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和徐光啟一聽,也不再勸諫,而是有點好奇地等待皇帝解答。畢竟這大明紙幣和以前的大明寶鈔相差很多,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機?
胡廣聽了一笑,用手虛指了下他們手中的紙幣道:“這紙幣是設計為百姓日常所用,因此從大小、耐用性方面都有考慮。另外,這上面的圖案,就是這個銅錢和銅串,相信朕就不用解釋了。那個方孔里面的是大食那邊的數字書寫方式,很簡單實用,朕決定以后在大明推廣!”
徐光啟一聽,心中暗道陛下果然對西夷那邊了解很多。而溫體仁聽了,卻是眉頭一皺,不過他也沒反對,只是問道:“陛下,不知這數字方便在哪里?”
胡廣一聽,隨手拿筆刷刷地寫了起來。很快就讓方正化把寫了字的紙轉給首輔,同時說道:“這種數字在計數方面,特別是數字非常大的情況下進行算數,將會很快。那是朕給卿看得幾個例子,包括加減乘除,都會簡單直白,且容易很多!”
溫體仁就不認得0到9,且胡廣給得是后世的書寫習慣,有加減乘除四個例子,都是萬以上的數字,把他給看迷糊了。
邊上的徐光啟伸頭一看,倒是看懂了點,不由得有點驚訝道:“陛下,這結果準確么?”
溫體仁一聽,有點好奇地把那張紙轉給了徐光啟。而后轉頭看向皇帝,靜等回答。
畢自嚴身為戶部尚書,和數字打交道也是家常便飯之事,因此對這個也有興趣,便伸頭看過去,卻也如溫體仁般不認得。
胡廣聽到徐光啟的問話,便笑著道:“徐卿可以算算,要朕把那些數字念給卿聽么?”
“臣認得這些數字!”徐光啟回答一聲,而后也不管皇帝是不是客氣,立刻低頭開始算了起來。
其他兩人見了,有點好奇地看著徐光啟,就盯著他的表情,等待他的結論。
只一會的功夫,就見徐光啟略微有點臉紅地抬頭說道:“陛下,前面這兩組加減結果,臣核了沒問題。但后面這乘除……”
他說到這里頓了頓,而后竟然站了起來躬身一禮道:“還請陛下賜臣算盤一用!”
這徐光啟不愧是醉心學術的,就算在御前,為了得到準確的結果,也不顧面子了,一定要當場得個準信。
可他這么一表現,卻讓邊上的兩人都吃了一驚。徐光啟要用算盤才能把那結果得出來,可皇帝剛才只是動筆刷刷刷幾下而已,這結果就已經在紙上了。如果結果正確的話,這差距似乎就有點大了。
胡廣對于這個請求自然不會有意見,當即點頭吩咐方正化去拿了個算盤過來。
徐光啟的算術也是很好的,算盤在手,噼里啪啦地一頓打,立刻就有了結果,再一核對后,不由得拜服道:“結果正確無誤,微臣以為,此法值得推廣!”
這話一出,溫體仁和畢自嚴就吃驚了。沒想到大食那邊的算術竟然這么厲害,只憑一支筆,都不需要算盤就能快速算出結果。
這時候大明海納百川的心胸,遠不是后世的滿清可比,對于新鮮事物,哪怕是蠻夷的東西,只要真是好東西,一樣會接納。
比如西夷的火炮,比如倭寇的鳥銃,當時都比大明要好,大明就毫不猶豫地買來仿制。
胡廣聽了微微一笑道:“推廣是你禮部的事情,卿自己好生計劃一番。朕也會把這個相關的內容整理一份給你,包括平方、開方等等算術上進一步的知識。朕之前所說,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溫體仁和畢自嚴都聽得有點莫名其妙,他們兩人壓根聽不懂,也不知道什么事。可徐光啟卻記得那日在德勝門箭樓上所說的那些事,他正要表態時,卻又聽到皇帝問他道:“朕之前讓卿整理的東西,可曾整理出來了?”
“臣已經整理好了,只是這些天看陛下忙于軍國大事,臣便想著再修改一番。”徐光啟的神態略微有點激動地回答道。此時的他,已經相信皇帝是真厲害了!
胡廣聽了點點頭道:“好了就呈上來,朕有空時便能看看。”
說完之后,他把話題扯了回來,看了一眼其他兩人,而后接著介紹道:“紙幣背面的那副圖,還有那些字,朕是考慮再三后作出的決定。你們且猜猜,這是什么?”
一聽這話,首輔溫體仁之前已經考慮過,當即回奏道:“陛下,這背面圖案是三辰圖案。自古以來,三辰旗是天子的旗幟,印在這紙幣上面,該是表示大明紙幣乃是天子之物,任何人不得毀壞……”
“……”胡廣一聽無語,好吧,似乎這樣解釋也不錯。
“只是……只是這星辰光芒似乎和三辰旗的圖案略有不同,還有顏色也不同。老臣愚鈍,不知何意?”溫體仁略微有點猶豫,其實他原本是想說,這星辰光芒是不是畫錯了?
胡廣聽了,當即搖頭笑笑,直接解開謎底道:“此圖確實是從三辰旗演化而來,不過另有寓意。完整版的,卿可看一兩以上銀子紙幣的背面。”
看到三名臣子都有點好奇地翻看,他便繼續說道:“紅日、黃月重疊,即是一個明字,乃我大明的國號。外圍的星辰光芒改為紅色,亦指太陽光芒,暗合我大明屬于火德。”
聽皇帝這么一說,三人一看,果然如此,一想一直以來的天子旗幟竟然和大明有關系,還真是巧了!
“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年十二個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我大明的光輝時刻都在普照萬方。”
這個說法不錯!三人聽了,不由得點頭暗贊。
“紅色光芒中四個尖銳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個方向,是為際天極地,罔不臣妾之意,也可表示《管子·牧民》所稱四維,即禮義廉恥。”
際天極地,罔不臣妾的意思是遠至天邊地極,沒有不以臣、妾這禮歸順我大明的。這個出自《天妃靈應之記》碑,也就是俗稱的鄭和碑。這個意思,御書房內的三位臣子自然都懂,這說得是好兆頭,便又是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