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新順1730

第六七二章 猜疑鏈(中)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1-12-02  作者:望舒慕羲和
既然根本不相信吳敬梓的用意,或者根本不相信實踐還有豫讓之類的俠義,鹽商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

原本只需要和朝廷斗智斗勇。

現在,則還是提防“后院起火”。尤其是提防劉鈺借著改革為名,推動“驗資買票”制度,讓松江府的資本集團沖進鹽業中來。

歷史上,這些揚州的鹽販子,在滿清賺了多少錢很難算清楚。但最常見的、也是很保守的估算,是五十年,2.5億兩到4億兩白銀,純利潤。

鹽業到底有多賺錢,這是不必說的。這么大一塊肥肉,原本只有他們能吃得下,現在又多了一群虎視眈眈的人,處境何其難……

否了吳敬梓出的方法,這些人也只能采取他們最熟悉的辦法了。

他們已經連試著變一變辦法的能力都沒有了,只會在他們熟悉的領域發揮過去的本事。

“國公有所不知,世間都說,如今官鹽甚貴,皆是大承包商的緣故。實則不然。”

“天下人多愚,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啊。”

不久之后的海州城中,一個從揚州來的有些文名的說客,帶著鹽商們的意思和意思,來拜見了劉鈺。

與時俱進,他們帶了一個華麗的木箱子,里面裝著從松江府銀行那兌換的白銀兌換券紙幣,說是揚州點心。既沒有送珠寶,也沒有送奇物。

劉鈺笑著說揚州點心其實挺好吃的之后,這說客才開始說話。

上來就來這么一套說辭,其實就是標準的嘗試型行賄法。如果劉鈺直接不接話,讓他滾蛋,那就表明態度了。

同樣的,如果劉鈺繼續讓他說,那就意味著有戲。

在鹽商們否了吳敬梓提出的辦法后,并且要提防松江府財團插手鹽業之后,想出的辦法最終還是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們的判斷上——即皇帝想再多要點錢,但是之前修淮河已經要過一次了,皇帝有點不好意思拉不下臉來,所以故意讓劉鈺來嚇唬他們。

實則,劉鈺就是替皇帝要要飯的。

那么,要這么想的話,事情的關鍵,就不是道理了。

而是臺階。

講的道理是不是真的有道理,意義不大。

關鍵是,講的道理假裝是個道理,做成個臺階就行。

所以才會選擇上來就說到了鹽政改革的關鍵問題。

劉鈺沒直接讓他滾蛋,而且還笑著說揚州擔心真不錯,這就讓說客看到了希望。

等這說客說完什么不知其二之后,劉鈺輕捻了一下為了不讓自己像東廠太監而留的胡子,慢斯條理道:“這鹽政事,關乎國家財政。國家無錢,則如何安穩邊疆?賑濟水旱?”

“如今私鹽泛濫,世人皆知由總商制度而起,使得官鹽日貴。官鹽貴則退、私鹽賤則進,難道這私鹽泛濫還有別的原因不成?”

那說客忙笑道:“國公,實不相瞞,這話看怎么說呢……”

“是。”

“也不是。”

“是,是說總承包商確實讓次級承包商出過錢,真要這么說,那也沒錯。”

“但要說不是,事情也不能只看表面。蘇子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反過來說,不入此山中,焉知真面目?”

“小人斗膽,請試為國公言之。”

劉鈺輕咳一聲,也不說話,只是慢慢飲茶。

說客見狀,忙道:“確實,總承包商的確是問次級承包商要過錢,理由如國公那日在酒宴上說的那般:以各府州縣緝捕私鹽的犒賞花紅為名。”

“但是,國公不妨這么想,如果不以犒賞花紅為利,各府州縣是否愿意出力緝捕私鹽呢?”

“那些小販子,只看了總承包商讓他們出錢承兌,就說三道四、怨天尤人。”

“然而,若不努力稽查私鹽,他們這些小販的官鹽又賣給誰呢?他們賣鹽的時候,覺得好賣,所以看到總商手拿鹽引,心懷嫉妒。若是鹽不好賣,他們還會如此嫉妒嗎?”

“可他們的鹽好賣,不正是因為他們出了錢緝查私鹽的緣故嗎?”

“小人斗膽類比,若如國課征收。百姓覺得,憑什么要收他們的錢?可他們也不想想,若國不收課稅,如何能護住邊疆安穩?如何能保天下太平?難道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圣朝起于義軍,終結亂世,恢復天下。是以圣朝以義治天下,禁宮匾額且有愛民之語。不忍加稅于百姓,各地府州都無余錢緝私。”

“鹽商出錢,做花紅犒賞,嚴查私鹽。”

“往小了說,那是為了維護小商販之利,使得他們不至賠本。”

“往大了說,那也是為了朝廷能多賣官鹽,如此才能多課鹽稅。”

劉鈺心想扯淡,國課是不多,可地方稅并不少。再說了,總承包商要錢,就只干了這個了?這真是標準的一堆屎里挑豆子,說這是一堆豆子。

他卻也不如以前一般直接嘲諷,而是緩緩道:“如你所言,這些總承包商不但無過,而且有功?”

