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文學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黃鶴樓文學>>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291章趁火打劫


簡體手機版  繁體手機版
更新時間:2021-04-08  作者:共賞清歌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

看書領現金紅包!

聽說新來的太守要見他們,泗水郡的混混頭目們反應不一。

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這個太守絕對不懷好意。

東漢社會的階級制度森嚴到令人發指的地步,能做到從二品的太守,肯定是世家出身。

而在世家子眼里,庶人就是些干活的工具,卑賤無比,那些做混混的,基本上都是貧家子,能在疫情期間還打砸燒搶的,更是些心狠手辣之輩。

實際上,他們背后都有后臺,大多是本地士族。

這時代世家講究名聲,別管私底下如何坑蒙拐騙男盜女娼,表面上卻個個都是清正廉明。

因此有些不方便出手的事情,就需要借他們的手去做。

這段日子他們趁火打劫,倒是發了不少橫財,陳太守新來,人事不熟,要想動他們也沒那么容易。

如今突然要見,莫非要服軟?或者是想軟硬兼施?

可就算如此,也沒必要親自來見吧?這位陳太守,行事的確過于古怪了些。

到了約定的日子,雙方在市集酒肆里見面,疫情期間,酒肆只準賣酒,不可以做酒席,因此里面十分清靜。

幾人原以為這位陳太守架子大得很,氣派十足,誰知卻是個青衣綸巾的儒士,十分的平易近人,卻又明顯有股書生氣。

“拜見太守,不知使君相召,所為何事?”

說話的叫常東,是他們共同推舉的話事人,口齒伶俐,平日里心眼也比較多。

“也沒別的事情,我初來乍到,不了解泗水城的情況,你們都是本地人,我想與爾等打聽一些事情。”

讀書人心機深重,他們都是常年在外面混的,自然是清楚得很。

擔心他話里有陷阱,于是小心地回道,“我等既不為官,也不是鄉老,不過是些什么本事都沒有的賤民,能有什么見識。

使君只怕是問錯人了。”

陳寔哈哈一笑,“錯不了,有些事情正是要問你們才有用。

聽說城中的治安不好,可有其事?”

眾人面面相覷,這太守說話還挺直接的,看來是準備來硬的了,難道要威脅他們不成?

“是不大好,可與我等何干?我等都是升斗小民,老實本分,斷然沒有參與過此事。”

常東睜眼說瞎話,面不改色地推了個一干二凈,管你知不知道原委,反正就來個死不認賬,看你能奈我何。

“對呀,我等都是良善之輩,還請太守明察。”

其余的頭目都跟著紛紛附和。

陳寔一本正經的頷首,“既然你們都沒有參與,那我也就放心了。

你們也知道我是初來,如今瘟疫橫行,衙門里人手短缺,實在不夠用。”

幾人都是老江湖,可對陳寔的話依然不明所以,常東眼皮直跳,忽然有種很不好的預感。

“聽說爾等都是市井中的豪杰,按照皇帝最新頒布的疫情期間特別管理條例,我將征用爾等為臨時衙役。

負責街上的巡邏事宜,還有各種治安事件,若是有什么偏差,只管拿你們是問。”

眾人傻傻地半天回不過神來,陳寔所說的這個特別條例,官府曾經張榜公告過。

將疫情期間定為緊急戰時規格,官府有權臨時征用任何民夫,以充疫時所用。

而且還不得拒絕違抗,否則便按軍法從事,一個字:殺。

方廣拿到命令,也只是強行征用了一批埋死人的民夫,畢竟這活兒真不是人干的。

不強制的話誰也不愿意干,即便是強行征用,其實也還是欺軟怕硬,胡亂拉了些街頭的流浪漢充數。

這種人命賤,要是染了病也沒人會為他們鳴不平。

現在,這位陳太守拿著雞毛當令箭,故意歪曲事實,征用他們去維持治安,還沒辦法拒絕……

一時間,眾人只覺得如鯁在喉,吐也吐不出,吞也吞不下,卡得人難受,簡直想吐血三升。

這位陳太守行事簡直就是絕了,你說以后他們還怎么搶?監守自盜,可是殺頭的罪。

以前還可以死不承認,就算知道是他們干的,也沒有辦法,可如今就算是別人要砸要搶,他們也只有拼命阻止的份了。

“怎樣?各位壯士是不是喜出望外?”

