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先生所說的兩千精騎究竟在何處?”大魏的軍隊排成一條長龍緩緩向安喜的方向行去,隊伍最前方,冉閔回過頭來問著他身后的李悠和白起。
“就藏在中山附近,吾二人本想在決戰之時率軍從燕軍背后殺出,陛下可是想讓這兩千精騎南下?”李悠按照昨夜和白起商量好的結果說道。
“既如此,那就到了安喜再說吧。”果然如同白起所料的那般冉閔將查看玄甲騎兵的時間推遲了,這大概是因為他對自己的部署有信心,亦或是認為燕軍不會南下,而是會在中山等著他前去攻城。
“謹遵陛下之命。”李悠稍微輕松了些,他幾乎已經放棄了勸說冉閔按照白起的布置作戰的打算,在這樣的情況下保留一支完全聽從于自己的軍隊很有必要;而且目前對李悠最為有利的是可以隨時隨地召喚出玄甲騎兵,若是應用得當可以給燕軍帶來極大的傷害,而過早的暴露反倒不利。
但愿慕容恪能給玄甲騎兵一個表現的機會吧,不過再看向冉閔的時候他又將懸起的心放下了,面對這樣的對手恐怕慕容恪也必須全力以赴,玄甲騎兵一定有在此戰大放光彩的機會,而要如何把握機會就看白起的了。
“昨日觀看陛下演武,在下略有所得,關于長戟的用法......”輕松下來的李悠稍微上前兩步和冉閔討論起武藝來,像冉閔這般武藝出眾之輩實在難得,現在好不容易遇到了,哪舍得放過討教的機會。
“李先生的見識倒也不俗,此言深得戟法之精要。”相對于戰術,冉閔似乎更喜歡討論武藝,聽到李悠的話他興高采烈的回復,“戟兼具戈、矛二者之長,既有直刃又有橫刃,可鉤、可啄、可刺、可割、可砍......妙用萬千,其用處尤勝戈和矛;只可惜戟法難練,吾當年修習戟法之時......”
一個喜歡說,一個喜歡聽,偶爾的發問又總能恰到好處,于是一路上冉閔都興致勃勃地給李悠傳授著自己使用長戟的心得,說到精妙之處還會取下鉤戟演練一番,讓李悠對戟法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
魏軍如此大的動作當然瞞不過大燕軍的探馬,很快,中山城中的慕容恪也知曉了魏軍北上的消息,他立刻召集起麾下眾將商量起對策來。
“陛下數日后就能到達中山,到時候兩軍合為一處,必可一戰而下。”相國封弈性子穩妥,他選擇了最可靠的方略。
“封兄也太過謹慎了,如今將軍麾下有十萬大軍,魏軍方才一萬有余,憑借中山的兵力足以戰勝魏國。”高開卻不肯讓功勞從自己手邊溜走,“將軍,如今連環馬已經大致有了模樣,吾等再也不用擔心魏軍沖陣,此時正是出擊應戰魏軍的時候;若是那冉閔知曉陛下前來,兩軍合到一處不下二十萬,定會嚇得他抱頭鼠竄;到那時候想要再抓住他可就不容易了。”
“有時候并非兵力越多越好。”慕容恪久經沙場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冷兵器時代軍隊的組織訓練度、通信能力、地形、將領統率能力等因素都決定了一位統帥一次能夠指揮的大軍終究有起極限,軍隊的數量一旦超過這個極限反倒不是好事,很容易被數量更少的卻更為統一、靈活的對手找到機會擊潰,“無論安喜還是廉臺,都容不下二十萬大軍;再說吾等身為前鋒,理當奮勇出擊,又豈可讓陛下親臨戰場?”
“軍中的糧食也不多了,陛下此來也不會攜帶太多的糧食。”高開繼續找著理由,他對軍中糧草數量和燕國的糧食儲備情況極為清楚,“吾等在中山多等一日就多消耗一天的糧食,說不定沒等到陛下前來,營中的糧食就用光了,到時候餓著肚子還怎么和魏軍打仗?故而吾等必須盡快解決攔路的魏軍,直入鄴城;等攻下鄴城之時,就是陛下登基稱帝之日!”
慕容儁早有稱帝的打算,只是在那之前還有冉閔這樣一個棘手的對手,在解決冉閔之前他還不想失去大義的旗號;另外,如今傳國玉璽正在鄴城,沒有這樣寶物稱帝終究不美,所以慕容儁打定主意要在滅掉冉閔、攻下鄴城之后才會稱帝,這些對于慕容恪、封弈、高開等大燕重臣來說早已不是秘密。
慕容恪和高開的理由讓封弈無話可說,況且在座的眾將也舍不得將就要到手的功勞讓給別人,當下帳中齊聲響應,立刻做起了南下的準備。
中山城城門大開,一隊隊精銳的騎兵從城中魚貫而出,一輛輛馬車滿載著糧草、鐵鏈、帳篷等物在騎兵的拱衛下向南行去。
大燕和大魏兩國幾乎將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了這座戰場之上,勝者將獲得繼續爭霸天下的資格,而失敗者將會被徹底抹去,此戰之后大燕和大魏這兩個國家最終只會剩下一個。
大魏自不必多說,他們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冉閔和他麾下的一萬士兵身上,若是敗了魏國再無可用之兵,他們的地盤也會被燕國迅速吞噬。
而大燕的情況看起來似乎要好一些,即使慕容恪敗了身后還有慕容儁的十余萬大軍,然而燕國的地盤比魏國更大,面臨的敵人也更多,若是慕容恪的這十萬大軍損失慘重;周圍的高句麗、扶余等勢力肯定不過放過這個落井下石的好機會,大燕也會在他們的夾擊之下變得支零破碎。
大魏的步卒北上,燕國的騎兵南下,兩隊長長的人馬順著河流緩緩接近,然后終于在安喜碰面了。
兩軍的前哨試探性的廝殺一陣之后各自回營,冉閔和慕容恪同時下令安營扎寨,今日天色已晚,而明天就將是這兩位將星之間的第一次對話。
翌日清晨,號角聲將兩國士兵從睡夢中喚醒,他們表情肅穆地從帳中出來,排著整齊的隊列走出大營,城外河畔,兩軍開始了對峙,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