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我在三國加個點

閑聊之五大劍宗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06-21  作者:臨海墨
先提前說一句,一家之言,如有謬誤,一笑而過便可。

要說劍宗,就必須要先提一下劍法。

劍法分兩種。

一種是公孫大娘那種“表演型”劍法。

另一種,則是戰場所用的“殺人劍法”,或者稱之為“陣戰劍法”“軍隊劍法”。

表演型劍法漢朝尚未出現,要源于唐朝。

為什么唐朝會有表演型劍法?主要是因為大唐和周邊的各國交流更加頻繁,出現了萬國來朝的場景,少不了各種小國之間的爭強斗勝,唐朝作為老大經常要調解手下小弟之間的矛盾,經常說嘴說不聽就要拳頭說話,一不小心就死一堆外國人甚至包括他們的王子酋長,導致各種外交糾紛。

于是為了鴻臚寺的外交官員不至于忙死,大唐不得已開啟了“外交管理模式”。

怎么管理呢?說白了就是絞盡腦汁的設置規定,讓這些外來的蠻夷不要在斗毆中搞出人命。

于是,各種“為了不殺人而存在的格斗技巧”,就是在那個時候紛紛涌現。

其中無兵器的格斗,就是后世著名的“相撲”。

相撲這個格斗技的發明,就是為了當時出使唐朝的那些外國朋友不至于在斗毆的時候把對方打死惹出外交糾紛。

所以規則就是“不許拿武器”“不許用拳頭”“不許穿鞋子踢人”“不許攻擊下體”“不穿鎧甲”等等……

總之,各種規則就是為了不打死人。

后世的UFC什么的也一樣,從最初的“無規則”,到后來的40多條比賽規則,各種禁止,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打死人。80年代的UFC還有點事故出現,時不時的打死打殘幾個,可過了2010年后,基本上UFC和MMA也就沒多大區別了。

表演性劍法亦然。

也就是說,這種劍法并不是以“殺人”為目的,而是以如何表演的花俏好看,所以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劍舞”,屬于“體育競技”。

而殺人劍法,則是純粹為了戰爭而存在的,是戰場上的主流。

殺人劍法的目的只有一個——殺人。

最有效最快捷的殺人。

常規戰永遠都是步兵,而殺人劍法,正是步戰的必需品。

順便說一下,刀是屬于劍的一種,還有吳鉤、峨眉刺、匕首這些也同樣,都只是屬于劍的分類。

最初也沒有“刀”這個說法,而是“單刃劍”或者更詳細的分為“單刃邉掣劍、單刃厚脊劍、單刃繯首劍”等,后來才簡稱為刀。

所謂的刀法,只是屬于劍法的一個分支。

就好像日本的各種武士刀的流派都是屬于“劍道”,武士刀也都統歸為劍,而沒有“刀道”這個說法。

總之,一切短兵器戰斗技巧都被統稱為“劍術”“劍道”“劍法”。

殺人劍法,就是一切練兵兵法的基礎。

在后世兵法書中記載的“軍隊劍法”“殺人劍法”主要分五家,這五種劍法被記錄在各種講解步兵戰法的兵法書中。

比如,陽明先生王守仁的徒弟,明朝軍事大牛鄭若曾在江南經略有記載:“使劍之家凡六,曰馬明王、曰劉先主、曰卞莊、曰王聚、曰馬超、曰邉掣厚脊短身。”

抗倭名將胡宗憲編著的籌海圖編也有記載:“天下劍道有五:一曰馬明王、一曰劉先主、一曰卞莊、一曰王聚、一曰馬超。”

明朝武學大師、軍事家何良臣的陣紀更詳細給出介紹:“劍用則有術也。法有劍經,術有劍俠,故不可測。識者數十氏焉,惟卞莊之紛絞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其五家之劍庸或有傳。此在學者悉心求之,自得其秘也。”

也就是說,在從春秋到明朝,在真正戰場武學中,這五個人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大宗師。后世一千多年的冷兵器戰爭里,所有軍官、將軍、勛貴世家,都學習的是他們的劍術。

只有這五個人的劍法,才是真正的“實戰劍法”。

那么,這里的五大劍術宗師是誰呢?

