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革宋

第124章 黃河交易點(十四)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19-02-03  作者:緋紅之月
空蕩蕩的村落當中響起銅鑼聲,聽到聲音的陸家人都變了臉色。上次差役們就是在銅鑼聲中,抓走了村里面近半人口。沒多久,就聽外面的差役吆喝道:“知縣老爺駕到,各家都出來跪見。”

陸大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出家門,他已經被提前告知此次知縣老爺并非來抓人,而是與村里面這幫不窮的人們談談。

在北方,三拜九叩已經是蒙古朝廷中漢臣對蒙古皇帝的禮數。現在的皇帝忽必烈規定,各地的長官都必須是蒙古人,回回和色目人充當財政官。至于那些辦事的則由漢官來擔任。漢臣對蒙古皇帝要三拜九叩,地方上的漢人對于官員當然要跪見。漢人們對此也已經習慣,并且認為這是漢人的傳統。

而且因為缺乏文化教育,北方漢人并不知道這并非是漢人的傳統。在此時南邊的大宋,漢人見到大宋皇帝也不過是微微躬身表示致意。在全新的制度中,漢人只用和皇帝握手而已。

跪在地上,便是不高的車駕看上去也高高在上。作為知縣的蒙古大人乘車而過。沒多久,各家的人都集結起來。陸大伯作為族長參加了會議,環顧周圍。來參加的三大家就是鄭家、孔家、陸家,其他幾家都是沒有參加向官府申請救濟的莊戶人家。之所以沒有申請救濟,完全是因為這幫人膽小,不敢招惹官府。當然,在正兒世道下能有這樣的認知已經算是聰明人。

眾人到齊,就聽差役長聲吆喝:“行禮!”

鄭家、孔家、立刻跪下給蒙古知縣磕頭行禮。陸大伯本來以為鄭家和孔家乃是漢軍世侯,是有身份的人,地位應該在蒙古知縣之上,所以不用跪地磕頭。沒想到眼見的是這兩家的族長規規矩矩的跪下磕頭,他也乖乖和其他幾家人一起跪下磕頭。等他們跪伏在地磕完頭,蒙古知縣就坐在位置上開了腔,“你們幾位都沒有向朝廷申請糧食。可見諸位都很能干。”

知縣的漢話里面有股子濃濃的蒙古腔調,陸大伯幾乎聽不明白。不管這第一次聽到的怪異的腔調是多么陌生,陸大伯還是從遣詞造句里頭聽出了危險。

蒙古知縣并沒有去分辨下頭那些跪伏在地的人是什么表情,這幫人都低著頭,臉部方向基本都規規矩矩向下,其實也分辨不出來。知縣繼續說道:“大家都很能干,也不會缺糧。本知縣此次親自前來,就是要諸位把今年的糧食給交了。”

“什么?”陸大伯忍不住驚叫道。此時的他徹底懵了,之前的事情證明官府根本就沒有賑濟災民的意思,現在知縣更明白的講出了此行的目的,他竟然是來收糧食的。現在可是災年,大家本來就沒有足夠吃到明年收獲的糧食,然而知縣卻要把大家現在僅有的糧食都要走,大家還要怎么活?當然,前提是這幫人手里還有糧食的話。

“怎么樣,你們現在要不要交糧食?”穩穩當當坐在馬扎上的知縣居高臨下的看著跪在他面前的這些漢人。

沒人說話。誰也不敢說話,更不想說話。

“怎么沒人說話?糧食多的都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哈哈。”知縣說了個也不知道該稱為是笑話或者是調侃又或者是威脅的話,接著就自顧自的笑出聲。旁邊那些蒙古兵們也跟著笑起來。

下面的人還是沒人吭聲。在此時,陸大伯只感覺到了一種強烈的壓力,根本不敢吭聲。只要他吭聲,那就一定不會附和知縣的要求。

見到還是沒人說話,知縣說道:“你,說話。”

陸大伯低著頭,根本不知道知縣在說誰。稍稍抬起頭,就見到知縣旁邊的蒙古兵抽出馬鞭,上前兩步,對著陸大伯旁邊的人劈頭就是一馬鞭,在小門戶家主的慘叫聲中,蒙古兵罵道:“說你呢,聾了么?!”

