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漢室可興

第三百三十六章 魯肅后制人有方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1-05-06  作者:長歌入漢關
麴義見魯肅早有準備,自己鴻門宴之計難售,惱羞成怒,一腳踢翻幾案,撲向魯肅。

麴義身材高大雄壯,這一撲宛如猛虎撲食,兇猛異常。

魯肅臉色不變,伸手抓起幾案上切割肉食的短匕,擲向麴義。

白光閃動。

麴義躲閃不及,只得抬臂一擋,短匕嗤地射穿皮甲,正中左臂。

麴義悶哼一聲,右拳將魯肅掀起扔來的幾案砸得粉碎,重重砸在魯肅招架的雙掌上。

魯肅只覺一股山岳般的巨力砸來,萬難抵擋,忙借著麴義的拳力,順勢向后飛退。

后背撞在一名麴義勇士的懷中,將那人撞得筋骨碎裂而死。

兩名麴軍勇士揮刀砍在魯肅身上,錚然有聲,外袍開裂,露出一身鐵甲來。

剎那間魯肅已退到雷升身后。

雷升罵道:“麴義,若非我軍,汝已被袁紹擊殺,還能退至河南么?恩將仇報,簡直豬狗不如!”

麴義臉皮通紅,怒道:“汝等全是好心么?不求回報么?若求回報,不過只是交換,何來恩義?”

雷升回道:“即便是交換,我等的付出,汝可曾給予半點回報?莫非舉刀相向,就是汝的回報?”

麴義拔出環首刀,揮刀劈來,欲先結果雷升性命,再去擒拿魯肅。

雷升原為典韋帳下悍將,哪會退縮,拔刀相迎。

兩刀交擊,火花四濺。

麴義乃是可比顏良、文丑的猛將,雷升雖勇,卻非敵手,交手不到十余記,就鬢間冒汗,左支右絀,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魯肅、武周等人已指揮精銳將麴義等數十甲士團團圍住,刀矛齊出,向心劈刺。

麴義軍士上千人聞訊趕來,亂哄哄地在魯肅外圍又圍了一重,搞不清楚情況,未即時發動攻擊。

麴義甲士皆是悍勇之輩,魯肅等雖然占了上風,但一時難以拿下麴義。

武周擔心魯肅有失,建議其暫退,引大軍前來。

魯肅道:“適足以擒敵,何避為?”自士兵手中接過長矛,親自上陣搏殺。

魯肅豪氣干云,膽氣雄烈,歷史上他四十四歲時,與關羽“單刀赴會”,如今才二十三歲,更是年輕氣壯。

魯肅膂力過人,曾開硬弓射穿堅盾,如今取了鐵矛,招招強攻,讓雷升得以緩過勁來。

麴義外面士兵看清楚形勢,忙發動進攻,欲救主將。

武周結陣擋之。

麴義在核心之中舞刀狂攻,哈哈大笑道:“魯肅,雷升,汝等深陷重圍,還不束手就擒!”

魯肅軍司馬游歷持魯肅大弓奔來,叫道:“將軍,弓在此!”

魯肅再次退出戰斗,從游歷手中接過弓箭,游歷遞補上去與雷升雙戰麴義。

魯肅引弓。

麴義臉色頓變,大叫道:“魯子敬!暗箭傷人,算什么英雄?”

魯肅道:“汝自疑生亂,以怨報德,還談什么英雄?”

彎弓如滿月。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麴義翻滾躲避魯肅的箭尖所指,被雷升抓住機會,在左腿上斬出一道血槽,身子微微一滯。

弦動作雷聲。

麴義急退,身子躍至半空,宛如一塊拋到最高處的石頭,陡然下落,摔落塵埃。

麴義咽喉上端端正正插著一支利箭,只露出些許箭羽,大半支箭從其后頸透出,兩眼怒睜,雙手徒勞地去抓箭羽,四肢抽搐一下,就此斃命。

麴義以強弩名震天下,多敗英雄,如今因反復無常、粗疏不密而送了性命,且命喪于箭矢之下。命運無常,讓人嗟嘆。

魯肅嘆道:“呂布將為大司馬主騎,若麴義再為將弩,天下誰能敵?日后掃平天下,未嘗不能為云臺之將,奈何志大才疏而不自知!惜哉!”

雷升可不管什么可惜不可惜,一步上前,揮刀割了麴義首級,高呼道:“麴義已死,汝等不降何待?”

