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征戰天下

第一百一十一章 格局(4)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2-09-15  作者:白凝霜
架空歷史列表

第一百一十一章格局(4)

崔浩在看情報的時候,段業說道:“現在的姚萇,給我感覺,就是困獸猶斗,他大概已經沒有再給天下造成根本性影響了,可是這個時候,他跑到蕭關一線,這不是給我們添麻煩么。”

段業的話,很現實。現在段業雖然偏居西陲,但是他的聲望,他的名氣,早就不是一個地方性人物了,這個時候姚萇來了,就是給段業出難題。

段業不管怎么做,似乎都有不小的壞處,換句話說,現在段業面臨的,就是沒有一個很明顯最優的抉擇的選擇了。需要的,就是權衡利弊,盡可能的做到利益最大而弊端最小,卻不能像過去那樣,每次都有最優的選擇。

崔浩看完之后,說道:“大人,姚萇來到蕭關,我想他一定是算好了!算準了我們的為難之處。我們動兵討伐,則是興師動眾,還有可能和苻宏的人馬沖突。我們置之不理,則會動搖軍心,影響大人的聲望,影響涼州的名譽。而想必苻宏能夠讓他一路跑到這里來,也不免有利用他的意思,所謂驅狼吞虎之策。”

“這一招么。”段業哼了一聲,“那姚萇就算過去是一只虎,現在恐怕也是病貓了!我卻是不懼他的。”

“大人。”劉國說道,“您最近可是還需要去長安一趟呢,時間緊迫。”

“這倒是個麻煩問題。”段業說道,“時間拖太久,我就被動了,之前我是決定,上表之后,即刻啟程,因為苻宏是不可能讓我等到回話再去的,那恐怕黃花菜都涼了,可是如果涼州這邊亂成一團,我怎么能夠放心去長安呢。”

劉國說道:“聽聞大人最近研發出了一種火器,可百步穿楊,大可以提前派上用場么。”

“這不行。”段業說道,”這是我的殺手锏!而且不怕告訴你,我手上的這個東西,殺傷力比起你想的還要大,這是牛刀,以后要用來殺大魚的,不能現在殺雞!“

正在眾人商量的時候,楚云深卻來報,道:”大人!有個人,自稱是羌王姚萇之子姚興,已經到了姑臧東門,求見大人!“

段業和崔,劉二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見了驚詫。

段業奇道:”這下子真是的,我們還在說著呢,他倒是自己上門來了。你們看,他想干什么?”

崔浩也面露疑惑之色,道:“這下子小可也是看不懂了,大人,先見了再說吧。”

“恩!那就先見見。”

書房之中,段業和姚興分主客而坐。姚興看起來清秀的很,皮膚白皙,身材頎長,劍眉星目,也算得上一個美男子了。

二人寒暄幾句后,段業就直接進入正題,道:“姚公子過去似乎與段某并無太多交往,此次遽然前來,不知道有何指教?”

“呵呵呵。”姚興說道:“姚興早就聽說,段大人雅量高致,乃是如今天下第一等的少年英雄,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虛傳!不過這一次姚興來姑臧,卻是想和大人談一樁生意!”

“生意?”段業端起了茶杯,輕輕啜了一口,道:“段業似乎不是生意人。”

“但是大人卻時時刻刻都在做生意。”

“就算要做,也要看這生意能夠賺多少,如果不成會賠多少。”

“大人想必一定會滿意的。”

“你不妨說說看!”段業放下茶杯,說道,而姚興也笑了。

“家父如今率軍五萬,已經抵達涼州邊境,特地派姚興來和大人知會一聲,而家父這一次,卻是想西進河湟!”

“河湟?”段業吃了一驚,這不是禿發部的游牧地么。他想干什么?

接著段業就明白了,看起來,是因為隴右羌人的根據地已經被一鍋端了,現在姚萇父子是走投無路了,總得找個落腳的地方吧?別的地方沒招了,因為都有人已經占領了,現在他們居然想到了這里,讓段業心里不由得有些覺得好笑。

難道姚家父子,都混到這個地步了嗎?

吳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龍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

在一本專門討論軍事地理的著作中,對于地理因素在政治興衰和軍事成敗中的地位,自然會將其單獨突現出來,作專門的強調。但這很可能會給人造成一種“地理決定論”的印象,似乎地理因素在政治興衰和軍事成敗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開始我們的探討之前,我先引述吳起的這番話。歸根結底,“在德不在險”。決定政治興哀和軍事成敗的根本性因素是政治、軍事本身上的積極進取,而不是地理因素。三苗氏“德義不修”、夏桀“修政不仁”、殷紂“修政不德”,雖有險固的山河,也不能挽救其覆亡的命運。

天下沒有攻不破的險要。

潼關雖險,畢竟項羽曾入之,曹操曾入之,劉裕曾入之,安史叛軍亦曾入之。

瞿塘雖險,畢竟岑彭曾入之,桓溫曾入之,朱齡石曾入之,劉光義曾入之,湯和曾入之。

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及為之上者,遠其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多,得道之勝;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而定;下

