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大家帶了飯菜,李家莊子的水煮肉片,里面放了菠菜和豆芽,吃一個菜足矣。”
政事堂,李成器在午飯之前趕過來。
帶了不少的水煮肉片,政事堂又不是只有三個人,還有辦事的小官。
主食是香噴噴的大米飯,政事堂的人不用吃御膳房的飯菜了。
最初小官自己帶飯,或者是快到吃飯的時候讓人去買,門口有人挑擔子、推車賣。
自從李隆基有錢之后,所有官員的伙食他管了。
后果就是姜家去找官方的人欺負別人,官方的不敢,獎金多、福利好。
欺負人簡單,欺負完之后,別人找免費的訟師告官,就不簡單了。
“宋王,問出來了?”政事堂的三個宰相心思沒放在吃飯上。
“先吃,吃完了再看,不然頭疼。”李成器決定跟著一起吃。
“還是先看吧,不然吃完了,會吐,小易為什么不好好說話呢?”
畢構看一眼水煮肉片,上面一層油保溫,不怕涼了。
“也罷,看。”李成器掏出來紙。
“我念。”蘇颋積極,接過來,選擇一個舒適的姿勢坐下。
“當前京兆府形勢,應以繼續加強農業雙植為主,以種植帶動養殖,以養殖促進種植。
把菜籃子和米袋子放在第一位,在滿足百姓需求的前提下,大力開展水產養殖。
狠抓水利工程建設,合理安排水利資源調配。
與陸路運輸相配合,在完善水路一提運輸的前提下,擴展外接職能。
使水碓、水磨輔助產業合理布局,在不困水、阻水、限水中,安排水力手工產業布局。
擴大就業面、增加就業崗位,打造小手工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模范試點工程。
形成以人為本、以工種為分、以標桿為準的產業推進局面,帶動……”
蘇颋翻了六頁紙,念了足足兩刻鐘,終于念完了,一腦袋漿糊。
宋璟和畢構緊蹙眉頭,果然頭疼,發現怎么這么絮叨呢?
但要說哪句說得不對,在實踐過成中出問題,保證可以找到你哪個地方沒做好。
都跟你說明白、講清楚了,你怎么還出事兒?
“宋王,小易和你是這樣說的?”畢構揉太陽穴,看向李成器。
“怎么可能,這是易弟自己寫的,說的時候簡單多了。
他與我說,種植農作物,包括蔬菜什么的不能停,養殖方面還要增加。
然后看看能不能養魚,現在調料多了,烹飪方法多了,魚也挺好吃。
沒田種的人干活,河流上的水車不要太密集,給下游澆灌用水得充足。
他會拿出來辦法,大家照著學,很簡單,一點不難。”
李成器搖搖頭,把李易說的話講給三個人聽。
三個人瞬間領悟,確實簡單,但是……
寫的這些玩意兒是為什么?閑的?
似乎看出三個人的想法,李成器又說:“易弟說,官方行文必須這樣,不然地方出了問題,不好給人家定罪。
看上去沒有用的廢話,其實每一個字詞都有用。地方官員想自己私自改動,很難。”
“理解都難,別說改了。”宋璟表示服氣,沒毛病。
“歇一會兒,歇一會兒再吃飯,我氧氣袋呢?吸兩口的。”畢構去找氧氣袋。
蘇颋和宋璟也紛紛會自己的辦公室,片刻后,一人拿個氧氣袋回來,鼻吸。
吸上氧,感覺果然舒服許多。
“這些是給官員看的?讓各縣的……”宋璟決定印一下,發到地方。
“不,這是給你們看的,你們再往下落實,出問題就是你們的問題,已經全說明白了。”李成器搖頭。
“手工業是說紡織行業?用小易設計的紡織設備來操作?”畢構問具體情況。
“寫了,后面有,扶持以技術研發為主的個人、組織、部門。
在不虛報、漏報、瞞報的基礎上,進行獎勵,發揮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等等。”
李成器說一句,沒說完,他怕想多了自己頭疼。
他把泡菜拿出來,不是辣白菜,辣白菜配水煮肉片不好吃。
泡菜味道上是酸、甜、鮮、咸,口感上是脆。
李家莊子按照四川泡菜的方法制作,一點都不辣,吃著很爽口。
正好解水煮肉片的麻和辣,直接就米飯吃也沒問題。
“差不多了,能吃了。”畢構不想太過依賴氧氣,李易說過,能不吸就不吸。
他關好氧氣袋的閥門,送回自己辦公室。
宋璟和蘇颋又使勁吸兩下,舒服了,也拿回去。
氧氣袋是救命的東西,尤其是氣壓低的時候。
年歲大的人呼吸費勁,吸一口氧氣便精神,又能繼續辦公。
一人一個小砂鍋,果然還熱著,摸一下砂鍋、燙手,說明油多,壓住了溫度。
“東西吃完了,湯怎么般?”蘇颋看到上面一層紅油,有點想法。
“自己帶走,連砂鍋都給。”李成器知道對方的意思。
“好,回去再用來煮東西吃,家人一起嘗嘗,辣椒面貴,陛下給的少,一個月才給半兩。”
蘇颋就這個目的,打包回去,讓家人嘗嘗不是辣椒面制作的菜。
天上人間都沒有,只有李家莊子存在,種子不往外放。
宮里的人想吃,需要找王皇后,王皇后幫忙點菜,送來的菜中的種子都熟透了。
幾個王想吃,跟李成器說,李成器去取。
價錢高,戶部拿一半的稅,畢構很開心。
“小易沒說有什么大動作吧?”畢構吃下去豆芽,順嘴問。
“沒說,估計是今年的事情多,去年遺留下來的,今年他暫時沒想其他的。”
宋王回憶一下和易弟聊天時候的情形,確定沒說。
“趕緊的吧,不一定什么時候他想起來了,突然就把事情給搞大,一年一年的,就沒消停過。”
畢構不敢掉以輕心,他準備把去年和之前遺留下來的問題用最快的速度落實下去。
時刻準備,看李易搞事兒。
“九姓陸續的降戶數量過多,是遷徙內地,還是新設一軍?”
宋璟說起了李易自己琢磨的事情。
李易也不清楚怎么安排,等朝廷。
“遷的話,要像華州、同州一樣給地方安置,不遷立新軍,折沖府壓力過大,后勤補給消耗多。”
蘇颋同樣不知道如何處置,利弊他知道。
“問小易,他能安排,咱們就省心了。在大唐,除了陛下,誰權利還有他大?”畢構把問題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