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唐騎

第二九二章 秋收不戰令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4-06-05  作者:阿菩
石敬瑭的死訊,伴隨著石重貴在洛陽登基的消息傳出,天下沒有震動,輿論反而出現一種詭異的死寂.

一個皇帝之死,總要蓋棺定論,但現在對石敬瑭應該怎么論似乎應該痛罵吧,只是易縣的那個人還沒開口,風向標似乎就不好定,萬一搞錯方向怎么辦因此士論干脆就沉默了下來.

但是,在死寂之中,這個消息的傳出還是加劇了某方面的影響,在山東,屬于魯中地區的兗州,濟州相繼歸附天策,致使山東地區將近一半納入天策大唐的統治范圍.而這時候,幽州地區也在醞釀著新的變化.

范延光的人馬已經到了武清有一段時間了,越是北上,他感受到的氛圍就越是壓抑.

再沒有當初在鄴都時隨性所欲的放縱,有的只是在洛陽那段日子所感受到的郁悶,甚至比在洛陽時猶有過之!

"兵馬進駐武清縣城,就地訓練,無令不得出城!"

這是范延光準備北上時,張邁發來的一條命令.沒有解釋,沒有回旋的空間,只是一個簡單卻沒有商量余地的指令!

范延光接到命令之后,也不很當一回事,第二天,其部下孫銳不耐城中無聊,私自出城打獵,恰逢遇上了執法隊,問明番號之后,執法隊下令全部放下武器束手就擒,孫銳不愿就擒,竟然拔刀反抗,混亂之中執法隊竟有一人被誤殺,這下子孫銳也知亂子有些大了,當即下令圍攻:"一個也不要走了!"

執法隊的隊正十分機警,見勢不妙馬上下令分頭逃走,孫銳追截不及.便只殺了數人,其余都被逃脫了.

孫銳回到武清,一開始想瞞著范延光,但想想這事太大.只怕終究隱瞞不住.迫不得已才告訴了范延光.

范延光大吃一驚,怒道:"你個狗才!嫌自己命長是不是!執法隊也敢殺!"拔出刀來.怒道:"你這是要造反,是不是!也罷,我先殺了你,然后去易州向元帥請罪!"

孫銳原也想到范延光會發怒.卻沒料到會范延光會發這么大的火,驚得跪倒在地,旁邊幾個親信急忙跳過來抱住范延光的手腳,范延光一刀斬得偏了,從孫銳的頭上掠過,削斷了一片頭皮連帶著頭發.

范延光叫道:"讓我殺了他,讓我殺了他!"其親信急叫道:"孫將軍.孫將軍,還不快向節度使認罪求情!"

孫銳這才回過神來,也不管額頭上的傷口,嚎啕大哭起來道:"令公!我那時也不是真要殺人.只是我們僅僅出城打獵而已,他們竟然就要我們束手就擒,這不但是不把我們放在眼里,更是看不起令公啊!當時我們有三百人,他們卻只有不到五十人,我們輸人也不能輸陣啊!結果他們竟然敢向我們拔刀,弟兄們怎么也不能弱了氣勢,所以就拔了刀,跟他們斗一斗氣勢,誰知道竟然誤殺了一個……"

范延光怒道:"殺得一個,不如全殺,不能滅口,你還回來做什么!你自己自刎了,去向元帥請罪吧!"他說著手一丟,將刀丟在孫銳腳邊.

孫銳看著范延光,再看看地上的刀,讓他自殺,他是不肯的,臉上神色不停變幻,陰晴不定.周圍的人看著孫銳腳邊的刀,臉色也有些詭異.

張奇跡趕緊走過來,說道:"令公,孫銳犯下這樣的大錯,固然該死,但他當初也不是有心.現在人不殺也殺了,就算將孫銳交上去,也不見得元帥就會因此息怒.倒是我們這邊,卻是冷了弟兄們的心!"

