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傍晚,雙方才交接完畢,吐蕃人額外拿出來三百多緡,折算那個不好的布和銅錢補的。
這可是三十多萬錢,莊戶們辛苦值了。
于是李易炒了麻油河螺肉,還有一些鹽水煮的河螺。
炒的跟三哥、大哥、嫂嫂吃。
鹽水煮的有殼,給莊子里的孩子吃著玩兒。
煮的時間足夠長,寄生蟲全干掉了。
吃這個東西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牙簽,扎進肉里,另一只手的指頭轉動河螺,肉就出來了。
第二種是李易以前小時候吃,用鑰匙后面那個孔,河螺尖的那一端插到孔里,一掰,掉一截。
把河螺大頭的地方放到嘴里,一吸,肉就進嘴了。
莊上孩子們選擇的是……兩種齊上。
找工坊,讓制作出來帶小孔的金屬片,然后用竹牙簽插,如此出肉更容易。
之所以不吸,是因為吸多了嘴累,嚼的時候嘴吸麻了,品嘗味道不夠充分。
現在娃娃們吃東西也講究品質了,雖然麻煩一點。
“大哥、三哥,賺到的錢,還是要走工部,魏尚書那里要多勞累了,幫著說一下。”
喝酒的時候對李成器和李隆基說。
他確實要花出去,二十多萬緡,放在莊子上沒用。
李易不需要用錢財來抬高自己的地位,他是正三品的文散官。
他拿出來好多對農事有幫助的技術,他還在應對蝗災上出了大力氣。
將心比心吧,李易覺得自己若是皇帝。
一年財政收入不到八百萬,京城旁邊有個莊子,今天二十多萬、明天二十多萬。
能不動心嗎?那是錢啊,可以武裝軍隊、修路搭橋。
就像沈萬三……不不不,沈萬三的事情是杜撰。
根據資料顯示,沈萬三活在元末明初的時候,并不是掏錢修城被朱元璋所殺。
“易弟,你是真舍得呀。”李隆基在感慨。
二十多萬緡,剛到手,就要拿出來。
還不是買地、跟人合伙作買賣,是直接扔。
看易弟還有閑心專門炒河螺下酒,就知道他沒把那些錢當回事兒。
“三哥,我就是喜歡賺錢時的感覺,尤其是坑吐蕃。
坑挖下去先坑一下成功,錢到手,我不想要那個錢了。
說起來他們在長安投資不小,所有蕃邦的駐京辦,不,是大使館,也不對,是使臣吧。
他們帶了很多值錢珠寶,昨天晚上他們連夜賣,可便宜咱大唐的商人了。
我估計,他們身上還能榨出來五六十萬緡的好東西。”
李易在估算,蕃邦的很多玉石了、象牙、犀牛角了、虎骨虎鞭鱷魚皮了,都是好東西。
當然,那個虎是華南虎和孟加拉虎,不是東北虎。
武松打的也不是東北虎,東北虎武松別說是喝酒,他就是喝興奮劑,遇到也是趴。
在大唐這種情況下,一個獵人面對東北虎還能全身而退,只有三種情況。
一個是東北虎沒看到他,也沒聞到味道。
一個是東北虎吃得太飽了,不想動。
另一個是這個獵人身邊有至少三條中華田園犬,而且還是被稱呼為守山犬的田園犬。
加上獵人手里的弓,三條守山犬就能配合獵人橫沖直撞。
東北虎或熊瞎子,獵人的弓與三條守山犬后,雙方對峙,然后各讓一步。
雪狗獨嘯霸高原,萬里挑一守山犬。
大唐和吐蕃打仗的時候,就有狗參與。
吐蕃自然是藏獒,真正的藏獒,不是養著當寵物的那種什么鐵包金。
大唐這邊就是派守山犬,一般是以多打少,咬住就不松口。
藏獒的皮保暖效果不錯,可是吐蕃寧肯賣別的東西,也從來不賣藏獒皮。
他們自己住的帳篷里面也沒有獒皮,衣服上從未出現過。
這是李易了解到的事情,他判定,吐蕃的藏獒不成群,否則就用來沖陣了。
而大唐的守山犬太少了,也無法完成沖陣的任務。
現在蕃邦手頭上有的不是錢,是各種奢侈品。
他們在長安能夠調動的資金越多,說明他們對大唐的滲透越深。
于是想了很多情況的李易對李成器和李隆基說:“蕃邦說不定會繼續賄賂,熱氣球是吐蕃拿到了。
不過看樣子,突厥人和其他部族的人被蒙騙,并不清楚情況。
他們會通過將作監、少府、軍械監弄到熱氣球的其他非關鍵不件圖紙。”
“嗯,有這個可能。”李隆基認真想,承認。
李成器則說:“上報陛下,盯死了。”
“不,不是盯死了,而是把那份圖紙再拿來用一次,萬一能賣上好價錢,接著他們還要過來買酒精。”
李易想的根本不是什么官員被收買,他是覺得對方還有東西能賣。
吐蕃來一次,別人為什么不可以再來一次?
突厥多少部族啊,突厥就是他那時的新疆、內蒙古、東北一代。
藍田縣的藍田玉好,自己也占不到。
新疆的和田玉同樣不差,還有很多特產。
內蒙古和東北的特產也不錯。
既然能賣吐蕃一次酒精,為什么不再賣幾次?
李隆基兄弟二人悟了,王皇后都停頓了一下。
她在喂奶,她堅持自己的母乳喂養。
喂的時候有個支架,架在她的兩個肩膀上。
然后是布幔垂下來,她低頭可以看到孩子吃奶的樣子,別人看著就是一個小帳篷。
李易設計的,給莊子里的哺乳期的婦人用。
很方便,不喂孩子的時候卷起來、折疊斜挎在肩膀上。
喂奶的時候稍微調整,直接就是一個大罩子。
“叔叔,是不是操作好了,又能賺幾十萬緡?”王皇后始終對錢財有興趣。
“那要看他們還有多少值錢的東西在身邊,我準備用酒精一次榨空他們。
然后新的東西拿出來,讓他們不得不用牲畜來交換,還是他們把牲畜帶過來。”
李易并不是很確定蕃邦的具體情況。
比如有的部族只想茍且,不愿意主動戰爭,他們對熱氣球的需求就小。
他們需要的其實不是熱氣球,而是強者爭斗之間的判定。
誰能最后取得勝利,誰會給自己眼下帶來更多的危機。
如果確定大唐一定會勝利,他們甚至可以遷徙部落,走吧,不跟吐蕃混了。
比如沙陀族,他們原來就是受到了吐蕃的脅迫,但又不想跟大唐為敵,于是舉族遷徙。
所以唐朝結束的時候,他們占據了一個國家的名額,五代十國中立國了。
都說歷史的走向與個人無關,可實際上正是一個個杰出的領袖在讓朝代變幻。
世界歷史的轉折,都是因某一個個人或某幾個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