者,則守邊隅,趨作罫,以自生于小地,然亦必不如。

——桓譚《新論》

中國古代軍事地理格局乃是一種棋盤型格局。

從軍事地理的角度看,中國的地理格局就像一個不規范的圍棋盤。在這個不規范的圍棋盤上,關中、河北、東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東、湖北和漢中是其四邊,中原為其中央腹地。

中國的地域雖然遼闊,但在歷代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卻主要是上述九大地域。大體上分布在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上。

這里所說的起決定性作用,主要是指在歷代戰爭中,上述九大地域的重要性往往關系到天下的統一與分裂、關系到一朝一代的興與衰,或者,在中原政權與塞外游牧民族之間的戰爭中關系到中原政權的存與亡。

古人慣講“山川都會”。一般說來,在那些既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的地方容易形成戰略要地。

幾列東西向的山河與幾列南北向的山河縱橫交錯,將中國腹地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區域。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大體上呈東北——西南向分布。其中,第二級階梯東部邊緣地帶的一系列山脈——北起燕山,循太行山南下,經嵩山山脈、方城冊,接桐柏山、大洪山,再轉向鄂西、湘西山脈而接云貴高原——為中國的東、西部之間的一個重要分界線。南北之間也分出幾個層次,其主要的分界線則為長江、黃河、淮河及秦巴山地,此外,中條山、大別山也起到了補充作用。

這幾列縱橫交錯的山河將中國腹地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這些地理單元的腹地一般都有一定的空間容量,外圍有險要的山脈或者江河為之險阻;有大大小小的江河周流內外,既是這些地域內部流通的運輸線,又將不同的區域聯系起來,這種聯系乃是區域之間戰略關系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

山脈和江河的戰略意義各相同。山脈的意義重在阻隔,而貴在有孔道可以通行;河流的意義重在流通,而貴在有據點可以扼守。

一般說來,山地的斷層地帶或者江河源流穿切山嶺所形成的河谷低地便于作為穿越山地的交通孔道。如關中四塞、太行八陘所扼通道及穿越秦巴山地的幾條棧道便是如此。江河主要是作為人力、物力運輸的交通線。以江河作為險阻,還須在那些重要渡口或支流與干流的交匯處建立據點,以確保對這些江河的控制。如黃河的孟津和蒲津、長江的瓜洲渡和采石渡、淮河的潁口、渦口、泗口等處,便都伴隨著重要軍事據點的形成。

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則易于在紛亂的

局面中建立根據地,形成局部的秩序,積蓄力量;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則便于向外部投遞力量,便于向外擴展,也便于介入全局。上述九大戰略要地大都擁有這些條件。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九大戰略要地并不全是按現在的省級行政區劃來劃分,而是主要是考慮到它們在軍事地理的格局中以其地形、地勢的原因構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它們在歷代戰爭中也的確顯示出了它們作為一個個獨立單元的地位。其中,關中主要是指陜西省的秦嶺以北部分;漢中地區則因其相對獨立,單獨作為一個戰略要地;東南主要是指江蘇、安徽兩省的中南部;中原則主要指河南。其它幾地則基本上同于現在的省級行政區劃。在稱法上,關中和中原都沿用了古代的稱法,因為這種稱法本身就極富戰略色彩。

在上述幾大戰略要地的外圍,有一些地域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地位也很重要;但由于位置的關系,這些地域險要的山川固然保護了自己,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它與外部的聯系,妨礙了它對于全局的全面介入,因此在歷代興亡中,對于全局未能顯示出決定性的意義。當然,近代以后,中國的國防形勢發生變化,它們在軍事地理格局中的地位也有所變化。

劍閣雖險,畢竟邢巒曾入之,尉遲迥曾入之,郭崇韜曾入之,王全斌曾入之。

長江雖險,畢竟晉師曾渡之,隋師曾渡之,宋師曾渡之,元師又曾渡之。

“險可恃而不可恃也。”中國古人對于地理險要與政治興亡的關系其實已有了比較科學的態度。險之不可恃,是因為決定政治興亡的自有更為根本的因素,而非地理因素。得民心者興,失民心者亡。勤修德政,自可懷敵附遠,彌患于未萌。若不修德,則一舟之人盡為敵國。險之可恃,是在政治、軍事上積極進取的前提下,因地設險,防患于未然。險之不可恃是在戰略乃至政略層面上的,險之可恃是戰術層面上的。

在政治興亡和軍事成敗中,地理因素雖然重要,但并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為避免讀者在閱讀本書的時候形成“地理決定論”的印象,特于開篇垂懸下先賢的這一明訓:“在德不在險”。這是本書所有討論及所有結論的總前提。

,請在書名

上一章  |  征戰天下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征戰天下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