范延光怒道:"那我還能怎么辦!殺人者死,何況是執法隊!上頭發下的軍律你沒看見這些執法隊見到不守軍律的士兵,是有當場斬殺的權力的!現在倒好,他竟然把人殺了!這樣的重罪,誰能承擔!"

張奇跡道:"軍法也不外乎人情."

"人情"范延光怒道:"軍法之中,怎容人情!"

"按道理是不能容的,但現在是特殊時期,我們是特殊之人啊."張奇跡道:"令公以鄴都來歸,對元帥來說,那就是立了一個千金買馬骨的榜樣.在將軍歸降之后,景延廣,杜重威,符彥卿相繼投降,元帥兵不血刃就取了幽薊數百里之地,這里面可以說都有令公的功勞啊.現在石敬瑭剛死,眼看石晉就要分崩離析了,但洛陽有石重貴,太原有安重榮,長安有劉知遠,襄漢,淮北,也都還有守軍.甚至擴而展之,江南,閩漢,荊楚甚至孟蜀,如果安撫得好也都有傳檄而定的可能——至少也要削弱各方抵抗的意志.但是如果這時候,傳出元帥他苛待令公你的消息,不管是什么原因,令公想想,各方豪強會有什么反應"

范延光本來無比盛怒,這時才慢慢靜下來,道:"說下去."

張奇跡道:"令公,咱們是降將沒錯,可咱們投降的時機巧了,如今天下尚未一統,元帥如果想安撫諸方豪強,就不能對令公怎么樣——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行."

范延光漸漸平靜了下來,沒再對孫銳發火.

張奇跡說的沒錯,在政治面前,公義,法律和規則有時候就都變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在這個不相信真相的時代,他.范延光如果出事,各方豪強都不會去問究竟是為什么,只要是張邁真動了范延光,他們就會寒心,就會反感,就會害怕將來如果投降會被張邁同樣對待,就會在未來戮力抵抗!

事實是怎么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張邁需要什么,只要張邁還需要一統天下,他就不能不有所顧忌,就不能不有所平衡,就不能不按照政治現實來給雙方一個下臺階.隱隱然的,范延光看到了天地間出現了一個棋盤,棋盤的一邊是張邁.另外一邊是包括已歸附者和未歸附者在內所有中原豪強.

范延光不在怪責孫銳,張奇跡說的沒錯,現在重要的已不是軍法與法律,而是張邁在這場博弈中如何選擇.

張邁的人馬已經到了幽州.

薛復先一步抵達.清理了幽州的軍防.控制了幽州各路人馬——對于這支臨時投降的龐大軍隊,天策唐軍明顯并不能完全信任.至少不能如對白馬銀槍團一般信任.薛復也并沒有接觸符彥卿等人的兵權,只是將他們的駐防地點重新排布,并且將后勤補給與駐軍分開,只用了這兩條.就制得全部幽州降軍半步不敢妄動.

然后,楊信和折從適也相繼到達

跟著,郭漳,衛飛,石堅,丁寒山,馬呼蒙相繼到達.最后連李臏也到了.

直到這時,符彥卿等才知道楊易受傷的消息,知道了如今是薛復代領大都督的威權——但現在這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天策唐軍已經取得絕對的軍事優勢,在北方的大地上.幾乎已沒有任何力量能與之抗衡.

一切清理就緒之后,薛復才向易縣報了平安,跟著張邁便在陌刀戰斧陣的衛護下,離開易縣.進入幽州.

昔日曾經繁華冠絕東北的幽州城,如今已變得荒涼不堪,城墻依舊,市井卻空無一人,空蕩蕩的猶如鬼市.在杜重威駐兵期間,這里完全變成了另一座兵城——五代的將領似乎有不少都是如此,擅長軍事,而不知民政.

