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三順見三人坐在光禿禿的炕上,連個炕桌也沒有,就那么捧著碗,正打算吃早飯呢。小家伙不由得愣了愣,似乎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
葉欣顏放下碗,笑著對他說道:“是三順啊,我們已經熬了糊糊,就不過去吃了。你記得和伯祖父說一聲,我和二爺爺一會兒要去縣里買些家用的東西,午間回來的晚,讓伯祖父不要擔心。”
齊友年招呼三順道:“三順吃過早飯嗎?二爺爺這碗還沒動,你先用二爺爺的碗喝些糊糊。”
家里只有路上用的三只碗,得虧他們剛盛上來,還沒開始吃。不然還真尷尬,不好意思讓人吃飯呢。
三順連忙擺手:“不了不了,我們家也是喝糊糊,我回去吃。我爺還等著呢。”說完,一溜煙兒的跑了。
二爺爺家太窮了,什么都沒有,連窩窩都沒有,光喝野菜糊糊怎么能喝飽?
葉欣顏看著三順跑走,笑道:“還是有親人惦記著好。”
齊友年也是欣慰,終于回到家了。盡管離家這么多年,如今貿然歸來,可身處家鄉的感覺依然讓人踏實溫暖。昨天他們兄弟三人已經商量過,等這幾天的農活兒忙下來,三人就去爹娘的墳上拜祭,告訴爹娘,他這個不孝子回來了。
葉欣顏喝著糊糊,想起伯祖父昨日對四嬸龐氏的不滿之色,隨口問道:“爺爺,昨日伯祖父似乎對四叔、四嬸不甚滿意,您知道因為什么嗎?”
“我昨天也看著不太對,既然你伯祖父沒提,我也沒多問。往后再看看吧,若是明面上的事情,沒準兒不用問就能知道。”
齊友年也看出大哥對三弟和三房的那個侄子不滿,但自己才回來,大哥不說,他自是不好多打聽,還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昨天時間匆忙,只把兩個房間收拾出來,院子依然雜亂。吃過早飯,留下金嬤嬤繼續收拾院子,齊友年趕著驢車,和葉欣顏一起往縣城,購置家里日常需用的東西。
清遠縣是個不小的縣城,齊友年趕著驢車,走了一個多時辰,到達縣城的時候,縣城的集市已經人來人往的很熱鬧了。
牽著驢車,雖然走路不是很方便,但是買東西卻不怕拿不了。
葉欣顏頂著賣家的白眼,不怕死的把需要買的物件行了一遍價錢。最后咬著牙花子,把計劃第一批要買的東西全部買下。
她一邊掏錢,一邊心疼的嘟噥:“想咱們在米易縣的那些東西,可都是好好的,才賣了那幾個錢。如今重新購置,卻要花幾十倍的銀錢。”
齊友年好笑的跟著她,也不勸,只看著她小氣巴拉的和人家討價還價,心里對自己這個孫女又多了一分認識。
按說,葉子是大戶人家的大小姐出身,就看路上遇到的她的前夫,就知道她家應該能算是大富之家。平日里遇事倒是能看出來,葉子真的具有大家風范,可有時表現出來的那個小家子氣啊,那是真不像過著奢華日子長大的女子。
鍋碗瓢勺、洗浴用具、油鹽醬醋、米面菜蔬,加上又添置了三床被褥的棉花和里子面子,花去了六兩多銀子。
葉欣顏幫齊友年把買來的東西在車上綁緊了,一邊欣慰的說道:“還好還好,沒花太多銀子。”
齊友年一聽就笑道:“六兩多的銀子了,還不多啊。看你買東西時咬牙切齒的樣子,還以為你算總賬的時候,指不定會怎樣的痛心疾首呢。沒想到一下子就想開了,居然還說銀子沒花太多。”
葉欣顏眨眨眼,“我,買東西的時候咬牙切齒了?”不能吧,那樣子很丟人的。
齊友年覺得好笑,“怎么沒有,還嘟嘟囔囔的說人家買賣人黑心腸,賣的東西貴的要死。”
“那個……我不是沒正經的買過東西嘛,哪里知道行情怎樣?還以為這么多東西買下來,會花咱們很多錢呢。”
葉欣顏很不好意思了,她只是在潛意識里,覺得自己很窮,沒有任何保障。其實花錢的時候沒什么概念,要知道,必須花的銀子是省不下的。
齊友年把一小袋碎米放在車上,詫異問道:“你買這個做什么?雖說是碎米,但是也比雜面貴上好多,煮出來的飯卻不怎么好。是不是想喝白米粥了,又舍不得買正經白米?”
看起來齊友年還是過過好日子的,若是一般的貧民人家,哪里懂得碎米和正經白米味道的區別。
“爺爺說什么呢?我哪有那么饞。”葉欣顏嫌棄的沖著齊友年翻了個白眼,然后小聲說道,“我想到個小吃,咱們用這些碎米試一試,若是味道還成,我想,咱們可以在縣城擺個買早點的攤子。”
她那么小聲不是因為她小家子氣,實在是怕被人聽到用碎米可以做吃食,到時碎米漲價怎么辦?
齊友年是看著葉欣顏和米店掌柜討價還價,買來這些碎米的。這碎米是倉底剩下的,真的很碎。這樣的東西,窮人嫌棄它貴,富人則壓根看不上,用它做出來的東西,哪里有人肯花錢賣來吃。
他家葉子咬著牙的嫌棄人家東西賣得貴,卻還神秘兮兮的買了一個小小的石磨。在人家賣石磨的地方磨磨唧唧,硬是在犄角旮旯找到這個最小的石磨買下來。
那么小的石磨,看起來就像個擺設,也不知道她要做什么用。
齊友年也不好打擊孫女,只在心里想著,等家里安頓下來,他就在鎮子里攬泥瓦匠的活兒。自己手藝好,只要心做,總是能養活一家三口的,若是節省一點,就是給葉子多攢些嫁妝也是可以的。
采購計劃還算滿意,沒花太多錢。葉欣顏高興之余,在集市的燒餅攤上買了幾個燒餅,打算回家合著菜面糊糊一起吃。
駕著驢車回到村里,已是未時了,村口有七八個孩子瘋跑著玩耍。村里日常沒什么新鮮見聞,齊家早年出走的老/二回來了,就算是村里的一件大事,孩子們自然知道。
這時見到這輛眼生的驢車和車上的兩個人,孩子們覺得新鮮,又跟著驢車笑鬧了一番。
齊友年放緩驢車的速度,一路笑瞇瞇的吆喝著驢子,還叮囑著小孩子們小心些,別摔倒了。
再一抬眼,卻看見不遠處的小道上,一個三四歲的小小孩子,卻拖著個背簍,邊走邊低著頭四下張望,忽然往邊上走幾步,揮著鏟子,把什么東西鏟進背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