陳寔一臉誠摯,完全看不出來陰險狡詐,“這樣吧,若疫情期間治安能夠彈壓下來,事后我便將爾等的編制保留下來,如何?”

打了一悶棍,總還要畫個餅才行,雖然這幾人都不大相信他的承諾,可也無法拒絕。

“諸位可以去打聽打聽,我陳寔說話向來一言九鼎,從無虛言。

當日我在泰山郡,就曾直接赦免了幫助過官府的匪徒,至今都過得很好。”

他這么一說,常東突然失聲驚呼,“陳寔?是出身貧家,殿試魁首的那個陳寔嗎?”

作為大漢第一任魁首,陳寔的大名早已傳遍了帝國每一個角落,被當做傳奇四處傳播。

在座的幾乎人人都聽說過他,這次說是從外地調了個陳太守,眾人也不知底細,只是想當然地認為是個世家貴族。

“正是在下。”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眾人立刻就興奮起來,在大漢人人都知道,陳寔出身貧寒,與他們一般無二。

在士大夫階層陳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在民間他卻擁有著超高的人氣和擁躉者。

在老百姓的心中,陳寔的種種行為都已經被神化了,把他捧成了民間光耀門楣的典范。

“原來是陳魁首當面,我等失禮了。”

常東激動不已,與眾人一起重新施禮拜見。

“諸位不必多禮,我與爾等一樣,都是貧苦百姓出身,自然也懂得你們的苦楚。

無論何時,受苦受累的總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所以,非常時期,我們才更應該保護他們,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兒。

諸位以為如何?”

一番話所說的幾人熱血沸騰,他們本就是些性格偏激之人,容易情緒化,只要對了眼,亂命一條也在所不惜。

“太守器重,是我等的福分,請放心,我等必不辱使命,誰敢在非常時期作亂,還得問問我等手中的刀會不會答應。”

他這一表態,整個事情就算是定了下來。

陳寔又與他們匆匆交代了幾句,安排了個屬下交接,便急急忙忙的走了,有太多的事情等著他去做,千頭萬緒,實在沒時間耽擱了。

且不說他在泗水郡如何殫精竭慮,治理疫情,此時京師洛陽,劉志也在為了第三批救援物資,在與朝臣們扯皮。

因為上次答應過不再私自做主,所以此次便經過公開討論,臣子們異口同聲決定救援。

人命關天,何況這是成千上萬條生命。

可以背地里冷漠相對,甚至在關鍵時刻直接放棄他們,但卻絕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堂而皇之地說出來,否則就會受到千夫所指,聲名狼藉。

所以他們不得不同意救援,這也是劉志早就猜測到的結果。

但具體該如何救,又能救到什么程度,若是事情沒有轉機,又該不該適可而止。

免得因小失大,為了一地一城之民,耽誤了整個國家的安危。

這些理由說起來也都是冠冕堂皇,似乎人人都是一心為國。

朝堂上吵成了一鍋粥,但大部分的人都傾向于有限度的救援,保住其他為被感染的百姓,才是正道。

如今大漢的疫情,已經漸漸瞞不住了,許多世家階層都得到了風聲,京師之中,早就是人心浮動,人人皆知了。

現在民意洶涌,要求朝廷立刻封鎖九江郡和泗水郡一帶,防止疫情向四周擴散。

而對于救援與否,他們卻持悲觀的態度,按照以往的經驗,救與不救的區別不大。

到最后還是要靠自己的命硬挺過去,所以太多的救援,只能說是在浪費物資。

反而令得國家糧食和藥品短缺,人心惶惶。

眾朝臣大有挾民意逼迫劉志低頭的意思,這一次,他們要堅持到底,不能再放任皇帝任性妄為了。

劉志冷眼看了半天,見朝中幾乎從上到下,清一色的反對意見,便知道無法堅持己見了。

他也沒打算說服他們,這種隔了一兩千年時光的理念和見識,根本無法用語言來填補。

“諸君的意見,朕都明白了,如今國庫空虛,不能為了九江郡和泗水郡彈丸之地,放棄整個國家,是也不是?”

