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帝國重器

第八百九十二章 半年前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4-06-08  作者:周碩
“在座的各位,有沒有體驗過大倍數望遠鏡的同志?”

1995年的夏天,新科研究院外面的知了嗡嗡的叫著,雖然會議室里的空調全功率運轉,卻無法壓制這些年輕人那團火熱的心情。

林千軍的提問引起了會議室里的一陣輕笑,坐在他左手位置的實驗室負責人王中軍側過頭,輕聲解釋了一下。

“林主任來的時候可能沒注意,我們樓頂其實就有一部天文望遠鏡。這部望遠鏡從鏡片到圖像處理系統,都是我們的研究人員親磨、制作的。”

這位王中軍可是個大佬,未來的院士級別。新科和光機所合作之后,胡文海親自點名借了他過來,光是給他配套的實驗室投資就不下三千萬美元。

“好吧,那我們直入正題。”大佬親自解釋了,林千軍只能摸了摸鼻子,尷尬的笑了笑,很快就收拾起了情緒,接著說道:“我們部隊里用過望遠鏡的人都知道,想要看到遠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高倍數的鏡片,而且還要有一雙強有力的胳膊。否則越是倍數高的望遠鏡,放到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手里,他就越用不好。這是因為望遠鏡的視野很小,如果不能穩固的控制住它,那人手上微弱的移動,可能目標視野就已經丟失了。”

“這個道理其實不止是我們的雙筒望遠鏡上適用,我想各位實驗室里的研究員應該也清楚。從地球向太空中觀察,更是把這種情況放大到非常極端的程度。如果用人手去直接控制天文望遠鏡,幾乎是不可能取得讓人滿意的觀察效果的。”

“這個情況反過來,其實也是成立的。從太空中觀察地球,很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把望遠鏡送到天上去。但是作為承載望遠鏡的衛星系統,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姿態和內部機械設備運動,那么我們的望遠鏡視野同樣會受到劇烈的影響。”

說到這里,他的手扶著會議桌,目光注視著面前的所有人,有些沉重的說道。

“如今的國際情況,我想大家應該也很清楚。尤其是新科集團陸應龍先生的遭遇,可以說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如今南海方向上的事態發展,我們不僅要做好談判的準備,更要做好為談判爭取更多籌碼的準備。”

“美國人把兩個航母艦隊派了過來,在我們的家門口耀武揚威啊!那我們呢,我只能承認我們拿航母艦隊是沒有辦法的。他們的艦隊躲在太平洋里,我們的飛機是夠不到也找不著。被人堵在門口的滋味,不好受!”

“我們不是沒有能威脅航空母艦的裝備,二炮彈道導彈射程足夠覆蓋整個地球,但美國人是不怕這個的。為什么?因為我們找不到航母艦隊的位置,除非是放氫彈,否則我們的導彈就像瞎子射箭,根本只能靠運氣去猜了。”

“美國人不怕這個,我們在南海方面就沒有發言權,我們的敵人就不會愿意坐回談判桌前來。怎么辦?經過上次技術普查之后,國家意識到想要解決問題,只有你們才有這個可能!”

“我們?我們只是一個商業研究機構啊……”

下面的研究員們嘰嘰喳喳的亂成一團,誰也沒有想到國際局勢這么大的事情,竟然有一天會落到他們的頭上。

只有實驗室的負責人王中軍默然不語,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是啊,我也不需要向大家隱瞞。我說瞎子射箭當然不行,那就要讓瞎子長出眼睛來。這個眼睛不是別的,就是天上的衛星。各位都是新科研究院的研究員,應該也知道CCD芯片目前的發展情況。因為有了新科的復合CCD技術,我們現在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將對地觀測的分辨率提高到1米的水平。然而想要實現這一技術指標,除了鏡頭和CCD之外,我們還需要一雙精準的胳膊,能夠滿足對熱點地區的持續跟蹤、長時曝光、目標鎖定、調整光圈等技術的需求。”

“在我們預計發射的這枚衛星當中,需要一種能夠極為精準控制給進系統的技術。我們找遍了全國,可以說只有你們能有希望滿足我們的需求。”

