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亂清

第八十六章 勢同水火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5-07-22  作者:青玉獅子
容閎的思想和作為,若窺端倪于他的人生履歷,以下幾點很可以說明問題:

第一,從七歲入讀英國人在澳門開辦的教會學校,一直到二十六歲于耶魯大學畢業,容閎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完整的“西學”,和“中學”基本不沾邊兒。對“中學”,容閎既沒有什么深入的理解,也就談不上什么感情。

第二,容閎是虔誠的基督教徒。

第三,二十四歲那年,在耶魯大學就讀的容閎,加入了美籍。

關卓凡并不懷疑容閎對于祖國的忠誠和感情,不然也不會委以重任,倚為臂膀。但同時,他也承認,容閎這種身份和經歷,使其很難對中國當時的合法政府,抱有真正的尊重。不然,容閎也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當他有意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時候,先去投靠的,是太平天國,而非朝廷。

當然,容閎的這個特點,對于關卓凡個人來說,在某種意義上,倒并不算是什么壞事。

可是,若容閎因此而支持“留美幼童”信奉洋教和輕廢“中學”,卻是不能接受的——原時空的朝廷,不論“保守派”還是“洋務派”,包括“留美幼童”最大的支柱李鴻章在內,都不能接受。

關卓凡更加不能接受。

~一~本讀~小說www.ybd.cm關節點在“留美幼童”的年齡上——這是一把地道的雙刃劍。

自小就接受西方近現代科學、文化的教育,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讀下來,較之成人后再“放洋”之半路出家。所學自然更加扎實、透徹。思路也更加靈活、開通。更少牽絆,用之于“新政”、“洋務”——中國的近現代化建設,自然更加之得心應手。

在當時中國民智未開、保守勢力強大的背景下,曾國藩、李鴻章、容閎等人,對“留美幼童”的苦心設計,是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的。

可是,事情還有另外一面:“留美幼童”年紀太小,心智尚遠未成熟。極易受外界的影響,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如何保證他們的族群、國家認同不動搖、不轉移?如何保證成人肄業之后,回到中國的,不是一群“黃皮白心”?

必須承認,對于十來歲的小孩子來說,彼時美國的教育和生活,吸引力十倍于自己的祖國。更加有趣的學問,更加人性的教學,更加平等的人際關系。更加自由奔放的空氣,沒有一個正常的孩子。能夠抵御住這些無所不在的誘惑。

你不能把他們裝到套子里——事實上也不可能辦得到,因為你是在人家的學校里上學、讀書。何況,“增長見聞”——觀察、了解、認識留學目的地,從更先進的社會制度中汲取養分,本來就是設計“留美幼童”的初衷之一。

為此,剛開始的時候,留美幼童不是集中住宿的,而是分散到美國當地幾十戶不同的人家中。

這種做法,就算套以二十一世紀的標準,也是頂“時尚”、頂“先進”的。要知道“留美幼童”可是十九世紀中后期的事兒呀。

既然不能把小孩子裝到套子里,管理者能做的,就是守住底線了:

一,不入洋教。

二,“西學”、“中學”并重。在美國學校教育之外,從國內派出教員,常駐美國,對小留學生進行相當力度的“中學”教育,以此保證“留美幼童”不忘根本。

朝廷定規:“出洋后,肄習西學仍兼講中學,課以孝經、小學、五經及國朝律例等書,隨資高下,循序漸進;每遇房、虛、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員傳集各童,宣講《圣諭廣訓》,示以尊君親上之義,庶不至囿于異學。”

作為從二十一世紀穿越過來的人,關卓凡本人,對這些“中學”課程,并不感冒。可是,他承認,在當時的環境下,除此之外,并沒有更好的方案,可以保證小留學生們心系祖國,不改族群和國家的認同。

當然,在本時空,事兒落到他的手上了,具體課程設置,自然要略作調整,譬如,那個《圣諭廣訓》,大約會拿下來,換上別的。

可是,大方向不會改變,即以“中學”教育,保證小留學生不變“顏色”。

遺憾的是,容閎就是要挑戰這兩條底線。

“駐洋肄業局”定規:“幼童以三個月一次來局學華文,每次十二人,十四日為滿,逾期則此十二人復歸,再換十二人來。以此輪流,周而復始。”

