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崛起大導演

0334 【大導演】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4-07-06  作者:白是一種境界
加拿大溫哥華的郊區小鎮昆斯丁鎮,背靠北部的大片紅杉林,這些楓樹林都隸屬于當地的森林公園。像這樣的森林公園,地廣人稀的加拿大很多,每一座都風景優美,而《猩球崛起》劇組選擇的昆斯丁森林公園,樹木尤為高大古老。

園方允許劇組開辟出一條小道,進入公園深處,搭建搖臂。

白天,萬小虎就帶著劇組,來到這里,用搖臂進行森林的俯瞰拍攝,以及細節拍攝,一架直升機也隨時待命,準備拍攝高空景色。

在電影中,萬小虎設計的情節,包括黑猩猩“凱撒”第一次來到森林的快樂奔跑,以及結尾處帶領猩猩們來到森林安家,都需要大量的猩猩在書上奔跑的素材。其中難度最大的一個鏡頭,一連試了好幾次都沒能夠完成。

這個鏡頭就是從大樹底部,一路往上拍攝,直到上升到與大叔一樣的高度。這個素材用來創作凱撒站在大樹頂上,俯瞰舊金山金門大橋的鏡頭。

吸取前幾次的教訓,劇組的機械師,特別設計了鋼絲垂直上升系統。這個系統類似于電梯,兩根鋼索一端固定在地上,一端固定在樹梢,攝像機沿著鋼索被吊起來。只要風不大,且把速度控制好,理論上就能取得萬小虎想要的效果。

等機械師匯報一切妥當,萬小虎拿著喇叭,大聲的喊:“Allright(好的),On誘rmarks(各就各位),Wetryagain(我們再試一次)!”

eon(快點)eon!”

“控制好速度!”

“把發電機的功率開到最大!”

“測量風速,保持警惕!”

“Okay!一切就緒了,導演!”

萬小虎看了看監視器,圖像一切正常,于是拿起喇叭大喊:“Action!”

呼啦,攝像機被吊起來。從慢變快拍攝。

“注意調整角度!攝影師,我要往下的鏡頭!”

“OK,Good,調整調整,看上面!”

“好的,非常好,減速。對,慢一點、慢一點,OK,效果很好,保持住!”

“把鏡頭轉一下,對。就這樣。好的,我們到頂了!”

說是慢那時快,這是一棵樹200米高的大樹,一分鐘不到的時間里,從下往上的鏡頭,就在萬小虎的指揮下,和攝影師的調度下。完美的拍攝出來。

在監視器上把剛才的鏡頭回放,然后腦子里自動修改,添加上猩猩的動作,萬小虎露出了笑容:“這一條,完美完成了!”

“哈哈,總算過關。”攝影師感慨。

“折騰了好幾天,終于過去了,再也不用在這里喂蟲子了。”劇組的職員們。無一不歡欣,在森林里拍攝,自然不比在攝影棚里條件舒服。

喊來副導演,萬小虎吩咐:“帶人把這里收拾一下,明天我們安排航拍,爭取一天時間就完成。”

“好的。”

“嗯,你帶人去做事吧。我先回攝影棚了。”

《猩球崛起》的攝影棚,就在昆斯丁小鎮的東邊空地上,是一座巨大的臨時攝影棚,看上去很龐大。其實內部很簡陋。整個攝影棚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辦公區域,一部分是金門大橋內景拍攝區。

電影中,猩猩和人類會在舊金山的標志建筑,金門大橋上演大決戰,但是金門大橋十分繁忙,來往車輛穿梭不停,萬小虎可沒機會在真的金門大橋上搞破壞,只能室內搭建模型拍攝。

室內拍出和室外同樣的效果,這可非常考驗維塔數碼工作室的才華。

好在萬小虎設計的劇本,金門大橋決戰時,下了濃霧,給特效制作省了很大的事,所有的多于鏡頭,都可以用霧氣遮掩。現在金門大橋決戰,副導演還在帶領特效組和演員組進行排練,萬小虎在這里轉了轉,就離開了。

去了隔壁的辦公區域,維塔數碼的工作大廳。

“嗨,Tiger。”

“嗨,Dan。怎么樣,我昨天帶來的方案,你們應付得來嗎?”