經過林千軍的解釋,這些研究員們這才恍然大悟。

當然,林千軍只是解釋了他需要解釋的那一部分,整個戰場系統其實比這要復雜的多。1234

衛星定位打航母這需要一個極為復雜的體系建設,根本不是1995年的中國能夠做到的。想要監視美國的航母艦隊,需要的不是一顆衛星,而是一個星座。除此之外,即使你知道了航母艦隊的位置,但關鍵是美國人也不是瞎子。只要監測到彈道導彈發射的跡象,航母艦隊又不是沒長腿,跑的還特別快。所以你還得擁有彈道導彈中段修整射擊諸元的能力,末端減速和搜索制導的能力……

彈道導彈打航母確實是很了不起的奇思妙想,但當年蘇聯都有沒有實現它都是存疑狀態,更別說九十年代的中國了。

然而問題是,這一切如果發生在中國的家門口,那情況就又不同了。

組建星座是為了全球跟蹤美國的航母艦隊,但我們知道如今美國人倆艦隊就堵在我們的大門口。4v以東海域七百五十公里,基本上就是從沖繩往南到菲律賓海這個范圍,兩個航母艦隊妥妥的就在這片海域。監視全球需要星座,監視這么一塊海域,一顆低軌衛星每天來掃一次就夠了。

其次,這顆衛星也不需要對彈道導彈進行引導,它只需要指出一個大概的范圍就行。美國航母的巡邏范圍不會超出F14的作戰半徑——有加油機也不行,否則一旦開戰它們根本來不及趕過來!也就是說你們能過來,同樣中國的F14也能過去。

在掌握美航母大致范圍之后,完全可以起飛中國的F14機群對其進行攻擊。即使無法突破美艦隊的防空網,至少也能回傳其具體坐標。與使命必達的東風導彈不同,092攜帶的巨浪1射程1700公里也不會給航母艦隊任何的反應時間,從發射到擊中目標肯定咖啡都還沒涼呢!

我們既不稱霸、也不擴張,更不謀求勢力范圍,只不過是想保住家門口這一畝三分地。美國艦隊非要送到槍口上來,我們也沒有辦法不是么?

轉過來說,如果不去看各自的行業,那么如今在中國要說起微距測量的分辨率技術,肯定是非新科研究院電子研究所的這個納米光柵實驗室走在國內的最前列了。

和一般的測量技術不同,光柵測量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因為它并不是去測量長度,而是去測量入射光的波長,然后再量出衍射的角度,就可以得到位移的長度了。

納米光柵技術如果能夠成熟,絕不僅僅只是能夠應用在衛星上。它實際上意味著人類制造精度的提高,能夠為整個制造業帶來升級換代般的影響。將測量技術突破到納米級,至少能將中國的工業潛力提升兩個量級,達到美國整個八十年代的水平。

納米光柵雖然并不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光刻機和間諜衛星似乎也不太有關系,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光刻機的系統,也是光源、鏡片、給進、控制這些技術組成的光學儀器。而間諜衛星、呸,農業普查衛星從組成上,同樣也是光源、鏡片、給進和控制,只不過過程是反過來。光刻機是自己發光照硅片,而間諜衛星是地球發光照自己的CCD。

這兩個系統都繞不開給進和控制,光刻機的分辨率決定了它能加工的精度,間諜衛星的分辨率決定的就更多了。復合CCD技術需要長時曝光,這就要求鏡頭必須在一個時間段里在一個固定的點上聚焦,然后對多個CCD芯片進行掃描,最后才能得到一張高分辨率的照片。

在這個過程里,高居500公里地球低地軌道的衛星上面哪怕出現一微米的移動,地球上的焦點恐怕都能跑出一個地級市那么遠,掃描出來的照片肯定是沒法看的。

在這套給進和控制系統里,開環系統的精度顯然無法滿足。然而想要閉環控制,那么就需要一個反饋的過程。這套給進系統究竟移動了多少?究竟還要不要繼續給進?普通的測量技術,是無法滿足它的需求的。這個時候,只有納米光柵技術能夠讓這個閉環系統足夠可靠。

納米光柵,就相當于眼睛的眼動肌肉里的神經系統。

1995年的夏天,此時接下來國際上的風云變換才剛剛醞釀,美國人并不知道,巖里政男同樣也不知道,橋本龍太郎和金泳三更不知道——

有這么一群年輕人,不,不只是這么一群人,而是很多很多的年輕人、中年人和老人。在這片土地上正有更多的科研人員被組織起來,為一個膽大包天的計劃貢獻著自己的才智。

想要憋著一口氣,給強盜們點顏色看看。

想要等到這一切都實現,突然跳出來,大聲的問那些跑到別人家門口的人。

“怎么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上一章  |  帝國重器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帝國重器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