首先卞莊可不是莊周子本人,而是指他所在的一個村落。卞莊村就好像后世的陳家太極村那樣的,是一個擅長劍術的村子。

史記中有記載,春秋時期,卞莊的一個男子參加戰爭,在戰斗中用劍術一個人殺了七十多個敵人,力戰而死。從此卞莊成為了天下武學勝地。

真實的戰場可不是本書里面有真氣,高手沒牽制可以割草,歷史上能真正在步戰情況下以一敵百的武將都是極為少見的,非頂級高手無法做到。在不騎馬不持弓的情況下,步戰能殺死70多個合格士兵的已經是最頂尖的強者,典韋也不過就是砍死幾十個而已。當然,典韋當時的情況是處于“固守”,不能游走走位,否則以典韋的實力應該能發揮的更出色。

王聚此人歷史無名,雖然其劍法被后世諸多兵書推崇,但是其人其事卻少有記載。疑為漢代劍道大師“王越”但無確切考證。

后世扶桑劍道名家中的“北辰一刀流”即為王氏起落法的傳承分支,也就是小說電視里的“迎風一刀斬”。

馬超不用多介紹,馬超的出手法,以出手迅速而聞名,追求的就是一個出手快,便是后世扶桑的“居合斬”,“拔刀術”。

馬明王就是馬芳,此人乃是明朝中期以后真正意義上的天下第一高手,戚繼光帶兵雖然牛逼,但是真論個人武力,應該無人能勝過馬芳。

明史稱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擒部長數十人,斬馘無算,威名震邊陲,為一時將帥冠”。

這是一個出生奴仆,沒有什么韜略,卻純靠個人武力一路打成都督的超級猛人,真正的“大明戰狼”。

最后一個,劉先主,就是劉備。

劉備留名青史的劍術“顧應法”是戰場劍法中對于天賦要求最高,也是少有適合用在馬戰的戰場劍法。

所謂顧應法,取“左顧右應”之意,是極難大成的雙持劍技。

劉備的馬戰武力算不算三國第一人或有爭議,但是步戰和劍法,卻絕對是開創了一個流派并在實戰中被認可且傳承一千多年的頂級武學大宗師。

這種事情,三國演義關于劉備的武力幾乎都是一帶而過。

羅貫中和毛宗崗塑造的是自己心中的“明君”,一個明君怎么能是武林高手?

這不符合重文輕武的明朝讀者的需求和爽點啊!

讀者不爽,難道想撲街?

所以羅大大只能一帶而過了。

歷史上劉備一生征戰,都是身先士卒沖殺在前。

而無論戰爭勝負與否,也不論是否中計被包圍,劉備從未被人俘虜過,可見其個人武力之強橫霸道。

典略里記載:“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

可見真實歷史里劉備早期的名聲從來不是什么“仁德”,而是“武勇”。

沒錯,歷史上劉備的武功真的不在關張之下,也只有這種名留千古的武道大宗師,才值得被關張這樣的絕世名將所終身追隨。

劉備最初的兄弟不是關羽,而是張飛、牽招和田楷。

可惜牽招和田楷都因為貪慕融化富貴背叛了劉備。

史書中的記載是:

“(劉備)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于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

這話說的是長大后的劉備已經是附近知名的游俠大佬,許多小游俠都很崇拜他,投奔到他手下。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張世平蘇雙等人對劉備發起“政治獻金”,投資于劉備。而劉備沒有那這些錢去自己腐敗享受,而是分給了手下的游俠,所以手下對他都很崇敬,覺得劉備很有義氣。

所以關羽之所以服氣劉備,主要是劉備能在兩方面折服他。

一為勇,二為義。

上一章  |  我在三國加個點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我在三國加個點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