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崛起大導演

0308 【訪談】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4-06-23  作者:白是一種境界
“用事實說話,焦點訪談!”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焦點訪談》特別報道《紀錄片的崛起》。”

敬一丹從容的做著介紹:“在過去的半個月里,本臺在每晚的22點40分新開辟了《魅力紀錄》欄目,專門播放優秀的國產紀錄片,而首播的紀錄片,就是如今火熱全中國的《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是由我國著名國際大導演萬小虎親自編導,著名導演寧皓、任長箴、劉洋、程耳、陸劍青、烏爾善和胡迎迎擔任分集導演,介紹中國美食和背后人文故事的一檔大型高清紀錄片。在3月19號首播后,立刻成為了國民關注的焦點,引發了眾多的討論和贊揚。”

“是什么樣的一種原因,能夠讓一部紀錄片,取得這樣多的話題,受到這樣多的人關注,成為時下最火熱的焦點呢?帶著這樣的疑問,《焦點訪談》欄目組特別做了這期《紀錄片的崛起》報道。”

敬一丹做完了開場白,畫面跳到《舌尖上的中國》畫面,然后就是一段旁白。

“《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目標觀眾不單止是為喜歡美食的‘吃貨’,執行總導演寧皓表示,拍攝的時候,劇組就把觀眾群體鎖定為普通的正常人,并表示該片的目標是以美食作為窗口,讓海內外觀眾領略中華飲食之美,進而感知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社會變遷。”

“通過展示人和食物之間的故事,透過美食來看社會。向觀眾展示傳統農耕的中國,同時也告訴觀眾很多中國傳統正在改變。而有些片中出現的人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傳承手藝的人,紀錄片拍攝的是承載中國人精神的食物。”

畫面一閃,寧皓出現在鏡頭前。

不見記者,只見話筒:“《舌尖上的中國》收視率非常高,節目影響也是巨大的。你們當時做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有想過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嗎?”

寧皓似乎是在拍攝《黃金大劫案》的現場,坐在監視器后面:“設想過,因為我們規劃的時候,投資很大。我們幾個導演,跟萬小虎商議的時候,就說了,不要過度煽情。不要隨意浮夸,不要介紹超過50元一道的菜,要介紹人和食物的關系,做食物的人的家庭變遷。觀眾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紀錄片。”

“是什么動機,促使你們拍攝這部紀錄片?”

“萬小虎提議的,他的想法很多,他說我們拍一個美食紀錄片,嘗試一下紀錄片這個題材。然后就開始做腳本做計劃。”

“《舌尖上的中國》影響力這么大,但是只有七集,很多觀眾意猶未盡。會有續集嗎?”

“這個要看情況,畢竟我們這些導演,除了任長箴和胡迎迎,都是電影導演,現在我們都沒有時間了。萬小虎要在好萊塢拍《猩球崛起》,我要拍《黃金大劫案》。烏爾善要拍《畫皮》,劉洋要拍《葉問》,程耳和陸劍青,也在計劃新的電影了。”寧皓一邊回答問題,一邊還不忘趁機宣傳一下電影。

接著,又是一段旁白,介紹了一下《舌尖上的中國》劇組的主創人員。

主創人員介紹完,萬小虎出現了。

坐在一張老板椅子上,標志性的三七開發型,梳的錚明瓦亮。這是在蒲公英大廈頂層,萬小虎的辦公室中接受的采訪。整個辦公室寬敞明亮,桌上擺著文房四寶和幾份文件,整個辦公室的裝飾,都是高大上檔次的。

不過,在萬小虎椅子的背后墻上,一幅字畫,格外的顯眼,而且破壞格調。

這是一幅毛筆字,用鎏金的畫框裱起來。

上面行書四個大字“成功人士”,落款是萬小虎自己的名字。

在一個如此典雅的辦公室,出現如此拉風的一副書法,還上了如此高檔的節目,簡直吊炸天。

很多觀眾幾乎是當場就笑噴了。

而《焦點訪談》中接受采訪的萬小虎,反倒是板著臉,一本正經接受采訪。

記者依然只見話筒不見人:“萬導,您是如何想到要拍攝《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題材?是像很多觀眾認為你的,您也是一個吃貨嗎?”

“準確的說,我不是一個吃貨,我對吃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也不挑食。之所以想做這樣一個紀錄片,更的多是想要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去傳遞一些被我們忽略的東西。而且我其實很早之前,就想要拍紀錄片了。”

“萬導,您是一個高產的電影導演,應該說非常忙碌,為什么還要拍紀錄片?”

