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漢家大侄子

第006章奉漢社稷(三)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0-12-03  作者:趙寤生
八月,定陶城外,泗水南岸的高臺一直在晝夜不停地加緊修建,如今總算建成了。

劉邦麾下群臣以及諸侯王先各自準備車駕,齊聚新修葺的望陽宮中。

劉信也換上了朝服,峨冠博帶,頭戴進賢冠,配紫綬金印,率領文臣進入望陽宮中,張良、陳平、劉交、張蒼、叔孫通等皆在其身后。

劉信率領文臣拾階而上,與戴武官的周勃在宮殿門口相遇,雙方客客氣氣打了招呼,便一同進入到宮殿中。

武臣在右,文臣在左,站列完畢,劉邦也身穿袞服走了出來,身后跟隨著兩名內侍。

劉邦進入堂內后,便神情肅穆,安坐在交椅之上。本來中國沒有這種高腿家具,對于是否使用交椅,劉信曾經與叔孫通有過一番爭議。劉邦并不知道劉信如何勸說的叔孫通,只覺得坐在椅子上,接受重臣的大禮,十分的舒服。

叔孫通看劉邦一屁股坐在交椅之上,卻想到劉信最后勸說自己的話:“若不用交椅,難道要漢王踞坐著面對群臣嗎?”

眾所周知,劉邦一向不喜歡繁瑣的禮儀。喜歡坐在床上洗腳,更喜歡像簸箕一樣坐著與群臣談笑風生。叔孫通一想到若劉邦不經意間踞坐面對朝會群臣,堂堂大國,如此失儀,便不寒而栗,只得屈服了劉信的主張。

劉信則指望通過劉邦的登基典禮,將高腿家具正式推廣開來。畢竟上之所欲,下必效之嘛。

隨著禮儀官進入宮殿中,向劉邦稟報諸侯王已經在外等候。

劉邦只是道:“請。”

禮儀官便又出去,朝宮殿外韓信等人喊道:“漢王有請諸侯王入宮覲見。”

一眾諸侯當下在韓信帶領下,簇擁進宮殿中,韓信看著高坐在堂上的劉邦,又看了一眼站在文臣第一位的左相劉信,便拿出了表,與眾諸侯匍匐面向漢王,念誦呈文:

“齊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時,秦為亡道,天下誅之。大王先得秦王,定關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萬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號比擬,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號。”

劉邦道:“寡人聞帝者賢者有也,虛言亡實之名,非所取也。今諸侯王皆推高寡人,將何以處之哉?”

韓信等人皆道:“大王起于細微,滅亂秦,威動海內。又以辟陋之地,自漢中行威德,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地。大王德施四海,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實宜,愿大王以幸天下。”

劉邦道:“諸侯王幸以為便于天下之民,則可矣。”

劉信從禮儀官中接過放有象征社稷的玉璽,曹參則從禮儀官手中接過精心打造的“赤霄”寶劍,一同出列,面向劉邦跪奉,同樣說了一些文縐縐的言語來,劉邦左手持玉璽,右手持寶劍。眾人見此,皆一同出列,面向劉邦,山呼萬歲,定下了君臣名分。

隨后君臣一同出望陽宮,在泗水之南高臺上,劉邦率群臣祭祀社、稷、太乙眾神,獻三牲之禮,向上天宣告,自己正式登基,即皇帝位,并宣布第一道詔書,大赦天下。

詔書曰:“兵不得休八年,萬民與苦甚,今天下事畢,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典禮結束,君臣回望陽宮大宴,且在歡慶之際,齊王韓信出列道:“臣本布衣,蒙上與武平侯賞識,才有平河北、滅田氏之功。臣當初假齊王以安齊地百姓。如今天下既定,愿辭王位,歸群臣之列。”

相比于劉邦叔侄的早有預料,眾諸侯卻都是惶恐不安。

因最后攻滅項羽一役,乃人家劉氏叔侄之功最多。也因此,各諸侯國之疆土眾諸侯中,比起歷史上跨州連郡的封國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諸侯國中,以齊國實力最強,實際上已經成為諸侯中的“老大哥”。

可韓信這個齊王說不做便不做了。沒有了齊王在前面給他們頂著,他們這些弱小的諸侯,不就是劉邦叔侄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嗎?

一時間群臣鼓噪,諸侯憤怒,英布更干脆,直接掀翻了面前放滿了佳肴的桌案,大叫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皇帝若是收回齊國的封土,俺這淮南國也請皇帝一并收回吧。”

有英布帶頭,其他諸侯也都是憤怒地揚起了眉毛,皆一副很不開心的樣子。

韓信心中竊喜。也只能怪劉信太自信,提前告訴了對韓信的安排。韓信自不會束手待斃,既然劉信叔侄想要收回他的封國,就不要怪他韓信去扇劉邦的老臉了。

韓信假意安撫英布道:“淮南王!我辭去齊王,乃是心甘情愿。與你有何干系?”

英布慨然道:“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你是諸侯王,我也是諸侯王。如何說沒有干系?”

“是,是,淮南王說得對。陛下,齊王并無罪過,且有安定社稷之功,不該剝奪齊王的王位。臣等不服。”

劉信整了整衣冠,出列,一時間原本喧鬧的宮殿瞬間安靜了下來。

“諸位莫要誤會,皇帝陛下何曾有削藩言語,之前不過是韓信錯會上意罷了。但戰國以來,秦曾與齊并列東西二帝。若齊王繼續坐鎮齊地,與禮不和。且項王曾有言語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臣信建議,不如改封齊王為楚王,齊地則派遣忠心大臣守之,如此齊王可全鄉土之情,君臣也能成就一番佳話,豈不美哉?”

劉信一番話,說得韓信大汗淋漓,內心焦灼不堪。只因他終于明白劉信真實的打算了。

楚地雖然是韓信的故鄉所在,但韓信在那里并無統治根基。將韓信從齊王改封楚王,則之前韓信辛苦訓練的軍隊,經營的人望也都統統煙消云散了。

但這卻又是劉信“溫水煮青蛙”政策的貫徹。

而且劉信說話,引經據典,從歷史上尋找慣例來,什么秦與楚并列東西二帝,項羽的錦衣夜行,說得那是頭頭是道,頗有一番道理在的。

韓信總不能說我欲為東帝,漢王為西帝吧?畢竟他來了定陶,便是代表向劉邦成了臣。既然稱臣,總要有所退讓的。

上一章  |  漢家大侄子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漢家大侄子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