至于城外,連續幾個月缺少打理的麥田,在風吹雨打雀食鼠竄中七零八落,杜重威也沒去約束麾下,踐踏麥田的事情時時發生,盡管張邁在進入燕地之后就下令所有駐軍盡可能保護農田,但也為時已晚,那些居民被遷走的地方,麥田收成肯定是十不存一.

薛復進駐幽州之后,將城池劃分為四塊:

北面清理出來,沿著地勢平整掉,只搭建成一個大帳群,環繞城一個城中營寨,大帳的中心是一個黃金大帳——那是為張邁準備的,他預計張邁進駐幽州后,恐將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會留在這里,因此做了妥善準備.現在各方面錢糧緊張,不宜進行大規模的奢華建設,因此不建宮殿,暫時以大帳代替,反正張邁也住慣了——行政辦公的官員也都將聚集在這里.

東面,是作為倉儲之地,同時駐扎大軍守護,不過大部分的軍隊,都將聚集在城西劃定的兵營之中.

南面則劃出了民居和市集,號稱南市,云州那邊云集的商人,已經在向幽州進發了,估計不久后幽州的商業就會重新繁榮起來,甚至不用等到明年,這座城市就會在商業的帶動下煥發生機——這完全是可以預見的!

如今天策大唐的統治范圍,北越大漠,西接絲路,南面有整個河北作為腹地,至于東面更面臨大海,幽州的地理優勢,本來就勝過涼州,隨著天策大唐版圖的擴展,這里的商業在數年之間便會成幾何倍數地發展,超越后梁與契丹統治時期指日可待!

至于最中心,薛復則驅遣數萬軍事扛土,平整出一個大廣場,并在數日見磊起一個巨大的原型土石平臺,將來這里會成為重要的聚會場所.

薛復的規劃,簡單而有效,又預留了較大的發展空間,李臏來到后贊不絕口,但在張邁眼中,這座幽州城卻是無比破落——因為他心目中另外有一座規模浩大,人口達二千萬人的超級城市,現在的幽州城,比之后世連一個小鎮都不如,在未來,如果要作為方圓數千里,東控東北與大海,北制漠南與漠北,南籠兩河與山東的區域中心,這座城池顯然不堪負荷.薛復目前的規劃,只能作為數年之內的臨時需求罷了.

因此進入黃金大帳之后,張邁就讓李昿從秘書團體之中,召來一個會制圖的人,當場作了幾個立馬著手的規劃:

一,定幽州為北京,下令堪籌營選址,準備在未來興建一座新城;

二,將漳,清,拒馬,沽等水匯流之后的河干道改名海河,于海河入海口開設天津港;

三,于京津之間.設立一個新的倉窖河津鎮,以將平幽倉,共濟倉存糧北移,以供支應;

四,定立境內關稅制度.尤其是注重對幽鄴,幽云,幽定三條商貿干道的建設.投入沿途警衛,以確保這三條商貿干道的暢通無阻;

五.以自愿為基礎,鼓勵涼州士民——尤其是天策核心部隊的軍眷家屬——遷居北京,.

這個時代,幽州地區的環境還是相當好的.拒馬,桑干,潞,丘,清等河流在境.內縱橫,大小湖泊遍地都是,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只此一地,用于農耕,即便以這個時代的農業技術來說.也足以供養上百萬人口.且東,西,北三個方向都有天然險要可守,南面則是開闊的腹地,歷史上自宋以后,隨著經濟中心的東移.歷代王朝都選擇定都于此并不是沒有原因的.因此張邁對幽州地區的看重,還遠遠超過了薛復,范質等人的預料.

范質見張邁做出這么龐大的規劃,心中微微吃了一驚,幾次想要干預,但張邁對此卻顯然有乾綱獨斷的姿態,因此范質等人便不敢造次,只是默默傾聽,準備進行接下來的具體事宜.