外圍士兵皆動搖,麴義軍營之外更是殺聲四起。劉軍在奮武軍參軍的率領下,已將麴義軍營合圍。

麴義身邊數十甲士皆其心腹死士,不肯投降,誓為麴義報仇。

魯肅、雷升高呼猛攻。

魯肅接連發箭,每箭轍殺一人,凡殺表現最為勇猛的甲士七人。

這種難以傷到敵人絲毫毛發的無力感,讓眾甲士更沒了章法,只知不管不顧的沖鋒,幾乎是白白送在雷升等人刀鋒矛尖上,全部沖陣而死。

麴義鐵腕死士皆沒,麴義軍數千人在四面被圍、主將身死,又處于異鄉的形勢下,都無心作戰。

魯肅又高聲宣揚劉備仁義恩德,麴軍紛紛放下武器投降。負隅頑抗者不過數十人。

麴義治軍嚴苛,士兵皆畏其嚴,恩信不孚。他之被殺,士兵極少人愿為其報仇。

魯肅與麴義軍協同作戰月余,對其將領了如指掌,將庸碌者全部罷黜,拔擢有才能威信者統兵,并不安插自己的親信。

麴義久在涼州,“曉習羌斗”,其兵雖以強弩千張殺傷力最強,但其中堅力量還是楯槊兵,就是面對公孫瓚騎兵突擊時“伏楯下不動”的八百精銳先登。

持大楯,擁長槊,不動如山,這才是遏制住公孫瓚騎兵突擊時做出最大貢獻的部眾。公孫瓚騎兵失去速度,又為強弩所射,遂有“所中必倒”,“瓚軍敗績,步騎奔走”。

魯肅將麴義軍編為一軍,轄四部,合計六千多人,暫無正式名稱,號為“先登士”,親自統領。

又命四部軍司馬為自己挑選精銳五十多人,擔任警衛。

魯肅當夜即留宿先登士大營中,以該警衛宿衛,除傳令兵、旗兵之外,不帶任何護衛。

酣然入睡,鼻息如雷鳴。

先登軍猶疑盡去,上下皆安,紛紛道:“魯將軍真赤誠君子,不可負之。”

袁紹在河內設下埋伏,部署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想要將魯肅、麴義合圍殲滅在黃河以北。

已近二月,天氣轉暖,袁紹派人悄悄潛伏在河邊,準備待魯麴二軍至北岸后,就棰開冰面,讓其不得輕松南渡。

結果等不來魯麴二軍,卻等到魯肅殺麴義、并其部眾的消息。

袁紹大喜,對沮授道:“魯、麴火并,軍心必亂,我等乘亂攻之,必收奇效。”

沮授道:“麴義驕縱自恣,粗疏無謀,若欲擒殺,一勇士即可辦之。魯肅為人多謀持重,既敢并麴義,必有萬全之計,不可抱太大希望。”

袁紹不以為然,重新回軍,猛攻五社津,派文丑先登,欲一舉將魯肅擊破。

魯肅假裝敗退,避讓文丑鋒芒,放文丑部上岸,派雷升正面阻擊。

雷升奮力苦戰,難以擋住文丑突擊,步步后退。

袁紹見文丑建功,大喜,揮動旗幟,命后軍繼進。

突然間鼓聲如雷,左右埋伏,一時俱起,弩發如雨。魯肅親自率領先登士埋伏在兩側,夾擊文丑左右翼。

文丑部大亂。

雷升等趁機反撲。

文丑部向后奔潰,逃回冰上,亂兵沖擊袁紹軍后續張郃部。

張郃命令:“敢沖陣者,皆斬!”

前鋒一陣砍殺,才止住文丑部敗勢,又返身作戰。

文丑親自率領精銳斷后。

魯肅等四軍猛攻,直攻到黃河冰上,將袁紹軍逼得退回北岸,方徐徐回轉南岸,在岸上高聲鼓噪,耀武揚威,大肆嘲笑。

袁軍奪氣。

袁紹大怒,欲再次猛攻,為沮授勸阻,道:“魯肅已盡得麴義軍心,如臂使指,無隙可乘,其戰力還強于兩軍合作之時。

仰攻其軍,消耗必大。不付出三四萬兵的代價,恐難將魯肅兩萬兵殲滅。

不如派一萬兵據北岸地利而守河,大軍攻河東,切斷劉備后路。劉備若敗,魯肅軍必潰,除之易如反掌。”

袁紹就坡下驢道:“暫留魯肅小兒性命,日后必殺之。”

檢點損失,這次進攻,文丑部傷亡千余人。其中三百多人為張郃所殺。

文丑怒氣沖沖去找張郃理論。

張郃道:“君亂兵沖我陣,不得不殺!”