“啊!”挨了這么一鞭子,戶主忍不住慘叫起來。他看躲不過去,收起呼痛的聲音之后就哀求道:“老爺,我家是真的沒糧食了。”

知縣聽完之后爽快的笑道:“沒糧,那就把他們全家帶去大都做工。大都缺的就是做工的人。”

命令一下,蒙古兵立刻就架起了這名家主,拖著他就往他家走。見家主還在折騰,蒙古兵怒罵道:“老實走,不老實一刀砍死你!”

片刻后,苦苦哀求的戶主就被拖走了。知縣繼續問道:“諸位家里有沒有糧食?”

又是沉默,沉默。就在陸大伯覺得蒙古知縣又要點名的時候,就聽鄭家家主開口說道:“我們家有糧,現在就交了。”

“哼!算你識趣。”知縣答道。然后對其他人說道:“其他人呢!”

到了此時,陸大伯也不敢再等下去。他已經下了決心,是堅決不要被抓走。既然已經躲不過,他開口說道:“我家也有糧,現在就交。”

有了這樣的破口,其他人家也都不得不一一應承下來交糧。

“你們按照名冊,挨家挨戶的收糧。”蒙古知縣對旁邊的差役命道。

人們不得不散了,陸大伯萬念俱灰的向家走,雖然蒙古人災年繼續全額收糧食稅的做法很離譜,卻意外的并沒有讓陸大伯感到意外。見到了昨天的大抓捕,陸大伯對蒙古官府的任何行動都不會輕易感到意外了。

走了一段,陸大伯就聽到隱隱有人哀求的聲音,扭頭一看,卻是一家人直接給鄭家跪下了,哀求的聲音只傳來了片段,卻是那家人哀求鄭家借糧給他家,讓他家渡過這次的難關。

陸大伯心中悲涼,也不管最后是什么結果。他現在對自己竟然做了從黃河南邊逃回來的決定無比后悔。若是陸大伯全家都跑去南邊,一個空空蕩蕩的家里隨便人們怎么折騰。與現在要繳納的糧食一比,那種可能遭受的損失根本無足重輕。

幸好有從地里收來的那點殘余糧食,還有南邊的侄子陸二郎給的糧食。總算是勉強湊夠了該交的糧食。陸家的男人都知道躲不過,要么面如死灰,要么默默流淚。倒是女人們一想到把這些糧食上繳之后馬上就沒有吃的,有些人忍不住就撲倒裝了糧食的麻袋上嚎啕痛哭。男人們生怕差役和蒙古兵趁機動手,連拉帶拽的把女人拽回屋里。

一袋袋的糧食打開,差役仔細看過都是糧食,里面并沒有摻麥秸。這才開始稱量,陸大伯看著他們把量麥子的斗給堆得冒尖,一咬牙,就從貼身的口袋中掏出些交鈔,陪著笑遞給了差役。

差役原本就用眼睛乜斜的看陸大伯,見他如此識相,立刻上前把交鈔抓在手里,一張張看了之后,不滿的說道:“才這么點?”

陸大伯心如刀絞,卻只能又掏出一張,顫抖著手交給了差役,差役一把抓過來,看了是張兩百文的交鈔,這才傲慢的說道:“早點掏出來不就沒事了。俺們都是講規矩的,哪里會要的那么過份!”

聽著差役的訓斥,陸大伯的眼淚差點流了出來,他點頭哈腰的盡量陪著笑臉。領頭的差役對手下說道:“看看差不多就行了。”

有了命令,差役們手腳麻利的稱量起來,看著總數差不多,便收起糧食包,拉著車子向下面的人家走去。

陸家的人各自落淚,卻也只能如此。沒多久,就聽到另外那家門口的差役怒喝道:“你們拿的都是什么!缺了這么多糧食,還敢來哄騙俺們。好大的膽子。”

叫罵聲沒停,差役就已經開始對那家人拳打腳踢,邊打邊罵。

陸大伯趕緊讓自家人各自回家,在這種時候看熱鬧是最傻的選擇。

大半個時辰之后,外面的差役又喊道:“知縣老爺請大家再過去一趟,把收糧的單子簽結一下。”

大家再次聚齊,就見那幾個小門戶的家主都是鼻青臉腫,鼻子被打破。這次幾人叩頭之后,蒙古知縣笑呵呵的讓他們起來,還賞了他們幾個人板凳。

等眾人坐下,蒙古知縣說道:“諸位都是大元的臣民,又都是地方上的豪強。大家都知道這蝗災有多兇,朝廷遭了災,支用極為吃緊。大家都講忠君愛國,此時就是諸位忠君愛國的時候。朝廷給咱們縣定下的額度是五十錠銀子的賑災錢。本知縣覺得咱們村富戶這么多,五錠是一定拿得出的。這些還得由大家商議各家拿多少。”