張邁做事的風格,范質魏仁溥早已習慣,在一些大事上他是不會輕易妥協的,但他并不介意范質魏仁溥等人在他的框架內進行修補與完善,甚至對此十分欣賞,范質魏仁溥等人的修改調整,總是帶著較為濃郁的古中國色彩,對這個時代來說,一些細節也更接地氣,他們的才華不僅讓他們得到了張邁的重用,更使得鄭渭成為他們最大的支持者,天策的內政體系會形成今天這個樣子,其實也可以視為張邁與范,魏為代表的中原開明士人博弈的結果.

張邁這邊口授完畢,諸將也陸續到齊.楊信折從適馬呼蒙等還好,石堅,郭漳,衛飛,丁寒山四人一見張邁就忍不住嚎啕大哭,四個流血不流淚的鐵漢,見到張邁哭得就像七八歲的孩子一樣.

張邁胸中一股熱氣上涌,也忍不住從座位上沖下來,抱住了石丁郭衛,眼淚竟然不由自主地就滾了下來,接著聲音也控制不住,竟然大哭起來.

這四人不止是他的部下,更是他的手足,是可以將性命交托的人,這兩年遠征漠北,迂回萬里,彼此都抱著今生不能再見的念頭了,此時陡然相遇,誰能忍得住那恍如隔世后重聚的情感宣泄

五個人抱成一團,誰也沒說話,只是石堅在嚎啕著:"元帥,元帥!"郭漳叫叫喚著:"邁哥哥,邁哥哥……"

然而帳內所有人都清楚他們的無言之言是何等的歡喜,又是何等的感傷.當初在甘涼分離時,仿佛已經是上一輩子的事情了.

楊信折從適等見著,也跟著流淚,薛復為人理性,這時也忍不住雙眼含濕,李臏從帳外被人推進來時,也跟著垂淚,范質魏仁溥李昿等文臣看了只是感動而已,高懷德卻是熱血沸騰,心道:"我要是生在新碎葉城,跟著元帥一路朝東打過來,那可多好啊!"

符彥卿率領石公霸王景崇趕來拜見的時候,心中不免惴惴,路上遇到景延廣,彼此只交換了一下眼光,都未說話,這是符彥卿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拜見張邁,他都不知道這位新的主上會給他們什么樣的對待,不料入帳之后沒見到一個高高在上的張邁,沒見到一個威嚴不可侵犯的張邁,卻見到一個和幾員連橫刀都沒卸下的將領抱在一起流淚大哭的張邁.

然而符彥卿等受到的觸動,卻比看到一個高高在上皇帝模樣的張邁更加深刻.

這就是他們的新主上啊,一個征服萬里,卻仍舊與部下保持類似于親人般關系的男子,這樣的男人,完全超脫了符彥卿等的想象.在他們侍奉過的君主之中,哪個也不曾具有這樣的氣質.

張邁看到符彥卿等進來,收淚笑了笑道:"看看咱們像什么樣子,叫人笑話了!"

石堅等一聽,趕緊抹了淚水,與衛飛等人各按班列,站得就像柱子一樣筆挺.

符彥卿與景延廣卻更是黯然了.石堅等人早已進入幽州,符彥卿等都認得,而此時看見了這場景再聽到這話,便知自己與石堅等人"內外有別".

四人待張邁歸座后便行禮參拜.

諸將禮畢.張邁調整了一下哽咽的語調.對符彥卿等撫慰了一番,這才說道:"今天召集諸位前來.是有幾件事情.第一,咱們會師幽州,少不得要慶祝一下的,因此從今天晚上開始.各路大軍分為三班輪值,每夜一班,篝火夜宴,酒肉不限,全軍狂歡."

諸將一聽都是大喜,張邁又道:"至于第二件事情,我打算在秋收之后.舉行一次大閱兵.到時候幽州地區所有軍隊都要參加,現在在武清縣的范延光,我也已命他好好整訓部伍,屆時也要來.各位回去之后要好好督促士卒勤加訓練.讓我看看各位的風采."