文丑大怒,道:“汝立堅陣,命其左右避退即可,何必定要殺之?汝殺害將士,其罪難恕,且隨我去見魏公。”扯住張郃不放。

兩人推推搡搡打到袁紹面前。

袁紹面沉似水,喝道:“汝等皆軍中大將,如此打鬧,成何體統?”

文丑向袁紹控訴張郃殺害其部署。

張郃反訴文丑敗兵沖亂其陣型。

兩人各執一詞,糾纏不休,發展到要互相毆擊,被沮授喝止。

此事乃是文丑無理取鬧,沮授本欲呵斥文丑令其自去,想了想,又閉口不言。

文丑乃袁紹舊將、愛將,出身袁氏故吏;張郃卻是韓馥舊部,由于能力出眾,處于上升態勢。兩人發生沖突,不僅僅是今日一事。

袁紹問文丑:“汝欲何為?”

文丑道:“請治張郃之罪。”

袁紹道:“儁乂何罪之有?汝還有其他訴求么?”

文丑退一步道:“即便張郃算是無罪,他殺害我軍精銳,造成我軍損失,須得賠償。”

袁紹問:“如何賠償?”

文丑道:“應許我在其軍中挑選三百士兵,撥入我部。”

袁紹轉頭問張郃:“子美所言汝可同意?”

張郃哪能同意,不服道:“魏公,我阻擊亂兵,非但無罪,還應有功。怎能賠償文丑所謂損失?”

袁紹斷然道:“此事儁乂雖無錯,然子美確實有損失。令,儁乂撥士兵兩百,給予子美,須為精壯,不得為老弱病殘之流。我軍正在河內征兵,屆時補于儁乂便是。”

文丑、張郃兩人皆不服。

袁紹喝道:“大軍西上,事務何其繁多,還不速速退下!”

兩人只得相互狠狠瞪視,退出帳外。

對袁紹如此和稀泥的糊涂處置,沮授有心諫阻,但想到自己尷尬地位,便保持沉默。

沮授原為袁紹麾下諸將之首,拜奮武將軍,平公孫瓚有功,升為破虜將軍,但不再統兵,重新召至袁紹身邊圈養。

隨著袁紹立河間王世子劉旭為帝,拜大將軍,后又升為魏公,其下諸將皆得封賞。顏良文丑沮授淳于瓊等都拜為重號將軍,沮授再非高居諸將之上,反而被顏良文丑超越。

這次攻上黨,夾擊麴義,袁紹不得已又啟用沮授,但又以與他有矛盾的郭圖為監軍,軍事行動須與郭圖商議。猜忌之心昭然若揭。

雷霆雨露,皆是上恩,沮授既不愿背主自立,面對這種猜忌,也只能忍耐,希望時間能證明自己的忠誠,袁紹明白自己心神無貳后,必然誤會冰消,一如他初得冀州時,視自己為心腹。

沮授堅信以袁紹之寬宏仁厚,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袁紹整軍完畢,留沮授統兵一萬五千,屯河內,防備魯肅北侵。

派文丑、郭圖率大軍兩萬,自軹關陘西上,經東垣入河東,目標是聞喜、安邑。

袁紹親自領張郃、高干等率大軍七萬,經白陘北上上黨,攻端氏、陽阿,目標是絳邑、臨汾。

荀諶、高干本隨麴義入河內攻張楊,麴義反叛自立,高干逃脫,荀諶陷入麴義軍中。

麴義與曹操聯合,曹操請麴義釋放荀諶。

荀諶得以重回袁紹軍中。

袁紹不加怪罪,仍舊用為參軍事。

荀家三兄弟,荀衍荀休若現為劉備麾下監軍校尉、沛相;荀彧荀文若現為曹操麾下并州別駕、軍師中郎將,都得重用。

荀諶荀友若,仍舊是袁紹身邊一謀士,其計袁紹又不能盡用。

有知之者,皆以為荀諶未能盡其才。

郭嘉、荀攸等常在劉備面前提及荀諶之能。

劉備道:“雖處兩軍之中,有大河相隔,不能阻情意相通。

請君等多為我致意,我虛席以待休若來歸。”

上一章  |  漢室可興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漢室可興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