陸大伯只覺得自己此時都要暈倒了。他以為被搜刮走了所有的糧食就該是盡頭,卻沒想到這位蒙古知縣還要搜刮錢財。大元的中統元寶交鈔是按貫來計算,一貫等于一兩銀子。在兩之上還有一個‘錠’的單位。一錠指的是一錠銀子,一錠銀子是五十兩。五錠就是二百五十兩銀子,是二百五十貫中統元寶交鈔。

此時還算是很熱的天氣,陸大伯就覺得渾身冰涼,只能哆哆嗦嗦的抬頭看著孔老爹。卻見孔老爹也是臉色慘白,花白的胡子哆哆嗦嗦。明顯說不出話來。

“知縣老爺。我等真的沒有這么交鈔。”鄭家家主開口了。

“你等怎么會沒有這么多交鈔。”

“老爺,現在我們手里哪里有那么多交鈔。便是有,也得等我們變賣家產。”

“哈哈。”知縣爽快的說道:“我說你們有,你們就有。要么咱們打個賭,我派兵到你們家去找,若是找不出五錠,我倒找給你五錠。”

對這樣的威脅,陸大伯已經嚇得牙齒打架。讓蒙古人進家,那大概是什么都會給搶光。

而鄭家家主則笑道:“知縣老爺,不如這樣,大家來一趟也不容易,我們獻給老爺十貫的茶水錢,可好。”

“十貫?你打發叫花子呢!十貫能喝個什么出來!”蒙古知縣慍怒的應道。

“那知縣老爺覺得多少合適。”鄭家家主討價還價。

大家從五錠,殺價到二十貫。最后在三十貫和三十五貫之間展開了拉鋸戰。蒙古知縣也被鄭家家主的堅持給完全激怒了。他喝道:“你們這些漢人就是不痛快。三十五貫,你若是再少,我便殺去你家。”

得到了確定的數字,鄭家家主轉身對孔老爹說道:“老孔,不如咱們一家一半,把這個錢出了。”

孔老爹緊閉著嘴,一個勁的搖頭。仿佛不說話,就可以躲過這場災難。鄭家家主看孔老爹始終不肯說話,最后嘆口氣,他命家人返回家里去。不太久,就取回了十七貫五百文錢交給蒙古知縣,然后鄭家家主就轉身離去。

陸大伯雖然對鄭家極為不滿,但是此事他卻覺得鄭家做的還不錯。此時若是不給錢,大概是過不去的。現在不過是破點財,若是蒙古兵殺起人來,這十七貫五百文并不夠一條人命。

見到孔老爹堅持不肯交錢,蒙古知縣卻也沒有多話。他命道:“把這老東西捆走。告訴他們家人,老老實實拿一錠來贖人。”

聽了這話,孔老爹才忍不住哀求起來。然而蒙古知縣根本不管孔老爹表示愿意商量著交錢的哀求,帶著人押著糧食就走了。

回去的路上,蒙古知縣心情很不錯。孔老爹吆喝一陣,惹人煩躁。差役弄團草塞進他嘴里,然后用布條綁住嘴,算是讓隊伍里面清靜下來。

大都一直缺乏匠戶,現在按照朝廷的命令抓了好上千戶百姓,送到大都之后肯定能夠得到嘉獎。在這樣的災年里面又征集到了糧食,又是大功一件。至于那個賑災的錢,是知縣編的。鄭家的家主倒是懂行,知道這是給知縣的茶水錢。有了這筆錢,知縣也算是發了個小財。

對于普通人而言,災年日子難過。以知縣的經驗,災年對他未必是壞事。豐年的時候朝廷非常在乎征收到的糧食,很多事情反倒不容易動手。在這樣的災年里面,朝廷在乎的只是知縣能不能保證縣里不出事。豐年時候并不方便做的事情,就很方便做了。譬如他本來就看中了一個閨女,正好可以商量著買下來。這些災民里面應該也有長相不錯的女子,知縣準備找到之后也買過來。

眼瞅著要到了縣城門口。卻突然聽到有響箭的聲音,接著從路邊的草叢里殺出來好些人。蒙古知縣一驚,然后就看到這些人中有那么幾個頭上戴著麻袋,只是眼睛和口鼻的位置留下洞口。這扮相把知縣弄得大惑不解。。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上一章  |  革宋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革宋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