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天陰沉沉的,不知道是不是要下雪,或者是下雨?
長安城的商戶們得到消息,從二月開始,要收什么衛生管理費。
“說是一個月一交,不多,只收店鋪的錢,擺攤和挑著賣東西的不收。”有人找到旁邊的商家說。
“是掃街?不是一直就掃么,為什么就要收錢?”更多的商人聚集過來,表示不理解。
“不一樣,原來是規定時候運垃圾,現在一天運好幾次,隨時能扔,還給個垃圾桶。”
“有何區別?”
“天熱了,垃圾堆放時間長有味道。”
“我家賣布,沒有垃圾。”
“可是外面有塵土,他們掃過后幫著灑水。”
“怎么算錢?”
“量店鋪的尺寸,你家店鋪有我家的兩個大,我交一百錢的話,你交二百錢。”
“二百錢倒是不多,只怕到時候不是這個數。”
開鋪子的人在議論,滿朝的官員卻沉默,當作不知道,誰都不勸諫。
開放宵禁,他們知道有多賺錢,做買賣的還愿意交,只要能允許晚上賣東西。
現在說是要增加掃街的人和灑水的人,給錢。
各坊是居住區,有的在寺廟那里或道觀那里會做點小買賣,其他的沒有。
收的衛生費,感覺要是給整個長安雇傭更多的人,似乎賺不到錢,就是用商家養著別人,然后街道更干凈。
這也沒什么可勸的,冬天都吃了不少蔬菜,陛下給的。
等朝會開完,姚崇單獨找到李隆基這里。
“陛下,收衛生費,給整個長安增加清掃次數,能賺來錢?”姚崇就好奇呀。
按照他的想法,李易若出個主意,不可能如此簡單。
“朕不欲與民爭利。”李隆基說道。
姚崇:“……”
他深吸一口氣,表示信了,又問:“那……衛生費所收錢財可夠雇人清掃?”
“應是……夠吧。”李隆基不是很確定的樣子說道。
“陛下,臣一心為陛下……”
“先讓百姓習慣,尤其是商人。”李隆基一看姚崇要抱屈,趕緊解釋。
“然后呢?”姚崇達到目的了。
“然后還有商人要進城,他們也得交衛生費呀,一次少交一點,空車就不收了。”
李隆基終于說出賺錢最多的地方,流動的車輛。
若是推個小車,或者挑個扁擔,就不收錢了。
走水路進來的,自然也收,如此算下來,一天的錢并不少。
關鍵是商人們習慣了交一些錢,以后再收稅抵觸就不是那么大。
“臣知道了,謝陛下指點。”姚崇服了,離開興慶殿,抬頭看看天,覺得愈發的陰沉了。
“就知道李易出主意不會那般簡單。”姚崇搖了下頭,深呼吸,回政事堂。
**
“易弟,看著天的樣子,是要下雪?”李成器今天找過來,一起吃午飯。
天陰著,給人一種壓抑感,又刮了小風,讓人喘氣都不舒服。
吃飯的人沒什么食欲,有莊戶輪休,拿本用來識字的書,坐在餐桌前發呆,一口一口喝湯。
李易身體好,對此反應不大,不過他給莊子里的年歲大的人送去了氧氣袋。
誰若覺得難受,就吸兩口,以避免倒下后他還要搶救。
他有制氧機,用點電就行,搶救要用藥,差別大了。
“大哥,走的時候你帶幾瓶氧氣,我給你減壓器和氧氣袋,氧氣瓶那里能看出來還有多少氧氣,沒有了就送回瓶子,重新拿。”
李易沒回答下不下雪的問題,他也不懂。
但他懂這個天氣出現疾病的概率大,別人他幫不上,大哥幾個人,還有估計他們能想辦法送進宮里。
“好!”李成器答應,他想到了父親,年歲大了,正好預備一個。
他吃一口菜,道:“我去看過東市的海產品,想去你說的海域去撈,冷水,怎么能跟其他的分開?價錢不應該一樣。”
“能嘗出來,冷水海域的海鮮由于生長慢,肉更緊密,同時泥沙少。
撈上來以后,不要直接晾曬,貝類應該放點鹽,用竹籃子裝,在清水中,它們會把沙子吐出來。
不然死掉后,再清理泥沙很難。看著費了些工夫,價錢卻能更高。做熟了當零食不錯。”
李易給講一下區別和處理方式。
他以前買海米吃,溫水海域的海米里面的蝦線就沒弄出來,吃著不舒服。
而冷水的海米,幾乎看不到黑色的蝦線。
當然,如果都曬太干的話,肉也一樣緊密。
李成器重復了一遍,表示記住了。
“易弟,能把新鮮的海鮮拿回來不?”李成器知道從海邊運到這里的海鮮全是死的,他很想嘗一嘗活的。
“用大木桶裝海水,或者是船只的槽里裝,一路養著回來。
要么是剛撈出來,用冰塊鎮上,六百里加急,記得最好透氣。”
李易都沒想過吃新鮮的,又不是另一個地方,就長安這里,什么海鮮都能吃到,有冷鏈物流。
現在的長安,去哪弄活的?
“六百里還是算了,用船……”李成器覺得船可以,專門制作出一個個大槽子,裝上海水。
回來的時候必然要死掉一些,但依舊有剩下的鮮活產品。
長安有錢人多,賣出去一部分,所有的錢就都回來了。
“用船的話不要太密集,同時要勤換水,其實我這里倒是有藥物,不過不值得用在海鮮身上。”
李易見大哥動心,能找到船的話,確實可以嘗試,他也想吃活的,尤其是秋天時候的大海蟹。
味道不如河蟹好,可是肉多呀,吃著過癮。
不然的話,死螃蟹誰敢吃?
“成,第一船試著運回來,咱先自己吃,之后的再賣,還是照著分紅投入和收益。”
李成器先把做買賣的事情確定,那錢李易一直沒拿過,都是他在投資。
不過賬他記好了,包括賣牡蠣的錢,一部分算進運營成本中,公關費,就是白給別人。
吃完飯,李成器帶上十個四十升的氧氣瓶和一大堆氧氣袋離去。
直奔宮里,先扔百福殿一個氧氣瓶再說其他。
往這邊來,一路水運,自然要用到漕運,還得改造船,這個可需要跟李隆基說。
李易這邊繼續寫三十六計,再有兩計寫完,準備先讓莊子上的學子們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