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更換中,如有打不開頁面,請稍等!
沒想到竟然穿成了郭京啊?李悠可是記得正是因為這個家伙忽悠了大宋,帶著七千七百七十七個“六甲神兵”從宣化門出城迎戰,被金兵一戰擊潰,隨后爬上汴梁的城墻,方才導致了汴梁城的失守,如果不是他的話說不定汴梁城還能多堅持一段時間。
當初讀史書的時候李悠把郭京罵了個狗血淋頭,但是現在他穿成了郭京,細細想來卻也不是沒有好處,在目前的局勢下無論是趙佶、趙恒還是李綱、唐恪都沒有辦法將城中的守軍捏成一團,更沒有辦法扭轉城中百姓對于金兵的恐懼。
但是郭京卻不一樣,身為一名神棍,在如今這個普天百姓全都信奉神靈的時代,如果運用得當,未嘗不能重新喚起汴梁的官民們和金兵拼死一戰的決心;只要他能夠展示神跡,利用神靈的名義驅使百姓,有時候說話比皇帝的圣旨還要管用。
以前覺得趙恒和同知樞密院事孫傅都是白癡,不過現在想來卻是多虧了他們方才能讓自己找到這樣的機會,而且他們還真是大方啊,李悠看著滿屋子的金銀珠寶,還有那套全新的官服,李悠調出虎符將這些金銀收走,這些東西拿回大魏還是有些用處的。
這筆錢財本來是同知樞密院事孫傅撥給他招兵的,不過李悠卻絲毫沒有這個打算,現在能找到的也是一些牛二一般的潑皮無賴,欺負欺負百姓還差不多,出去和金兵打仗就完全不頂用了,與其把錢財浪費到他們身上,還不如自己侵吞了了事。
活動活動筋骨,待適應了這副身體李悠就想出門去看看東京汴梁的繁華,是否真的就如同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那般;不想剛一推開門就看到兩名樞密院的官員守在門外,一見他出來這兩名官員立刻陪著笑臉說道,“郭神仙,您看您什么時候去征召‘六甲神兵’?如今金兵攻城不止,還是早些做準備才好。”
郭京此前給趙恒說過要從汴梁城的軍民之中選出八字合適的青壯來充當‘六甲神兵’,等湊齊七千七百七十七個“六甲神兵”之后就可以出城迎敵了,到時候金兵必然大敗,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也會被生擒活捉。
不過這些都是郭京忽悠趙佶、趙恒還有朝中文武百官的謊言,李悠可沒打算認賬,在他看來戚家軍可比郭京口中的“六甲神兵”靠譜多了,他大大咧咧的推開此二人,信口開河道,“昨日我已經稟報天帝,天帝不日就將降下天兵天將來助陣。這些‘六甲神兵’不招也罷。”
“這。”這兩名官員頓時汗都下來了,前兩天還說得要招兵,朝廷把錢財都撥下來了,怎么到現在卻又突然改口了,這家伙莫非要貪污這筆錢財不成?可你就算是貪污也該找幾個潑皮無賴來撐撐門面啊,你這般行事讓我們怎么和上司交代?本官貪污受賄這么多年,還沒見過你這樣大膽的。
“郭神仙,這金兵攻城不斷,眼看著城中的兵馬就不堪用了,要是到時候召喚不出天兵天將,陛下可是會怪罪人的。”一名官員小心翼翼的勸道。
“不過是區區十五萬金兵而已,等時機一到本神仙自然會招來天兵天將收拾他們。”李悠大大咧咧的說道,隨手將這倆人推開,“閃開,本神仙肚子餓了,要去吃曹婆婆家的肉餅、潘樓酒店的赤白腰子。”
如今汴梁城都快破了,這位神仙竟然還惦記著這點玩意兒,孫昊忍不住苦笑起來,他趕緊給另一名官員比了個手勢,讓他去樞密院匯報,自己則趕緊追了上去,要是他跑了或是出了什么意外自己可就徹底完了,他緊跟在李悠身后,點頭哈腰的說道,“郭神仙莫急,下官這就去為您準備車馬,實不瞞郭神仙,下官對汴梁城中的吃喝玩樂還是很在行的。”
“哦?既然如此你就給本神仙帶路吧。”正擔心自己找不到這些地方,就有人送上門來,李悠不由得贊道,這大宋的官員辦起正事來不靠譜,可這伺候人的功夫可是不俗。
倆人出了院子,門外早已備好馬車,馬車緩緩前行,孫昊掀開簾子給李悠介紹著沿途的店鋪商戶、美景華樓,對其中的特產、典故細細道來,郭京此前乃是龍衛軍中的一名普通士卒,平日里窮得叮當響,哪里曾進去過這般奢華的所在,李悠也是第一次來到正處于巔峰時的汴梁城,頓時被城中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所吸引。
前面就是無數人為之向往的虹橋了,但見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橫跨于汴河之上,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橋頭布遍刀剪攤、飲食攤和各種雜貨攤,店主站在門口熱情的招呼著來往的顧客。
越過虹橋進入街市,只見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好一派熱鬧景象。
李悠回憶起了當初參觀長安城時的景象,這是一座能與大唐的長安城相提并論的偉大城市,雖然兩座城池的風格頗有不同,卻都代表了華夏文明的一段巔峰。
只可惜這樣一座偉大的城池就要毀于蠻夷之手了,一想到這些李悠心中就感到無比的遺憾,不過既然自己來到了這里,就當接近全力避免這場災難。
思緒重新從神游天外返回眼前的市井百態,馬車又走了一會兒,前面的一棟建筑引起了李悠的注意,“孫大人,這是那兒啊?”
“額,這。這是李寅家的院子。”孫昊看到李悠依舊是一臉懵懂,趕緊補充了一句,“李師師姑娘正是此人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