萬小虎剛進來,就遇到了劇組的視效總監Dan.Lemmon,他這個視效總監,對于《猩球崛起》的重要性,僅次于萬小虎,所有的場面,都需要他的協調。

Dan聳了聳肩膀:“雖然有些麻煩,但是并不在無解的范圍之內,猩猩的數量上,我們已經選擇好了標準。看到我們的這面墻壁的架子了嗎,哇哦,要選擇這些合適的標準,多虧了惠靈頓動物園。”

隨著Dan的手指,萬小虎看到了一面靠墻壁的架子上,密密麻麻的擺放著各種模型。

為了制造出來猩猩們的生活習性更加有說服力,維塔數碼專門跑去了新西蘭惠靈頓動物園,挖空心思給黑猩猩門拍照片。并且在受傷的猩猩們被麻醉接受治療時,特效團隊也參與了兩三次,給猩猩們制作腳模、手模、臉模。

用這些模型作為基礎,涂抹并剝下來一層硅膜,放在礦物油里接受臺式掃描器的掃描,依靠這種精準的實物鑄型,來制作真正高保真效果的猩猩們。

不管是老版的《人猿星球》,還是蒂姆.波頓的《決戰星球》,都是通過化妝來演繹猿類的角色。但是化妝的效果,無法把細微的表情演繹到位,所以從一開始,萬小虎就告訴維塔數碼,他執導的《猩球崛起》,不要化妝!

《猩球崛起》相比較于以前的版本,更加注重猿類內心戲的刻畫。

“非常好,一定保證猩猩們的效果,沒有逼真的猩猩們,《猩球崛起》就不可能超越老版的高度。對了,Kevin.Romond呢,在哪?”萬小虎問。

“他在布置金門大橋的動作捕捉街區。”

“OK,你們先忙著,我去那邊看一下。”

Kevin.Romond是特效總監,專職負責特效鏡頭。而劇組最需要特效鏡頭的地方,就是動作捕捉技術了。在昆斯丁小鎮的攝影棚,劇組有內景和外景兩個拍攝地,內景是金門大橋的細節部分和動物園場景。

內景拍攝雖然麻煩,但難度并不大,真正困難的就是外景動作捕捉。

光天化日之下的表情動作捕捉拍攝,這會是史上第一次。

在室內進行動作捕捉。因為光線是固定的,演員穿上反光服,很容易就被攝像機捕捉反射光線。在室外,混合光太多了,哪怕一束意外的光線,就能把捕捉到的數據抹掉。有光澤的物體。比如汽車和燈架,甚至人群中鞋子上反光條都可能給動作捕捉系統造成毀滅性破壞。

維塔數碼做的改進,就是把貼在演員身上的動作捕捉標記,從傳統的反光球換成了主動的紅外線LED。這些LED串被導線連接到控制器上,再裝入維尼龍衣,固定在演員身上。

LED與動作捕捉系統的相機快門相協調,會閃爍地發出短促而強烈的紅外線。把這些強烈的光線與紅外過濾器和還有照相機上極其短暫的快門時間結合起來,就能穿透環境中的背景光,為系統拾取一個良好、干凈的標記信號。

而且實驗證明,LED的紅外線對于使用中的柯達膠卷是不可見的,也就排除了這種光線污染電影膠卷的顧慮。

金門大橋的外景捕捉區域,布景大概搭建了100米長,18米寬,三面包圍著6米高的的綠色反光板。

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動作捕捉區域。如果可以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話。

80多輛報廢車被涂改一下,散落在整個布景區域。

基本上可以說,特效的神奇之處就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

包括群攻的猩猩們、大橋的破壞、汽車的爆炸、飛機的撞擊,以及掉進大海里的鏡頭,全都是假的,都是CG制作出來的特效。

“Kevin,做得怎么樣了?”萬小虎很容易就找到了。在人群中指揮員工擺放攝像機的Kevin.Romond,一個戴眼鏡的中年工程師,維塔數碼動作捕捉技術的技術主管,室外動作捕捉。就是他領著團隊開發的。

“還需要一點時間,如果天氣足夠好的話。”

“兩天足夠了嗎?”

“不出意外,可以。”

“那就好,二十世紀福克斯已經在抱怨我們的進度緩慢了,大家都打起精神來,我們再快一點,早點回到棚內拍攝。”萬小虎拍了拍手,鼓舞士氣。

作為一名導演,細節工作他不需要親自上陣,主要就是督促和指揮。

管理一個幾百人的團隊,最重要的就是協調,讓團隊有機的結合起來,而不是各自為陣,一團散沙,各干各的,沒一個統一的進度。也正是從小成本電影一部一部拍出來,萬小虎才積攢了足夠的團隊指揮能力。

將偌大一個劇組,指揮的井井有條。

要做一名大導演,不是說你拍了兩部經典電影,拿了幾個獎,就能給自己臉上貼標簽了。能不能把劇組指揮起來,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圖,運轉整個團隊,才是衡量導演能力的標準。有些導演能拿獎,但他們永遠做不了A級導演,拍不了A級大制作電影。

指揮一個連和指揮一個師,能一樣嗎?

不能拍大片,你往哪吹牛比,說自己牛比?

萬小虎的目標就是做大導演,能拍大片的大導演,《猩球崛起》只是一個很小的起步,做好這個起步,才能考慮未來。

上一章  |  崛起大導演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崛起大導演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