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皇上一行便回京了。
為什么這么早?眾人不敢問,金喜達卻是好笑地暗自搖頭,只有他知道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天子“老友”在想什么,無非又想看戲了唄。不過,據留在城里的幽冥探子回報,昨晚城里還確實相當熱鬧,大皇子府一個晚上進進出出不少人呢。
半道上,兩輛馬車、兩匹馬退了出來,是書瑤姐弟帶著小乖、火火先回兩侯府了。那些也急于回府的人,看見了權當作沒看見。妒忌不來啊,人家兩侯府又立了一大功呢!
當然,此事金喜達事先回稟了皇上,皇上自然一口應允,昨日這父子兄妹四人沒有回府,府里就留下老夫人和懷了身孕的南宮淼,確實讓他們擔心。而且,書瑤那丫頭也要回府接旨比較好。
書瑤姐弟倆回到府里,洗漱換衣之后,才回到金老夫人的院子,一邊吃金老夫人讓人做的平安長壽面,一邊講當時的細節。
吃平安長壽面是金老夫人家鄉的一種風俗,面條細細長長,象征綿延長壽。一般在生辰、準備出遠門、受了驚嚇等狀況下,都會用高湯泡了平安長壽面來吃,寓意平安、壓驚。
聽說書瑤與刺客正面對抗,金老夫人一陣后怕,趕緊吩咐人做了平安長壽面來。書文同書瑤是雙胞胎,昨日又是一起出門的,自然就一同吃了。
聽書文繪聲繪色地描述得兇險,老夫人不斷念著“阿彌陀佛”,手里的佛珠飛快地轉著。南宮淼也是將手里的帕子揪得緊緊的。幾乎要忘了呼吸。
用完平安長壽面。老夫人就催著書瑤回明月苑去好好休息。補補眠。那么可怕的場景,她自己想想都不由自主地發抖,書瑤一個小姑娘可不嚇壞了?而且看那孩子的臉色,就知道她昨晚沒睡好。
書瑤確實有些疲倦,正要起身,卻見大管家急急奔了進來:“圣旨,姑娘,快去前面接圣旨。”
書瑤幾人嚇了一跳。皇上剛剛回宮沒多久吧?什么圣旨?再說了,金喜達和書杰應該都在宮里呢,為什么不在宮里直接接旨,還要送到府里來?
大管家見幾位主子都愣住了,連忙解釋道:“是給姑娘下的圣旨呢。姑娘快,快去前面接旨啊。”
南宮淼最先回過神來,書瑤救了皇上,應該是宮里來賞賜了。
四人換上正裝趕到前院,才發現竟然是大福子公公親自來傳旨,且兩旁邊各站著一排宮女。一排太監,手上不是捧著紅色錦緞蓋著的托盤。就是扶著身邊大大的紅色箱籠。這陣勢……也太大了吧?
大福子神秘地一笑:“恭喜老夫人、候夫人了,永平侯府夏氏書瑤接旨。”書瑤趕緊隨著金老夫人、南宮淼跪下。
等大福子公公唱完圣旨,書瑤還沒回過神來。郡主?皇上親封她為琦郡主?還是有封號、有封地、有俸祿的郡主?那一抬抬、一盤盤里的,都是皇上給她的賞賜。
南宮淼見書瑤發愣,忙輕拉了她一下,使了個眼色。
書瑤醒神,趕緊雙手舉過頭頂接了圣旨:“琦領旨,謝皇上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福子公公一臉喜興:“老奴恭喜琦郡主了。今兒宮里事多,老奴先回宮,改日再給琦郡主道賀。”
書瑤忙道:“多謝福公公,福公公慢走。”柳媽媽塞了一個紅色荷包過去,福公公也不客氣,這是大喜事,推托反而不美了。
大福子公公帶著宮人走了,書瑤還愣在當場,太不可思議了!
奎叔帶著所有下人跪了一地:“奴才(奴婢)見過琦郡主,恭喜琦郡主,賀喜琦郡主,琦郡主萬福金安。”兩侯府現在有兩位侯爺、一位文武雙狀元,現在又出了一位郡主,何等榮耀?他們這些下人也跟著風光啊!
金老夫人大笑:“你們也恭喜恭喜你們自己吧,這才開春又有賞了。”
大家跟著笑了,可不是?老爺和大爺晚上回來,說不定又要賞一個月例銀了。在兩侯府這樣的福窩窩,他們不需要(也不敢)為了一點小利去挖空心思、勾心斗角。月錢高、吃飽穿暖住得舒服,有獎賞、有紅利,時不時再來一個“賞一個月月銀”,到哪里再能找到這樣的福地?
柳媽媽笑得合不攏嘴,那些暗地里奚落她家姐兒什么“半路出家”的夫人姑娘們聽到這個消息不知道會做何感想?有封號的郡主,在大周實在不多,而且“琦”子與“玥”字一樣,代表著稀有的神珠美玉,是皇家高貴身份的的象征。
皇家為了獎勵那些有功之臣,經常會封賞他們的嫡女為郡主、縣主之類。或者,為了同番邦、番族政治聯姻,也會將適齡的官家姑娘封為郡主、甚至公主。
但是這些都只是個名頭,一般都是沒有封號、封地的,人們通常以她們名字的最后一字稱呼,比如妍郡主司馬妍。
司馬妍此時也已經得到安國公帶回來的消息,知道夏書瑤竟然會武功,還在千鈞一發之時救了皇上。
司馬妍整個人愣住了,夏書瑤竟然會武功?還能救皇上?救皇上啊,那是什么概念?天大的功勞啊!她的郡主身份、還有太后愛她,很大的原因是她的父兄救了祺親王。而現在,夏書瑤救了皇上?
安國公深嘆一口氣:“其實也不奇怪,武將家里的姑娘耳濡目染,多數會些功夫。夏霖軒那等身手,兩個兒子都習武,讓閨女學些防身功夫也很正常。只是沒想到,夏家姑娘的身手竟然也如此了得,還不到14歲的小姑娘呢!
安國公夫人兩眼瞪得溜圓:“碰巧吧?小姑娘家家的,碰到刺客嚇都嚇死了。”
安國公好氣又好笑:“眾目睽睽之下,去哪里碰巧?皇上親口說的,夏家姑娘,啊不,現在是琦郡主了,琦郡主救了皇上,還同郁大人、永平侯爺一起救了玥郡主。這不?皇上一回京就頒了圣旨,封夏家姑娘為琦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