“小人不敢。若說問題,國公明朝秋毫、朝廷目光如炬,自然不會看錯。確實,是有些問題的。然而,水至清則無魚,況且人非圣賢孰能無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里的原話不是這樣的,只是因為大順畢竟要避諱,雖然之后也改了名,但“過而改之”這四個字牽扯的有點多,是以文人盡量避免。

說客見劉鈺沒有反對,又道:“國公可知,這票法實是出于無奈之舉,之前才有試行的?如那福建等地,因著管束無力,而至曬鹽泛濫。上不知出了多少鹽、下不知道要緝多少私。”

“一開始,是按照鹽田面積算,可后來發現這也根本不行,算不準。”

“最后,也就只能不得已而用票法。”

“可見,這票法一事,實非什么新意。只是前朝,乃至于更早,雖有票法,卻也只是因著實在管束不了,不得已用之。”

“然而結果如何呢?結果就是閩、粵之鹽,日日北進。三十年前尚在閩北為界,如今已至湘北、贛中。”

“每多一人買私鹽,朝廷便少收幾文銀錢。而這幾文銀錢,打起來,便是一枚鉛彈、一枚炮丸。”

“治國理政,豈可如那些腐儒所言?前朝教訓,豈可不妨?這鹽稅是國家頭等大事,若改票鹽,只恐私鹽泛濫,鹽法敗壞,以至于國家無錢可用。”

“而想要收的上鹽稅,小人以為,當于三處發力。”

“其一,便要控制鹽場。取消長蘆、福建、廣東等地的曬鹽法。各地百姓,一律如明初故事,以灶煮鹽,不可曬鹽。”

“如此,只要控制住了柴禾、鹽鍋,則私鹽必少。朝廷便可復江西、湖南之失官鹽之地。”

“其二,與四川各地鹽場,加增灶柴稅。蜀人煮鹽,得天獨厚,使用地氣,不廢薪柴。是以蜀鹽價賤,往往有越界之舉。”

“給蜀鹽加薪柴稅,朝廷即可收復楚之失鹽地。”

“其三,所重之重,就在于緝私。重查、重判!”

“官鹽所以難賣,皆因私販太多。私販之所以多,因為蜀、閩、長蘆等地的鹽,多以曬鹽手段,價賤。”

“是以,治蜀、閩、長蘆之鹽,為治本。”

“而嚴查私鹽,為治標。”

“此三種手段齊用,治標治本,又何愁官鹽銷售不暢呢?”

“若官鹽暢,則朝廷稅多。”

“朝廷稅多,又可以給更多的銀子查私。”

“查私越嚴,則官鹽更多,又反過來促進了查私。”

“如此循環往復,才是真正鹽鐵手段!”

這話屬實把劉鈺給都笑了,心里實在是忍不住了,大笑道:“他媽的,那復井田、辟周禮,收天下之金鐵而使百姓復用青石耒耜好不好啊?”

笑的同時,心里在想,果然是復井田周禮回三代之治的口號形成的習慣?改革的時候老想著跑步往回退?

說客見劉鈺笑罵,自己卻不慌張,他本來也沒指望這話真的有人采用,只是為了引出來那個臺階。

劉鈺笑過之后道:“你們啊,弄錯了地方了。”

“首先,鹽政改革,不是本官提出來的。是朝廷大臣提出來的,陛下只是差我考察一下,是否能變?變之利弊?”

“其次,閩、蜀……我管不到。陛下派我來,是考察兩淮鹽務的。我要聽的是兩淮的辦法。”

“最后,明初時候,戰亂多年,蒙元毀敗,民生凋敝,百姓多亡。那時候行其制度,自大有道理。本朝起義兵,其緣由正是因為之前的制度與后來不甚適應,天數有變而人不知變,乃有天下將亡之禍。應運而生,此何意也?變以應天時,此真本朝之天命所在。”

“便如個娃娃,長到十歲了,你卻偏要把他塞進周歲襁褓之中,此亂社稷之妄言!今日我不與你計較,日后慎言。”

警告之后,劉鈺又道:“變法與否,不在于變,而在于為何而變?現在,私鹽泛濫,官鹽不暢,情況就擺在這。怎么變,那另有說法。你們不要給我講這般道理、那般緣由。”

“我只問一句,你們準備怎么辦?只說兩淮鹽,你們可有手段,保證朝廷鹽稅日增、私鹽被打壓?若有,那也可以說出來嘛。”

“總不能說一點辦法沒有,或是盡給出些往回退的辦法,然后卻只能嘀嘀咕咕地詛咒變法,半是誹謗半是挽歌。”

“你們可以提出來辦法,只要可以達成打擊私鹽、鹽稅日增的結果,也可以按你們的想法變嘛。”

“對吧,現在變是共識,不可不變。”

“怎么變,才是關鍵。”

“你們老想著不變、不變,或者變人家蜀鹽粵鹽閩鹽,你們這分明是搞錯了方向。這點道理都不懂嗎?”

“今日我送你們一句話:怎么變,那是一個問題;變還是不變,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一個是可以解決的,一個是不可更改的。”

“現在票鹽法就在這擺著,支持者就明說了,若行與淮北淮南,則每年增鹽稅50萬兩,且再無鹽商拖欠積欠之弊。”

上一章  |  新順1730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新順1730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