雖然明知皇帝的語氣隱含不悅,但朝臣們還是趕緊點頭。

“既然諸位都覺得此事應該緩一緩,那就如此辦吧,先觀望事態發展情況,若是疫情好轉,便立刻追加救援。”

見皇帝改了主意,眾人也都松了一口氣,劉志一旦發起犟脾氣來,還真難以說服。

可惜還沒等他們開始高興呢,皇帝口風一轉,便滿臉感慨地道。

“今日一早皇后上書,愿意削減三成后宮開銷,另外將她的珠寶首飾都捐贈出來,救援疫區。”

眾人一聽便知情況不妙,劉志這不是第一次為災區募捐了,這些年來都搞過好幾次了,哪一次不是逼著他們出血。

“朕感佩皇后一片仁心,也愿意削減自己的三成開支,另外太后也將自己的首飾捐了出來,后宮各妃嬪也踴躍參加。”

皇帝一家子都帶頭捐款了,他們也不可能無動于衷,沒辦法,自上到下一個個都急忙表態。

這種公開半強制性的捐贈,你還不能自己折了面子,因為皇帝臉皮實在是超級厚,非要讓他們當面口頭報出數目來,然后一一登記在冊。

都是在朝為官,人人都要顧及面子,捐得太少了肯定會面皮無光,日后落人笑柄,搞不好就連官聲都會受到影響。

可捐得太多又實實在在的肉痛,皇帝分明把他們當作了冤大頭,好不容易才勸說他暫停朝廷救援行動。

他倒好,朝廷是真的不打算不救援了,卻把成本轉嫁到他們的頭上。

這種強逼著公開募捐的行為,卻美其名曰為自愿,眾人有苦難言,只半個時辰,劉志的募捐名單上就寫的滿滿當當的。

粗略的計算了一下,比上次他開私庫自掏腰包的數量要可觀多了,看來還是人多力量大。

自己這個皇帝看起來已經算很有錢了,可跟整個世家階層比起來,還窮得很。

看著長長的一串名單,劉志面無表情,可心里卻樂開了花,這下第三次援救又有著落了。

他與太醫院眾人精心的計算過,九江郡那邊的疫情應該已經達到了最,等這批援救物資完全落實之后,應該就開始有好消息傳來了。

到時候事實擺在眼前,他們自然就相信,瘟疫也是可以戰勝的。

有了九江郡的樣板在前,泗水郡那邊再討要救援就容易多了。

竇云出發前,劉志曾經向他承諾過,會盡一切的力量,無條件的支持他的行動。

但現在看來能不能做到,還未可知。

因為目前的各種判斷,都只是紙上談兵,一旦事與愿違或者疫情繼續擴散,他就無法要到第四批援助。

現在只能祈求竇云在九江郡的抗疫,能夠有效果了。

當天劉志便出了告示,將所有的捐贈名單都廣而告之,并號召京師的富裕人家,都量力而行,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這也等于公開承認了瘟疫的事情,反正已經瞞不住了,沒必要再裝腔作勢。

還好大漢人民對瘟疫這個災禍,已經是久經考驗,其鎮靜態度,遠超劉志的預計。

與后世那些聞之變色,四處哄逃的人相比,甚至有些麻木不仁。

想想也覺得有些悲哀,這幾十年來瘟疫盛行,既然完全無計可施,百姓們恐怕早就認命了。

在他們的心中,瘟疫屬于天災,是因為陰陽失調,得罪了上天,由昊天大帝指示瘟神降下的災難。

其用意便是懲罰人間,收割那些負有原罪的人群,所以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災難,非人力可以抗衡。

這種悲觀而維心的思想,劉志覺得他沒有資格去批判,畢竟這時代的醫術過于落后,沒有人見過戰勝瘟疫的例子。

別說古人了,即使是現代,面對不斷花樣翻新的瘟疫,人類依然應對得無比艱辛。

就在大漢焦頭爛額之時,北部邊境卻突然爆發了戰爭。

北匈奴單于呼衍趁著大漢自顧不暇之時,悍然偷襲,打響了全面戰爭。

上一章  |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目錄  |  下一章
加入書架后可以自動記錄您當前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在搜索引擎輸入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黃鶴樓" 就可以找到本書
其他用戶在看:
黃鶴樓文學 - 免費小說閱讀網 www.hhlwx.com
聯系我們: hhlwxcom@gmail.com