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好萊塢制作

第七百三十九章 特效和實拍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5-12-24  作者:白色十三號
攝影棚中一片昏暗,杜克的正對面,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背對著主攝像機的鏡頭,似乎正忙碌著什么,然后斯嘉麗約翰遜的身影闖入到了鏡頭中,她了萊昂納多的背影,向著那邊走了過去。

“你準備一個人進入夢境嗎?”她主動開口問道。

“不,不……”萊昂納多轉過身來,立即否認道,“我只是在做些實驗,沒想到這里還有人,所以……”

“噢,抱歉,”

斯嘉麗先低頭了自己手里的小玩意,接著對萊昂納多亮了亮,“其實我在弄我的圖騰。”

“給我。”萊昂納多抄起口袋走了過來。

斯嘉麗卻立即收了起來,萊昂納多只是笑了笑,“你學的很快。”

“這種區別夢境和現實的方法很優雅啊。”斯嘉麗輕輕點著頭,說道,“這是你的主意嗎?”

“不,其實……”萊昂納多走的更近了一些,“其實是莎莉的主意。”

既然女主角的人選不是法國人,杜克也就相應的改了名字。

萊昂納多掏出一個陀螺,放在了自己☆的手心里,以便讓斯嘉麗得更真切,并且解釋道,“陀螺在夢里轉起來就不會倒。”

他在旁邊的桌子上轉動了陀螺,“就這么一直轉下去。”

“聽亞瑟說他去世了?”斯嘉麗問道。

萊昂納多卻轉了話題,“迷宮設計的怎么樣了?”

杜克離開攝像機鏡頭,大聲喊道,“cut!”

斯嘉麗和萊昂納多都向了這邊,很清楚開機第一條沒有過,只是這段戲并不難。他們不明白問題出在了哪里。

“漢娜,科克,約翰……”杜克一口氣喊出了劇組三個部門主管的名字,然后招了招手,“你們過來。”

這個鏡頭沒有通過,與斯嘉麗和萊昂納多的表演無關。而是配光出了問題,自從扎克施耐德離開杜克的團隊,成為一名導演之后,他的劇組配光一直有科克倫迪爾負責。

電影也可以說是一場光化學之夢,對于光線的要求非常復雜,盡管很多光亮可以在后期制作時調配,現場用于拍攝的光線卻也極其重要。

所謂配光,用通俗的說法來說就是調色。電影之所以要做配光,主要出于兩個理由:其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光源條件下拍攝的鏡頭之間難免存在差異,如果不加處理直接沖印,鏡頭剪輯在一起就會顯得不和諧;其二,創作者也會出于自己的藝術追求,使影片畫面呈現某種特定的風格。

配光一詞的英文原文是colortiming,從英文的字面意義理解,很多人可能會納悶這個工序和“時間”有什么關系。

這還得追溯至黑白電影的時代,由于那時還沒有顏色的介入。配光僅僅涉及畫面的明暗控制,因此配光師所要做的就是調試和記錄不同鏡頭所需的曝光時間。timing一詞由此而來。在彩色技術出現后,timing的說法依然被保留,甚至到了如今的數字時代還在被沿用。

如今的配光工作,完全在數字環境下進行的,配光師能獲得的效率和自由度都極高,這些年電子配光技術發展迅速。通過電子配光機的電子回路顯像,配光師可以直接預覽配光結果,從而快速的工作。

相比于傳統的配光,這樣方式更具有效率。

杜克的劇組使用的從來都是業內最為先進的技術,他不是如今還在電影圈廝混的克里斯托弗諾蘭。不會堅持那些傳統又耗時耗力的方式來拍攝。

如何花最少的資金以最快的速度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才是杜克想要的,為此他根本不在乎實現的方式究竟是堅持傳統,還是使用新技術。

配光的問題很容易就得到解決,在隨后幾天的拍攝里,杜克既使用了新技術,也運用了一些較為傳統的方式。

曾經的里出現的第一個震撼性鏡頭,要數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道姆柯布被推入浴缸從而引發的第一次夢境穿越,柯布在上一層世界對水的感受被傳遞到下層的夢境里,產生了超現實的效果——整個日本宮殿被滔滔大水淹沒。

這極具感官沖擊的一幕實際上是克里斯托弗諾蘭使用實景拍攝得來,他的劇組搭建了龐大的宮殿內部的場景,并把共計000加侖的水儲存在精心布置于場景各窗口處的26個水箱內,這些水箱在機關驅動下按順序被依次打開,“水漫金山”的景象便產生了。

