各軍置換為騎術精湛之人。

振威、蕩寇成為全騎兵軍隊。其中振威偏甲騎,蕩寇偏輕騎。

留牽招征虜、平虜二軍守潼關,劉備率關羽(揚武、翊武)、張飛(振威)、典韋(摧鋒)、劉猛(陷陣)、太史慈(射聲)、臧霸(威虜)、張遼(蕩寇)、高順(撼山)、陳祿(厲鋒)、呂虔(討逆)十將十一軍,步騎六萬人北上。

田豫偏師有步騎兩萬七千人。

劉備為攻滅曹操投入了八九萬兵。

可謂是獅子搏兔,竭盡全力了。

曹操自去年十一月底北入河東后,與棗祗、高覽會師于安邑城下。

王邑堅守不出。

曹操攻安邑不下,遂北攻聞喜,搶掠糧食,挾裹丁壯。

遂驅丁壯攻城,敢不進者,皆殺之。尸體在安邑城下堆積如山。

王邑駭然,流涕道:“曹操如此兇殘,不懼天譴乎?”

城中大姓懼怕曹操攻破安邑后屠城,皆勸王邑獻城投降。

王邑哭道:“我非戀棧郡守之位,唯擔心曹操得城后不守承諾,使士民又遭荼毒。”

衛固道:“我族兄伯儒,與曹操有舊交。不如請他前往曹營,與曹操約法三章?”

王邑同意,忙命人請衛覬。

衛覬生于公元155年,少年早成,以才學稱,然見天下將亂,遂養志不仕。

其弟衛覦衛仲道亦有才名。蔡邕將其女蔡琰許配給衛覦。惜衛覦體弱,早死。蔡琰無所出,遂回家鄉圉縣。

劉備擔心蔡琰為匈奴所虜,提前派張鎮將蔡琰接至青州,還曾引發滿城風雨,惹出不少閑話。

蔡琰不得不辭去青州學宮教習之職,閉門謝客。

衛覬年輕時至洛陽游歷,曾與曹操、韓遂等相識。

曹操賞識衛覬才學、人品,對他十分敬重。

曹操初入河東,曾以書信招衛覬,衛覬未答。

衛覬拜見王邑。

王邑說了事情經過,執其手哭道:“伯儒,合城百姓之性命就拜托于君了。”

衛覬道:“安邑城堅,城中可戰之兵不下萬人,糧食足支三年。

曹操兵不過三萬,且疲憊不堪,如何能攻下此城?”

衛固插話道:“伯儒,君之親屬皆在城中,無懼耶?那曹操兇殘狠辣,萬一破城,必將屠城啊!”

衛覬道:“城必不可破,曹操又如何屠得?”

范先道:“伯儒此言過于絕對。城中將士多有家眷在城外者。

曹操已屠聞喜,揚言安邑若不降,則屠周邊各鄉。

將士氣沮,人心惶惶,又如何守城耶?”

眾人長吁短嘆,皆稱安邑不可守。

衛覬嘆道:“諸君必欲獻城,某文人儒生,手無縛雞之力,也難獨守。請府君三思!

若仍欲出降,某自至城外尋曹操便是。

其既得堅城,必出望外,當不會再做無謂殺戮。

且袁本初兵在東、劉玄德兵在南,也不容曹操不考慮以何人守城。”

王邑打量場上文武之表情,躊躇一會,最終還是長嘆一聲,道:“降了吧。若曹操不加留難,我歸老田園罷了。”

王邑乃北地郡泥陽人。

北地郡屬于涼州,東為并州上郡,西為涼州安定郡,南接司隸右扶風。

泥陽縣在北地郡南部,其西側有泥水,匯入涇水,南流至長安附近與渭水匯合。

大名鼎鼎的傅介子就是泥陽人。北地傅家因此知名。

衛覬單身出城,被城下曹兵帶入營中。

曹操聞衛覬來見,大喜,急忙奔出帳外迎接。

上前握衛覬之手道:“伯儒,何來之遲也?”

衛覬道:“曹君,河東雖好,非君安居之所。奈何蹈入險地?”

曹操不以為忤,笑道:“安坐家中,亦有橫禍,何處無險?

并州貧瘠,吾若不取河東,以為根基,又如何能誅亂賊,興漢室?”

衛覬不悅道:“兩軍交戰,為何要傷及百姓?

君屠徐州,天下失望,奈何又屠河東?”

曹操嘆道:“此不得已耳。吾孤軍遠征,若不行雷霆手段,如何能破城?

既成事實,不必再提。

伯儒此來,是來相投,或是為郡府所使?”

兩人說話間已進入曹操大帳。

衛覬言語帶刺,句句質問,而曹操毫不動怒,宛如春風拂面。衛覬不由嘆道:“天下大勢,自有天命,非可以力爭也。

如今劉玄德已據四州,有王霸之氣,君欲據并州、河東而抗之,恐難成功。”

曹操淡淡道:“劉玄德欲以力吞并天下,僭號稱帝,而深忌吾。

吾即便俯首,也必為其所害。

大丈夫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吾為漢室忠臣,青史志之。

且高祖亦有彭城之敗,天下事尚未可知也。”

衛覬默然。

曹操再問道:“伯儒來此何意?”