“導演你是創造故事,紀錄片更像是保存歷史,它就是一面鏡子,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相冊。我們國家現在在紀錄片上的投入不是很大,事實上要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軟硬兩個方面你都要去提升,文化產業就是軟實力的最直接體現。我們現在大力發展電影業,這是必須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文化在別的方面的發展,紀錄片同樣如此,如果我能盡一份力,我肯定要這么做。”

“現在《舌尖上的中國》已經開始在央視二套重播,而且已經在海外也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你會想過,它能起到宣傳中國文化的作用嗎?”

“當然啦。”萬小虎很肯定地說,“我在布置腳本任務的時候,我就告訴這個團隊,我說我們不要只看到國內,我們要放給外國人看。我還給他們布置了任務,我說你們要去學一下bbc的紀錄片,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紀錄片的。我們不去刻意美化,刻意用數據來表現,我們就一個目標,誠意。”

“也就是說,這部紀錄片一開始就是面向海內外的所有人?”

“對,現在已經有好幾個國家,找上門來希望購買版權。而且我們也接到了戛納電影節方面的邀請,希望《舌尖上的中國》去參加紀錄片環節展映。我們也希望,能夠讓更多的外國人,看到這一部紀錄片。”

即便是這種官方的正規的輿情節目,萬小虎聊起來也無所顧忌,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到了他現在的地位,想說點話真沒人能攔著。

而在中國這個官本位的國家,一旦混的出人頭地了,最終都會想要在政治上插一手。

就像古代文人范仲淹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萬小虎現在就是發達了,想要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說自己的政治主張。公知叫獸說得,他一個大導演難道還說不得嗎。

所以,在《焦點訪談》中,萬小虎敞開了說。

“我之所以拍《舌尖上的中國》,是有我的目的的,除了我之前說的,要傳遞中國文化,更主要的是要展現中國。我因為拍電影的關系,經常往返中國和美國,我就能很深刻的感受到一點,兩個國家的民眾,互相不了解。”

“中國很多人,總覺得西方國家有多好多好,西方人生活在天國,其實不然,西方人和我們的生活方式不同,我遇見過很多美國人,他們也被生活壓迫的喘不過來氣,每天要面對大量的賬單,甚至流落到露宿街頭。”

“而西方人對中國人的生活,誤解就更深了,我記得美國一個機構發布了中國人權報告,拍了幾組照片,上面可能是一個農村家庭圍著桌子吃炒韭菜,然后它旁邊配了一段文字,說‘中國西部的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吃野草度日。’”

“還有一個加拿大還是哪國的電視臺,說中國只有30萬權貴喝得起可樂……你說這些內容可笑不可笑,但是西方發達國家很多人還就信以為真,他們對中國的認識,還在上個世紀停留,還認為中國養不活自己的老百姓,又窮又落后。”

“說真的,我在美國雖然也受到很多人的吹捧,但依然感覺有些格格不入。他們給我的感受就好像,你是從一個落后的國家,投奔他們發達國家一樣,其實我只是去賺錢的,而且我覺得中國現在的商機,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多。”

“為什么會這樣,我們認為西方世界各種好生活,外國人認為我們吃草、喝不起可樂?因為西方國家它會宣傳,它們的電影啊、電視劇啊、紀錄片啊各種樣式的文化宣傳非常到位,它把自己好的一面都拿出來宣傳了。”

“你再看看中國,為什么總書記開會時說我們要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因為我們不懂得展現自己,我們生活已經越來越好,大家都奔著小康去了,可別人不知道啊。我們以前的電影,拍農村題材,不能說不好,很多都有很強的藝術性,這樣的電影該有,這是我們的人文傳統,但是我們展現現代生活的電影太少,銷售不出去。”

“這就是我為什么喜歡拍商業片,我覺得能借著這個機會,把中國方方面面的變化,展現出去,讓世界看到中國,哦,你們看,魔都多美,世界性的大都市,這就是中國。我們要辦奧運會了,我前一陣子還在跟張一謀討論,開幕式該怎么排,我就說拉軍隊過來排練,咱就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世界看。”

“《舌尖上的中國》也是我的這種想法促使,你們不是說我們農村人還在吃草嗎,我就拍給你看看,我們的農村家庭,是怎么生活的,我們的勞動人民,我們中國人,是多么的美好、善良、勤勞、淳樸。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你們也看看,祖國強大了,你們更要有自信,在外面好好生活,對不對。”<

上一章  |  崛起大導演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崛起大導演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