諸將一聽,心中或驚訝或歡喜,但人人都有幾分興奮!特別是漠北歸來的將軍們,在漠北的廝殺只通過戰報呈現,元帥沒有親眼看見,這一回,可得好好表現才是.便是符彥卿等人心里也有打算,知道這次閱兵或許會影響到自己的前程.

"至于第三,我要頒布一條秋收不戰令,傳布天下!"

"秋收不戰令"

"是!"張邁道:"秋收快到了,過去這一年,無論中原還是塞外都經歷了重重劫難,因此我要發布這條命令:從現在開始一直到農忙結束,中原大地全面止戰!誰敢妄動刀兵,不管是什么原因,秋收結束后我都要第一個討伐他!凡我控制下的所有軍隊,都必須盡力保護秋收.有敢侵奪農田者,斬!".

符彥卿大是感動,屈膝道:"元帥果然仁者之君,天下得君如此,何其幸哉!"

張邁笑了笑,道:"沒想到符將軍也挺會掉書袋."

帳內諸將一聽都笑了起來,符彥卿一開始是有些愕然,再看張邁的微笑似乎并無惡意,心中反而一陣輕松一陣歡喜,君上肯跟自己開玩笑,這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好的開端.

張邁又道:"除此之外,還有一事,我要傳檄中原——自潼關以東,所有歸我統屬的州縣,今年農稅全免!河北,山東,被石敬瑭搞得衰疲不堪,如今必須設法給大伙兒休養生息."

此言一出,不當家的諸將都點頭稱善,但范質魏仁溥卻是愕然——他們是儒家子弟,歷來鼓吹仁政的,但問題是如今他們是當家的人,自然明白這么做的結果是什么!就是薛復,也是皺眉.

張邁真要這么做,對他們來說壓力就太大了,只是他們卻不好反對,張邁這條仁政,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河北,山東,如果因他們反對而作罷,回頭會被父老鄉親戳脊梁骨罵死.

幾件大事安排下去后,張邁又問眾臣諸將還有沒有大事奏報.

薛復雖有幾件安排,但都準備會議結束后再與張邁商議,符彥卿見無人開口,再次出列,奏道:"登州趙贊,派有使者前來幽州,如今就在末將帳下,依臣路上觀測,彼確有投誠之意.伏請元帥召見."

張邁奇道:"登州"

他知道登州就在山東半島的北部,屬于山東,是中原最重要的海港城市,如今山東官員跑來投降一點也不奇怪,只是這段時間投誠的州縣官員多了,除了個別突出的人外,可沒資格跑到張邁帳前來,更別說區區一個使者——再說登州的官員不去鄴都投靠,卻走幽州的門路,這是什么道理

曹元忠忽然插口道:"登州的長官,不叫趙贊吧."這段時間他負責對外交涉與收降,不但河北,山東地區的縣以上官員也了如指掌.

"是."景延廣道:"趙贊不是石晉的官員,他是趙德鈞的孫子,當初趙德鈞竄入山東,又覆滅于山東,其余部擁戴著趙贊竄入海島為寇.石晉內憂外患之下,竟緩不出手來趕盡殺絕他.不料這趙贊頗有才能,他的兵馬襲擊了登,萊,諸州,盡得沿海船只,而后便在登州海外的海島之中安頓下來.登州萊州的官員,雖然還是石敬瑭任命.但港口都被趙贊的人控制,石敬瑭派去的官員反而成了擺設.趙贊借著海外貿易,東通高麗,日本,南通吳,越,閩,漢.短短數年之間積攢了偌大的家當.如今趙贊愿舉家財求封.此人之降,不僅可為我軍帶來偌大財力.更是能幫我們開拓一條海路,非是一州一地可比,元帥目光遠大,自然知其輕重."

張邁只聽了一半就喜出望外!