衛覬遂將王邑等獻城條件說出。

曹操大喜道:“王公及諸君正不必擔憂。

吾據河東,意在抗衡劉備,豈為私利?

王公治民有方,吾當大用之,豈會令其投閑置散?

如君,衛督郵、范校尉等,皆當重用。

吾與城中士民,亦秋毫無犯。”

衛覬擺手道:“某只愿皓首經學,無精力為官矣。其余事望曹君守諾。”

曹操肅然道:“伯儒放心。某曹操在此立諾,必遵。

若違,天神殛之!”

雙方談妥后,王邑開城門出降。

曹操遵守承諾,軍隊陸續開進城中,接管城防,軍紀嚴明,秋毫無犯。

繼續請王邑擔任河東太守,遷衛固為郡丞,拔范先為中郎將,其余皆升職加秩,多予金銀。

曹操又派棗祗統計聞喜屠城案中有家屬在安邑者,給予補償,并將數十名違反軍紀的士兵斬首示眾。

聞喜屠城中,不少家庭被全家殺絕,無有苦主,其資財盡入軍中。

有親戚關系者,大多數都不是近親,得了補償,心滿意足。

少數直系親屬不依不饒,被曹操授意黃奉投入牢中,羅織罪名以治之。

黃奉是曹操在上黨辟用的酷吏,手段狠辣,唯曹操之令是從。

曹操恩威并施,又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頭,安邑些許騷亂很快平息。

曹操自大姓、富室征兵,旬日間得萬人,日夜操練,加緊備戰。

公元194年正月,北漢朝天子劉旭以鄴侯、大將軍袁紹擊敗公孫度進犯幽州之功,封其為魏公。

袁紹固讓。

朝廷詔令三下,袁紹不得已,方接受。

袁紹以大將軍讓劉表,劉表不受,仍舊奉先帝正朔。

如今天下有漢帝三,袁紹所立河間王世子劉旭,世人稱為北漢;

韓遂所立劉民,世人稱為涼漢;

益州劉璋,世人稱為蜀漢。

仍舊奉劉協為正朔,認為天子缺位、社稷無主的有:

楚王劉表;

遼東王公孫度。公孫度原自稱遼東侯、平州牧,在得知天子遇害后,稱王。

吳公袁術。衛將軍、自任揚州牧袁術以麾下孫策破劉繇,自稱吳公。

臨甾侯、大司馬劉備。

自封征西將軍曹操。

自封征東將軍麴義。

交州牧朱符。朱符乃朱儁之子,原為交州刺史,天子被害后,其自稱交州牧。

涼州刺史張猛。張猛之父張奐為“涼州三明”之一的張然明。生于公元104年,死于公元181年。張猛原為敦煌郡功曹,李傕、郭汜任命其為涼州刺史。韓遂立劉旭為天子,張猛懼韓遂之逼,將治所從隴縣西遷至武威姑臧。

劉備平定兗豫、西入弘農時,蜀漢劉璋與楚王劉表的戰事有了結果。

蜀漢司空、巴州牧趙韙處理完朝政大事后,率兵東下,與討虜將軍黃權合兵攻擊蔡瑁、文聘。

趙韙成為蜀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氣勢凌人,飛揚跋扈,引起黃權不滿。黃權軍謀,趙韙亦不采納。兩人生隙。

文聘抓住趙韙、黃權將帥不合之機,突然反擊,擊破趙韙,再次將對峙戰線西壓至臨江。

劉表因袁術在東咄咄逼人,派人與趙韙議和。趙韙亦怕接連戰敗,損害威信。雙方一拍即合。

劉表命蔡瑁、文聘主動自臨江后撤至朐忍。

雙方便以實際控制區域為界,歃血為盟,發誓互不侵犯。

孫策渡江后,明攻樊能、于麋等,暗以主力伏擊祖郎、焦己,大破之。

陣斬焦己,生俘祖郎。祖郎投降。孫策用為大將。

遂進攻樊能等,敗之于丹陽。

吳郡都尉朱治集兵三千北上,與孫策夾擊劉繇。

劉繇大敗。

陳登派人呼劉繇。

劉繇不肯北上,乘船沿江往西南而行,至豫章投劉磐。

袁術自封吳公,表孫策為討逆將軍,命其進攻豫章。

孫策率兵兩萬,進逼豫章。

劉磐見孫策來勢兇惡,忙向劉表求援。

豫章北接江夏,然多有山川相阻,調兵不便;西接長沙,有艾縣、建昌、宜春三條大道通行,可惜長沙太守張羨不太配合。

劉表鑒于此,才跟趙韙議和。

考慮到與劉備處于蜜月期,劉表命黃祖抽兵支援劉磐,暫不必過于擔憂北境防御。

孫策水陸并進,急襲南昌;黃祖則派大將兼程南下,支援劉磐。

兩軍于彭蠡澤驟然遭遇。

上一章  |  漢室可興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漢室可興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