這個規定,初初的時候,是得到了較為嚴格的執行的,效果也不錯。但是,愈往后,愈是滯礙難行。

個中原因,一是因為留美幼童浸潤“西學”日久,對“中學”興趣日減,甚至到了“厭棄儒學”的程度;二,也是更重要的,作為“駐洋肄業局”主要管理者之一的容閎,不但不堅持既有原則和規定,反而順風縱火,支持學生抵制“中學”。

對此,李鴻章深感憂慮,致信當時的駐美公使陳蘭彬說:“學徒拋荒中學確屬實情,由于莼甫意見偏執,不欲生徒多習中學,即夏令學館放假后正可溫習,莼甫獨不謂然。”

莼甫,容閎的字。

就是說,不但三個月一次的“輪訓”,容閎不支持,甚至學生放暑假了,利用假期補習中文,容閎也從中阻撓。

輕廢“中學”之外,學生紛紛信奉洋教,參加禮拜,而容閎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更是以“信仰自由”為天經地義——朝廷有什么干涉的權力?

“留美幼童”本人們,不論“中學”、“西學”孰輕孰重,還是允不允許“宗教信仰自由”,不消說,一邊倒地站在容閎一邊。

至于美國人,自然明里暗里,支持容閎——在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中,多發展幾個親美派,甚至“帶路黨”,有什么不好?

在這兩個問題上,“駐洋肄業局”內部,彼此針對,勢同水火,衍生出來的其余問題,譬如什么小留學生變服飾、和美國女孩談戀愛,與這兩個問題相比,都算小case了。

朝廷終于不能不出手干涉了:將容閎調任駐美副公使,不再兼管“駐洋肄業局”。

做駐美公使,自然是大大升官,但容閎并不領情,他說:

“若專就予一身而言,以區區留學生監督,一躍而為全權公使,是政府以國士遇我,受知遇而不感激,非人情。但以教育計劃言,是予視為最大事業,亦報國之唯一政策。今發軔伊始,植基未固,一旦舍之他去,則繼予后者,誰復能如予之熱心,為學生謀幸福耶?況予與諸學生相處既久,感情之親,不啻家人父子,予去,則此諸生且如孤兒失怙,是惡可者?……請政府收回成命,裨得仍為學生監督,以期始終其事。”

就是說,容閎視自己為“留美幼童”的唯一保護者,中國留美學生的“教育計劃”,是容莼甫的禁臠,不容他人染指。

朝廷只好退了一步,在調任容閎至華盛頓出任駐美副公使的同時,“駐洋肄業局”方面,給予了他一個含糊的“相幫”的權力。

這是一個糟糕的決定。容閎利用這個名義,專門從華盛頓跑到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駐洋肄業局”所在地,繼續指手畫腳,一如其舊。可是,因為他畢竟已經不是“駐洋肄業局”的“總辦”、“幫辦”了,“駐洋肄業局”現管理層極為不滿,積蓄已久的矛盾,終于徹底爆發,不可收拾了。

此時,整個“留美幼童”計劃,已到了無法正常推進的地步,而朝廷明白,即便和容閎破臉,徹底免去他在“駐洋肄業局”內的任何職務和名義權力,也沒有用——容閎對“留美幼童”們的影響以及在整個留學計劃中的作用,是無可移替的。事實上,和美國政府、學校、當地各有力人士打交道,全部都是容閎的首尾。

如果容閎不愿意放手,你拿他一點法子也沒有——他是美籍。

到了這個地步,除了自廢武功,已經沒有更好的路子可走了。

“留美幼童”雖半路夭折,但關卓凡認為,這個計劃的初衷極好,縱有難度,經過適度調整,還是很值得在本時空再次實施的。

歷史的教訓必須記取,換了我,該怎么做呢?

上一章  |  亂清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亂清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