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沈陽那邊只有錢富貴一個內應確實有點少,如果可以的話,就算是建虜能當內應的,也是可以的。只是要能信任,還是有點難。
崇禎皇帝正在想著,卻見錢富貴私聊過來了:“群主,豪格被廢太子之位,愛新覺羅阿敏被皇太極派去鎮守遼陽了。”
看到這話,崇禎皇帝就忍不住想搖頭,豪格的地位一落千丈,以至于錢富貴這邊的消息都來得慢了。豪格被廢太子之事,都已經傳到科爾沁草原了。
他正在想著,錢富貴又發來一條私聊道:“群主,沈陽城內還有一些消息在傳,不知道真假!”
“嗯,什么消息,都說來聽聽?”崇禎皇帝一見,便立刻要求道。
錢富貴見群主同意,便把聽到的那些消息都一一說了出來。
“有傳言說,豪格被廢太子之位,而皇太極也沒有其他兒子,有說他準備立其他愛新覺羅家的兄弟為太子……”
崇禎皇帝一聽,眉頭不由得一皺。這些話該不會是皇太極自己讓人傳的吧?如此一來,他那些兄弟給他的壓力就會減少好多,甚至為了爭搶太子之位,一個個互相內斗,又要討好他這個皇帝,如此坐收漁翁之利,也算是解決之前對他不利謠言的對策了。
他這邊在想著,錢富貴又在繼續說道:“還有謠言說,皇太極想遷都,往北方遷都,這個事情也說得有鼻子有眼,理由之一是大明威脅遼陽,皇太極在派人去北方開荒種田,不多的物資之類都在往那邊轉移……”
見到這條私聊,崇禎皇帝立刻覺得不可能。作為皇帝,他自然明白遷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就算建虜比起大明來說,事情要少很多,但也不可能說遷就遷的。
不過他也從中察覺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就是皇太極吃了沒糧食的苦頭,又怕大明像去年一樣會派兵破壞收成,干脆往北方去種田了。
根據崇禎皇帝在后世的印象,東北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之一,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在黑龍江那邊的松嫩平原。真要放任皇太極去那邊安心種田的話,對大明來說,絕對不是好事。該怎么搞事情,得要好好商量下才行。
“還有消息說,皇太極承認大明強大,現在打不贏大明,有人已經提議,全面撤軍,就只是以遼陽為界,守住不讓大明攻過去就好了。還說目前已經有人在想著和大明求和,不再提兄弟之邦,可以和以前一樣附屬大明,為大明鎮守遼東。”
看到錢富貴的這條信息,崇禎皇帝嘴角微撇,也就看看,不說皇太極是否真會這么做,就算萬一是真的,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崇禎皇帝還是懂的。建虜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被消滅!
接下來錢富貴還說了幾個傳聞,不過都不是大事,崇禎皇帝便沒往心里去。他想了下,把豪格和海蘭珠的事情說了下,讓他記得圓謊。另外還有什么動靜,也要及時通知。
而后,他把這幾條信息也轉給了劉王氏、高應元和魏木蘭那邊,讓孫承宗、曹變蛟、盧象升那邊都心中有個數。安排完這些,崇禎皇帝便退出了聊天群,思緒回到了當前。
如今鄭芝龍的福建水師已經回到太平港,目前正在休整中。雖然往北方一趟,福建水師并沒有參與直接的大戰。可因為南北氣候的差異,還有海上不測風云,讓福建水師損失了一成左右的實力。不過有這支水師駐扎,荷蘭和葡萄牙的艦隊都安份了好多,那許香不知道是藏起來了還是跑哪里去禍害了,反正最近沒聽到有什么動靜,也有可能是之前大年三十那一戰,讓許香傷筋動骨的原因吧?
荷蘭和葡萄牙艦隊從南洋運來的糧食,如何運往北方,支援遼東戰場,這還是個問題。畢竟福建水師剛剛才回來,暫時不宜再北運,需要安排去剿滅海盜。
征集民船運往北方的話,還要防備海盜,還是要派出艦隊。可福建水師不能調動的話,就只有登萊水師了。但登萊水師又有在遼東支援職責……
想到這里,崇禎皇帝忽然有了辦法,于是,他先通過劉金生和鄭芝菀聯系鄭芝龍和李芝奇,得到他們確認后便實施了這個想法。就是福建水師先派一部分戰船護送糧食北上,同時登萊水師也派戰船南下,雙方大概在江蘇省沿海那一帶碰頭,而后福建水師返航,糧船則由登萊水師自己護送去遼東。
雖然能這樣解決,可崇禎皇帝還是感覺到海上運力的缺乏,以及水師不夠用。可是,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不管是招人還是造船,都需要有錢才行。如此一來,崇禎皇帝對于開海之后的海貿能盡快走上正軌一事,就格外的操心了。
這不,還沒到蘇州,崇禎皇帝便決定上岸,從陸路一路過去。因為海貿最大的大頭,是生絲生意。而大明的生絲,又以太湖流域為最,有湖絲遍天下的名言。
而湖絲集中地,并不在蘇州城中,而是在蘇州城下面的一個個市鎮。
這個時候的市鎮,和后世的市鎮概念并不一樣。在這個時候,“市”的規模比“鎮”要小得多。一般來說,“市”的居民,大概在一百戶到三百戶之間。個別超大的“市”,居民在五百到一千戶之間。
而這時候的“鎮”,一般在一千戶到數千戶之間。某些特大型的鎮,居民甚至有可能達到或者超過一萬戶。比如南潯鎮,也就是崇禎皇帝此次要去的地方之一,就超過了一萬戶。像這種特大型的鎮,已經完全具備了府城的資格,就看官府有沒有在這里設縣治,造城墻。
在錦衣衛指揮使,也就是這次皇帝出巡的安保負責人劉興祚的建議下,崇禎皇帝最終還是決定先到蘇州休整下,而后再去蘇州下面的市鎮。
這棄州登陸之后,一群北方人看到江南這邊,每隔十幾里路,甚至每隔幾里路,就有市鎮鄉村,人煙之密集,讓他們都是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