天策的人力資源畢竟也是有限的.好刀都用在了鋼刃上,這幾年張邁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契丹與中原,對東南沿海的關注就相對缺乏了,但現在打到東海邊上,形勢自然又不同,何況海上力量在張邁的心目中,只會比符彥卿預料的更高出十倍!如今符彥卿竟然帶來了這樣一份厚禮.這對張邁來說,可是一份不亞于平幽倉的大功!

張邁揮手道:"諸將帥且回去吧,只薛復,元忠,文素,道濟留下議事便可."

諸將便拜辭離去,符彥卿見張邁的眼光一直停留在自己身上.也就沒有出去.

諸將走后,張邁對馬小春道:"將桌子重新擺一下!"

馬小春便帶了兩個侍從將六張桌案擺成圓形,又在張邁的案側擺了一張小案,讓李昿好做記錄.

張邁道:"坐著說話."

符彥卿見薛復等分別坐于左右,便也在最后那張桌子前坐下,六桌成圓,相互之間距離便十分近了,文臣在右,武將在左,符彥卿剛好就坐在張邁的對面,站起來伸手就能夠到對方了,符彥卿心中又是一喜,知道張邁對自己的信任又近一步了.

張邁等符彥卿坐下后便問:"這個趙贊是什么樣的人,你可清楚"

符彥卿心道:"元帥見解果然與眾不同,不問趙贊的實力,資財,卻先問人品."口中答道:"此人為武將之后,卻有文臣之資.七歲時便能誦書數十卷,甚為當世所稱贊.治軍甚有法度,治下能使吏民畏服,因此這些年其祖父所遺的部屬非但不叛不亂,而且兵馬還日漸壯大.他與山東,河北士大夫又多有交接,這些年通過海上交通又與江南士林常有來往,其海外貿易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離不開齊魯大家族與江南大家族的暗中支持,說一句出將入相或許過譽,但確實是一個文武全才之人."

張邁贊道:"人才啊!如果你沒有夸張的話."又問:"他人在登州,為何要走你的門路來投我"

符彥卿道:"趙贊說起來算幽州人,幽州才是他的老家.他在海外站穩腳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在這邊的海邊開辟了一個據點.契丹需要海貨,從不禁他與燕民生意往來,杜重威也需要他的一絮運.所以一直以來,登州與這邊的聯系從來沒斷過,他的人要來幽.州,可比走鄴都直接方便得多."

"他在這邊也有據點"

"是."

"在哪里"

"在一個叫河口的小村,當初只是一個小村,幾年過去,如今已經儼然變成一個小鎮了."符彥卿道:"這個小鎮僻在海邊,幽州這邊大事未定,所以末將這段時間也沒去理會它."

張邁命取地圖來,符彥卿一指,李昿咦了一聲,曹元忠道:"這不就是元帥定下的天津嗎"

符彥卿來得晚了些,未聽到張邁的那幾項安排,一時錯愕道:"天津"

曹元忠便將張邁剛才的規劃擇要說了,符彥卿感嘆不已,道:"元帥深謀遠慮,吾等不及也."

曹元忠道:"這個地方若是一片荒地便罷,但現在已被他捷足先得,我們再去建城開港,會不會有麻煩"

符彥卿道:"彼既來降,自然要給出一點誠意的,區區一個小鎮,豈在話下!"

張邁微一沉吟,道:"天津那邊既然已有現成的港口,那更好,開港的事情暫時就不忙了.彥卿,趙贊既然是找上了你,以后有關趙贊的事情,就由你負責.見了那使者之后,你幫我做三件事情."

符彥卿暗喜,應道:"是!"

張邁正要吩咐,忽然帳外響鈴,張邁,薛復等都是一愕,這是有十萬火急才會打斷會議的鈴聲!

薛復以為是有軍變,臉色微變,一下子站起來道:"何事!"

一個信使沖了進來,呈上一封加密奏報,張邁打開才掃了一眼,雙眉幾乎都豎了起來,大怒道:"混賬!"

上一章  |  唐騎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唐騎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