但這樣的搭景和拍攝都極其耗費時間和資金,杜克只是簡單的想了一下,就放棄了實拍的想法。

他拍攝時,萊昂納多只是站在綠幕環繞之中,宮殿被滔滔大水淹沒的場景則使用微縮模型拍攝,然后二者在用cgi技術處理之后合成在一起。

按照專業人員的計算,這起碼能節省最少一半的準備時間和三分之一的拍攝資金。

以杜克的風格,沒有不選擇這種拍攝方式的道理。

而在一些方面,杜克也大量使用了傳統的技術進行拍攝。

比如亞瑟在走廊里的那場動作戲,受到上層夢境的干擾,第二層夢境中幾次出現重力改變的現象,事實上拍攝時它們都是由真實的物理法則產生的。

拍攝中,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在酒店走廊中飛檐走壁,是因為整個走廊的布景被搭建在一個可旋轉的巨形“萬象環”裝置上。

整個走廊開始旋轉傾斜時,吊在威壓上的演員們只用順其自然的調整平衡,而固定的攝像機則讓這一切起來就像是重力的受力方向在變化。為了保證演員在旋轉布景中的安全,許多道具包括墻壁都是用柔軟的材料制作的。

還有許多用于夢境拍攝的道具,也都是劇組真實搭建的。

首先是彭羅斯階梯。

任何對錯覺略有研究的人都應該知道“彭羅斯階梯”這個著名的透視悖論,作為一個假想的無限循環階梯,它只能在二維上成立,一旦拿到三維空間里檢驗就成了一個自相矛盾的結構體。

特效組參考錯覺大師艾舍爾描繪的彭羅斯階梯,在拍攝景地華納制片廠的攝影棚里真實的搭建了一個從特定角度如同無限循環升降的封閉樓梯,當然從其它任何一個角度,這個布景就會瞬間穿幫,因為它根本不是封閉的。

也正是利用這一點,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飾演的亞瑟才得以清晰的像斯嘉麗出演的阿德里安以及觀眾解釋夢中的迷宮現象。

其次是記憶電梯。

道姆柯布在自己的夢里制造了一個能通往十三層樓的電梯,來儲存自己的記憶。這個記憶的電梯在拍攝中是一個個的布景,它們都是劇組制造的真實的道具。

比如頂層沙灘上的那個電梯,杜克拍攝時,就是在南希約瑟夫森的私人沙灘上挖出一個大坑然后搭建的。

還有潛意識火車。

劇組為拍攝準備的最為夸張的道具,恐怕還要數出現在第一層夢境里的火車,這輛火車確是實實在在的道具。

這個大家伙內部由卡車和數節拖車驅動,外部套上玻璃纖維制的火車外殼以假亂真,最后再用電腦cgi將汽車輪胎替換成火車車輪,一切都無懈可擊。

在好萊塢,幾乎所有的大制作商業片都是用電腦特效加實景拍攝完成的,不使用cgi特效鏡頭的投資上億美元的特效大片根本就不存在。

不說杜克這個版本的要使用超過2000個cgi特效鏡頭,單說曾經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很多人對諾蘭的印象都是此君乃十足的膠片狂且對數字技術極其抵觸乃至鄙視,從一定角度講這是正確的,不過這并沒有到事實的全部。

實際上,cgi特效在曾經那部的制作中得到廣泛乃至關鍵性的運用。

倒卷的巴黎是這部影片的標志鏡頭之一,不去細說也能出這是cgi生成的場景,除此之外,整部電影運用到的cgi鏡頭超過了600個!

卷曲的巴黎同樣是杜克這個版本的整部電影的標志性畫面之一,在他手中,這會是一個百分百的數字特效。

早在前期準備時,工業光魔的特效組已經趕到巴黎,在那里拍攝了一個t大小的照片作為素材,從建筑物的外部結構到內部的房間,精確到每一個細節。

這些高精度照片最終作為“烘焙貼圖”被貼到三維模型上,目的就是讓整個虛擬場景變的真實可信。

不過光有真實的貼圖是遠遠不夠的,整個場景需要考慮諸多元素的變化,包括光源——整個場景發生白天,而天光的模擬是非常困難的——陰影的投射、透視等,還要考慮如何隱藏建筑物之間的穿透這類穿幫。

雖然杜克計劃在電影里出現城市卷曲會被切成數個鏡頭,但工業光魔初步完成的特效只是一個完整的鏡頭。

按照杜克的要求,特效組大可借助鏡頭的切換來作弊,但是他們卻迎難而上給他交出了一份超越預期的漂亮答卷——沒有重樣的街區,小到街燈、窗簾這樣的細節,甚至是建筑物內的室內結構。(

上一章  |  好萊塢制作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好萊塢制作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